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66篇“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的相关文章
-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断缝体油藏开发特征与潜力
- 2024年
-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广泛发育不同规模断层和裂缝,极大地改善了致密储层渗流能力,形成了基质储层低渗透背景下的优质油藏类型——断缝体油藏,同时也加剧了油藏的非均质性和产能的差异性,给油藏内幕结构精细刻画和产能控制因素研究带来挑战。充分运用断裂体系空间刻画、断裂分类分级和产能对比分析等方法,基于井-震-藏联合攻关进一步明确了断缝体油藏开发特征。建立了断缝体油藏“二元四区”模型,划分出断核破碎带、诱导裂缝带、微裂缝改造带、基质孔隙带等4个区带,其中断核破碎带是主要产量贡献单元。断层延伸长度越长、实钻构造位置越高,断核破碎带单井产能越高。诱导裂缝带距离断层越近,产能也越高。断缝体油井生产特征主要分为3个阶段:①断裂系统作为储集体的高产阶段;②断裂系统既作为储集体又同时发挥导流作用的储-导转化阶段;③裂缝主要发挥导流作用阶段。通过研究大幅提升了断缝体油藏高产井占比,同时对盆地西南缘中生界油藏高效滚动勘探开发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何发岐李俊鹿高一龙吴锦伟白兴盈高盾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 伽马-伽马测井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白垩系识别岩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白垩系砂岩型铀矿找矿取得突破,由于研究区白垩系特殊的沉积环境,环河组的泥岩和粉砂岩中广泛发育石膏类不导电矿物,导致常规测井曲线难以准确解释岩性。为了准确区分非渗透(泥岩、粉砂岩)和渗透砂岩,经过测量研究区岩石物性参数,发现泥岩、粉砂岩类岩石密度大于砂岩密度,伽马—伽马测井广泛应用在砂岩型铀矿地球物理测井工作中,用来计算地层密度,长、短源距测井参数为其中间测量参数,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阐明了伽马-伽马测井原理,结合自然伽马与长、短源距拟合关系,优选了抗干扰强的短源距测井曲线,提出了自然伽马曲线消除长、短源距消除放射性矿层影响的校正方法。经钻孔岩性和测井曲线验证,伽马-伽马测井的短源距曲线可以较好地解释研究区白垩系岩性,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白垩系砂岩型铀矿地球物理测井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王伟武正乾贺锋刘坤鹏王晓鹏李磊喻腾毛宁张良李西得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
-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原地区洛河组沉积环境对铀成矿的制约
- 2024年
- 含铀岩系沉积环境制约着铀储层的空间分布以及铀成矿作用,其在铀成矿潜力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鄂尔多斯西南缘洛河组含铀岩系沉积环境存在争议,其与铀成矿的关系不明确,制约了区域铀成矿规律的认识。笔者通过碎屑组分分析、粒度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上白垩统洛河组含铀岩系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研究发现洛河组含铀岩系铀储层主要为红色、灰色、灰绿色细–粗砂岩,碎屑成分主要由石英、长石、岩屑组成,砂岩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砂岩粒度平均值(Mz)的均值为2.01。标准偏差(σ)平均值为0.49,表明分选好。偏度(Sk)平均值为0.11,表明洛河组沉积以较粗物质为主,且留有一个细物质的尾部。峰度(Kg)平均值为1.05,峰度变化幅度不大。频率曲线显示较好的正态分布特征,频率直方图多呈单峰式,概率值累积曲线为高斜率一段跳跃式、一跳一悬两段式和一滚一跳一悬三段式。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上白垩统洛河组含铀岩系沉积环境为风成沉积体系,其中包括风成砂丘、丘间沉积、河道沉积和浅湖沉积等成因相,成因相的岩性组合、粒度特征有其各自特征。研究区上白垩统洛河组含铀岩系中的河流沉积和小型湖泊沉积制约着铀成矿作用,风成–水成相互作用,形成了富含有机质、发育有较为稳定“泥–砂–泥”结构的铀储层,这为后期大规模的铀成矿作用提供了前提条件。因此,盆地边缘的风成–水成交互沉积作用区域为有利的砂岩型铀成矿区域。
- 孙涛雷晶超刘阳尹永朋王军礼李小伟陈正国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环境铀成矿
-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平凉地区长8油藏油源对比及油气充注特征被引量:2
- 2024年
-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平凉地区是近年来盆地边缘增储上产的重要勘探新区,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该区油气勘探程度低,长8段油藏油气来源及成藏规律存在争议。通过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油源对比、烃源岩生烃期与成藏期匹配关系、储层特征及构造演化对油气充注过程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明确了研究区长8段油气来源及运聚规律,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3亚段黑色页岩有机质丰度高,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Ⅰ型,处于成熟阶段,以生油为主,长8段原油来源于长73亚段黑色页岩。长73亚段和长8段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低,干酪根类型为Ⅱ—Ⅲ型,不具有生烃贡献。研究区长8段油藏流体包裹体呈蓝色荧光,均一温度介于115~130℃之间,存在Ⅰ期油气充注。研究区长73亚段黑色页岩主生烃期与长8段油藏油气充注期相匹配,生烃高峰期和成藏期均为早白垩世末期(约100 Ma)。研究区构造呈现“西高东低”特征,发育高角度断裂,长8段储层物性较好、微裂缝发育,长73亚段黑色页岩生成的油气沿断裂向长8段储层中运移,构造高部位控制着长8段油气分布。研究对盆地边缘新区的下一步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 曹晶晶刚文哲杨尚儒罗安湘张晓磊白杨梁彦伟
- 关键词:黑色页岩流体包裹体油源对比油气充注鄂尔多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下侏罗统地层物源及构造演化对铀成矿的制约被引量:2
- 2024年
-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位于阿拉善地块、秦岭造山带与祁连造山带3个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给含铀岩系地层的物源体系和铀成矿作用研究带来一定困难.通过选取泾川研究区的直罗组和延安组砂岩进行碎屑锆石U-Pb测年和微量元素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泾川地区直罗组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呈215~767Ma和1501~1905Ma;延安组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呈215~453Ma、1506~1918Ma和2136~2579Ma.与源区同位素年代学对比认为直罗组和延安组砂岩的物源成分较为复杂,主要来自于阿拉善地块,其次来自于华北板块北缘和北祁连地区.从延安组到直罗组沉积期,祁连山和阿拉善陆块发生了快速隆升和剥蚀,为直罗组提供了物源,并且古生代和中生代侵入岩体提供物源的占比逐渐增大.研究西部靠近盆缘地区以中侏罗统砂岩层为找矿目的层,靠近盆内含矿层位逐渐变年轻.
