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3篇“ 钝性创伤“的相关文章
钝性创伤致儿童乳糜胸1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乳糜胸是由于胸导管主干或分支损伤导致的乳糜性液体聚集于胸腔。为胸部手术或胸部创伤中比较少见的并发症,其中胸部钝性创伤致儿童乳糜胸更是鲜有报道,但乳糜胸可出现局部或全身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及时规范的治疗至关重要[1]。现对我院2022年5月收治的1例胸部钝性创伤致儿童乳糜胸的诊疗过程进行总结并文献复习,以更加全面地认识该疾病。
付康龚立鲁巍黄骏
关键词:儿童钝性创伤乳糜胸
胸腔延期置管引流治疗钝性创伤性中等量血胸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究采用胸腔延期置管引流治疗钝性创伤性中等量血胸的治疗和预后效果。方法 选取42例钝性创伤性中等量血胸患者为延期组,先进行临床观察,确诊后72 h进行置管治疗;另43例该病患者为对照组,在确诊后24 h内即行传统早期置管治疗。比较2组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入院胸腔积血量、肋骨骨折数、血红蛋白(Hb)、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受伤至入院时间;最终胸腔引流量、出院血氧饱和度(SpO_(2))、Hb下降水平、带管天数、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是否出现胸腔感染或肺不张、是否中转手术。结果 2组间基本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延期组最终胸腔引流量和Hb下降水平、带管天数、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均降低,出院SpO_(2)升高(P<0.01)。延期组未出现胸腔感染和肺不张。2组均未出现需要中转手术的情况。结论 胸腔延期置管引流可有效改善钝性创伤性中等量血胸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效果,并可减轻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
李树满李建国刘立志李岩欣李权
关键词:血胸钝性胸部创伤胸腔引流
超声造影联合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在腹腔脏器钝性创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引导下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在腹腔脏器钝性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4月在湖北航天医院进行诊治的创伤患者73例(共计79个脏器)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进行常规CT、超声造影检查,对有腹腔积液但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诊断性腹腔穿刺术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将超声造影联合诊断性腹腔穿刺诊断结果与术中所见及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随访临床术中诊断及病理标本结果显示,脾脏挫裂伤43人,肝脏挫裂伤9人,肾脏挫裂伤16人,复合性损伤6人,肠道破裂伤5人。超声造影诊断创伤性脏器破裂的诊断准确率为93.67%(74/79),超声造影联合诊断性腹腔穿刺术诊断准确率为100.00%(79/79),常规CT诊断准确率为81.01%(64/79),超声造影与超声造影联合诊断性腹腔穿刺术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超声造影联合诊断性腹腔穿刺分别与CT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脏器造影联合超声引导下诊断性腹腔穿刺术较其他影像学检查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诊断创伤,从而为临床医生争取更多抢救患者宝贵生命的时间,成为临床医生快速诊断腹部外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宋婧任宏义刘文海严诗伟
关键词:超声造影腹腔穿刺钝性创伤CT检查
颈部钝性创伤合并隐匿性气管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2023年
总结1例颈部钝性创伤合并隐匿性气管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针对患者气道情况复杂,需迅速管理以确保气道安全的护理难点,采取动态评估气道,实施阶梯化呼吸支持管理;紧急床旁气管切开手术管理,包括术前物资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经过紧急救治和护理,患者病情稳定,转入ICU进一步治疗,入院第10天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随访2个月,情况良好。
潘银芝杨旻斐姚晓月
关键词:颈部损伤气道管理急症护理
人体肌肉组织钝性创伤明胶模型的构建及静态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去离子水、明胶粉末、浓钠溶液(10%),分别制备出两组质量分数不同的明胶模型。测量两组模型的力学参数,同时探索压力波在弹性介质内部传播规律。方法按一定的比率分别混合去离子水、明胶粉末、浓钠溶液(10%),制备出两...
