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05篇“ 非感染性“的相关文章
感染性关节炎患者的慢病管理:挑战与应对
2025年
感染性关节炎(non-infectious arthritis,NIS)主要包括骨关节炎和炎关节炎。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NIS患者的慢病管理将面临巨大挑战,如病程长、多系统受累、个化诊疗需求高、对疾病认识不足以及共病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为应对挑战,需从国家层面制定系统NIS慢病管理策略,包括加大科普力度、完善转诊制度,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早期诊断,实施包括优化药物/手术治疗和多学科协作的干预措施,以有效管理NIS。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型生物制剂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NIS的慢病管理将更为智能化和个化。
翁习生张奉春
关键词:慢病管理早期干预
消旋卡多曲辅助治疗小儿感染性胃肠炎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
2025年
小儿感染性胃肠炎治疗阶段,探究消旋卡多曲的相关信息、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工作中,符合条件的患儿筛选后,总人数为50,按照临床要求分组后,结果 包括:对照组、实验组,上述操作时,我们选用了电脑随机法的指导原则,两组患儿中,均为同一时间入院,结果 的区间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1月,在临床上全部患儿明确为:感染性胃肠炎,具体如下。对照组:纳入研究的感染性胃肠炎患儿统计后,共25例,提供常规方案治疗,实验组:纳入研究的感染性胃肠炎患儿统计后,共25例,提供消旋卡多曲,持续治疗7日后,比较两个组别最终效果,具体内容有:感染性胃肠炎患儿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有效以及不良反应(腹胀、腹痛、便秘)发生率情况。结果 (1)实验组中,感染性胃肠炎患儿关于止吐时间为(16.17±2.06h),止泻时间为(17.29±3.44h),脱水纠正时间为(19.32±2.91h),大便恢复正常时间为(34.36±9.52h),和对照组统计数据(26.31±2.89h、30.62±3.01h、34.37±3.79h、73.39±9.01h)相比,实验组更短,P<0.05;(2)治疗总有效率计算后,对照组共有19例患儿达到了标准,实验组共有24例,所占百分比为:76.00%、96.00%,结果 显示:实验组高,P<0.05;(3)不良反应予以调查,腹胀、腹痛、便秘为感染性胃肠炎患儿的常见表现,将发生率作为临床重点关注内容,实验组更低,P<0.05。结论 感染性胃肠炎患儿治疗时,临床上主要依赖于药物方案,综合分析、考虑后发现,消旋卡多曲优势明显,在减轻疾病症状,促进总有效率方面效果确切,同时,此类药物对于患儿来说,承受的不良反应较少,不适感较强,值得大力推广。
温雯唐代炜
关键词:消旋卡多曲
糖皮质激素联合阿达木单抗对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视力改善效果及安全评价
2025年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联合阿达木单抗对感染性葡萄膜炎(NIU)患者视力改善的效果及安全。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5月-2024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NIU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随机法分组,对照组(n=40)实施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n=40)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盘RNFL厚度、血流密度、视力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视盘RNFL厚度[(14.91±1.56)μm、(16.22±1.67)μm]、血流密度[(59.06±3.25)%、(61.42±3.05)%]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BCVA[(0.50±0.14)logMAR、(0.41±0.12)logMAR]、VH[(2.89±0.15)分、(2.72±0.13)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NIU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50%vs15.00%)(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阿达木单抗治疗NIU的效果理想,可提高视力水平,减轻眼部炎症,且复发率较低,推广价值较高。
唐雪珊赵海金
关键词:阿达木单抗糖皮质激素视力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炎症小体在感染性肺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是一种主要的胞质双链脱氧核糖核苷酸(Double stranded DNA,dsDNA)传感器。AIM2由许多源自胞质细菌的dsDNA配体激活,例如新生弗朗西斯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DNA病毒、合成聚(dA:dT)和自身DNA。结构分析显示,AIM2由C端具有200个氨基酸重复序列的造血干扰素诱导核蛋白(HIN200)结构域和N端热蛋白结构域(pyrin domain,PYD)组成[1]。
赵培郭石平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脱氧核糖核苷酸DSDNADNA病毒干扰素诱导
穴位敷贴联合益生菌对感染性腹泻儿童的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益生菌对感染性腹泻儿童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某院儿科收治的感染性腹泻儿童1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联合益生菌治疗,并分析其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止泻时间(1.46±0.39)天、大便正常时间(1.72±0.61)天、腹痛消失时间(1.12±0.33)天,对照组(2.23±0.53)天、(2.53±0.72)天、(2.19±0.67)天,(P﹤0.05);观察组肠道有益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88%,对照组78%,(P﹤0.05);治疗后3天较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下降,(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益生菌治疗儿童感染性腹泻的有效率高,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短,促使肠道有益菌恢复正常水平。
杨琴花
关键词:非感染性腹泻穴位贴敷益生菌儿童
黄芪当归补血汤治疗老年骨折患者术后感染性发热
2024年
