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8篇“ 青岛近海“的相关文章
- 青岛近海“20210427”海雾过程的观测与诊断分析
- 2023年
-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5格点资料和探空、自动站观测数据,对2021年4月27日发生在青岛近海的一次海雾过程进行观测与诊断分析。在海雾发生前,黄淮和江淮的降雨为表层大气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伴随地面风向转为西南风,暖湿空气在离岸风的作用下,从江苏东北部入海流向青岛近海,遇冷海面生成平流冷却雾。探空数据分析表明,此次过程存在两个逆温层,海雾生成于较低的逆温层下,且雾层较薄;上层逆温层以下存在低云,并受弱下沉运动的影响高度持续降低。低层较强西南暖湿气流的存在,加之冷空气发展移动较慢,海表面较稳定的环流形势使海雾维持了较长时间;伴随西北气流影响,雾层消散。
- 时晓曚孙柏堂刘雪映刘树霄
- 关键词:青岛近海
- 2020年夏季青岛近海及毗邻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 2023年
- 为研究夏季青岛近海及毗邻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采用2020年7月26日—8月11日在南黄海近岸海域21个站位采集的样品,分析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数量分布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特征.研究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成体51种、浮游幼虫26类,浮游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1147.2 m^(-3).研究海域浮游动物大致以31.5等盐线为界,划分为南黄海沿岸组群和黄海中部组群.不同组群的优势种组成差异明显,黄海中部组群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和近缘双毛大眼剑水蚤(Ditrichocorycaeus affinis),南黄海沿岸组群优势种为小拟哲水蚤、近缘双毛大眼剑水蚤、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强壮滨箭虫(Aidanosagitta crassa)和多毛类幼体(Polychaeta larvae).表层温度和表层盐度是影响夏季青岛近海及毗邻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 潘筱倩张志浩许增超叶振江庄昀筠刘光兴陈洪举
- 关键词:青岛近海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群落特征夏季
- 青岛近海球形棕囊藻的宏条形码分析
- 2023年
- 自1997年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赤潮首次在我国南海海域暴发以来,该赤潮在我国南海和渤海的多个海域频繁暴发,表明球形棕囊藻在我国海域的分布比较广泛。尽管如此,在此之前开展的分类和生态调查研究均未发现我国海域球形棕囊藻的存在。近年来基于分子标记扩增和高通量测序的宏条形码分析检测到了球形棕囊藻,显示出宏条形码分析对球形棕囊藻鉴定的优势。然而,由于包括球形棕囊藻在内的定鞭藻的18S rDNA序列具有较高的G(Guanine,鸟嘌呤)C(Cytosine,胞嘧啶)含量等特点,导致针对球形棕囊藻的宏条形码分析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分子标记的选择或PCR扩增引物的选择。以青岛栈桥海域样本为研究对象,评估了扩增通用分子标记18S rDNA V4的两套常用PCR引物(即Stoeck引物和Song引物)对球形棕囊藻的宏条形码分析结果的影响,并利用Song引物对青岛近海2021年冬季突发性球形棕囊藻赤潮样本开展了宏条形码分析。分析发现不同引物对定鞭藻门物种的分析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利用Stoeck引物的宏条形码分析没有获得任何对应的定鞭藻的ASV(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扩增子序列变异);与此相比,利用Song引物的宏条形码分析鉴定了76个定鞭藻ASVs,说明Song引物能够有效扩增定鞭藻的18SrDNAV4序列。利用Song引物对青岛栈桥海域2021年9月逐日样本展开的宏条形码分析发现了两个注释为球形棕囊藻的ASVs(ASV_2和ASV_6),表明青岛栈桥海域不仅存在球形棕囊藻,而且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利用Song引物对青岛近海2021年冬季突发性球形棕囊藻赤潮样本的宏条形码分析也发现了ASV_2和ASV_6,并且发现这两种ASVs的相对丰度显示出不同的时间变化过程,表明它们代表了不同的球形棕囊藻株系。其中ASV_2代表的球形棕囊藻株系随着西海岸赤潮暴发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相对丰度较高,而AS
- 王一奇丁翔翔宋会银宋会银
- 关键词:球形棕囊藻赤潮分子标记PCR引物
- 青岛近海不同天气下生物气溶胶中细菌浓度及存活率分布特征被引量:1
- 2023年
