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46篇“ 非瓣膜性房颤“的相关文章
瓣膜房颤所致轻中型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瓣膜房颤(AF)所致轻中型卒中患者1年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瓣膜AF所致轻中型卒中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研究对象165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在研究对象发病1年时对患者进行随访,主要评估指标为1年内急缺血卒中复发情况。根据1年内急缺血卒中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和复发组,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165例患者中21例在1年内复发,复发率为12.7%,轻型卒中复发率为7.3%,中型卒中复发率为20.3%,中型卒中复发率明显高于轻型卒中。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组卒中严重程度、入院前的CHA2DS2-VASc评分、高脂血症比例高于复发组,使用口服抗凝药物比例低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HA2DS2-VASc评分(OR 0.532,95%CI 0.357~0.792,P=0.00)、口服抗凝药治疗(OR 5.589,95%CI 1.685~18.548,P=0.00)、高脂血症(OR 0.123,95%CI 0.033~0.463,P=0.00)与瓣膜AF所致轻中型卒中的复发相关。结论瓣膜AF所致轻中型卒中复发风险较高,中型卒中的复发风险较轻型卒中大,起病前CHA2DS2-VASc评分高、未坚持服用口服抗凝药物、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复发风险较高。
张献文郑燎源经煜张圆和唐宇凤
关键词:心源性卒中卒中复发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瓣膜房颤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瓣膜房颤患者对凝血功能、心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和预后。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30例老年瓣膜房颤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华法林治疗,43例)、B组(利伐沙班治疗,43例)和C组(达比加群酯治疗,44例)。A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为(74.56±6.43)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3例、Ⅱ级20例。B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为(73.89±6.21)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2例、Ⅱ级21例。C组男20例,女24例,年龄为(74.12±6.38)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3例、Ⅱ级21例。A组接受华法林钠片治疗,每日一次,起始剂量为2.5 mg,后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每次调整0.5mg,保持INR在2.0~3.0之间;B组接受利伐沙班片治疗,每次15mg,每日一次;C组接受达比加群酯胶囊治疗,每次110 mg,每日两次。疗程为2个月。对比3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肌酐(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心房颤动栓塞风险CHA2DS2-VASc评分、心房颤动抗凝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和不良反应(皮肤瘀斑、恶心呕吐、脑卒中、血尿)的发生情况,并随访3个月,统计3组的血栓栓塞形成率和出血情况。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治疗2个月后,B组和C组Cr、BUN、ALT和AST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和C组TT、APTT、PT高于A组,FIB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和C组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较治疗前略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和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8%(7/43)、4.65%(2/43)、2.27%(1/44);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王学文李广平毕晓雪张子钊徐延敏刘彤
关键词: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华法林非瓣膜性房颤老年
利伐沙班对瓣膜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瓣膜房颤患者以利伐沙班药物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以2023年1月-2023年11月江苏省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瓣膜房颤患者66例为此次入组目标对象,抽签分组,对照组采用药物华法林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抗凝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出现出血及栓塞事件的概率.结果观察组瓣膜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凝血指标经检验,结果分别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指标APTT、PT、TT均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生栓塞概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瓣膜房颤患者采用利伐沙班药物抗凝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调节凝血功能,减少出血风险,值得推广.
谷景雪
关键词:利伐沙班非瓣膜性房颤华法林抗凝治疗
瓣膜房颤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后出血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2024年
目的 分析瓣膜房颤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后出血风险的相关因素和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7例瓣膜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进行分组,分为出血组(n=50)和出血组(n=137)。使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风险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Homst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H-L)对模型进行能评价。并另选50例瓣膜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模型外部验证。结果 187例瓣膜房颤患者发生出血的概率为26.74%。根据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高达比加群酯剂量、出血风险评估(HAS-BLED)评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是瓣膜房颤患者是否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高水平肌酐清除率(Ccr)是其保护因素。内部验证H-L检验结果显示,χ^(2)=2.23,P>0.05,模型拟合情况良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P<0.001,95%CI 0.738~0.883),灵敏度为76.00%,特异为78.10%,最大约登指数为0.541。另外选取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中,H-L检验结果显示,χ^(2)=4.97,P>0.05,模型拟合情况良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888(P<0.001,95%CI 0.797~0.980),灵敏度为76.70%,特异为95.00%,最大约登指数为0.717。结论 高达比加群酯剂量、HAS-BLED评分、APTT、D-D是瓣膜房颤患者是否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高水平Ccr是其保护因素。其建立的风险预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用于瓣膜房颤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后发生出血风险的早期预测。
朱子云张莲红刘宇恒
关键词:非瓣膜性房颤达比加群酯出血
低剂量NOACs在瓣膜房颤患者中的有效和安全研究
2024年
