搜索到29219篇“ ABSORBENT“的相关文章
用于捕集CO_(2)的相变吸收剂与乙醇胺吸收剂性能对比
2024年
目的解决传统吸收剂捕集二氧化碳(CO_(2))存在的再生能耗和经济成本较高等问题,研发新型相变吸收剂。方法对4种相变吸收剂体系:DETA-1-propanol、MMEA-DEG、DEEA-MEA和DEEA-AEEA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以传统吸收剂质量分数为30%的乙醇胺(MEA)溶液作为参考基准,进行吸收、解吸、发泡、腐蚀、循环吸收-解吸实验研究以及再生能耗和成本估算。结果DETA-1-propanol体系的富相体积占总体积的66%,最大吸收负荷为3.34 mol/kg,与MEA吸收剂相比提高了54.6%。溶剂成本为11500元/t,相比MEA吸收剂增加了35.5%,再生显热(以每1 t CO_(2)计)为0.28 GJ/t,再生潜热为1.1 GJ/t,与MEA吸收剂相比分别降低了73.3%和12.0%。结论DETA-1-propanol吸收剂体系具有较高的吸收、解吸性能和较高的循环稳定性,以及较低的再生能耗和溶剂成本。
白雨鑫郑润芬魏立新赵福君韩晓瑜
关键词:解吸
Enhancing CO_(2)capture of an aminoethylethanolamine-based non-aqueous absorbent by using tertiary amine as a proton-transfer mediator:From performance to mechanism被引量:1
2024年
Non-aqueous absorbents(NAAs)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or CO_(2)capture because of their great energy-saving potential.Primary diamines which can provide high CO_(2)absorption loading are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formulating NAAs but suffer disadvantages in regenerability.In this study,a promising strategy that using tertiary amines(TAs)as proton-transfer mediators was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regenerability of an aminoethylethanolamine(AEEA,diamine)/dimethyl sulfoxide(DMSO)(A/D)NAA.Surprisingly,some employed TAs such as N,N-diethylaminoethanol(DEEA),N,N,N’,N’’,N’’-pentamethyldiethylenetriamine(PMDETA),3-dimethylamino-1-propanol(3DMA1P),and N,N-dimethylethanolamine(DMEA)enhanced not only the regenerability of the A/D NAA but also the CO_(2)absorption performance.Specifically,the CO_(2)absorption loading and cyclic loading were increased by about 12.7%and 15.5%-22.7%,respectively.The TA-enhanced CO_(2)capture mechanism was comprehensively explored via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echnique and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s.During CO_(2)absorption,the TA acted as an ultimate proton acceptor for AEEA-zwitterion and enabled more AEEA to form carbamate species(AEEACOO-)to store CO_(2),thus enhancing CO_(2)absorption.For CO_(2)desorption,the TA first provided protons directly to AEEACOO-as a proton donor;moreover,it functioned as a proton carrier and facilitated the low-energy step-wise proton transfer from protonated AEEA to AEEACOO-.Consequently,the presence of TA made it easier for AEEACOO-to obtain protons to decompose,resulting in enhanced CO_(2)desorption.In a word,introducing the TA as a proton-transfer mediator into the A/D NAA enhanced both the CO_(2)absorp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regenerability,which was an efficient way to“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Xiaobin ZhouDanWangChao LiuGuohua JingBihong LvDunqiu Wang
UV-A紫外线吸收剂阿伏苯宗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阿伏苯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晒剂,也是使用最多的UV-A紫外线吸收剂,它可以阻断广谱UV-A对皮肤的伤害,被广泛应用于防晒霜、化妆品、乳液等护肤产品。但是,在太阳光(紫外光)的辐照下,阿伏苯宗很容易发生异构化和光降解反应生成多种不能吸收紫外线的产物,显著降低其防护能力,而且部分光降解产物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伤害。因此,阿伏苯宗的光化学和光物理性质被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结了近20年来阿伏苯宗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阿伏苯宗的结构特征,影响阿伏苯宗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以及阿伏苯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指出目前阿伏苯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思考和展望,为后续研发高效、光稳定的防晒产品提供依据和参考。
王志刚刘建军徐文立曾诚刘豪陈春宏袁佳
关键词: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性猝灭剂抗氧化剂
聚丙烯高分子吸收剂吸油性能研究
2024年
聚丙烯高分子吸收剂具有优良的吸附功能,与传统吸附材料相比其吸油速率相对较快,且保油能力强,是一种多孔性高分子物质。以聚丙烯高分子吸收剂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油品的吸收性能。主要考察了聚丙烯高分子吸收剂的吸水性、饱和吸油率,以及温度、时间、振荡频率等因素对其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高分子吸收剂的饱和吸水倍率为0.9 g·g^(-1),而对煤油的饱和吸附量达到7.5 g·g^(-1),在吸油30 min左右就会达到饱和。温度的升高更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吸油速率,而振荡频率对其吸油性能的影响较小;另外高分子吸油树脂对煤油、柴油、汽油等黏度小的油品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而对原油、食用油、机油、泔水油等黏度大的油品的吸收能较差。
