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篇“ 隆肛蛙“的相关文章
- 隆肛蛙体长的性二型和年龄结构研究
- 2023年
- 生物体体长的性二型、种群年龄结构均是生物学中的热点问题。性二型与物种的生存和繁殖策略息息相关,种群结构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种群的生命周期和生态需求,并且可以评估种群健康状况,根据评估状况制定保护和管理策略。以城口县公安部门缴获的166只非法捕捉的隆肛蛙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体长在雌雄隆肛蛙个体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根据骨龄学方法确定隆肛蛙的个体年龄,预测当地隆肛蛙的未来增长趋势。体长性二型研究结果发现,雌性和雄性隆肛蛙在体长上存在差异,并且雌性体长大于雄性。种群年龄结构评估结果发现,雌雄个体年龄主要分布在2~3龄,雌雄个体数量金字塔图呈现衰退型。若非法捕捉等人为干预持续存在,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隆肛蛙种群数量的衰退。因此,加强保护力度、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并加强保护宣传,对于隆肛蛙及其他两栖动物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 宋艳玲谢子腾
- 关键词:隆肛蛙体长性二型年龄结构
- 隆肛蛙脑大小的地理变异及其与消化道长度的权衡关系
- 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中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的类群,环境变化对其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程度较大。脑作为有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是有机体认知、记忆、学习和信息处理的中枢系统,提高脑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能增强物种的生存能力,从而应对环...
- 伏一平
- 关键词:隆肛蛙地理变异消化道长度
- 东方蝾螈、太行隆肛蛙、丽纹龙蜥心脏比较组织学研究
- 2022年
- 采用组织学技术对东方蝾螈、太行隆肛蛙、丽纹龙蜥的心脏进行研究,H.E.染色,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东方蝾螈、太行隆肛蛙心脏结构基本相同,丽纹龙蜥的心脏与二者有一定程度的差别。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心脏均为两心房1心室,爬行动物的心室开始出现不完全分隔,为不完全的双循环系统。同时两栖类及爬行类动物心脏中红细胞均为有核红细胞,心脏的壁有内、中、外3层结构,分别为心内膜、心肌层及心外膜。心内膜位于心脏内层,表面是一层不规则的多角形内皮细胞,胞核为椭圆形。心肌层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心肌纤维间充满结缔组织和血管。心肌纤维由心肌细胞组成,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心外膜位于外层,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较多弹性纤维。3种动物心脏结构的差别反映出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对环境不断适应的结果。实验通过对东方蝾螈、太行隆肛蛙和丽纹龙蜥心脏比较组织学研究,为今后开展这些动物的人工养殖和疾病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张光宇承勇胡建业李波颖赵志娟邓大军
- 关键词:东方蝾螈太行隆肛蛙心脏进化
- 隆肛蛙生活史及繁殖策略的地理变异
- 生活史理论主要研究有机体生活史特征的地理变异以及这些变异带来的个体适合度的改变。为适应环境变化,两栖类的生活史特征在不同的环境压力下具有差异。比较不同地理种群的生活史特征尤其是繁殖相关的特征,评估环境变化对其繁殖策略的影...
- 黄双
- 关键词:隆肛蛙身体大小年龄结构繁殖策略生境因子地理变异
- 秦岭地区隆肛蛙属物种的生态位动态与环境适应性
- 物种的生态位特征体现了其对资源多维度的利用情况,生态位的变化能反映动物对环境条件的响应策略。两栖动物由于其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特征,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常被作为监测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改变是两栖动物种...
- 杨胜男
-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个体发育
- 文献传递
- 康县隆肛蛙的两性异形被引量:9
- 2018年
