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82篇“ 风险干预“的相关文章
分类帮扶、分级干预化解困境儿童监护风险——关于江西省地方性标准《困境儿童监护风险干预指南》的解读
2024年
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是儿童权益保障中责任最重、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兜底性工作,是民政工作兜底保障中的最底线。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持续深化民政标准化工作改革,推动困境儿童监护风险干预规范化、专业化,有效提升困境儿童监护质量,实现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有标可循”,2023年1月起,江西省民政厅、江西省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等组织研制江西省地方性标准《困境儿童监护风险干预指南》(以下简称《干预指南》)。
宋磊梅虹
关键词:困境儿童未成年人保护风险干预民政工作儿童监护
主动防控风险干预应用在重症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药物治疗期间的效果
2024年
目的:评估主动防控风险干预措施在重症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0月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2例,依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流程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主动防控风险干预模式,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负性情绪、睡眠质量、舒适度、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干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再出血次数及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GCQ及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防控风险干预应用于药物治疗重症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其出血症状、降低再出血发生风险,改善负性情绪,提升干预满意度。
袁晓敏尉晓琳谢东文
关键词:重症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干预效果
浅谈学龄前儿童入园体检采血过程中配合护理风险干预的结果观察
2024年
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对学龄前儿童入园体检采血效果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其中在本院接受入园体检采血的150例学龄前儿童,采取随机数字法对其实施组别划分,分别为对照组(75例)及研究组(75例)。使用常规护理对对照组进行干预,使用护理风险管理对研究组进行干预,对比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依从率、发生不良事件概率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家属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依从率均比对照组高,发生不良事件概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在学龄前儿童入园体检采血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获得理想效果,不仅能够使儿童家属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儿童采血依从性得到有效提升,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可推广。
徐静周雅薇段亚丽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采血护理风险管理
血液净化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干预疗效分析
2024年
进一步探究观察血液净化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干预策略。方法 分析探究目标以随机分组的174例血液净化病人为主(2022年10月-2023年4月)。82例常规组病人行普通血液净化,82例观测组病人行普通血液净化+护理风险措施,记录研讨常规组与观测组174例病人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 82例行普通血液净化的常规组病人护理风险发生率,高于82例行普通血液净化+护理风险措施的观测组病人(P<0.05)。结论 在普通血液净化基础上行护理风险措施对降低血液净化病人护理风险发生率有积极影响,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明晓光
关键词:血液净化室护理风险干预疗效
风险干预改善胸腔手术患者肺功能的效果探讨
2024年
目的探讨风险干预改善胸腔手术患者肺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新昌医院行胸腔手术的肺癌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风险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分别接受风险干预和常规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肺功能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应激反应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风险干预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2.19±0.51)d]、术后下床时间[(18.12±1.72)h]、术后排便时间[(2.06±0.87)d]、住院时间[(3.39±0.64)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3.53±0.72)d、(23.97±3.66)h、(3.09±0.98)d、(4.73±0.97)d](t=13.15、12.53、6.81、9.99,均P<0.05);干预后,风险干预组胸腔手术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1.82±0.49)L]、用力肺活量[(2.68±0.27)L]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58.92±4.6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41±0.36)L、(1.89±0.24)L、(47.74±4.72)%](t=-5.84、-18.94、-14.63,均P<0.05);风险干预组患者术后24 h VAS评分[(2.97±0.91)分]、48 h VAS评分[(2.39±0.87)分]和术后72 h VAS评分[(1.63±0.8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39±0.83)分、(4.19±1.02)分、(2.66±0.79)分](t=9.98、3.29、7.83,均P<0.05);风险干预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58.12±5.54)g/L]、白细胞介素6[(56.24±5.76)ng/L]、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2.84±2.14)×10^(9)/L]、C反应蛋白[(8.64±1.29)mg/L]及皮质醇[(102.29±6.94)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3.47±9.66)g/L、(80.37±6.72)ng/L、(15.93±1.59)×10^(9)/L、(10.14±1.47)mg/L、(112.57±7.12)μg/L](t=19.71、23.61、10.04、5.48、8.95,均P<0.05);干预后,风险干预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0%(6/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67%(17/75)(χ^(2)=5.14,P<0.05)。结论风险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胸腔手术患者肺功能,缓解疼痛和应激反应,预防并发症。
石桂莲陈巍巍
关键词:胸外科手术肺肿瘤降低风险行为手术后并发症
ICU护理风险干预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4年
