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09 篇“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的相关文章
一种降低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原液相关蛋白含量的工艺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原液相关蛋白含量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涵体制取与溶解、粗提、复性、阴离子交换、阳离子交换、原液过滤除菌。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采用强阳柱SP HP... 宋磊 周桂灵 赵文明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胸腺肽α1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疗效2024年 目的:对比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皮下注射、胸腺肽α1分别联合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03例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33例接受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B组35例基于A组加用胸腺肽α1治疗,C组35例基于A组加用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免疫功能。结果:B组总有效率71.53%、C组总有效率65.71%均高于A组36.36%;治疗后B组、C组APACHEⅡ评分低于A组;治疗后B组、C组免疫功能指标高于A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皮下注射、胸腺肽α1分别联合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并调节免疫功能。 周文霞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胸腺肽Α1 老年 重症肺炎 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凝胶在烧伤创面愈合中的应用研究2024年 目的:探讨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凝胶在烧伤创面愈合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烧伤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磺胺嘧啶锌和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磺胺嘧啶锌进行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程度、瘢痕形成、色素沉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5.32±1.20)天,短于对照组的(19.50±2.65)天.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为(4.11±1.34)分,低于对照组的(7.50±1.30)分.试验组患者的VSS评分为(4.51±1.40)分,低于对照组的(7.22±1.60)分.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2%,低于对照组的26.61%,试验组患者在色泽、质硬程度和高低度方面的评分也较低.各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凝胶在烧伤创面愈合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够加速创面愈合、缓解疼痛、减轻瘢痕形成、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肖益伟 杨新蕾 雷磊 孟红阳 许建允关键词:烧伤 创面愈合 聚乙二醇化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中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方法。方法将化疗后发生过骨髓抑制的11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本次化疗结束48 h后,观察组单次皮下注射PEG-rhG-CSF,对照组不预防给药。观察两组中性粒细胞 减少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性粒细胞 降低发生率为46.67%,高于对照组的80%(χ^(2)=12.84,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13)。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应用PEG-rhG-CSF可减轻骨髓抑制,安全性高。 乔丽 张丁方 李琳琳 蒋馨莹 禚永雪 徐欣 马德亮 王友纲关键词:恶性肿瘤 骨髓抑制 中性粒细胞减少 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和经济学比较2024年 目的比较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rhG-CSF)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经济学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胸科院区)收治的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rhG-CSF给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8)和B组(n=55)。2组均在化疗后次日或化疗后3~4 d内开始使用rhG-CSF,A组为皮下注射,B组为持续24 h静脉泵入,在白细胞 计数(WBC)最低点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时停药。给药3 d后评价比较2组初步效果,治疗前后WBC,用药不良反应,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81.82%,高于A组的70.69%(Z=2.436,P=0.015)。与治疗前比较,2组WBC均显著升高,且B组变化更明显(P均<0.01)。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73%,低于A组的31.03%(χ^(2)=5.492,P=0.019),其中B组肌肉骨骼疼痛发生率低于A组(3.64%vs.17.24%,χ^(2)=5.505,P=0.019)。A、B组治疗方案的平均成本分别为713.80、578.91元,A组治疗方案平均成本高于B组;A、B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0.10、7.08,以B组作为参照,A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2.12。结论rhG-CSF静脉持续恒速泵入给药治疗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高于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成本—效果更优。 周永林 童维佳关键词:骨髓抑制 肺癌 化疗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儿童神经母细胞 瘤化疗后严重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预防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并探究儿童神经母细胞 瘤(NB)化疗后严重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rhG-CSF)预防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NB患儿的一般资料,统计所有患儿在化疗治疗后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并统计临床上可能诱发感染的影响因素。将停止化疗24 h后立即接受rhG-CSF预防干预的患儿为观察组(n=57);将出现粒细胞 缺乏现象后再接受rhG-CSF预防干预的患儿为对照组(n=43)。观察两组患者严重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比较rhG-CSF预防的应用效果。结果:100例患儿中严重感染发生率为27.00%(27/100)。NB患儿化疗后严重感染发生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患儿年龄、病情分期、远处转移、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手术切除、化疗药物、化疗持续时间等都会影响到患儿化疗后严重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2、6.222、6.322、5.983、4.785、10.079、7.193,P<0.05)。应用rhG-CSF干预治疗后,对照组严重感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5;t=10.218,P<0.05)。结论:影响儿童NB化疗后严重感染的主要因素为患儿年龄、临床分期、血清NSE水平、选用的化疗药物、化疗的持续时间等,若能够在患儿化疗24 h后及时给予rhG-CSF干预治疗,则能显著降低患儿群体出现严重感染的概率,有利于更好地改善患儿的预后。 