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8篇“ 面罩吸氧“的相关文章
- 疫情防控期间术后面罩吸氧患儿佩戴口罩的安全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术后面罩吸氧患儿佩戴口罩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4—8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并立即佩戴一次性医用儿童口罩,对照组患儿不佩戴口罩。患儿转移至麻醉后恢复室并使用普通吸氧面罩进行氧疗,比较两组0、5、10、15、30、45 min时心率(HR)、氧饱和度(SPO_(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_(2))和呼吸频率(RR)水平。结果两组HR、SPO_(2)的时间效应、组别效应和时间×组别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R和ETCO_(2)水平比较,存在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别效应和时间×组别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术后氧气面罩吸氧期间佩戴医用口罩不会引起呼吸参数的不良变化。
- 王亦君邱黎黎柯元翔
- 关键词:面罩吸氧术后护理患儿
- 经鼻高流量氧疗与面罩吸氧治疗对高原地区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期间低氧血症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与面罩吸氧治疗对高原地区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期间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5月至9月武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高原地区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麻醉诱导前,对照组采取面罩吸氧,观察组采取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前、拔管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水平,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再次插管率、呼吸频率、乳酸清除率情况。结果拔管后,观察组患者MAP、心率水平分别为(76.82±5.08)mmHg、(83.82±5.08)次/min,均低于对照组[(87.35±7.12)mmHg、(112.35±7.12)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观察组GCQ评分为(83.65±10.24)分,高于对照组[(70.26±6.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观察组PaO_(2)、PaCO_(2)水平分别为(84.65±3.14)、(45.34±4.67)mmHg,均高于对照组[(71.32±7.16)、(40.62±5.2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部损伤、口咽部干燥、腹胀、鼻周皮肤破裂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8%,低于对照组(1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再次插管率分别为(9.57±1.46)h、3.08%,低于对照组[(15.79±2.64)h、12.31%],乳酸清除率为(14.64±3.57)%,高于对照组[(11.25±4.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对高原地区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期间低氧血症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进一步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提升PaCO_(2)及PaO_(2)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降低患者再次插管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提升乳酸清除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李小娟汤丽丽张丹
- 关键词: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法面罩吸氧低氧血症
- 面罩吸氧在COPD并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A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60~69岁患病率为21%,≥70岁老年人的患病率高达35%[1]。一项收集213例COPD患者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患者都伴有一种或多种共病(97.7%),以心血管疾病、肺癌、肺部感染、糖尿病等为主[2-4]。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患病率及病死率有增加趋势[5-7]。COPD患者常合并有冠心病,COPD诊断不难,是否合并有冠心病,诊断不易[8-10]。常需要进行冠脉CTA检查,该检查因受呼吸的影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能提高图像质量[11]。本文对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冠心病CTA检查中给予面罩吸氧,成功率和图像质量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喻瑶瑶王楠刘平
-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面罩吸氧冠脉CTA
- 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联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窒息患儿的作用及对其血气指标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分析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联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窒息患儿的作用及对其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此次作者选择了80例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窒息患儿,随机方式将他们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鼻导管吸氧联合护理,观察组:实施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联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优劣。结果:观察组各指标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P<0.05)。干预前,2组患儿PDI评分、MDI评分、PaPaO_(2)、PaCPaO_(2)、SaPaO_(2)水平对比(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PDI评分、MDI评分、PaPaO_(2)、PaCPaO_(2)、SaPaO_(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窒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杜润凡芳霞张露玉
- 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窒息血气指标
- 鼻导管联合面罩吸氧与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鼻导管联合面罩吸氧与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THRIVE)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150例行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年龄65~80岁,随机将患者分为鼻导管组(C组)、鼻导管联合面罩组(M组)和THRIVE组(T组),每组50例。3组患者分别给予鼻导管吸氧、鼻导管吸氧联合面罩吸氧及THRIVE设备吸氧。比较3组患者呼吸相关不良事件及干预措施、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痛肠镜检查情况、患者、麻醉医生及内镜医生满意度。结果M组和T组亚临床呼吸抑制及缺氧发生率较C组低,托下颌、增加氧流量及面罩通气等气道干预措施使用率较C组低,患者体动发生率较C组低,麻醉医生及内镜医生满意度较C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与T组呼吸相关不良事件、气道干预措施及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导管联合面罩吸氧及THRIVE可减少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操作过程中呼吸相关不良事件及干预措施,减少患者体动,提高麻醉医生及内镜医生满意度。鼻导管联合面罩吸氧操作便捷,可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胡静王晓亮徐亚杰曹媛媛史宏伟尹加林
