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8篇“ 迷走神经切断术“的相关文章
- 高选择保护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在腹腔镜胃底折叠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高选择保护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在腹腔镜胃底折叠手术(短松Nissen术式)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9年12月78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行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短松Nissen术式)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手术组和迷走神经保护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GERD Q量表)评分、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反流症状控制情况。结果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术中脏器损伤发生。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85.5±13.9)min vs.(88.3±18.6)min,t=0.729,P=0.468];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18.6±8.6)ml vs.(18.1±8.5)ml,t=-0.221,P=0.825];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无显著性(2.0±0.7)d vs.(1.8±1.0)d,t=-1.227,P=0.224]。传统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迷走神经保护组[(9.4±3.0)d vs.(8.2±2.1)d,t=-2.172,P=0.033]。传统手术组术后30 d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6.8%(14/38),明显高于迷走神经保护组12.5%(5/40)(χ^(2)=6.267,P=0.012)。传统手术组术后6个月治愈率86.8%(33/48),迷走神经保护组85.0%(34/40),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Z=-0.232,P=0.816)。传统手术组与迷走神经保护组术后6个月GERD Q量表评分、DeMeester评分、LESP差异均无显著性[(5.6±0.9)分vs.(5.8±0.8)分,t=1.232,P=0.222;(4.1±2.2)分vs.(4.2±2.2)分,t=0.261,P=0.795;(23.2±3.5)mm Hg vs.(23.5±3.8)mm Hg,t=0.412,P=0.681]。结论高选择保护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应用于腹腔镜胃底折叠术(短松Nissen术式)中,保护迷走神经安全、可行、有效。
- 张小虎任书林刘靖安大立李志霞于磊伍冀湘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胃底折叠术迷走神经
- 腹腔镜修补术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修补术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为研究对象,采取单双号编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实施腹腔镜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连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协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最大酸排出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腹腔镜修补术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疗效确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最大酸排出量及缓解并发症情况。
- 邹涌巩照华叶伯健罗杰波
- 关键词:腹腔镜修补术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 腹腔镜穿孔修补术与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联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对比
- 2020年
- 目的分析应用腹腔镜穿孔修补术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94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7例。参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穿孔修补术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及术后病情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5.67±3.14)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2.25±5.46)h及住院时间(7.54±1.23)d均短于参照组的(18.35±3.09)h、(25.07±5.27)h、(10.51±1.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病情复发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1、4.029,P<0.05)。结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用腹腔镜穿孔修补术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可促进其术后康复,有助于降低术后病情复发风险。
- 齐建军
- 关键词: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十二指肠溃疡
-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与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联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溃疡采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实验组35例,对照组患者选择腹腔镜穿孔修补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后蜀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展开统计比较,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上,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实验组(P<0.05)。结论:十二指肠溃疡采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联合治疗具有显著效果,且术后恢复快。
- 付强
-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选择性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舌咽神经痛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选择性舌咽神经、迷走神经部分根丝切断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自2010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于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的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患者34例,其中12例行微血管减压(MVD)+舌咽神经根切断术(PR),22例行PR+迷走神经根1-2组根丝切断术(VR),观察远期治愈率、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两组患者远期疗效、近期总并发症及远期总并发症的发生采用百分率(%)表示,率之间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结果 MVD+PR组术后10例立即无疼痛,2例仍有疼痛,2例术后有复发,远期治愈率66.7%;PR+VR组术后21例立即无疼痛,1例仍有疼痛,无复发,远期治愈率95.5%;PR+VR组患者远期治愈率高于MVD+PR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0,P〈0.05)。MVD+PR组共3例有近期并发症,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25.0%,PR+VR组共10例有近期并发症,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45.5%,两组间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6,P〉0.05);MVD+PR组共2例遗留远期并发症,远期总并发症发生率16.7%,PR+VR组共5例遗留远期并发症,远期总并发症发生率22.7%,两组间远期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4,P〉0.05)。结论 选择性PR+VR是安全的,其疗效优于MVD+PR,应积极选择PR+VR治疗GPN。
