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5篇“ 顾城诗歌“的相关文章
诗歌“文人气”的现代性流转
2023年
研究长期笼罩在学界对“朦胧诗人”“童话诗人”诸多惯性评价中,其后期作品走出了集体经验对个人的统摄阴影,其对历史经验与文化记忆的怀想、反思与超验,表现出深刻的“中式文人”的古典内涵与人文主义精神。其诗歌体现了移情美学中“物我合一”的浪漫主义怀想,寄托了诗人济世情怀下“昼梦者”的人文主义理想,暗含了中式文人“隐居”情结中返璞归真的理趣赓续。现代诗中“中式文人气质”作为一种审美策略或文化策略,是民族历史经验与群体文化心理定势的必然结果。
丁瑶杨四平
关键词:人文主义理想
舒婷、诗歌的经典化及接受误区研究
2023年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也是最早具备稳定的经典化地位的朦胧诗人。然而在两者诗歌作品的经典化过程中,存在着诗歌面貌被固化、误读和窄化的误区,并严重影响了当下对两位诗人的文学史叙述。回归历史现场分析其接受误区产生的深层原因,结合文本细读呈现其被忽略的诗歌特质,以期修正对舒婷、诗歌面貌的认识,并促进学界对其诗歌价值的重新发现。
白晨阳
关键词:朦胧诗误读
诗歌中的现代主义特征——以《远和近》《爱我吧,海》《小巷》为例
2023年
朦胧诗派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也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在1975年,他就完成了自己的代表作《生命幻想曲》并奠定了自己的创作风格。诗歌《一代人》《弧线》成为朦胧诗的经典之作,影响甚广。他的诗歌具有朦胧诗的象征性、暗示性、哲理性。其中《远和近》《爱我吧,海》《小巷》充分体现了朦胧诗的特点。这三首诗都写于1980年,《远和近》只有24个字,《爱我吧,海》字数稍微多一点,《小巷》也只有24个字。三首诗歌虽然篇幅短小,但诗歌中不仅充满了朦胧诗的象征性、暗示性、哲理性,还具有现代主义特征,即孤独感、异化感和荒诞感。
陈湘凝
是任性的孩子,也是自然的孩子——浅探诗歌的自然意象
2022年
,朦胧诗派代表人物,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这个在心中始终怀有孩子般的天真,在岁月中从未成熟,又充满梦幻色彩的男人,或许在人性上不够优秀,一辈子只能是游离于社会现实之外的“任性的孩子”,但诗人笔下绽放出的风景,惊艳了文坛与年华。以及他的创作,始终与自然紧密交织。浅探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回溯至诗歌中自然灵感的起源,并将诗歌抽象至美学与哲学范畴,“自然的孩子”之形象跃然纸上。
张煜琳
关键词:诗歌
体验的诗学:论诗歌中的“自我”观念
2022年
个体体验属于个人独特而不可复制的经历,不同的体验会带来不同的社会认知,也会带来不同的人生思考,而自小而大的独特成长和经历则促使其不断地追寻自我。从幼时开始思索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渴望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命状态。而成长环境的变化以及时代与社会氛围的影响,让逐渐在生成文化自我的同时走向了一个反文化的自我,抗拒社会文化对自己思维的统治,在反叛中执着地追寻着自我。出国后的异域体验,让他在多元文化的映照下重新进行自我的定位,在东西方文化中重新审视自我,体味生死,追寻终极的自我,最终形成自我的消解。自我观念的生成与流变,既是时代与社会变动中独异的文化样本与标志,也是一个个体努力寻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终极探索。
许永宁颜光洁
关键词:自我观念生命价值
诗歌中的两极与张力
2022年
刘馨芮
诗歌中的自然意象之美探究
2021年
是中国朦胧诗歌流派的重要代表诗人。因为他童年有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的性格中多了一份孤傲。他的诗歌注重于自然,善于借用自然的景象来表达和抒发他内心的浅吟低唱孤寂之情,他的朦胧诗歌安静、舒缓、抑郁、沉着,又不至于缺少生气和青春活力。文章重点回创作朦胧诗歌的心路历程以及赏析巧妙地运用自然意象的手法探究其自然意象的独特之处和魅力。
于畅
关键词:文学创作诗歌作品诗歌创作
生成的诗学——诗歌想象力范式的三重嬗变
2021年
诗歌写作中,可以发现一种“生成的诗学”,这既体现在其诗歌想象力范式的三重嬗变上,又体现在每种想象力范式内在的生成性上。从早期的童话想象,到“朦胧诗”时期的历史想象,再到中后期的语言本体想象,这一演变过程具体而丰富地实践了个体生存面对历史现实境遇的可能性方式。作为诗歌生成的内在动力,想象力彰显的不仅是一种修辞上的话语策略,更是重新创造自我与世界,更新词与物的二元关系的解放性力量。诗歌想象力范式的嬗变的意义,在于他把诗歌从一种主客二元论的关系性存在,提升为一种实践性、创造性的一元论本体性存在。这为解决现代汉诗写作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景立鹏
关键词:顾城诗歌想象力历史想象
乱世童话的哗变与危机——诗歌语言论
2021年
诗歌构建的“童话世界”,实质上是一种“乱世童话”。而这一特征只有从语言策略的角度考察才能明辨其独特性和基础性,以及作为时代症候的见证与隐喻意义。“乱世童话”的产生与危机,是经验与诗歌互动、摩擦的结果,更昭示着诗歌语言作为诗人面对个人与历史的基本方式的迫切性与根本性。从语言本体角度介入“乱世童话”的哗变与危机,为重新认识诗歌的美学策略和反思当下新诗的语言处境及美学危机提供了新的可能。
景立鹏
关键词:哗变诗歌语言
基于语料库诗歌中名词和形容词词频分析
2021年
本文利用语料库和词频分析的方法对诗歌进行“量化”分析,为语料库和文学的结合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挖掘出作品中的意象与他经历的联系,利用词频分析法较为客观地解读和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创作主题和创作风格,揭示了诗歌的整体主题风格和各阶段创作的演变过程,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的精神世界和解读他的诗歌作品。
杜洋
关键词:顾城诗歌语料库词频分析法

相关作者

张厚刚
作品数:52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流氓无产者 诗歌 新世纪诗歌 顾城诗歌 长篇小说
冯哲
作品数:11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近红外 活体成像 生物成像 槽式太阳能 集热系统
谢伶俐
作品数:8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诗歌 意象解读 顾城诗歌 太阳 海子诗歌
梁光焰
作品数:19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研究主题:顾城诗歌 当代中国美学 《白轮船》 本体论美学 实践论美学
王灿
作品数:3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研究主题:顾城诗歌 媒介理论 媒介 理论视阈 创伤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