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4篇“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相关文章
- 基于OBE理念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 2024年
- 随着国家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报考、培养和就业方面提供制度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上升,但当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存在培养质量不高的客观现实,急需对当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本文通过介绍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存在的困境和OBE理念引入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性,分析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重构的意义。
- 王斌魏晨
- 关键词:非全日制研究生
- 我国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政策评析
- 2024年
- 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设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和“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全国联考”两大渠道;2016年开始实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统筹管理”。统筹管理政策的实施目标和价值取向包括: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自身规范管理的需要,加强对招生、经费与拔款的管理;二是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需要,尤其是提升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质量,以期达到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同等的质量;三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需要以及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 丁晓丽李凯
-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型社会建设同等学力人员
- 协同育人机制下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研究
- 2024年
-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在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构建非全日制研究生协同育人机制的关键在于形成高校内外部各要素、各主体之间的有效协同,通过从管理协同、过程协同、导师协同、资源协同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多主体协同育人,全面提升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和高校办学水平,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 李印福赵露赵亮
- 关键词:非全日制研究生应用型人才
- 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倦怠内因路径的组态分析
- 2023年
- 学习倦怠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研究重点。为揭示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倦怠产生的主要内因,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的方法,从组态视角分析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倦怠的多重并发内因路径。最终得出五条等效路径,并将其归为三类:(1)调剂不甘型,对于此类学习者,高校应减少其歧视知觉,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其就业保障;(2)分心乏术型,对于此类学习者,高校应做到产教结合、因材施教,避免全日制课程内容与评价机制的机械迁移;(3)厌学型,对于此类学习者,应重点培养积极的学习心理,保证饱满的学业效能感。
- 林洪毅郑红马一娇
- 关键词:学习倦怠非全日制研究生
- 我国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政策评析被引量:1
- 2023年
- 对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梳理,重点对2016年开始实行的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政策进行考察和分析,结果发现新政实施过程中存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低、难以享受学校各种资源以及就业遭受歧视等突出问题。原因有二:一是政策本身还存在不足,教育行政部门对统筹管理考虑“不全”“不周”,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统筹管理涉及的招生录取、培养、奖助、就业等各环节关联政策明显滞后甚至缺乏;二是政策执行层面,部分高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工作重视不够,存在管理与服务缺位的现象。为此应从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两个层面,对我国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政策进行优化,即: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发挥高校办学自主权,由高校依据自身优势与定位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招考工作,同时激发不同主体的积极性,营造良性的社会氛围;高校则应树立“三同等”理念,消除认识误区,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赢得社会的认可。
- 丁晓丽李凯
- 关键词:研究生管理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
-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陕西省五所高校为例
-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是为了培养高层次人才,力求提升国家科研事业发展力度、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取得人才竞争优势的支柱性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体系当中,非全日研究生教育无疑是极为特殊的,主要培养的是具备职业性范围的...
- 张美琪
- 关键词:非全日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 招生并轨背景下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形势及政策变化与改革建议
- 2023年
- 在全日制及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考试并轨后,以近年来招生录取情况,结合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切身体会,阐述了改革5年以来非全日制招生中面临的困境和实际矛盾;反思非全日制招生困境的诸多现象、成因、特点;进而论述了调整计划分配模式、发挥特色学科优势、招考模式分阶段考核等继续改进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的措施。
- 葛昊张群
- 关键词: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并轨
- 非全日制研究生歧视知觉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为探讨非全日制研究生歧视知觉对其学习倦怠的影响以及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歧视知觉量表、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问卷、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与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413名非全日制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歧视知觉与学习倦怠呈显著正相关(r=0.403,P<0.01),歧视知觉、学习倦怠均分别与时间管理倾向、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r=-0.164,-0.256,-0.733,-0.706;P<0.01);②歧视知觉能显著正向预测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倦怠(β=0.251,P<0.001);③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分别在歧视知觉与学习倦怠间起中介作用,且二者在非全日制研究生歧视知觉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中具有链式中介效应。结论:歧视知觉不仅会直接影响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倦怠,也会通过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倦怠。
- 林洪毅汪凤炎
- 关键词:非全日制研究生歧视知觉时间管理倾向学习倦怠学业自我效能感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研究——基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就读体验调查的实证研究
- 2023年
- 本研究根据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参考“全国教育满意度测评研究”满意度模型和“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满意度指数模型”,构建并检验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满意度模型。结果显示:教育期望对质量感知、公平感知和学生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不均影响;公平感知对质量感知和学生满意度具有较大的影响,且中介效应显著。根据研究结论,对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建议。
- 贾雪玲郝明君
- 关键词: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满意度
-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再认识被引量:1
- 2022年
-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统筹管理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遇到了种种问题和困境。受惯性思维影响,既有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教育被人们视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参照。研究发现,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并不是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教育的延续,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美国依托“完全学分制”并强调课程学习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模式并不适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现实,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困境的深层原因在于教育观念的差异。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不仅需要高校深化改革、开发课程、丰富培养方式,更需要研究生教育观念的转变。
- 李安萍李克林
- 关键词:非全日制在职人员完全学分制教育观念
相关作者
- 毛甜

- 作品数:9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
- 研究主题:非全日制研究生 研究生师生关系 高等教育 行政效能建设 行政效能
- 刘阳

- 作品数:30被引量:93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尿酸盐结晶 化学成分 脑性瘫痪 血尿酸 痛风
- 陈婷

- 作品数:26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全脑 CT灌注 CT血管成像 医学影像学 血管造影术
- 刘建辉

- 作品数:12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图书馆
- 研究主题:ESI 学科导航 信息采集 数字参考咨询 高校
- 陈文雯

- 作品数:29被引量:102H指数:6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患者血浆 脂联素 利拉鲁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