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8篇“ 铁储备“的相关文章
新生儿储备对6月龄婴儿神经发育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储备对6月龄婴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连续性收集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出生的新生儿及其父母129对。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脐血蛋白、C反应蛋白、α1酸性糖蛋白。根据脐血蛋白浓度将婴儿分为蛋白充足、不足和缺乏3组。采用标准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在婴儿6月龄时行发育评估。比较不同脐血蛋白水平婴儿6月龄时在神经发育上的差异。结果新生儿脐血蛋白平均浓度为(75.3±45.0)μg/L,其中蛋白缺乏22例(17.1%),蛋白不足54例(41.9%)。脐血蛋白充足、不足和缺乏3组婴儿6月龄时在适应性及大动作行为评分达标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充足组与缺乏组在适应性和大动作行为评分达标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不足和缺乏在新生儿中普遍存在,脐血蛋白充足的新生儿6月龄时在适应性及大动作行为评分的达标率比脐血蛋白缺乏的更高,孕期营养及新生儿储备状况值得进一步关注。
王静胡丹丹张悦吴志华马杰韦茹
关键词:脐血铁蛋白婴儿神经发育
12~49岁女性人群血硒与机体储备关系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分析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监测调查数据库(NHANES)12~49岁女性人群血硒与机体储备(TBI)的关系,为预防缺乏(ID)提供参考。方法选取NHANES 2017—2018年1665名女性[平均年龄(29.03±11.35)岁]纳入横断面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硒与TBI的关系。结果调查人群ID发生率为6.97%(116/1665),TBI为(6.99±4.39)mg/kg,血硒为(2.37±0.31)μmol/L。盈余组血硒高于ID组(P<0.05)。血硒与TBI呈正相关[β=1.490,95%CI(0.900,2.089),P<0.05]。结论12~49岁女性人群血硒与TBI呈正相关趋势,白蛋白、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年龄、血汞为协同因素,血锰和红细胞叶酸为拮抗因素。
曾铮
不同脐带处理方式对新生儿围产期结局及婴儿早期储备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脐带处理方式对新生儿围产期结局及婴儿早期储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出生的胎龄37~42周足月儿及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脐带处理方式分为脐带挤压组(UCM组)、延迟脐带结扎组(DCC组),并收集立即脐带结扎组(ICC组)作为对照,分别检测各组新生儿生后第3天、生后6周、生后4个月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蛋白(SF)水平,并统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婴儿期缺性贫血的发生率以及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生后第3天,UCM组和DCC组Hb、HCT水平均高于ICC组(P<0.05),其中UCM组与DCC组Hb、H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6周及生后4个月,UCM组、DCC组、ICC组Hb、HCT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3天,三组SF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6周及生后4个月,UCM组和DCC组SF水平均高于ICC组(P<0.05),其中UCM组和DCC组SF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M组和DCC组婴儿缺性贫血发生率低于ICC组(P<0.05),其中UCM组和DCC组缺性贫血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M和DCC对于提高新生儿血容量、增加婴儿早期储备及减少缺性贫血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效果且作用相似,均不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
郭志峰陈凌赵红缨邱慧英黄蕊冯骁
关键词:血清铁蛋白缺铁性贫血足月儿
延迟结扎脐带对新生儿缺性贫血及储备的影响分析
2021年
分析延迟结扎脐带对新生儿缺性贫血及储备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中随机选取120例进行本次研究,根据分娩后脐带的结扎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新生儿60例,分别在胎儿娩出后30s内进行脐带结扎和胎儿娩出后2~3分钟进行脐带结扎,并在延迟结扎脐带期间将新生儿的位置置于低于胎盘10cm处,分别在新生儿出生后24~48h、2月龄、4月龄等时间段,对两组新生儿血红蛋白、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等水平进行检测,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以各指标为评价标准,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24~48h、2月龄时血红蛋白水平较高,新生儿出生后24~48h红细胞压积水平较高,在2月龄、4月龄时蛋白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各水平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分娩时,延迟结扎脐带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的储备能力,对改善新生儿缺性贫血症状有着较好的效果,对促进婴幼儿健康生长发育尤其重要,各产科医务人员应明确后进行推广。
李晓芬
关键词:新生儿缺铁性贫血铁储备生长发育
孕中晚期地贫合并缺孕妇储备水平及补治疗有效性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通过检测孕中晚期妇女补前后Hb、SF及Ret-He水平,探讨地贫合并缺孕妇储备情况和补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门诊建卡孕妇585例,其中缺乏(ID组)119例、缺性贫血(IDA组)106例、α-地贫未合并缺(A0组)77例、α-地贫合并缺(A1组)116例、β-地贫未合并缺(B0组)组81例、β-地贫合并缺(B1组)31例、健康孕妇(CH组)55例。以SF<30μg/L作为补标准,测定补前后Hb、SF及Ret-He水平。结果IDA组、A0组和A1组Hb水平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均高于B0组和B1组(P<0.05);IDA组Ret-He水平明显高于地贫孕妇(P<0.05),其中A0组、A1组、B0组、B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SF水平明显高于ID组,ID组又高于IDA组和A1组(P<0.05)。补4周后,各组Hb及Ret-He水平在IDA组、A0组、A1组、B0组及B1组显著升高(P<0.05)。SF水平在ID组、IDA组和A1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孕中晚期地贫合并缺孕妇储备和贫血程度整体高于ID/IDA孕妇,且β-地贫孕妇储备更高,也更易出现贫血。剂干预治疗能有效改善α-地贫孕妇的贫血和缺情况,但对于β-地贫仅能改善患者贫血情况。
王冰彭碧杨渝伟王秀华蒋伟曾覃平
关键词:铁缺乏补铁
