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53篇“ 高校科技成果“的相关文章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考核评价现状及提升策略
- 2025年
-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事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高校构建科学的科技成果考核评价机制,对于稳定高校科研工作的市场化导向、实现科技服务于生产、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北京所实施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考核评价明显存在科技成果考核评价导向不科学、科技成果考核评价的主体界限模糊、缺乏过程性评价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了要改革评价导向,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厘清评价主体界定,落实多元主体评价;强调过程性考评,充分挖掘阶段性效益;加强成果转化激励,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强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等对策。
- 杨志国
-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考核评价机制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议程研究——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
- 2025年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是我国在新发展格局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政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议程的开启与推进受多方面影响,多源流理论作为解释政策过程的有效工具,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议程设置提供了清晰的分析视角。研究发现:政府部门在决策过程中展现出的行为倾向、专家学者基于深厚研究基础提出的宝贵建议,以及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共同构成了推动政策制定的力量;此外,党和国家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公众对于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的热切期待,共同构成了推动政策制定的外部动力。在三大源流的相互作用下,政策之窗得以开启。
- 马星李哲哲
-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 如何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基于TOE框架的组态分析
- 2025年
- 高校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产出地,如何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河北省23所高校为案例,基于TOE框架理论,运用fsQCA方法探究技术、组织、环境层面要素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多重并发影响,研究发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不受单一必要条件影响,但人力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政府支持力度是驱动转化绩效提升的核心条件;存在4种高转化绩效条件组态和2种非高转化绩效条件组态,二者具有非对称性,其中技术创新能力和机构制度环境缺失是导致非高转化绩效的重要原因;在一定条件下组织要素可与技术创新能力发挥等效作用,且TOE因素可按重要程度排列为“技术>环境>组织”。研究结论为高校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提升策略提供了参考,有助于实现教育、科技与经济协同联动,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 张亚明赵科
-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 新质生产力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的思考与探讨
- 2025年
-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将科技优势转化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虽然近年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依然存在体制机制、技术与产业衔接程度、企业承接创新技术的能力等方面的障碍,导致转化效率不高,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科技创新的先天优势。通过分析高校成果转化效率偏低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为高校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促进和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参考。
- 刘宏珍刘临陈夙
-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视角下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 2025年
- 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是促进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科技创新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高校的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则是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研究了高校技术经理人的内涵、职责和特点;分析了高校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分享了北京科技大学的实践经验,为高校更好开展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 刘宏珍陈夙田文琴
-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
- 新质生产力跃迁之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驱动路径与门槛效应
- 2025年
- 基于2012—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探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够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并通过人才集聚和区域创新、创业发挥中介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起正向调节作用;产学研合作和政府支持在其中呈现边际效益递增的门槛效应,且存在金融发展水平的最优区间。据此,应以促进科技、数字及绿色生产力协调发展为着力点,打造全面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优质生态;科学调整产业布局以主动牵引和承接成果外溢,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梗阻;打好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深度融合“组合拳”,积极探求新质生产力提升的最优金融支持区间;建构差异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体系,鼓励区域间错位发展。
- 张天雪许志通马银琦
-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集聚
-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5年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大量的科研人员、先进的科研设备、大量的科技成果,在科技创新上具有先天优势,承担着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的重任,肩负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使命和责任。文章基于高校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分析,提出高校在体制机制和办学模式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不协调、不匹配的地方,导致科研成果质量和转化效率不高,科研成果数量与产生重大经济效益不相称,高校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够理想。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以期能为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校地深度合作,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刘宏珍陈夙
-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大学科技园
- 创新驱动、激励机制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
- 2025年
-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加强高校创新与产业的精准对接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设立为背景,讨论了高校层面的考核激励对其创新行为和成果转化的影响。在理论层面,基于一个高校创新的多任务模型,本文指出,当高校面临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考核时,数量型考核压力越大,高校越容易出现“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并且当高校单位投入可实现的创新数量越多时,该问题愈加明显。在实证层面,本文首先发现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对高校创新的影响具有“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的特征,且对于处在实验室考核年和学科评估临界值附近的高校,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其次,以专利成果署名顺序为切入点,研究发现省部共建实验室设立后,高校为了以更低的投入获取专利第一申请人的身份,更多与议价能力较低的小规模企业开展合作研发,产生的合作专利质量明显更差;最后,本文发现实现高校与地方产业的精准对接,有利于弱化高校创新中“重量轻质”的内在激励,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提质增效。
- 亢延锟郭家宝胡志安陈斌开
- 关键词: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苏州3所高校专利转化运用情况为例
- 2025年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激励高校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的政策,但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其发展。文章以苏州市3所不同类型高校的专利转化运用情况为样本,深入分析地方高校专利转化现状与共性问题,从高校管理体系、权属收益分配、转化平台建设等角度提出了解决对策,为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困境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策略。
- 陆瑶马天放张有勇董寅周坚
- 关键词:高校
- 高校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 2025年
-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本文从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出发,探讨了高校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同时,探讨高校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改进策略。通过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管理的关键环节,提出了一系列提升转化效率与效果的措施,以期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 孙长江
-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
相关作者
- 胡冬云

- 作品数:37被引量:154H指数:7
- 供职机构:淮安市顺河镇初级中学
- 研究主题:技术创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知识产权 技术转移 高校
- 许红

- 作品数:44被引量:25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印迹聚合物 高校 复杂基质 分子印迹 分离介质
- 李冠宏

- 作品数:19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 研究主题:高校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科技 乙醛
- 周龙庚

- 作品数:14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 研究主题: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 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 技术转移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 王桂月

- 作品数:32被引量:129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高校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知识管理 科技成果转化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