目的:分析黄芪当归补血汤预防老年骨折患者术后感染性发热的综合疗效。方法:110例老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当归补血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红细胞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安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73%(51/55),高于对照组的76.36%(42/5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中肌热面红、头昏眼花、烦渴欲饮、面白少华等评分分别为(0.59±0.18)分、(0.62±0.20)分、(0.69±0.23)分、(0.73±0.25)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的(0.81±0.24)分、(0.89±0.27)分、(0.94±0.28)分、(0.98±0.29)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水平分别为(3.99±0.68)×10^(12) L^(-1)、(134.85±14.80)g·L^(-1)、(42.61±7.23)%,分别高于同期对照组的(3.50±0.63)×10^(12) L^(-1)、(121.62±13.27)g·L^(-1)、(37.01±6.32)%(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前列腺素E2分别为(43.76±6.28)μg·L^(-1)、(74.25±8.24)μg·L^(-1)、(17.21±4.20)μg·L^(-1),分别低于同期对照组的(49.83±7.12)μg·L^(-1)、(81.04±9.57)μg·L^(-1)、(20.65±4.78)μg·L^(-1)(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当归补血汤治疗老年骨折患者术后感染性发热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血常规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治疗安全良好。
徐琦淘杰田峰李伟边文超吕东升吕斌
关键词:非感染性发热老年骨折中医证候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感染性发热预测模型的构建
2024年
目的了解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发生感染性发热的影响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江西省乐平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140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48 h内是否出现体温>38.0℃,将其分为发生组及未发生组,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另选取江西省乐平市人民医院2022年7月—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作为验证组,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对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OR=1.146,95%CI:1.057~1.243,P=0.001)、术前是否贫血(OR=5.074,95%CI:1.054~24.418,P=0.043)及子宫肌瘤数量(OR=6.106,95%CI:2.245~16.605,P<0.001)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感染性发热的影响因素,以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Logit(P)=0.136×手术时间+1.624×术前是否贫血+1.809×子宫肌瘤数量-21.005。该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68(95%CI:0.934~1.000),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98.1%,约登指数为0.870,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χ^(2)=9.897,P=0.272。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长、术前贫血及子宫肌瘤数量多,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以上人群,并采取有针对的措施进行干预。本研究构建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感染性发热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能较好地识别高风险和低风险患者,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彭磊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剔除术非感染性发热
水光针注射诱发感染性肉芽肿2例及文献复习
2024年
水光针注射导致的感染性肉芽肿临床上较少见,且治疗棘手。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苏州市立医院东区皮肤科收治2例水光注射后诱发感染性肉芽肿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例1,患者女,30岁,因面部丘疹1周来院就诊。患者于1周前在外院行水光针(厂家不详)注射改善肤质,注射主要成分是透明质酸,采用手针注射方式。后面部出现丘疹,无自觉症状,外院予透明质酸酶局部注射治疗未见好转,后加用泼尼松口服(3次/d,2片/次)联合外用艾洛松治疗2 d,无明显好转。皮肤科检查:除鼻背部、上睑外全面部多发红色丘疹、结节,粟粒至绿豆大小,表面光滑、质韧,无压痛,皮损位置同注射部位相同,额部皮损症状较轻。
徐思敏丁高中陈朝潮
关键词:非感染性肉芽肿丘疹激素强脉冲光
儿童发育髋关节脱位术后感染性发热的研究现状
2024年
感染性发热是儿童发育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现代医学对术后发热缺乏重视,术后发热增加了患儿家长的心理负担,延长了住院时间,不利于患儿术后康复。本文章主要综述了DDH术后发热概念、特点及诊疗现状,旨在为DDH术后感染性发热提供临床诊疗依据。
蔡东山
关键词:非感染性发热
呼出气挥发有机物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2024年
呼出气主要包含三种组分:气体分子、挥发物和冷凝物[1]。呼出气中含有超过1000种挥发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hemicals,VOCs)[2],可将其分为醇、醛、酮、饱和及不饱和烃、短链脂肪酸、芳香族化合物等。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的过氧化被认为是呼吸VOCs中烷烃和醛的主要来源,PUFA常容易氧化,即使不需要酶介导,也可在与氧气接触时形成氢过氧化物,脂质氢过氧化物可分解产生碳氢化合物、醛等,碳氢化合物可在肝脏中进一步代谢为醇。脂肪酸可通过脂肪酸还原酶在醇中进一步还原,或通过酶促反应转化为酮[3-4],肠道细菌发酵可产生烷烃类化合物[5],简言之VOCs通常是人体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氧化应激和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以及肠道微生物中细菌的有氧和无氧酵解过程的最终产物[5],细胞/组织产生相关的VOCs或溶解于血液中通过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快速交换呼出,或沿着呼吸道直接扩散到肺泡或气道腔中排出,因而呼出气中VOCs组成和含量的变化可反应机体潜在的病理状态。
陶雨寒毛辉
关键词:非感染性疾病呼出气碳水化合物代谢短链脂肪酸氢过氧化物不饱和烃

相关作者

王爱民
作品数:615被引量:2,283H指数:21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研究主题:救治 人工关节 脊髓损伤 骨科 股骨颈骨折
王晓军
作品数:31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1医院
研究主题:人工髋关节翻修术 非感染性 缺血预处理 救治 人骨保护素
王子明
作品数:292被引量:980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研究主题:救治 人工关节 股骨头坏死 关节成形术 严重多发伤
杜全印
作品数:314被引量:959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研究主题:救治 人工关节 脊髓损伤 股骨颈骨折 严重多发伤
李珉珉
作品数:54被引量:170H指数:8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患者血清 非感染性 HIV 丙型肝炎病毒 长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