- 测量和比较了采自甘肃省康县的康县隆肛蛙Feirana kangxianensis标本共计90只(雌性48只,雄性42只)。结果表明,康县隆肛蛙成体的头体长、头长、头宽、吻长、鼻间距、眼间距、眼径、鼓膜长、前臂及手长、后肢全长、手长、足长的形态特征在两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头体长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显示,康县隆肛蛙两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异形指数达到0.08,雌性与雄性的平均头体长比值为1.091。对所有测量的形态特征与头体长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雌性康县隆肛蛙局部形态特征的生长速度明显大于雄性,其中,吻长、眼间距、眼径、鼓膜长、前臂及手长、手长的两性差异最明显。生育力选择假设能解释康县隆肛蛙的两性异形现象。
- 黄棨通龚大洁
- 关键词:两性异形
- 洋县隆肛蛙种群分布与密度研究
- 2018年
- 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的综合方法,对隆肛蛙繁殖期及其种群分布和密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隆肛蛙一般在11月底进入冬眠,次年惊蛰前后苏醒,海拔越高进入冬眠时间越早、苏醒时间越迟。隆肛蛙蝌蚪期较长,能以蝌蚪度过越冬期。隆肛蛙栖息地主要为小溪、河流、森林、灌丛和稻田,种群分布海拔区间为500~1 800 m。分布密度为1只/hm2,种群密度很小、数量很少,究其原因为隆肛蛙自身生物学特征限制和人为因素干扰。
- 麻友立麻友琴师杜娟任丽君
- 关键词:隆肛蛙种群分布栖息地
- 康县隆肛蛙Feirana kangxianensis种群生态学研究
- 康县隆肛蛙Feirana kangxianensis隶属于无尾目、叉舌蛙科、隆肛蛙属,是仅分布于我国甘肃省陇南山地康县山区的特有两栖类物种。由于两栖类动物对环境极具敏感性,被誉为环境变化的指向标,并且该物种分布区处于我国...
- 黄棨通
- 关键词:种群生态学种群年龄结构肥满度两性异形
- 隆肛蛙体长及其两性异形的海拔变异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有机体体长及其两性异形的地理变异是进化生物学的热点问题,贝格曼定律(Bergman’s rule)和伦斯法则(Rensch’s rule)分别解释了物种体长及其两性异形的地理变异.本研究以秦岭山系的4个不同海拔种群的隆肛蛙(Feirana quadranus)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体长及两性异形的海拔变异.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种群隆肛蛙的体长存在显著的差异,但体长并不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其不符合贝格曼定律.然而,压轴回归分析(reduced major axis regression,RMA)发现雌性体长与雄性体长存在明显的异速生长关系(βRAM=0. 627),其与反伦斯法则一致.
- 金龙钟茂君罗怡尹清孝史清茂章世鹏张融廖文波
- 关键词:隆肛蛙体长两性异形
- 基于样线法的康县隆肛蛙(F.kangxianensis)种群数量及栖息地现状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加快以及道路管网、水电工程建设等,全球两栖动物种群数量骤减,两栖动物栖息地面临减少、退化的局面。因而,了解我国两栖类物种种群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我国特有两栖类物种康县隆肛蛙(Feirana kangxianensis)为调查对象,于2014~2016年利用样线法在其模式产地进行连续追踪,共计发现成体935只。结果表明:该物种在豆坝乡范围内平均种群密度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16年(33.3只/hm^2)>2015年(31.00只/hm^2)>2014年(29.20只/hm^2);且在距离人类集中活动区域越近,该物种种群数量越少,其主要原因是人为污染以及干扰严重。因而,需加大力度保护该物种的栖息地,以免这一特有种种群数量严重下降,导致其面临灭绝危险。
- 龚大洁黄棨通刘开明肇昊驰
- 关键词:样线法种群数量人类活动影响
相关作者
- 陈晓虹

- 作品数:82被引量:297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两栖动物 蛙科 太行隆肛蛙 两栖动物多样性 多样性
- 龚大洁

- 作品数:211被引量:595H指数:14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两栖动物 鸟类群落 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爬行动物
- 张育辉

- 作品数:103被引量:540H指数:13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林蛙 北方山溪鲵 显微结构 毒性效应 镉
- 江建平

- 作品数:161被引量:1,313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两栖动物 两栖纲 蛙科 无尾目 物种
- 雷忻

- 作品数:73被引量:257H指数:9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泥鳅 双酚A 卵黄蛋白原 急性毒性 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