王先毅
关键词:弹性模量传感器
钝性创伤性腹主动脉血栓形成导致死亡的因果关系鉴定一例
2023年
腹部钝性创伤后发生的腹主动脉血栓形成临床罕见,预后不良,常可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本文就钝性创伤致腹主动脉血栓形成病人的诊断过程进行了阐述,并就此对其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形成其最终死亡与此次腹部长时间重物挤压导致的腹主动脉血栓存在因果关系,希望为创伤性腹主动脉血栓的诊断、治疗和死因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
刘敏黄卫巍卢晓筱
关键词:法医学腹主动脉血栓
延迟修复钝性创伤性胸主动脉损伤合并连枷胸1例
2022年
钝性创伤性胸主动脉损伤常源于车祸或高空坠落,是一种高病死率的隐匿性损伤,较易漏诊;对于不同程度的损伤,选择手术时机尤为重要。本文对1例车祸引起的主动脉弓壁间血肿合并连枷胸、肺挫伤、原发性脑损伤等严重多发伤的70岁患者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对于合并严重多发伤的钝性创伤性胸主动脉损伤而没有破裂迹象的患者,应考虑进行延迟性腔内血管修复术,以增加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提高手术成功率。
卢双喜李仁宝王彪马诚
关键词:钝性主动脉损伤
颈总动脉钳夹致颈总动脉钝性创伤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2021年
目的建立并评估能模拟外源性物理损伤的颈总动脉钳夹致颈总动脉钝性创伤模型。方法取64只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颈总动脉钳夹致颈总动脉钝性创伤建模后1、3、7 d组,每组16只。假手术小鼠予颈部切开、缝合,建模小鼠予左侧颈总动脉钳夹30 min。取颈总动脉标本,通过H-E染色观察血管组织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n=10)、蛋白质印迹法(n=6)检测血管功能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颈总动脉钳夹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损伤,血管基质的连续性下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颈总动脉钳夹伤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1表达上调,炎症细胞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MPO)在血管壁及血管周围表达增加。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颈总动脉钳夹伤后血管功能相关标志物VCAM-1、eNOS、内皮素1,炎症相关蛋白环氧化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活化caspase 1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上调,其中血管功能相关标志物VCAM-1与eNOS表达均在钳夹后3 d到达高峰,而内皮素1表达则在钳夹后1~7 d呈上升趋势。结论颈总动脉钳夹致颈总动脉钝性创伤小鼠模型建立成功。颈总动脉钳夹可导致血管组织损伤并发生炎症反应与细胞凋亡,这种损伤可能是创伤性血管狭窄及动脉瘤形成的重要因素。
李翯刘沛刘鹏刘鹏花伟龙张永鑫张磊张永鑫张磊李子付
关键词:钝性创伤内皮损伤炎症
外周血CD44、TNF-α和IL-6在胸部钝性创伤所致肺挫伤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4、TNF-α和IL-6在胸部钝性创伤所致肺挫伤患者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CD44、TNF-α、IL-6水平在胸部钝性创伤所致肺挫伤患者(病例组,n=45)和同期健康人群(对照组,n=45)的表达水平。分析CD44、TNF-α和IL-6与病例组肺挫伤严重(轻度、中度、高度)及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肺挫伤后继发ARDS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外周血CD44、TNF-α、IL-6及三者联合对肺挫伤后继发ARDS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外周血CD44、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CD44、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在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肺挫伤中呈依次上升趋势(P<0.05);CD44、TNF-α和IL-6表达水平在肺挫伤继发ARDS高于非ARDS(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小板计数、合并糖尿病、合并多发伤及外周血CD44、TNF-α、IL-6表达水平是肺挫伤后继发ARDS的危险因素(P<0.05);当CD44>3.17 ng/mL时预测肺挫伤后继发ARDS的敏感度为57.1%,特异性为94.7%;当TNF-α>26.31ng/L时,敏感度为71.4%,特异性为73.7%;当IL-6>41.25ng/L时,敏感度为71.4%,特异性为92.1%;三者联合的敏感度为85.7%,特异性为89.4%。结论:胸部钝性创伤所致肺挫伤患者外周血CD44、TNF-α和IL-6表达水平明显上升,且与肺挫伤严重程度和继发ARDS相关,三者联合可作为预测继发ARDS的辅助指标。
张盼盼易军董家寿柳雅奎李奎
关键词:肺挫伤钝性创伤CD44白细胞介素-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于评估脾脏钝性创伤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脾脏钝性创伤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2018年8月间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就诊的可疑脾脏顿性创伤的腹部外伤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多通道增强螺旋CT(CE-MDCT)、超声造影(CEUS)和多普勒超声(US)检查,以CE-MDCT对脾脏钝性创伤的诊断作为金标准,将腹部外伤的患者分为脾脏创伤组(34例)和非脾脏创伤组(52例),比较不同脾脏创伤情况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并评价CEUS定量分析和US预测脾脏钝性创伤的效能。结果脾脏创伤组患者的US定量值、AT、TTP和WT明显高于非脾脏创伤组,PI显著低于非脾脏创伤组(均P<0.05)。ROC曲线显示,CEUS中的AT、TTP、WT和PI预测脾脏钝性创伤的AUC显著高于US(均P<0.05),但AT、TTP、WT和PI之间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CEUS各指标预测脾脏钝性创伤的最佳截点为AT≥8.187 s,TTP≥61.482 s,WT≥88.351 s,PI≥18.731 db,AT、TTP、WT和PI预测脾脏钝性创伤的诊断灵敏度均明显高于US。结论CEUS定量分析在预测脾脏钝性创伤中有较高价值,其中AT≥8.187 s,TTP≥61.482 s,WT≥88.351 s,PI≥18.731 db可作为脾脏钝性创伤的参考指标。
丁高峰钱纪江牛司华司徒明珠严佳梅沈睿炜
关键词:超声造影脾脏钝性创伤

相关作者

马秀珠
作品数:35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造影 腹部 钝性创伤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诊断价值研究
李春伶
作品数:115被引量:536H指数:12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造影 超声检查 高频超声 超声心动图 超声
高永艳
作品数:82被引量:35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造影 超声引导 超声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董继红
作品数:42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 超声造影 冠心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 腹部
杨鹏飞
作品数:190被引量:1,081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动脉瘤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取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