- 关键词:老年患者
- KHC型面罩吸氧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观察KHC型面罩(简称KHC面罩)吸氧在无痛纤支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拟行无痛纤支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KHC面罩组采用KHC面罩吸氧,内镜面罩组采用第一代内镜面罩吸氧,免充气喉罩组采用免充气喉罩行机械通气给氧。比较3组患者诱导时(T_(1))、气管内表麻时(T_(2))、纤支镜刷检时(T_(3))、检查结束时(T_(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及T_(1)~T_(3)时系统的密闭性优良率和诱导时间、检查时间、复苏时间、丙泊酚用量、检查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医师操作舒适度优良率。结果 与同组T_(1)比较,免充气喉罩组T_(2)、T_(4)HR增加,KHC面罩组和内镜面罩组T_(2)~T_(4)HR增加,3组T_(2)~T_(4)MAP和BIS降低,内镜面罩组T_(2)~T_(4)SpO_(2)降低(P均<0.05);与同组T_(2)比较,3组T_(3)~T_(4)BIS升高,KHC面罩组T_(3)~T_(4)HR降低,免充气喉罩组T_(3)HR水平降低(P均<0.05);与同组T_(3)比较,3组T_(4)BIS升高,免充气喉罩组T_(4)HR和MAP升高,内镜面罩组T_(4)SpO_(2)升高(P均<0.05)。KHC面罩组和内镜面罩组T_(2)~T_(3)MAP高于免充气喉罩组,T_(2)~T_(4)SpO_(2)低于免充气喉罩组(P均<0.05)。内镜面罩组T_(2)~T_(4)SpO_(2)低于KHC面罩组(P<0.05)。免充气喉罩组和KHC面罩组T_(2)、T_(3)气道密闭性优良率高于内镜面罩组(P均<0.05)。内镜面罩组和KHC面罩组麻醉诱导时间、复苏时间短于免充气喉罩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免充气喉罩组,舌后坠发生率高于免充气喉罩组,气道工具移位发生率低于免充气喉罩组,免充气喉罩组和KHC面罩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内镜面罩组,内镜医师和麻醉医师操作舒适度优良率高于内镜面罩组,P均<0.05。结论 KHC型面罩吸氧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气道密闭性好,循环功能抑制轻,可保留生理状态下自主呼吸,术中氧合维持较好,操作舒适度高。
- 刘光顺王忠慧周敏刘蓉全宇航张毅
- 关键词:内镜面罩
- 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与鼻导管吸氧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与鼻导管吸氧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上饶市广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窒息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鼻导管吸氧,观察组采用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两组均持续吸氧10 h至5 d,比较两组窒息改善时间、血气分析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窒息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后,观察组血氧分压(PaO_(2))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鼻导管吸氧相比,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改善新生儿窒息的效果较好,利于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缩短窒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王琴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鼻导管吸氧血气分析并发症
- 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联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窒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 2022年
- 目的研究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联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窒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莆田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49例。对照组接受鼻导管吸氧联合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联合护理干预,均连续干预7 d。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口唇暗紫、呼吸浅表、心跳不规则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后,两组患儿的PaO_(2)、SaO_(2)水平均高于干预前(P<0.05),PaCO_(2)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的PaO_(2)、Sa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窒息患儿的血气指标,缩短其临床各项体征恢复时间。
- 谢思思林靖靖尤珊珊
- 关键词:鼻导管吸氧血气指标护理干预
- 一种帽子式带有雾化机构的会面罩吸氧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帽子式带有雾化机构的会面罩吸氧装置,包括头套,所述头套的内侧顶端贴合有内顶,且内顶的内侧上方贴合有橡胶垫,所述内顶的内侧底端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头套前方安装有弹性固定带,且弹性固定带的一端设置有卡扣,同时...
- 何桂娥谢开屏刘新丽
- 文献传递
- 两种面罩吸氧法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21年
- 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1],其中毒机制是一氧化碳与体内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高,而一氧化碳结合血红蛋白将会形成COHb(carboxyhemoglobin,COHb),致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并出现窒息情况[2,3]。中毒会使患者昏迷,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急救,甚至会死亡,因此,需要及时给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有效的急救措施,而最重要且有效的急救措施就是吸氧,常用的方式有普通面罩吸氧和储氧面罩吸氧[4]。本研究对本院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救实施两种面罩吸氧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自觉症状消失率和中度中毒患者昏迷转清醒情况。
- 吴胜锋陈园频
-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救
相关作者
- 崔恩海

- 作品数:149被引量:341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机械通气 支气管哮喘 恶性胸腔积液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衰竭
- 刘文佳

- 作品数:5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高压氧 口腔治疗 面罩吸氧 连接体 喷射器
- 王浩华

- 作品数:87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仓鼠 气管插管 门脉高压症 胰腺癌 磁性
- 卢凯

-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高压氧 口腔治疗 面罩吸氧 连接体 喷射器
- 吕毅

- 作品数:1,156被引量:2,539H指数:23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外科 肝移植 压榨技术 吻合器 压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