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37篇“ 过敏试验“的相关文章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动物急性毒性和主动过敏试验
2025年
目的研究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在动物皮下接种后的毒性反应和全身主动过敏反应,考察疫苗安全性。方法采用Sprague-Dawley大鼠皮下注射单次给药毒性试验评价疫苗的急性毒性;采用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评价疫苗的致敏性。结果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以1.50 mL/只的剂量单次皮下注射给予大鼠,未见与供试品相关的毒性反应,最大耐受量为1.50 mL/只。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分别以0.05 mL/只(低剂量)和0.50 mL/只(高剂量)皮下注射致敏3次,并在末次致敏后14 d以0.10 mL/只(低剂量)和1.00 mL/只(高剂量)静脉注射激发,可导致豚鼠发生全身主动过敏反应。结论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在动物皮下接种后,毒性反应和全身主动过敏反应符合动物安全性评价要求。
祁春华乔建周兴田小凤张威曾帅马春喜武传东
关键词:急性毒性试验
一种药物过敏试验结果自动识别装置及其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物过敏试验结果自动识别装置,包括装置底座、上肢承托支架、上肢固定器、摄像头和定时提醒器;所述上肢固定器用于固定待识别人体用于皮试的上肢前臂;所述上肢固定器顶部开设有无遮挡观察窗口,所述无遮挡观察窗口用于...
李海燕植艳茹张之陆清声
维生素B1注射液皮肤过敏试验反应性和治疗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分析维生素B1注射液皮肤过敏试验结果和治疗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维生素B1皮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皮试阳性率和相关因素,皮试后维生素B1肌注或使用其他维生素B1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维生素B1皮试阳性率为17.07%。共549例皮试阴性患者肌注维生素B1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5%,其中1例为严重过敏反应。59例皮试阳性患者接受静脉补充复方水溶性维生素或口服含维生素B1制剂治疗,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维生素B1皮试阳性率高,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需更深入探讨维生素B1皮试预测过敏的价值,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钟婉君黄小慧楼国东
关键词:维生素B1注射液皮肤过敏试验阳性过敏
基于药品说明书的32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交叉过敏警示标志的调查与分析
2024年
目的:收集在我国上市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品说明书,探索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通过查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方网站获取已上市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目录,利用MCDEX软件(网络版)、用药助手软件(手机版)以及药智数据等数据库收集目标药物的药品说明书,对其中涉及皮肤过敏试验要求、交叉过敏警示标志的内容进行分类汇总分析。结果:符合纳排标准的32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涉及267个品规,共计3579份药品说明书;311份药品说明书强调在使用前要求或建议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每份药品说明书均有交叉过敏警示标志,但描述各不相同;绝大多数药品说明书的禁忌项将头孢过敏史列为禁用情形,少数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规定了青霉素过敏为禁用的条件。结论:目前我国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品说明书对皮肤过敏试验的标注仍存在分歧;药品说明书中禁忌项的描述对于交叉过敏过度夸大,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部分患者不能再接受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有待进一步规范。
朱意妹吴光铭李淼黎琳
关键词:头孢菌素皮肤过敏试验交叉过敏药品说明书青霉素
弩药液的刺激及过敏试验研究
2024年
目的评价弩药液的皮肤刺激性及皮肤过敏性,为弩药液的应用提供安全依据。方法皮肤刺激性试验:家兔4只,雌雄各半。采用自身对照,左侧为对照部位(温水),右侧为给药部位(弩药液),连续给药14 d,观察涂抹药局部有无红斑、水肿等反应,进行皮肤刺激反应及刺激强度评分,并取给药部位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过敏试验:豚鼠30只,雌雄各半,分为对照组(温水)、2-4二硝基氯苯阳性组(致敏1.0%0.2 ml/只、激发0.1%0.2 ml/只)和给药组(弩药液适量),于第1、7、14天在豚鼠左侧致敏,末次致敏结束后第14 d,右侧进行激发接触,并于激发后1、24、48和72 h观察过敏反应情况,计算各组豚鼠反应平均值和致敏率。结果弩药液皮肤刺激试验中,皮肤反应积分均值为0,皮肤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病理检查均未见组织病理学改变;在豚鼠皮肤过敏试验中,弩药液组及对照组豚鼠激发接触72 h内观察,皮肤无红斑及水肿现象出现,其反应级别平均值为0,致敏率为0。结论在家兔皮肤刺激性试验和豚鼠皮肤过敏试验中,弩药液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无过敏性。
邓万娟梁潇刘娇蔡敏芳胡涛罗萍阮婧华钱海兵
关键词:皮肤刺激性皮肤过敏性
基于3938份药品说明书探讨头孢菌素类药品皮肤过敏试验的规范被引量:10
2023年
目的收集头孢菌素类药品说明书并汇总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并提出具体的修订意见,为药品说明书的修订更新以及头孢菌素类药品皮肤过敏试验(皮试)的规范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38种头孢菌素类药品说明书共3938份,对说明书中皮试要求、过敏警示语等内容通过Excel汇总分析。结果12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品共450份说明书要求在用药前进行皮试,不同厂家对于药品在皮试要求、过敏注意事项及禁忌描述存在差异,大部分要求皮试的说明书缺少具体的皮试液配制、皮试操作以及皮试结果判读等内容。结论头孢菌素类药品说明书关于皮试与过敏的相关内容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头孢菌素类药品生产厂家在药品说明书中应普遍取消常规对皮试的要求,第3代头孢菌素变态反应相对较高,应新增补充条项以重点警示变态反应发生的可能,以及需要详细询问过敏史并随时做好过敏性休克抢救的准备。
