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3篇“ 青蒿鳖甲汤“的相关文章
- 青蒿鳖甲汤治疗肺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青蒿鳖甲汤出自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由青蒿、鳖甲、知母、牡丹皮、生地黄5味药组成,具有养阴透热之功效,常用于阴虚内热证的治疗。正气虚损,邪毒入侵,耗伤肺阴,虚热内生,为肺癌、肺炎等肺部疾病的病机之一,其治则为养阴益气,清肺透热。因此,青蒿鳖甲汤之功效基本契合肺部疾病之治则,故广泛应用于肺部疾病治疗,如肺癌癌性发热、咯血或合并骨转移及肺结核、社区获得性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肺炎等,疗效显著。基础实验表明,其机制可能为通过多靶点通路发挥调节炎症反应、维持免疫平衡、调节肠道菌群、抗肿瘤、调节激素分泌、调节脂类代谢、抗氧化等作用。此外,青蒿鳖甲汤单味药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青蒿素、木犀草素、谷甾醇、豆甾醇、鳖甲多糖、梓醇、芍药苷、槲皮素、丹皮酚、没食子酸、知母皂苷、芒果苷等也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炎症调节和免疫调节的作用。该文通过对青蒿鳖甲汤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李燕李笑刘妍君郭平
- 关键词:青蒿鳖甲汤肺部疾病
- 青蒿鳖甲汤治疗癌性发热临床研究进展
- 2024年
- 青蒿鳖甲汤作为祖国传统医学中一个养阴透热的经典方剂,近年来在癌性发热治疗领域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青蒿鳖甲汤在治疗癌性发热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其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研究表明,青蒿鳖甲汤通过调节免疫、抗炎、抗肿瘤等多重机制发挥退热作用,对癌性发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然而,目前研究仍存在样本量较小、缺乏标准化治疗方案等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为青蒿鳖甲汤治疗癌性发热提供更加充分的科学依据。
- 赵桂福
- 关键词:青蒿鳖甲汤癌性发热
- 青蒿鳖甲汤治疗癌因性发热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系统评价青蒿鳖甲汤(QHBJD)治疗癌性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等八个大型数据库,搜集关于青蒿鳖甲汤治疗癌性发热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在获取资料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个RCT实验,200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结果显示在有效率方面青蒿鳖甲汤组的退热有效率高于单纯西药组(P<0.05)。青蒿鳖甲汤组对于癌性发热的治愈率高于单纯西药组(P<0.05)。蒿鳖甲汤组治疗癌性发热不良反应低于单纯西药组(P<0.05)。青蒿鳖甲汤组相比较单纯西药组可以更大程度上改善炎症反应,降低白细胞计数(P<0.05)。结论:青蒿鳖甲汤对于癌因性发热治疗的有效率治愈率皆高于单纯西药,同时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青蒿鳖甲汤可以显著降低白细胞计数,改善患者炎症状态。
- 张宸董胡可张东伟
- 关键词:青蒿鳖甲汤癌性发热META分析随机对照实验
- 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经验采撷
- 2024年
- 微小残留病是指急性白血病(AL)经过诱导化疗后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与此同时患者体内仍然残存<1×109的白血病细胞的状态,是疾病复发的根源之一。如何提高治愈率是治疗AL的难点,治疗关键是防止微小残留病的发生。根据微小残留病发生及演变规律其主要病机为正虚毒伏,因此确定“扶正透毒祛毒”的中医治则。李秀军教授以《温病条辨》“入阴透毒”经方“青蒿鳖甲汤”为基础方拟定“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微小残留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基于此,该文就李秀军教授应用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AL微小残留病的临床经验和体会进行论述。
- 魏恒杜达李秀军
- 关键词:加味青蒿鳖甲汤微小残留病急性白血病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青蒿鳖甲汤治疗癌性发热的作用机制
- 2024年
- 目的 采用中药网络药理学初步分析青蒿鳖甲汤在治疗癌性发热方面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借助TCMSP及HERB数据库初步筛查出青蒿鳖甲汤相关优效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PubChem平台预测优效活性成分的相关作用靶点并在GeneCards上筛选治疗癌性发热的相关作用靶标,后在韦恩图上进行映射。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PPI网络以获取青蒿鳖甲汤在治疗癌性发热方面的关键靶点,最后借助DAVID数据库对青蒿鳖甲汤抗癌性发热作用的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得到青蒿鳖甲汤药物成分与癌性发热疾病共132个共同靶点,KEGG通路125条。结论 本研究初步分析出青蒿鳖甲汤中含有槲皮苷、山奈酚、木犀草素、淫羊藿素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可能作用于VEGFA、CASP3、AKT1、MMP9、TNF、HIF1A、EGF、TP53、PTGS2、IL6等治疗靶点上,并通过调控TNF、IL-17、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癌性发热的作用,为临床运用青蒿鳖甲汤提供了理论参考和依据。
