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5篇“ 郊区农民“的相关文章
城市化背景下郊区农民进城购房现象研究——以丹阳市S村为例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住房需求也相应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家庭选择进城购房且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农民家庭进城购房在促进我国房地产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民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农村的...
徐莹
关键词:城市化农民家庭
大城市郊区农民城市化路径研究
2022年
农民城市化的发展样态是学界极为关注的研究主题,而城市化对象本身也存在差异。由于大城市郊区农村的独特性,使得其城市化必然与一般中西部农村城镇化存在截然不同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对武汉市近郊农村的实地调研发现,当地农民家庭并不止步于原有的低度城市化,在居住环境、就业选择以及生活方式等三个方面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追求,可以认为城郊农民家庭正在经历一场深度城市化。因此,通过对其表现形式、动力来源以及实现方式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解释,以揭示城郊农民深度城市化的实践逻辑,从而深入理解城郊农民家庭的城市化行为,进而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发展进行更为深入和细致的探索与推进。
甘颖
关键词:深度城市化教育投资代际支持
生计资本视角下大都市近郊区农民旅游创业的影响因素——以北京市怀柔区莲花池村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乡村旅游是农民创业的热点行业,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以北京市怀柔区旅游山村莲花池村为例,利用半结构式访谈及田野调研资料,基于扎根理论分析了农民旅游创业的行动逻辑及影响因素,建立了创业者特征、创业条件以及创业环境3个主范畴下农民旅游创业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从是否旅游创业、是否存续的角度,讨论了农民旅游创业因素作用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1)农民旅游创业决策模型分为创业者与创业条件两个维度。其中,创业条件包括家庭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2)农民旅游创业存在女性化、年轻化趋向,家庭劳动能力、道路便捷性是进行创业的先决条件,家庭社交支出、创业者周围人群以及区域大环境是创业存续的促进条件;(3)农民旅游创业主导因素由个体因素转为外部社会化因素。
王美艳王茂军
关键词:农民创业生计资本影响因素
城镇郊区农民务工与务农行为选择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农民的务农与务工行为选择是深层次理解我国当前面临的农村空心化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城镇郊区农民群体所处区域的特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其行为选择及影响因素的异质性。本文以四川省崇州市各乡镇郊区农民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调查研究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其务工与务农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受教育水平已经不再是影响农民务农或务工行为选择的最为关键的因素,而性别、婚姻、健康与消费状况等个人因素和耕地、家庭经济地位等家庭因素则对其行为选择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进而从行为选择的引导机制、农业补贴政策的落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角度提出引导城郊农民进行恰当行为选择的建议。
贺林均伍杨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
梯度城镇化:大城市郊区农民城镇化的实践及其解释
2020年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内容,农民家庭是实现城镇化的主体。在城乡发展差异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大城市郊区农民城镇化有其独特的类型学特征,可将其作为透视城镇化的切入点。调研发现,农民家庭依据代际发展能力水平选择进城买房的"镇-县-市"梯度。代际发展能力水平的分化形塑子代城镇化水平,总体呈现梯度城镇化的特征。代际支持的家庭伦理是实现梯度城镇化的家庭基础,保护型土地制度和弹性社会结构是实现梯度城镇化的社会基础。梯度城镇化的整体实现离不开合理的城镇发展规划,符合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提出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
黄思
关键词:正规就业代际支持
公共经济学视角下郊区农民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2019年
虽然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农村地区基础薄,仍然存在严重的'三农'问题。要实现振兴农村,就必须解决好农村的就业问题。目前某郊区农民就业问题主要在于就业不充分和创业水平低,要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就要从转变农民就业思想、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出发。本文基于公共经济学的观点,对该区的农民就业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结果了解该区农民现状,为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思路。
方培蓓
关键词:公共经济学农民就业
乡村治理视角下乡村文化的生产与传播——基于北京市郊区农民宣讲团的案例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基于对北京市郊区农民宣讲团的组织者、组织过程、宣讲者、培训者访谈资料分析,研究发现,作为个体农民的文化传播实践,既是一个被引导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一方面对农民的文化生产与传播进行引导,另一方面,农民作为演讲者自身,从个体主义的视角,对乡村文化进行再生产与再传播,在乡村文化再生产与传播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显性的制度引导和隐性的个体文化传播实践之间的合作与冲突。这种合作与冲突,也构成了乡村基层治理中的一种新路径。
李红艳吴洲钇牛畅
关键词:乡村治理乡村文化农民
信息的需求与反需求:农民信息诉求行为研究——基于北京市郊区农民观念提升工程的观察与思考被引量:4
2018年
农民观念的提升是一个农民主动参与和"反被动参与"的过程,他们以行为"对抗"社会组织和媒介对他们的想象,同时又依靠他们作为传统价值观念携带者的"优势",对政府、培训者、基层管理者进行"反想象",这种"反想象"带有一种失去土地之后的灵魂漂移的意识,也带有一种"被动个体化"之后的无奈心理。在这种现代化过程中,在地方知识、地方时间和地方空间中,如何在农民的媒介消费与生存伦理中找到结合点,以及如何在外来者的信息提供和农民的信息反需求之间更新培训知识体系,是认知中国农民现代化转型的一种重要途径。
李红艳
关键词:农民观念信息需求个体化
转方式,才能更强大——来自北京郊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
2017年
随着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单纯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式发展已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产业升级。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产业升级的要求,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等方面,合作社将如何发力?记者在农民合作组织发育较为充分的北京郊区进行了走访和调研。
贺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成本资源环境约束农业产业升级农业发展方式
大城市郊区农民收入阶段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
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由于实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战略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各项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不断强化,“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城...
谢孟倪
关键词:农民收入

相关作者

文军
作品数:378被引量:4,212H指数:34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不确定性 社会学 社会工作 社会学理论 乡村
刘文敏
作品数:39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
研究主题:农产品批发市场 现代农业示范区 农业旅游 国外农业 农产品市场
刘付春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二元社会结构 郊区农民 都市 小农生产 农民
宇振荣
作品数:203被引量:3,979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冬小麦 农业景观 乡村景观 土地整治 生物多样性
张晓彤
作品数:14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主题:乡村景观 乡村 郊区农民 景观建设 景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