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0篇“ 铁勒“的相关文章
- 唐文化影响下的少数民族文学发微——以铁勒将军仆固怀恩《陈情书》为中心
- 2023年
- 仆固怀恩是唐代一位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早年即生活在唐文化的熏陶之下。几部唐史也将其作为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进行塑造,在他漫长的军事生涯中,确实为唐王朝立下汗马功劳。而他最后因谮言而被迫反叛时,写下了著名的《陈情书》,展现了唐文化影响下的少数民族对汉文学的书写和表达。文章对新、旧《唐书》有关仆固怀恩事件作了重新分析,对其叛乱的隐情重新予以发覆,同时将其反叛时创作的《陈情书》放在唐代多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下的少数民族创作这样一个背景下,予以解读和分析,可以看到仆固怀恩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家族的代表在融入中原汉文化过程中独特的文学文化特点,从而对唐代汉文化影响下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给予新的理解。
- 袁书会
- 关键词:铁勒
- 声闻荒外 巴彦诺尔唐墓与铁勒考古研究
- 巴彦诺尔唐墓是一处位于漠北草原的关中风格唐朝贵族墓葬,墓中发现了大量陶俑、壁画等初唐风格的文物,同时发现了中亚、拜占庭风格的器物。该墓葬和漠北其他铁勒考古遗址的发现,为唐代北方羁縻府州和草原丝绸之路等的研究提供了新史料。...
- 徐弛作
- 铁勒与唐关系研究 ——以薛延陀、回纥为研究中心
- 有唐一代,中原华夏王朝与少数民族共同生活、相互影响,缔造出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其中对华夏影响最大的有如游牧民族突厥与铁勒。铁勒和突厥有相同的族源,但在隋唐时期,两者表现出很大的民族分化,各自在蒙古高原建立了本民族的政权。...
- 颜凌倩
- 关键词:唐朝铁勒民族藩属国羁縻府州
- 青海东昆仑东段铁勒木地区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及钨矿找矿前景分析
- 2022年
- 近年来,在东昆仑地区以地质找矿为目的,开展的大比例尺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具有快速、准确定位异常源的特征,在找矿勘查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成果。通过开展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在东昆仑东段铁勒木地区圈出了以W、Cu、Au等为元素组合的综合异常12处,其中以W为主元素的综合异常有6处,各元素异常套合较好、相对规模大、异常强度高,具有明显的浓度分带。经过异常查证工作,在GA11、GA25、GA31号异常内发现4条矽卡岩带,圈定4条钨矿体。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的地球化学特征,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具备大中型矽卡岩型钨矿的找矿潜力。
- 张先福赖华亮杨映春张世成马云
- 关键词:水系沉积物测量找矿前景青海东昆仑
- 铁勒浑部及其在内亚腹地的游移被引量:3
- 2018年
- 浑部作为漠北铁勒部落之一,是隋唐时期活跃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流经今蒙古国境内的土拉河,在乌兰巴托到隆城间形成了一个面积约数百平方公里的套状地带,浑部就活动于这一河套地区的最南部。7世纪时漠北浑部不堪突厥的残酷统治,同其他铁勒部落渐次南下附唐,被安置于灵州、甘州和凉州一带。南迁的浑部与唐政府一直保持友好的关系,曾涌现出不少杰出将领,为巩固边疆、稳定政局贡献尤著。开元中,部分浑部随同回鹘等部落返回漠北,建立了强大的漠北回鹘汗国。回鹘汗国灭亡后,浑部留在了漠北未随回鹘迁徙,10世纪时西迁中亚。
- 路虹杨富学
- 关键词:铁勒回鹘
- 铁勒族名再考——兼谈高车与康里及相关部名被引量:3
- 2018年