- 谭琴黄礼明肖雪郑周波
- 关键词:癌性发热青蒿鳖甲汤网络药理学靶点信号通路
- 青蒿鳖甲汤联合泼尼松、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及其对疾病活动指数和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观察青蒿鳖甲汤联合泼尼松、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LN)疗效及其对疾病活动指数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60例L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泼尼松、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青蒿鳖甲汤联合泼尼松、环磷酰胺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比较两组血清白蛋白(ALB)、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血肌酐(Scr)、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抗双链DNA(抗dsDNA)(+)。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ALB、WBC、补体C3、C4高于治疗前,ESR、Scr、IgA、IgM、IgG、SLEDAI、抗dsDNA(+)低于治疗前,治疗组ALB、WBC、补体C3、C4高于对照组,ESR、Scr、IgA、IgM、IgG、SLEDAI、抗dsDN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青蒿鳖甲汤联合泼尼松、环磷酰胺治疗LN的疗效显著,可降低疾病活动指数,调节生化指标。
- 左封陈伟栋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青蒿鳖甲汤泼尼松环磷酰胺
- 加味青蒿鳖甲汤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后CD34^(+)细胞源DC共刺激分子B7-1、B7-2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完全缓解(AML-CR)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2只新西兰大白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加味青蒿鳖甲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3只。加味青蒿鳖甲汤高、中、低剂量组兔分别给予加味青蒿鳖甲汤浓缩煎剂30、15、7.5g/(kg·d)灌胃3d,正常组兔灌胃等体积蒸馏水,末次给药后心尖取血,获得正常兔血清和加味青蒿鳖甲汤高、中、低剂量兔血清。将AML-CR患者骨髓稀释后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提纯CD34^(+)细胞,并对CD34^(+)细胞进行扩增,将扩增后的CD34^(+)细胞分为加味青蒿鳖甲汤高、中、低剂量血清组、正常血清组、细胞因子组以及空白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添加细胞因子(GM-CSF+IL-4+IFN-α+TNF-α)诱导9d成为树突细胞(DC),培养过程中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用FCM检测DC表面抗原分子B7-1、B7-2、CD83、CD1a、HLA-DR表达率,用qRT-PCR、Western blot检测DC中B7-1、B7-2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空白组DC细胞始终未观察到树突状改变;加味青蒿鳖甲汤高、中、低剂量组、细胞因子组和正常血清组细胞胞体显著增大,细胞表面出现星状多形性和树枝状突起。与空白组相比较,加味青蒿鳖甲汤高、中、低剂量组DC表面标志物B7-1、B7-2、CD83、CD1a、HLA-DR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细胞因子组和正常血清组相比较,加味青蒿鳖甲汤高、中、低剂量组DC表面标志物B7-1、B7-2、CD1a、HLA-DR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加味青蒿鳖甲汤高、中剂量组DC表面标志物CD83明显升高(P<0.05)。空白组、细胞因子组和正常血清组三组间B7-1和B7-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与空白组、细胞因子组和正常血清组比较,加味青蒿鳖甲汤高、中、低剂量血清组B7-1和B7-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AML-CR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该方能够有效促进AML-CR
- 朱国庆彭名行雷斯尹尚瑾陈孟豪左乐黄礼明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加味青蒿鳖甲汤共刺激分子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青蒿鳖甲汤抗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青蒿鳖甲汤抗血管新生的潜在分子机制,并用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对STAT3/VEGF信号通路进行实验验证。方法:使用TCMSP、BATMAN-TCM数据库及文献筛选青蒿鳖甲汤的有效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成分靶点基因。