张文明王阳阳
关键词:聚丙烯吸油倍率吸水性
AM-AMPS共聚吸水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024年
用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两种单体采用溶液共聚方法,用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作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交联剂,制备了AM-AMPS共聚物吸水树脂。考察了AM/AMPS比例、引发剂用量、交联剂、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吸水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M/AMPS质量比为1/2~1/1,引发剂用量为0.3%,交联剂为0.06%~0.1%,pH值为7,反应温度在35~40℃,反应时间在2~4h时,制备的树脂有良好的吸水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对产物进行了测试表征。
尚成新武荣
关键词: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吸水树脂引发剂
醇胺类吸收剂在船载碳捕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船载碳捕集系统将二氧化碳从船舶排放源中分离后暂存于船舶,靠岸到港后进行再利用或封存,是实现船舶减排降碳最直接的技术之一。伴随着碳排放交易和碳税等市场机制催化作用,船载碳捕集系统有望成为航运减碳的重要手段。从船舶排放特征入手,尤其是远洋船舶,从醇胺类吸收剂研究进展、碳捕集工艺流程优化及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对碳捕集系统在船舶应用环境下的适应性进行系统性概述,并对船载碳捕集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陈瑞侃郭江峰杨新伟
关键词:国际航运
高吸水性树脂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024年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RPC)中引入高吸水性树脂(super absorbent polymer, SAP)可减少混凝土收缩。为研究高吸水性树脂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开展混凝土性能的室内试验,比较分析了SAP的掺量、掺加方式、额外引水量对RPC流动性、强度、收缩以及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的SAP会大幅度降低RPC的流动度,适当的额外引水量能够维持良好的流动性;SAP会降低RPC的强度、收缩,并且程度随着掺量和额外引水量的增加而提升,但氯离子扩散系数呈现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使用预吸水SAP能够使RPC实现更好的综合性能,0.4%的SAP与0.46总水胶比能够实现最小化强度损失与最优化的减缩抗渗性能,使收缩降低了29%,并且使氯离子渗透系数提升19.62%。
张宸于连平夏雨李广马硕魏姗姗翁志强
MA-2吸收剂在国能锦界电厂15万t/a碳捕集装置上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由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开发的MA系列(用于低分压碳捕集)吸收剂已经在国内近10套万吨级碳捕集示范装置上成功运行。较为详细地讨论了该系列中MA-2吸收剂在国能锦界电厂15万t/a碳捕集装置上的运行情况,在设计进气量条件下,考察了气液比、捕集率等因素对再生能耗的影响并确定了较优值分别为34 m3/m3及95.2%,对应再生能耗最低为2.72 GJ/t。在上述条件下又逐步考察半富液级间冷却、富液分流、贫液MVR等节能工艺对再生能耗的影响并确定较优值,即当富液分流比为5%,级间冷却为40℃,MVR压差为50 kPa时,装置再生能耗最低仅为2.30 GJ/t。考察了不同工况下MA-2吸收剂的逃逸情况为31~59 mg/m3。
黄钟斌陈曦叶宁郭本帅周志斌毛松柏汪东江洋洋
关键词:有机胺节能工艺
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应用探讨
2024年
美国和日本于七十年代中期最早开发出高吸水性树脂,高吸水性树脂(SAP)的特殊结构,赋予了其较强的保水能力和吸水能力,高吸水性树脂除了应用于农林、园艺方面,还在建筑和生理卫生用品等方面有诸多用途。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吸水性树脂的种类、合成方法以及应用领域,并对高吸水性树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苏文媛陈常修
关键词:高吸水性树脂吸水能力
具有高通液性能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24年
以丙烯酸、功能单体为聚合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具有优异通液性能和吸液性能的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自制功能单体用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中和度、引发温度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液能力和通液能力的影响,并使用扫描电镜对高吸水性树脂的颗粒形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最佳条件为:丙烯酸用量为250 g,功能单体用量为25 g,交联剂用量为1.5 g,引发剂用量为0.375 g,氢氧化钠用量为97.2 g,引发温度为55℃。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高吸水性树脂具有良好的吸液性能和通液性能,吸盐水倍率为103.25 g/g,通液速度为201.55 mL/min。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高吸水性树脂由于分子链的刚性变强,颗粒表面形状更规则。
李振田春兰焦红岩李哲
关键词:高吸水性树脂功能高分子丙烯酸

相关作者

岳凌
作品数:26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水凝胶 药物释放 放射性烧伤 聚丙烯酸钠 创伤愈合
梁健
作品数:13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活性炭 改性 秸秆 吸附剂 制备活性炭
谢续明
作品数:252被引量:950H指数:19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聚丙烯 共混物 碳纳米管 熔融接枝 相结构
刘海林
作品数:69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研究主题:肥料 缓释肥料 橡胶树 养分释放特性 保水剂
杨茂峰
作品数:2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SPECIFIC REMOVAL NA ABSORBENT SO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