江苏地区全血献血者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储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全血献血者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储备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江苏地区合格献血者血清蛋白(SF)浓度,根据SF浓度将所有受检者按照SF<10 ng/mL缺乏、10铁不足、30铁正常、SF>300 ng/mL过载分为4组,并提取全血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扩增HFE、GDF15和TMPRSS6基因,利用基因测序对多态性位点进行分型,统计分析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前期试验对46例SF浓度>300 ng/mL献血者进行基因测序发现HFE rs2071303表现出多态性,其中正常基因型T/T占10.9%(5例),C/T杂合突变占36.9%(17例),C/C纯合突变占52.2%(24例),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另检出5例H63D突变杂合子,占10.9%,其余全为正常基因型。在所有受检者中,TMPRSS6 17号外显子检出4个SNPs位点,TMPRSS6 18号外显子仅检出2个位点且各有1例杂合突变,各位点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GDF15检出2个SNPs位点,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在GDF15基因上还分别检出4个位点上的4例杂合突变。以上所有位点在性别、SF浓度分布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苏地区全血献血者HFE、GDF15和TMPRSS6基因均具有多态性。H63D突变和rs2071303突变位点与过载有相关性值得继续研究,而GDF15和TMPRSS6的基因多态性如何影响献血者储备水平还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
邵雷王金花林红
关键词:血清铁蛋白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
蛋白评估储备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0年
目的探讨研究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蛋白评估储备在其治疗期间进行评估的价值及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后入院治疗的肾病终末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将参与本次实验对象中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代谢指标进行贫血评估,而观察组患者60例则应用蛋白进行评估,观察并统计实施该两种指标评估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患者治疗后贫血指标变化情况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蛋白指标明显升高;且患者炎症反应指标水平也较对照组患者大大升高。除此之外,患者对于住院治疗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贫血患者应使用蛋白对机体储备进行评估,更有利于了解患者机体元素的含量,及时进行补治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因此应在临床科室中进行推广使用。
彭秀英
关键词:铁蛋白铁储备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
固定机采献血者体内储备状况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固定机采献血者体内储备的状况.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7月15日,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固定机采献血对献...
杨茹马梦迪
关键词:META分析无偿献血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储备状况的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了解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体内储备状况,为研究和制定更细致和更完善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选取2018年10月符合标准的297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样本,分析影响储备指标的相关性因子,从年度单采血小板次数方面,探讨其对献血者体内血红蛋白(Hb)、血清蛋白(SF)及缺乏率的影响,全面调查献血者的储备状况。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SF水平与年度单采血小板次数呈负相关(r=-0. 416,P <0. 01);随着年度献血次数的增加,SF水平不断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着年度献血次数增加,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缺乏比率有增加的趋势。男性18-23次组缺乏比率为12. 5%(8/64),女性18-23次组的缺乏比率为40%(6/15)。结论:采供血机构对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可适当减少招募次数,有必要增加SF的检测。
钟文娟任本春周叶萍林小枚王明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铁蛋白铁储备
南昌地区单采血小板女性捐献者储备状况的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长期多次单采血小板对女性捐血者储备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15例单采血小板女性捐献者样本按2012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五年内总捐血次数分为5组,0次组、1~25次组、26~50次组、61~75次组和>75次组。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蛋白(SF),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和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结果 0次组、1~25次组、26~50次组、61~75次组和>75次组的SF分别是(22.50±8.92)μg/L、(20.85±11.64)μg/L、(19.39±17.94)μg/L、(18.08±14.91)μg/L、(4.92±4.43)μg/L,其中>75次组低于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Hb平均浓度分别为(132.77±6.53)g/L、(134.03±6.34)g/L、(132.27±8.35)g/L、(133.88±6.57)g/L、(127.10±6.04)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MCV平均值分别为(83.88±2.07)fl、(84.08±2.59)fl、(84.23±2.76)fl、(82.64±2.67)fl、(79.94±3.50)f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缺乏率分别为3.33%、10.00%、21.43%、35.29%、50%。结论长期多次单采血小板女性捐献者缺乏比率随捐血频次增加而上升,采供血机构应高度关注年龄>50周岁、连续5年年均捐献次数>15次的女性捐血者储备状况。
黄会青陈卫红胥四新
关键词:血清铁蛋白单采血小板

相关作者

熊恺轩
作品数:36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市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机采献血者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献血 服务管理 高频
张艳艳
作品数:61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无偿献血 机采献血者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机采血小板 血清铁蛋白
孙革
作品数:65被引量:241H指数:9
供职机构:深圳市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机采献血者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机采血小板 高频 无偿献血
黄传兵
作品数:346被引量:1,803H指数:20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新风胶囊 系统性红斑狼疮 佐剂关节炎 肺功能
卢亮
作品数:120被引量:261H指数:9
供职机构:深圳市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无偿献血 机采献血者 血站 SARS-COV 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