临床研究调查显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于发生率,致死率极高的病症,在患病例数当中,轻症患者占比为25%。75%的患者为重度症状,此类疾病死亡率占比是50%左右。一旦患者出现该类疾病,应及时进行针对性干预,确保患者早期脱离险情,在实施治疗期间还需加强护理工作,此次主要以发生该疾病的患者,给予展开ICU护理风险干预的疗效进行了具体调研。方法 在临床研究中以医院科室病例为主,选自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的100例病患进行临床试验,经过电脑软件方式将病患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第一组主要执行常规护理,后一组给予ICU护理风险干预,各组病患都为50例,经过临床干预后,评估小组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此次护理质量进行了多维度的比较,观察患者干预前后的SAS、SDS情况,查看患者干预后的各 PaO2、PaCO2、PaO2/FiO2 指标改善状况,比较组间 GCQ 评分状况,统计此次出现不良事件例数。结果 以此次科室问卷为基础,对各病例满意度情况给予综合评估,要求患者在护理完成后填写问卷,回收后进行调研,其中观察组大部分患者是此次工作是认可的;观察各小组护理质量,显示观察组提升程度比较突出;由于患者情绪不佳,影响临床治疗进度,为此加强该部分的护理环节,经过观察显示患者情绪逐渐稳定,组间各指标分析,表示对照组部分病患恢复情况不突出;对病患PaO2、PaCO2、PaO2/FiO2指标实施对比,两组对比观察组各指标情况恢复基本接近正常值;将病患的舒适度方面进行整体评估,其中观察组评分较佳;此次护理期间,各小组都有出现风险事件,对发生情况进行对比,显示观察组出现例数少(P<0.05)。结论 本次主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症展开研究,主要评估临床护理疗效,结果为选用ICU护理风险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改善不良情绪,同时能够提升质量,从而规避风险事件情�
付学锋
关键词:ICU
ICU护理风险干预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探究ICU护理风险干预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本院2022年度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挑选50例作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命名为护理风险干预小组,护理人员为护理风险干预小组患者提供ICU护理风险干预服务;另一组被命名为常规护理干预小组,护理人员为常规护理干预小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统计、对比护理风险干预小组和常规护理干预小组患者的VAP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相比于常规护理干预小组患者,护理风险干预小组患者的VAP发生率更低、护理投诉率更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于常规护理模式,护理风险干预这一新型护理模式具有护理效果更好、护理质量更高、患者感受更佳的优势,应该在临床领域推广。
刘智慧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ICU护理风险干预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评价
2024年
分析ICU护理风险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均于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治疗,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护理和 ICU护理风险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PaO2、PaO2更高,PaCO2水平、并发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但是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ICU护理风险干预效果更佳,建议推广。
吕守成
关键词: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ICU护理风险干预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4年
本研究旨在探究ICU护理风险干预模式与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在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在并发症率、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投诉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研究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选取100例ARDS患者,平均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还结合了ICU护理风险干预模式。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并发症率、护理技能娴熟度、护理质量控制评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投诉率。所有数据通过SPSS2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实验组在并发症率、护理技能娴熟度、护理质量控制评分、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投诉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率显著降低,仅为2.00%,对比对照组的18.00%。结论 研究表明,结合常规护理与ICU护理风险干预模式能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并减少护理投诉。这种综合护理模式在ARDS患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推荐在临床一线全面推行。
唐黎黎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ICU护理风险干预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4年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需要在ICU进行专业护理。方法 研究随机选择了在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医院ICU治疗的100例ARDS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ICU护理风险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以评估两组的效果。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动脉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比值等方面,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发生气胸、动脉血栓、呼吸机相关肺炎方面的占比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将ICU护理风险干预措施应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护理中,有助于患者通气质量的改善,同时还能够促进患者舒适度的提升,有效控制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使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丁美玲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相关作者

唐钧
作品数:153被引量:969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电子政务 公共安全 危机管理 风险管理 风险社会
杨柳
作品数:10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ICU护理 风险干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患者
雷玉娥
作品数:7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太和医院
研究主题:心理 心理护理 干预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 心理状态
钟华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81医院
研究主题:采血过程 采血 血源性 无偿献血 污染环节
杨自春
作品数:281被引量:66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气凝胶 汽轮机 增压锅炉 船用 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