- 细菌是大气生物气溶胶中最丰富、分布最广的微生物.利用FA-1撞击式生物采样器连续采集了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青岛近海大气生物气溶胶分级样品,并利用BacLightTM试剂染色-荧光显微镜计数方法测定了死/活细菌浓度,分析其浓度与粒径的季节分布特征,并研究了雾、霾和沙尘等特殊天气对细菌浓度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样期间青岛近海生物气溶胶中细菌浓度为(1.06±0.68)×10^(5)cells·m^(-3),其中活细菌和死细菌浓度分别为(8.20±4.88)×10^(3)cells·m^(-3)和(9.74±6.72)×10^(4)cells·m^(-3).细菌浓度分布具有季节差异,死细菌浓度春季、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活细菌浓度则变现为春季最高,夏季和秋季较低,冬季最低.生物气溶胶中细菌浓度随月份存在变化,死细菌月均浓度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021年春季3月和夏季6月,而活细菌月均浓度最高值则出现在2021年春季5月,最低值在2020年冬季12月.研究发现活细菌浓度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NO_(2)、SO_(2)和CO呈显著负相关;而死细菌与PM显著正相关.大气中细菌的粒径分布随季节和月份的变化,呈现双峰分布、单峰分布以及近似偏态分布.沙尘天死活细菌浓度显著高于晴天、雾天和霾天,但由于长距离传输,细菌存活率很低,仅为6.85%.霾天由于人为污染严重,细菌存活率最低,为4.10%.高湿度雾天细菌存活率最高为16.26%.不同污染天下细菌粒径分布均呈双峰分布,但峰值随天气类型而有所差异.
- 魏文淑祁建华常成
- 关键词:生物气溶胶雾天
- 青岛近海小黄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
- 2022年
-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为探究青岛近海小黄鱼群体的种质资源现状及遗传多样性变动情况,本研究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及微卫星标记,对青岛近海小黄鱼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和微卫星标记均检测到青岛近海小黄鱼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且略高于历史数据;在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单倍型构建的NJ系统树和网络图中均未发现明显的谱系结构;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遗传距离(δ_(μ))^(2)、主成分分析和STRUCTURE分析结果与线粒体DNA标记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青岛近海不同季节的小黄鱼样本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以上结果表明,近年来青岛近海小黄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有所上升。
- 郑建赵祥徐浩宋娜
- 关键词:小黄鱼青岛近海线粒体DNA控制区微卫星标记
- 青岛近海航船相关海洋环境噪声谱级特性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为了了解航船以及禁渔政策对我国近海海域低频环境噪声特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青岛近海航道区域和非航道区域的海洋环境噪声在25~500 Hz频段实测数据的1/3倍频程功率谱密度。结果表明,在30~100 Hz频段,航道附近海域海洋环境噪声谱级比非航道海域高大约5~10 dB;非禁渔期在150~400 Hz频段的海洋环境噪声谱级比禁渔期高大约4~5.5 dB。文章获取的近海低频环境噪声谱级特性,对了解和利用我国以及世界范围内近海环境噪声低频特性具有较重要借鉴意义。
- 孙军平林建恒衣雪娟江鹏飞李娜
- 关键词:海洋环境噪声近海海域航船禁渔功率谱密度
- 青岛近海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为研究青岛近海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利用2015-2016年在青岛近海海域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生物多样性以及季节变化。研究海域共记录浮游动物成体44种,浮游幼虫17类,浮游动物主要以近岸暖温及广温、广盐种类为主,优势种季节变化明显。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近缘大眼剑水蚤(Corycaeus affinis)全年都是研究海域的优势种。浮游动物丰度6月最高[(8662.0±8890.0)ind./m^(3)],12月最低[(426.9±148.5)ind./m^(3)],年平均丰度为(3059.2±3012.4)ind./m^(3)。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12月最高,6月最低。研究海区浮游动物可划分为胶州湾群落、南黄海沿岸群落和南黄海中部群落。浮游动物的群落组成季节变化明显,可分为冬季组(12月和1月)、春-夏初组(4月和6月)和秋季组(9月)。环境因子温度、盐度、深度以及Chl a中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最佳环境因子组合为底层盐度和深度。
- 王宁庄昀筠刘光兴陈洪举陈洪举贺雨涛李浩然