GeneCards、OMIM、TTD等3个数据库检索血管新生靶点基因,与中药成分靶点基因匹配后,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1软件进行蛋白质间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筛选关键靶点基因;Metascape平台对关键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在动物实验中,C57BL/6J雄性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模型组,青蒿鳖甲汤高(16.0 g/kg)、中(8.0 g/kg)、低(4.0 g/kg)剂量组,贝伐株单抗组(15 mg/kg),分别给予相应剂量青蒿鳖甲汤灌胃或贝伐株单抗腹腔注射。14天后处死,取皮下瘤组织,称量瘤重,计算瘤体积和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标志物CD31表达情况,计算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HE染色法观察瘤组织病理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pSTAT3、STAT3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获取青蒿鳖甲汤有效成分61个及靶点基因523个,血管新生相关靶点基因1229个,交集靶点基因176个,关键靶点基因22个,其中VEGF是青蒿鳖甲汤发挥抗血管新生作用的首位关键靶点基因,信号通路以癌症相关信号通路为主,如HIF-1、VEGF、JAK-STAT等。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青蒿鳖甲汤中、高剂量组瘤重、瘤体积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高剂量组MVD降低(P<0.01);各给药组肿瘤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碎裂现象多见,可见不同程度的坏死区及出血;高剂量组VEGF、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及pSTAT3/STAT3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中、低剂量组VEGF、pSTAT3蛋白水平虽有降�
- 李燕李燕刘妍君高鹏郭平
- 关键词:青蒿鳖甲汤血管新生网络药理学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LEWIS肺癌
- 黄柏溶液联合青蒿鳖甲汤对血液肿瘤化疗后口腔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究黄柏溶液联合青蒿鳖甲汤对血液肿瘤化疗后口腔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进行血液肿瘤化疗后口腔感染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3^(+)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7 d、10 d后,研究组患者口腔PH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采用黄柏溶液联合青蒿鳖甲汤治疗血液肿瘤化疗后口腔感染,可以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治疗效果较好。
- 沈小云程秋野邓小强
- 关键词:青蒿鳖甲汤血液肿瘤化疗口腔感染
- 基于吴鞠通《温病条辨》理论思想探析青蒿鳖甲汤治疗骨科术后阴虚发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基于吴鞠通《温病条辨》理论思想探析青蒿鳖甲汤治疗骨科术后阴虚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骨科术后阴虚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对上述患者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与治疗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给予青蒿鳖甲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退热起效时间、退热持续时间、中医症状积分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5 d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退热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退热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治疗组失眠多梦、心烦盗汗、五心发热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蒿鳖甲汤治疗骨科术后阴虚发热效果良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 徐王兵钟发明付文红熊朋朋吴睿清
- 关键词:吴鞠通《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阴虚发热
相关作者
- 黄礼明

- 作品数:68被引量:304H指数:9
- 供职机构:贵阳中医学院
- 研究主题:中医药疗法 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 青蒿鳖甲汤 微小残留白血病
- 胡莉文

- 作品数:61被引量:215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中医 急性髓系白血病 加味青蒿鳖甲汤
- 钟嘉熙

- 作品数:118被引量:522H指数:14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医药疗法 青蒿鳖甲汤 温病 清养透解法
- 马武开

- 作品数:330被引量:1,637H指数:20
- 供职机构: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干燥综合征 苗药 健骨方 滑膜细胞
- 丘和明

- 作品数:67被引量:481H指数:14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清毒饮 中医药疗法 养正片 急性白血病 活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