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63篇“ 辨证体系“的相关文章
基于不同辨证体系的眩晕现代中医病因病机概况
2024年
眩晕既是一个病名,也是一种症状表现。关于眩晕的病因病机,古人早有丰富的论述。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饮食习惯、精神压力、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现代医家在古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对眩晕的病因病机有着更深入的探索。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眩晕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方面的文献分析总结,从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多个不同维度的辨证体系出发,归纳探讨眩晕中医病因病机,为中医药治疗眩晕提供参考。
饶凯华黄春华饶旺福郭玥邱火根
关键词:眩晕中医病因病机
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的Kappa一致性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纳入门诊患者共747例,医生通过四诊的采集得出治疗处方,再以手机终端录入采集的相关症状、体征后得到系统推荐处方。利用Kappa一致性检验来评价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的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1,P<0.001)。结论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具有一致性,可辅助临床医生处方。
何德英陈勇南瑞雪任毅
关键词:《伤寒论》
微针疗法的理论渊源与辨证体系
2024年
微针疗法又称微针系统疗法,是一门新兴的诊疗一体操作技术,在近几十年得到了飞速发展,是近现代针灸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由于不同微针疗法之间的操作部位及方法理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为探究其间存在的规律与共性,利用公开发表的文献内容,对微针疗法的起源发展、理论基础、辨证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归纳,并列举了七种微针疗法。大体总结出三种辨证体系,包括以第二掌骨侧针法、全息律针法、耳针疗法和方氏头针疗法为代表的穴位全息辨证体系;以眼针疗法、腹针疗法为代表的八廓分区辨证体系以及由经典理论指导的其他辨证理论体系包括根据五色辨证理论演变而来的面针疗法和根据皮部理论发展而来的腕踝针疗法。希望对微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及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王浛宇周鸿飞张明波王晨阳王兴阳
关键词:微针疗法辨证方法理论渊源
气血津液视域下肺结节立体化辨证体系的构建
2024年
基于气血津液理论,结合肺结节“郁→痰→瘀→结”的病机演变进程,试从时间、空间维度构建肺结节立体化辨证体系。肺结节发病之初期、中期、后期的时间进程反映了气血津液代谢失常之“郁→痰→瘀”的病理变化趋势;肺结节大小、密度、形态等空间结构反映了气血津液代谢失常之久暂、程度、主次的病理状态。根据时间进程提出初期当散邪复用以截生长之势、继而化浊消痰以降凝结之度、后期则消结散形以除异常之态的治则,根据空间结构提出善用风药、多法治痰、行瘀破结等治法,以期为肺结节中医系统性诊疗提供理论参考。
张龙飞赖恒周付西李芳李雪珂郑川由凤鸣任益锋
关键词:肺结节气血津液辨证体系
中医文化中象思维对阐发六经辨证体系的探索
2024年
象思维是中医文化发展的主要思维方式,本文将重点论证象思维形成路径中的“立象尽意”“得意忘象”“据象辨证”三步以及表现形式中的“系统象思维”,并将其与六经辨证体系相联系,以此指导临床实践,为治病用药选择指明方向。
朱金雨陈建杉
关键词:中医文化
不同辨证体系中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机研究进展
2024年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一种以周围关节骨质损害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学对其曾多以病因角度辨证,且多从风、寒、湿、热论治,其他辨证体系涉及较少。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病机的相关研究得到广泛重视,其辨证体系和角度的探索也得到进一步拓展。该文对近年发表的有关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从脏腑理论、气血津液理论及络病理论共三种辨证体系论述其论治研究进展。期望通过该文的归纳、分类与总结,为今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研究和证型分类提供参考和思路。
白菁安杨洁何小鹃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辨证体系脏腑理论络病理论中医病机
基于“药-证-病”辨证体系探讨运用风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2024年
本文提出基于“药—证—病”辨证体系下运用风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辨治思路。结合溃疡性结肠炎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与症状表现,认为本病因脾胃虚弱,湿热相搏,阻络成瘀,蕴毒成脓而发病。虚而感外风,郁而化内风,内外相引,助湿热瘀毒走窜攻注,导致本病病程迁延、变证丛生。治疗时结合现代药理学知识辨证加入风药,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肠道炎症,促进肠道黏膜的修复,对证候与发病机制进行双重调控,有助于实现深度缓解的治疗目标。并通过分析风药防风、柴胡、葛根、升麻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参考。
段佩瑶韩捷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肠道黏膜屏障风药
运用中医重症辨证体系完善ICU患者救治管理方案的实践价值
2024年
目的:分析运用中医重症辨证体系完善ICU患者救治管理方案的实践价值。方法:2022年1-11月在医院选择ICU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1—5月39例ICU患者实施常规管理,设为实施前。2022年6—11月39例ICU患者运用中医重症辨证体系,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心理状态指标(焦虑、抑郁)与营养状态指标(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的并发症发生指标(感染相关并发症、机械相关并发症、代谢相关并发症)与满意度情况,并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质量评分(基础管理评分、中医操作评分、病情监测评分)。结果:实施后心理状态指标(焦虑、抑郁)数据低于实施前,且营养状态指标(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数据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并发症发生指标(感染相关并发症、机械相关并发症、代谢相关并发症)数据低于实施前,且满意度情况与管理质量评分(基础管理评分、中医操作评分、病情监测评分)数据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ICU患者救治管理方案中运用中医重症辨证体系,有利于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从而有效预防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说明该护理模式临床应用效果理想。
俞旭灿
关键词:ICU
儿童湿疹气血津液辨证体系证候规律
邵灵洋
基于“类方-方证-主证”辨证体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咳嗽经验被引量:2
2024年
咳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的常见症状之一。何庆勇教授立足于经典及历代医家论著,提出“类方-方证-主证”的辨证体系。本文基于此体系论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咳嗽,提出蠲饮宜温,辛散相合,方选青龙之例;邪郁宜和,升降相得,治遵柴胡之法;痰热宜清,凉散相应,理从越婢之证的治法。并且根据临床症状,灵活运用药对及小方。
杜若琳何庆勇王桂彬李敏
关键词:咳嗽

相关作者

朱文锋
作品数:367被引量:2,632H指数:29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证素 中医 中医诊断 常见症状 辨证
吴承玉
作品数:253被引量:1,397H指数:18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病位 病位特征 中医体质 病性 肺癌
彭清华
作品数:1,092被引量:2,673H指数:24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干眼症 散血明目片 视网膜色素变性 干眼 活血利水法
聂广
作品数:315被引量:1,025H指数:16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肝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药疗法 重型肝炎 辨证分型
徐征
作品数:63被引量:228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病位 病性 病位特征 肺系 中医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