- 宋昭刘如恩杨艺徐如祥
- 关键词:舌咽神经痛舌咽神经切断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 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艾灸对大鼠胃黏膜相关因子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迷走神经切断后,观察艾灸"足三里"穴对大鼠胃粘膜相关因子以及Bcl-2、Bax蛋白的表达,探讨迷走神经在艾灸足三里穴保护胃粘膜损伤神经通路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2只,分别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艾灸+模型组;D组:艾灸+模型+迷走神经切断组。其中D组严格按照手术要求,将迷走神经切断,护理观察3天后,A组进行生理盐水灌胃,B、C、D组进行无水乙醇灌胃造模,1 h后,再进行阿司匹林悬溶液灌胃3天后(用来维持胃粘膜损伤持续状态),对C、D两组进行艾灸处理。而A、B两组进行假艾灸捆绑处理,每日2次,连续3天。取出血清及胃组织并计算UI,通过相关检测方法检测血清和组织中的NO、PGE2、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B组胃粘膜损伤指数明显升高(P=0.000),说明造模成功;与B组比较,C组UI指数明显下降(P=0.001),说明艾灸能够改善胃粘膜损伤情况,对胃粘膜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2与B组比较,C组血清和组织中NO、PGE2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C组比较,D组血清和组织中NO、PGE2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3与B组比较,C组Bax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Bcl-2蛋白表达上升(P<0.01),AI比值升高(P<0.01);与C组比较,D组Bax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AI比值升高(P<0.01),说明艾灸对胃黏膜细胞具有延缓凋亡的作用。结论:艾灸对胃粘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迷走神经切断后能够明显降低艾灸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说明迷走神经通路的完整与否是艾灸保护胃粘膜的重要条件。
- 向丽婷李飞刘芳陈果向娟陈瑛杨舟于隽李燕平彭亮
- 关键词:迷走神经切断艾灸足三里胃粘膜损伤
- 腹腔镜修补术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修补术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35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联合HSV治疗。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手术及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3年,平均2年5个月,所有患者溃疡症状消失,术后1年复查胃镜示溃疡愈合,1例于术后2年3个月溃疡复发,需抗溃疡药物治疗。结论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联合HSV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安全、有效的方法。
- 王冰梁世杰蒙政初
- 关键词:腹腔镜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穿孔修补术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08年9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3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穿孔修补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最大酸排出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穿孔修补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张栋军
-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临床疗效
-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手术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2-01—2013-01收治的80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手术,观察组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胃排空、胃酸下降以及溃疡复发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1a最高酸排出量(MAO)、基础酸排出量(BAO)、高峰酸排出量(PAO)显著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1aMAO、BAO、PA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Visick分级较术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人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能有效改善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胃酸反流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 宋学舜
-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 扩大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评价扩大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EHSV)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4年10月—1996年10月在本院接受EHSV治疗的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5-28年,术后3-6个月,1-5年,5-15年和15年以上的基础胃酸分泌量(BAO)和最大胃酸分泌量(MAO)均显著低于术前(P〈0.01)。术后溃疡复发8例(11.8%)。64例(94.1%)患者体重较术前增加或不变。均无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结论扩大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的远期疗效满意。
- 胡可可刘义武周洁杨国栋
-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远期疗效
相关作者
- 王代科

- 作品数:105被引量:560H指数:10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十二指肠溃疡 胃泌素 迷走神经切断术 内毒素血症
- 陈道达

- 作品数:254被引量:1,358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胃肿瘤 胃癌 阿霉素 结直肠癌
- 余佩武

- 作品数:520被引量:3,305H指数:28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胃癌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 黎介寿

- 作品数:1,875被引量:20,063H指数:68
-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院
- 研究主题:营养支持 小肠移植 腹腔感染 肠内营养 谷氨酰胺
- 邹忠寿

- 作品数:26被引量:76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研究主题: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门脉高血压 门脉高压症 迷走神经切断术 壁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