邓为上杨森森陈吉生
关键词:头孢菌素药品说明书皮肤过敏试验药物过敏
《基础护理学》实训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青霉素过敏试验为例
2023年
以“青霉素过敏试验”为例,挖掘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伦理法规教育等思政元素,把实训课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运用 KAPO教学模式,找准结合点,抓住切入点,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发挥护理专业核心课程育人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校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蒋婧
荚膜甲基球菌蛋白遗传毒性研究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
2023年
荚膜甲基球菌蛋白(Methylococcus capsulatus bacteria meal,MBM)拟开发为新饲料原料。本研究旨在通过遗传毒性研究和被动过敏试验评价其毒理学安全性,为其未来的应用奠定基础。本研究包括四个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采用平板掺入法,每皿剂量在0.625~10.000 mg范围内,采用TA97、TA98、TA100、TA102和TA1535五种菌株进行回复突变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均设2500、5000、10000 mg/kg三个MBM剂量组,微核试验采用30 h两次给药法,精子畸形试验连续染毒5 d,分别在既定的时间采样制片;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设250、500、1000 mg/kg三个MBM剂量组,制备抗血清后背部皮内注射致敏,24 h和/或48 h后进行抗原激发,考察蓝色反应斑直径。所有试验均根据要求设置阴性、阳性对照组。结果表明:在有或无代谢活化系统结果(S9)时,MBM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皮肤被动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说明在设置的试验系统和剂量下MBM未显示遗传毒性和潜在的致敏性。
高嫣珺聂雅陈秀云张思微刘瑜卜仕金
关键词: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
豚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条件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豚鼠被动皮肤过敏(PCA)试验的最佳条件(致敏阳性物质、时间)。方法采用卵白蛋白(ova,0.4%)和牛血清白蛋白(BSA,1%)为PCA抗原,分别于不同激发时间(4 h和24 h)对不同生产厂家(潍坊圣诺实验动物养殖有限公司、青岛康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济南金丰实验动物有限公司,简称圣诺、康大、金丰)的豚鼠进行PCA试验,记录蓝斑直径。结果在ova被动致敏4 h后,3个生产厂家的豚鼠产生的蓝斑分界清晰且直径均大于5.0 mm(阳性);在ova被动致敏24 h后,3个生产厂家的豚鼠产生的蓝斑已混在一起、分界不清,无法测量。在BSA被动致敏4 h后,圣诺和康大生产的豚鼠产生的蓝斑分界清晰且直径均大于5.0 mm,金丰生产的豚鼠仅含抗体血清(1∶2、1∶4,V/V)的蓝斑直径大于5.0 mm;在BSA被动致敏24 h后,金丰生产的豚鼠的蓝斑分界清晰且直径大于5.0 mm,圣诺和康大生产的豚鼠产生的蓝斑已混在一起、分界不清,无法测量。结论豚鼠PCA中首选0.4%ova溶液作为试验抗原时致敏时间宜为4 h。
张娟董建欣李水仙赵岩祝清芬
关键词:卵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
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中注射用阿奇霉素豚鼠过敏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通过对注射用阿奇霉素进行豚鼠过敏试验研究,评价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中过敏试验方法。方法 主动全身过敏试验中,试验I为将豚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2.5 mg·kg^(-1))和高剂量组(10 mg·kg^(-1)),隔日致敏1次,共致敏3次,于末次致敏后第14天和第21天激发观察豚鼠是否出现过敏反应症状。试验II除高剂量组剂量调整为5 mg·kg^(-1)外,其余同试验I;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中,2次试验剂量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在末次致敏后第11天采血制备抗血清,皮内注射各对应组的抗血清被动致敏。24 h后静脉注射激发,测量皮肤内层的蓝斑直径。结果 全身主动过敏试验中,试验I在第14天激发后,注射用阿奇霉素给药组均未见过敏反应症状,第21天激发后,高剂量组3只豚鼠出现搔鼻、哮鸣等过敏反应症状。试验II结果为在第14天和第21天激发后均未见过敏反应症状。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两次试验阳性对照组结果均为阳性,致敏率100%,注射用阿奇霉素组对豚鼠均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结论 过敏反应的发生与剂量和致敏时间有一定关系,但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在符合指导原则的情况下,临床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在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中需关注。
刘春王巨才黄裕昌叶小青赵映淑詹媚媚王晨
关键词:阿奇霉素注射剂过敏反应

相关作者

翁维良
作品数:280被引量:1,691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研究主题:中医临床研究 SARS 舌诊 血瘀证 中医
郭代红
作品数:559被引量:2,934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药品不良反应 自动监测 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 住院患者
王裕珍
作品数:41被引量:198H指数:7
供职机构:启东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肝癌患者 头孢菌素类药物 肝癌 肝肿瘤
张燕
作品数:14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过敏试验 快速过敏皮试仪 健康教育 糖尿病 护理安全
刘聿秀
作品数:23被引量:241H指数:8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
研究主题:PICC 过敏试验 压疮 妊娠期糖尿病 快速过敏皮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