杨兰 高林林 雷婉婷关键词:化疗治疗 影响因素 重组人粒细胞 聚乙二醇化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预防急性淋巴细胞 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 减少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PEG-rhG-CSF)预防急性淋巴细胞 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 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急性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rhG-CSF)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PEG-rhG-CSF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化疗前及化疗3周后绝对中性粒细胞 计数(ANC)和白细胞 计数(WBC)水平,化疗后3周的中性粒细胞 减少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化疗3周后在白细胞 降低发生率、中性粒细胞 减少症(FN)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化疗3周后,两组患者的ANC、WBC水平均较化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儿的ANC、WBC水平分别为(6.77±4.22)×10^(9)/L、(9.17±3.36)×10^(9)/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34±2.34)×10^(9)/L、(8.91±3.56)×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 减少的开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性粒细胞 减少的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为(8.99±3.31)、(4.79±1.18)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5.56±4.91)、(6.97±3.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白细胞 降低率、FN实际发生率、再住院率和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30.00%、10.00%、3.33%、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6.67%、40.00%、43.33%、3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ANC减少、感染、骨骼肌肉酸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6.67%、6.67%、3.33%、6.67%、1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3.33%、30.00%、16.67%、26.67%、3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rhG-CSF能明显缩短急性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 减少的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预防急性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 减少方面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尹凤 邱云 李龙燕 谢帅 胡红梅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 聚乙二醇化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分析聚乙二醇化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18年1月-2021年11月因乳腺癌行化学治疗的1 0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后是否预防性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PEG-rh G-CSF)分为2组,518例不应用PEG-rh G-CSF(对照组),506例应用PEG-rh G-CSF(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化疗后Ⅲ~Ⅳ级骨髓抑制、发热、感染发生率,静脉抗生素应用率,再住院率及化疗药物减量或延迟率。结果 观察组Ⅲ~Ⅳ级骨髓抑制、发热及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再住院率,静脉抗生素应用率,化疗药物减量或延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rh G-CSF的预防性应用能够显著降低乳腺癌化疗后Ⅲ~Ⅳ级骨髓抑制、发热、感染、再住院、静脉抗生素应用及化疗药物减量或延迟等发生率,对减轻患者化疗后身心创伤、保障化疗周期的足剂量续贯进行及优化乳腺癌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段帅 郭晨明 李慧芳 汪丹丹 地力木拉提·艾斯木吐拉关键词:乳腺癌 化疗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2023年 目的探讨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RHG-CSF)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本院确诊的88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HG-CSF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症因子 [白细胞 介素-6(IL-6)、白细胞 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 亚群(CD4^(+)、CD8^(+)、CD4^(+)/CD8^(+))]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2%)与对照组(77.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 d后,两组IL-6、IL-10、TNF-α、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CD8^(+)水平低于治疗前,CD4^(+)/CD8^(+)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82%)与对照组(20.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HG-CSF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显著,可增强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 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万晶晶 柳群艳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重症肺炎 免疫功能 药学监护路径对聚乙二醇化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用药合理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化重组 人 粒细胞 刺激 因子 (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合理使用情况,并评估药学监护路径在PEG-rhG-CSF合理使用中的作用。方法:以PEG-rhG-CSF药学监护路径为指导,对PEG-rhG-CSF患者进行药学干预服务。根据PEG-rhG-CSF说明书、相关指南等,制定PEG-rhG-CSF合理性评价标准,结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与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solution,TOPSIS),对干预前后PEG-rhG-CSF的合理性进行综合性评价,比较干预前后PEG-rhG-CSF合理性差异。结果:建立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对照组1085病例中,完全合理(C_(i)=1)占22.86%(248/1085),基本合理(0.6≤C_(i)<0.8)占60.28%(654/1085),不合理(C_(i)<0.6)占16.87%(183/1085);经药学干预后PEG-rhG-CSF完全合理、基本合理、不合理分别占50.00%(122/244),47.95%(117/244),2.04%(5/2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给药时机不合理、无适应证给药、给药剂量不合理、用药后无血常规监测、重复用药等,干预后,以上不合理情况大幅度减少(P均<0.01)。结论:基于AHP-TOPSIS法建立PEG-rhG-CSF合理性评价标准有效、可行。PEG-rhG-CSF药学监护路径能有效地提高PEG-rhG-CSF使用合理性,后续可以此为导向为使用PEG-rhG-CSF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 温嘉瑶 邓小莹 倪穗琴 刘香芳关键词:合理用药 药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