- 经研究,汉文史籍所记狄历、丁零、敕勒、高车和铁勒等是同一族名的不同写法。高车即康里。康里,是突厥语qaηl?的音译。qaηl?词义为大型货车、战车。高车,应是qaηl?之称的意译。铁勒即高车,所以铁勒之称的含义,应该与车辆有关。通过本文的分析认为,铁勒之称应来源于古突厥—蒙古语词汇tegrek。tegrek词根为动词tegir,即圆圈、轮转之义。蒙古语terge(车)一词应由tegrek演变而来。狄历、丁零、敕勒等名称应音译自tegrek,铁勒可能是音译自tegrek的变异形式terge一词。
- 包文胜
- 关键词:高车康里铁勒
- 铁勒仆固部研究
- 仆固部自出现到回纥汗国灭亡时大约经历了三个世纪,若加上仆固氏建立的高昌回鹘,则可延续到元代中叶。仆固部拥有如此之长的历史本身就不可思议,而且它的存在对突厥、唐朝等强大政权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迄今史学界对仆固部的研究多...
- 王帅帅
- 关键词:民族关系
- 文献传递
- 铁勒拔野古部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拔野古部为铁勒诸部之一,突厥文名称为Bayrqu,中文译写有拔野古、拔曳固、拔也古、拔野固、勃曳固、拔也固、杖曳固等。其部落发祥地在今蒙古高原地区,而活动足迹遍及漠北及山西、河北等广大中原地区。该部初臣属于突厥,后臣属于薛延陀。薛延陀汗国灭亡后,拔野古举部内属,唐在其地置幽陵都督府,以其首领俟利发屈利失为都督。突厥复兴后,拔野古部再次臣属于突厥。开元四年(716),拔野古部脱离突厥,杀突厥默啜可汗,部分南迁唐境,被安置于大武军北。拔野古部的历史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与突厥、薛延陀、回纥诸北方民族交织在一起,并和唐王朝展开了长期而密切的交往。拔野古部经济以游牧业为主,射猎业为补充,同时兼营少量农业;地丰草盛,产良马、精铁,物产较为丰富。
- 王静李青分
- 关键词:铁勒
- 漠北瀚海都督府时期的回纥牙帐——兼论漠北铁勒居地的演变被引量:5
- 2016年
- 一般认为在唐朝羁縻统治漠北时期,回纥牙帐在杭爱山脉东麓、鄂尔浑河上游,或者在色楞格河流域,作者则认为该时期的回纥牙帐位于土拉河下游,并可具体定位在今天蒙古国内土拉河与鄂尔浑河交汇处的土拉河东岸一带,该处也是唐朝羁縻统治漠北所设置的瀚海—安北都护府的驻地。同时,作者对同时期多滥葛与思结部落的牙帐位置及居地范围,以及若干铁勒部落居地的演变情况也做了探讨。
- 陈恳
- 试论6—8世纪突厥与铁勒的族际互动与民族认同被引量:4
- 2014年
- 6—8世纪,崛兴于北方游牧地区的突厥以多种途径和方式,努力构建新的民族认同和政治认同。除了以新的族群徽号相自矜、建立本民族主导的汗国政权等方式之外,对活跃于草原上的铁勒诸部则通过武力征讨、封授官号、经济赋敛、兵役征发、参与祭祀乃至部落联姻等途径,将其纳入突厥化进程中,强化相互之间的凝聚和认同。作为突厥汗国最重要属部的铁勒,对这一进程的回应,远非单向、一致。势弱众寡者被迫或自愿融入其中以自存;力雄势强者则不断酝酿新的族群分化运动,甚或在政治上谋求独立发展(反叛、建国或南下归唐)。中古漠北地区突厥与铁勒之间的族际互动与交融进程,显示出北方游牧社会内部族群关系和民族认同多趋向发展和复杂多变的特点。
- 彭建英
- 关键词:突厥民族认同
相关作者
- 包文胜

- 作品数:21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
- 研究主题:突厥 铁勒 唐代 历史研究 鲁尼
- 艾冲

- 作品数:77被引量:231H指数:9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唐代 鄂尔多斯高原 演替 唐代前期 建制
- 薛宗正

- 作品数:61被引量:215H指数:9
- 供职机构:新疆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阿史那 西突厥 唐朝 东突厥 《册府元龟》
- 李青分

- 作品数:2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西北历史研究所
- 研究主题:铁勒 匈奴 游牧业
- 张振霞

- 作品数:15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
- 研究主题:民国时期 民国 高校 西部高校 清末民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