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013篇“ 辛伐他汀“的相关文章
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5年
分析对于老年高血脂症患者通过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68例老年高血脂症病例作为研究样本,借助予以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变化。结果 施治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 对于老年高血脂症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更有利于调节血脂代谢,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并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许丽红
关键词:高血脂症老年患者辛伐他汀血脂水平
辛伐他汀预防胆石症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025年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关联(GWAS)分析相关数据,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探讨辛伐他汀对胆石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MR研究方法,以基因工具变量探讨辛伐他汀预防胆石症的作用。以ieuopen GWAS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基因数据为参考依据,借助R语言平台,筛选出与辛伐他汀关联有统计学意义的单核甘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通过逆方差加权分析法(IVW)、加权中位数法(WM)和MR-Egger法分别判断辛伐他汀与胆石症的因果关联,绘制SNP相关的辛伐他汀与胆石症风险的森林图及散点图。结果共筛选出36个与辛伐他汀相关的SNP。IVW分析(OR=0.956,95%CI:0.935~0.978,P=8.57×10^(-5))、WM分析(OR=0.957,95%CI:0.926~0.983,P=1.82×10^(-3))、MR-Egger回归法分析(OR=0.963,95%CI:0.922~1.007,P=1.07×10^(-1))均显示辛伐他汀与胆石症具有负相关因果关联。MR-Egger回归法分析表明无多效性(截距=-6.36×10^(-5),P=0.69)。根据散点图直线斜率判断,IVW、WM、MR-Egger回归法分析的因果关联估计相近。辛伐他汀每增加一个标准差,胆石症的发病风险减低约4.4%。结论两样本MR分析结果表明,辛伐他汀与胆石症的发病风险存在负向因果关系,辛伐他汀每增加一个标准差,胆石症发病风险会降低约4.4%。
牛斌佘林璐翁康强李沪吴翔戴英波
关键词:辛伐他汀胆结石
辛伐他汀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肝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辛伐他汀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肝癌的药物中的应用。药理实验结果表明,辛伐他汀能够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以及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此外,所述药物还包含第二活性成分,所述第二活性成分是免...
周黎琴楼大勇胡斐赵金凯张宏宇
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
2025年
研究辛伐他汀与氯吡格雷合并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问题。方法 在2023年7月至2024年2月期间,本院选取了50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配至对照组(仅使用辛伐他汀)和观察组(辛伐他汀合并氯吡格雷)。通过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临床成效,旨在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探寻更佳方案。结果 在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指标对比显示出显著性差异(P<0.05);在有效率方面,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 合并使用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明显提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具备显著的临床使用潜力。 。
石金霞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辛伐他汀氯吡格雷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5年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老年ACI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47例。在接受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低剂量组采用辛伐他汀片20 mg治疗,高剂量组采用辛伐他汀片40 mg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神经损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神经生长因子(NGF)],不良反应。结果 高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低剂量组的78.72%(χ^(2)=4.374,P=0.036)。治疗4周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或P<0.01);2组血清HDL-C、NG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清LDL-C、TG、NSE、S-100B及GFA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高剂量组升高/下降幅度大于低剂量组(P<0.05或P<0.01)。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7%vs. 23.40%,χ^(2)=1.795,P=0.180)。结论 与20 mg辛伐他汀比较,40 mg辛伐他汀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老年ACI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血脂,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同时大剂量用药还可确保治疗的安全性,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黄金星林智才文韬滕龙欧阳山丹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辛伐他汀阿替普酶
辛伐他汀联合多柔比星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功能的抑制及机制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索辛伐他汀单药及其与多柔比星联合用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的影响,探究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分析比较DLBCL肿瘤组织和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组织中甲羟戊酸(MVA)途径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对预后的影响。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不同亚型DLBCL细胞活力的影响;EdU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相关蛋白及涉及的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MVA途径相关基因在DLBCL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且HMGCR高表达组的DLBCL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更短(均P<0.05)。通过查找人类蛋白免疫组化表达数据库发现,DLBCL肿瘤组织中的HMGC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经辛伐他汀及多柔比星单药处理的DLBCL细胞活力均降低,且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辛伐他汀联合多柔比星可达到进一步抑制细胞活力的效果,且GCB亚型细胞的活力在联合用药后被抑制得更为明显。两药单用均可抑制DLBCL细胞的增殖,联合用药后进一步抑制了细胞的增殖能力。两药单用均可促进DLBCL细胞的凋亡,联合用药后细胞的凋亡水平进一步提高。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后HMGCR蛋白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降低,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减少,cleaved-caspase3、Bax表达增加;同时PI3K-Akt促生存信号通路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且在GCB亚型中更为显著。结论:胆固醇合成通路相关蛋白HMGCR在DLBCL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高表达组预后不佳。降脂药物辛伐他汀联合多柔比星能在细胞水平上进一步影响DLBCL肿瘤细胞的生存。