目的通过考察真实世界瓣膜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使用低剂量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的临床结果,为NVAF患者应用NOACs提供更多的参考和依据,促进其临床合理使用。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使用NOACs抗凝治疗的NVAF患者,比较使用低剂量NOACs治疗的患者和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治疗的患者12个月内缺血卒中/全身栓塞事件(ischemic stroke/systemic embolism,IS/SE)、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结果在419例NVAF患者中,286例患者使用低剂量NOACs(68.3%),其中利伐沙班为201例(48.0%),达比加群为85例(2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推荐剂量治疗相比,使用低剂量NOACs患者发生IS/SE风险显著增加(OR:7.42;95%CI:1.50~36.70)、但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低剂量NOACs可能会增加NVAF患者血栓栓塞的风险,且未降低预期的出血风险,为保证抗凝治疗的有效和安全,应谨慎超说明书使用低剂量NOACs。
张波刘煜清胡晓芹李承宗
关键词:非瓣膜性房颤抗凝
炙甘草汤加减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瓣膜房颤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加减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瓣膜房颤(NVAF)的效果。方法: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加用炙甘草汤加减。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悸怔忡、五心烦热、气短乏力、失眠多梦评分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ICAM-1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tPA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当(P>0.05)。结论:炙甘草汤加减联合美托洛尔治疗NVAF效果较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张可农
关键词:非瓣膜性房颤炙甘草汤美托洛尔
瓣膜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效果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瓣膜房颤(non-valvul aratrial fibrillation)患者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天津市北辰医院2019年9月-2023年9月医院住院或门诊病历系统(HIS)中的瓣膜房颤患者进行回顾筛选。根据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脑梗塞或脑出血、心肌梗死或急冠脉综合征住院)分为有效组(未发生上述不良事件)和无效组(发生了上述不良事件)。首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影响瓣膜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可能因素。对筛选出的可能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明确影响华法林抗凝效果的独立因素。结果最终纳入数据完整并符合要求的患者248例,其中有效组202例,无效组4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冠心病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和INR监测情况是影响抗凝效果的潜在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抗凝效果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高血压和INR监测情况。其中年龄≥60岁(OR=2.87)、高血压病史(OR=2.41)和很少INR监测(OR=3.89)是导致抗凝效果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无效组和有效组患者INR平均值分别为(3.25±1.11)和(2.36±0.56),无效组显著高于有效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INR为参考,预测用药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敏感为72.7%,特异为76.1%,R0C曲线下面积为0.77(95%CI:0.68-0.88)。结论较少监测INR的瓣膜房颤合并高龄高血压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过程中容易出现脑梗塞或脑出血、心肌梗死或急冠脉综合征等严重不良事件。INR监测可有效预测和预防上述不良事件的发生。
齐杰
关键词:非瓣膜性房颤华法林抗凝效果逻辑回归
未抗凝瓣膜房颤左心房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目的:探讨未抗凝瓣膜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发生左心房血栓(left atrial thrombus,LAT)或自发超声显影(spontaneous ech...
左诚
关键词:非瓣膜性房颤左心房血栓列线图
脑梗死合并瓣膜房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抗凝治疗的相关研究
2024年
分析脑梗死合并瓣膜房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抗凝治疗的相关研究。方法 选取脑梗死合并瓣膜房颤患者95例,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房颤类型以及持续时间、既往疾病史、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治疗及康复情况、心房颤动的控制情况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 临床应依据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给予患者针对的干预措施,并给予患者抗凝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价值。
张双
关键词:脑梗死非瓣膜性房颤预后影响因素抗凝治疗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瓣膜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作用比较
2024年
评价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瓣膜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作用。方法 资料选取时间范围是2022年10月~2023年10月,选择在南京浦口中医院就诊治疗的肺瓣膜房颤患者为观察目标,筛选出80例遵循随机数表法分组,分别接受华法林(对照组)和利伐沙班(观察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血清学指标、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方案实施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血清学相关指标测定相比治疗前明显有所改善,但治疗前后组间的差异对比无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结果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随访期间的各方面生活质量的改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针对瓣膜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选择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均能发挥较强的抑制血清炎症、减轻心肌损伤和改善凝血功能的作用,但利伐沙班的止血效果更佳,对患者今后生活的提升作用更突出,值得临床采纳。
蓝欣刘雅婷
关键词:利伐沙班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性房颤

相关作者

朱君荣
作品数:51被引量:217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华法林 药学监护 非瓣膜性房颤 曲马多 基因多态性
朱余兵
作品数:141被引量:589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药动学 生物等效性 血药浓度 人血浆 高压液相
洪雁
作品数:33被引量:116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PARKIN基因 非瓣膜性房颤 遗传易患性 脑卒中
刘强
作品数:79被引量:353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病毒性心肌炎 中医证型 益心舒胶囊 中医辨证分型
吴俊
作品数:114被引量:655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血凝学 D-二聚体 骨科 凝血酶 同型半胱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