- 俞礽安李彤杨桐旭赵华雷涂家润胡永兴唐永香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碎屑锆石U-PB年龄矿床构造地质
-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断缝体特征及对油藏的调控作用被引量:6
- 2024年
-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断缝体发育,针对断缝体对延长组油藏甜点分布控制作用的研究有待深化。利用大量的地震及测井解释结果,从断缝体演化机制角度对断缝体特征进行精细描述,进而系统探讨断缝体对油气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发育直立走滑断裂,多具有“Y”字型、花状及负花状结构,且断裂常穿过白垩系底、延安组底、长7油层组底等界面,向下则插入基底。部分断裂仍具有早期逆断性质,表明断裂在后期反转程度不彻底。主断裂在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形态及偏移量,剖面上表现为张扭及压扭性质的循环转变,平面上则表现为不同类型断裂组合形式的交替出现。构建了断缝体中走滑断裂的发育模式,走滑断裂具有典型的多期活动、继承发育的特征。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垂直缝及水平层理缝,水平层理缝的发育频率为62.5%,垂直缝的发育频率为37.5%,且垂直缝含油级别相对较高。裂缝主要发育于分流河道细砂岩。当距主断裂距离大于1.25~1.5 km时,裂缝发育程度急剧降低,存在断缝体边界;在该边界范围内,厚度小于6 m的单砂体裂缝较为发育,当单砂体厚度超过6m,裂缝发育程度急剧降低。所构建的基于沉积(基础)、构造(主导)及裂缝(见效)的指标体系可以有效预测研究区长8油层组断缝体油藏有利区。
- 尹帅尹帅李俊鹿王瑞飞王瑞飞李玉蓉柳伟明李香雪张磊
- 关键词:有利区预测走滑断裂延长组
-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洛南地区长城系储层特征及物源
- Naimat Ullah (一川)
-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铜川地区碳酸盐黏土型锂资源找矿预测研究
- 常旺
-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安气田深部煤层气成藏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 2024年
-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安气田上古生界山西组和本溪组的煤层发育,埋深普遍超过2000 m,并且煤层的分布广泛,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前景,可为未来深部煤层气勘探研究提供有力支撑。研究选取延安气田典型井深部5#煤层及8#煤层进行了高精度煤层气现场解析实验,通过多种实验方法及手段对煤岩储层特征、差异含气性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延安气田范围内划分东区、中区、西区及南区4个评价单元,以5#煤层及8#煤层为主力评价层位,采用多种资源评价方法对延安气田深部煤层气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5#煤层厚度较薄,平均为1.6 m;8#煤层厚度较大,平均为2.3 m;5#煤层与8#煤层煤岩表现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其中孔隙发育主要受有机质及矿物影响,导致其孔隙结构特征复杂;5#煤层与8#煤层煤岩有机碳丰度高、孔隙度及渗透率较大、镜质组含量高,指示其吸附性强、储集物性及孔隙连通性较好,煤岩已进入生干气阶段,煤层气资源潜力大,有利于形成丰度高的煤层气藏;优选的4口天然气老井压裂试采均点火成功,表明5#煤层和8#煤层深部煤层气潜力大;通过体积法、类比法计算出延安气田5#煤层和8#煤层煤层气资源量为(2.9~3.54)×10^(12)m^(3),利用特尔斐法权重计算煤层气资源量为3.06×10^(12)m^(3),显示出延安气田深部煤层气较高的勘探潜力。综合认为,延安气田5#煤层和8#煤层气成藏条件良好,勘探开发潜力大,有望成为气田持续稳产的接替资源。
- 万永平王振川韩双彪乔钰高洪涛
- 关键词:资源评价
-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生界石油勘探及对策
- 已有勘探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生界油气储量较大,丰度较低,油藏呈现上生下储的特征,是中石化能源重要接替区。但因成藏规律未知,给石油开采提出了较大的难题。因此,以油藏成藏动力学为依据,结合已有钻测井资料以及物化探成...
- 贺新芳柳伟李梓杭孟怀勋侯靖阳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