- 关键词:青岛近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 青岛近海样品中聚丙烯微塑料降解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及活性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本文以PP为唯一碳源对青岛近海海水和沉积物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实验室富集培养,对不同富集时间的富集水样及微塑料附着细菌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富集40 d的PP附着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及PP降解活性检测。通过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及分析,发现PP附着细菌出现明显的群落演替,群落多样性随富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PP附着细菌在富集过程中,γ-变形菌纲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α-变形菌纲扎瓦尔金氏菌属(Zavarzinia)及拟杆菌纲(Bacteroidia)细菌。富集培养获得的铜绿假单胞菌LXI681(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反硝化无色杆菌LXI668(Achromobacter denitrificans)对PP具有降解活性。本研究为缓解PP微塑料污染提供了潜在的微生物菌种资源。
- 李肸张晓华于敏
- 关键词:生物降解
- 青岛近海不同污染过程下大气颗粒态氮磷浓度分布特征被引量:4
- 2021年
- 2018年3月~2019年10月在青岛近海连续采集了大气气溶胶样品,测定出样品中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无机磷(DIP)、溶解态总氮(DTN)、溶解态总磷(DTP)、总氮(TN)和总磷(TP)的浓度分别为(7.13±6.59)μg·m^(-3)、(17.42±9.88)ng·m^(-3)、(8.34±7.03)μg·m^(-3)、(25.59±13.67) ng·m^(-3)、(10.68±10.59)μg·m^(-3)和(76.34±51.79) ng·m^(-3).结果表明,受排放源强度、气团来源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采样期间气溶胶中不同形态氮磷浓度变化范围较大,DIN、DTN和TN呈现秋季浓度最高,春季和冬季次之,夏季浓度最低的季节变化特征;DIP、DTP浓度与氮组分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表现为秋季高,夏季低,而TP浓度在春季最高,夏季最低.霾天气溶胶中不同形态氮磷浓度较晴天对照天均显著增加,DIN、DTN和TN较对照天分别提高了4.3、3.8和4.5倍,而DIP、DTP和TP较对照天分别提高了1.9、1.9和1.2倍,但不同时期霾天样品的氮组分浓度增长幅度相差较大,其中采暖期与非采暖期霾天气溶胶中DIN/DTN的值分别为(92.65±4.09)%和(80.52±8.42)%,较对照天分别提高了8.87%和4.83%;而采暖期与非采暖期霾天气溶胶中DTN/TN值分别为(73.41±12.18)%和(80.36±4.72)%,较对照天分别降低了13.35%和5.92%.霾天气溶胶中DIP占DTP的比重较对照天仅提高了1.47%,但变化较为复杂,随霾天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受气团来源、相对湿度和大气酸化过程等因素影响,气溶胶中DTP/TP的值较对照天提高了10.58%.受沙尘事件影响的气溶胶中DIN、DTN和TN的浓度较对照天分别提高了2.5、2.6和2.6倍,DIP、DTP和TP的浓度较对照天分别提高了4.0、2.8和7.2倍.
- 袁刚祁建华丁雪
- 关键词:磷气溶胶沙尘
- 青岛近海黄姑鱼全人工繁育技术被引量:1
- 2020年
- 为有效保护黄姑鱼(Nibea albiflora)野生资源,缓解网箱养殖苗种短缺的局面,于2017—2019年开展了青岛近海黄姑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通过人工促熟、激素诱导,培育出F 1代全人工亲鱼72尾(雌鱼52尾,雄鱼20尾),并获得受精卵157.4万粒,受精率为88.9%,之后孵化出F 2代仔鱼138.4万尾,孵化率为87.9%。在水温25~28℃、盐度31、溶解氧≥6.0 mg/L的条件下,经过54 d的培育,培育出全长(6.41±0.92)cm、体质量(3.73±0.51)g的F 2代苗种78.7万尾,育苗成活率为56.9%。青岛近海黄姑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不仅为我国北方黄姑鱼人工养殖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基础资料,而且对黄姑鱼种群恢复和改善自然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 菅玉霞高凤祥官曙光刘莹于超勇李莉赵文溪王雪王晓龙郭文司仲强胡发文
- 关键词:黄姑鱼青岛近海全人工繁育
相关作者
- 祁建华

- 作品数:59被引量:390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气溶胶 大气气溶胶 生物气溶胶 粒径分布 青岛近海
- 王江涛

- 作品数:260被引量:1,475H指数:19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 研究主题:壳聚糖 中肋骨条藻 溶解有机碳 营养盐 海洋微藻
- 谭丽菊

- 作品数:79被引量:385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研究主题:溶解有机碳 沉积物 DOC 青岛近海 海洋微藻
- 高冬梅

- 作品数:43被引量:26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生物气溶胶 教学改革 粒径分布 生物修复 青岛近海
- 李先国

- 作品数:164被引量:808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研究主题:多环芳烃 表层沉积物 沉积物 木质素 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