王瑶张民安周欢薛庆锋施文瑜张亚平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辛伐他汀多柔比星增殖抑制
胸腺五肽联合辛伐他汀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PAF-AH、esRAGE水平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分析胸腺五肽联合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内源性分泌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esRAG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诊疗的100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予以胸腺五肽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PAF-AH、esRAGE、炎症因子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PAF-AH及esRAGE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五肽联合辛伐他汀治疗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清PAF-AH及esRAGE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肺功能恢复。
李江鸿芦莎谢琳霞赵亚妮马宣
关键词:胸腺五肽辛伐他汀肺动脉高压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分析
2025年
探究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中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以及药物副作用。方法 从医院2023年10月至2024年接诊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资料中选择40例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的方法,在使用后得到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对两种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药物副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在对照组之上,药物治疗一段时间观察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组间在药物治疗有效率、血脂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上的数值差距较大(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是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常用药物,双方均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前者在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下调以及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等方面的作用效果较后者出色,同时阿托伐他汀的副作用较小,用药后恶心、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梅芝宜厉宇星凌海燕
关键词:原发性高脂血症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
疏血通联合辛伐他汀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凝血功能的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对内皮素-1(ET-1)、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实践中评估此类患者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01例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1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疏血通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评估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ET-1、NT-proBNP、一氧化氮(NO)、血液流变学[全血低切黏度(LS)、全血高切黏度(HS)、血浆黏度(PV)]指标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相较于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患者PT、TT延长,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长(t=7.200、6.483,P<0.05);FIB水平降低,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低(t=6.214,P<0.05)。治疗后相较于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患者ET-1、NT-proBNP水平降低,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低(t=10.896、20.608,P<0.05);NO水平升高,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高(t=1.949,P<0.05)。治疗后相较于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患者LS、HS、PV水平降低,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低(t=6.705、5.180、6.612,P<0.05)。结论针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疏血通、辛伐他汀的联合用药方案,能够优化患者的凝血功能,调节ET-1、NT-proBNP、NO水平,缓解血液高凝状态,故凝血指标、ET-1、NT-proBNP、NO、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可评估效果。
石玉
关键词:内皮缩血管肽1疏血通注射液肺动脉高压
唑来膦酸联合辛伐他汀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骨密度及骨折愈合的干预作用
2025年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辛伐他汀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骨密度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在术后予以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在术后予以唑来膦酸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均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腰椎与髋部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水平,并统计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再次骨折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腰椎与髋部骨密度、血清BAP、BG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更少,再次骨折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辛伐他汀首次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能有效减轻疼痛程度,增加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改善骨代谢,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降低再骨折发生风险,且安全性高。
周自蕊邵旭辉丁伟伟马士超
关键词:辛伐他汀唑来膦酸股骨粗隆间骨折骨质疏松骨折愈合骨密度髋关节功能

相关作者

刘志华
作品数:361被引量:1,050H指数:1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辛伐他汀 心力衰竭 冠心病 家兔 心室肌细胞
张坡
作品数:256被引量:295H指数:10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辛伐他汀 内皮祖细胞 平滑肌祖细胞
黄文芳
作品数:298被引量:832H指数:15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辛伐他汀 PSM 表皮葡萄球菌 MEC 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赵连友
作品数:292被引量:2,069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医师协会
研究主题:高血压 心脏成纤维细胞 辛伐他汀 精氨酸升压素 心肌成纤维细胞
张柳
作品数:244被引量:996H指数:17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研究主题:辛伐他汀 降钙素 骨折愈合 成骨细胞 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