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篇“ 输尿管平滑肌“的相关文章
- 研究输尿管平滑肌的纤维构筑及探讨输尿管结石下降困难的机理与对策
- 2024年
- 目的研究输尿管各段平滑肌纤维构筑及分布规律,为治疗输尿管结石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30例新鲜成人输尿管经福尔马林固定,组织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输尿管各部平滑肌的形态及其分布规律,用测微计测量输尿管平滑肌的厚度和内径,并显微照相。结果输尿管起始部的平滑肌分4层,以环行肌为主,平滑肌最大厚度左侧1.59 mm,右侧1.51 mm;内径左侧最宽2.22 mm,右侧2.05 mm。腹段平滑肌较厚分3层,以环形肌为主,左侧最大厚度1.49 mm,右侧1.69 mm。小骨盆入口段输尿管处的平滑肌分为3层,其中大多为纵行肌。其左侧平滑肌最大厚度为2.38 mm,右侧为1.98 mm;输尿管内径左侧为2.11 mm,右侧为2.28 mm。盆段的输尿管有4层平滑肌,大多为纵行肌和环形肌,平滑肌最大厚度左侧1.69 mm,右侧1.58 mm。壁内段的平滑肌分3层,平滑肌最厚,左侧最大厚度3.18 mm,右侧3.21 mm,纵行肌最为发达,环形肌和尿道括约肌相联系。输尿管内径,左侧1.25 mm,右侧1.70 mm,本文讨论了输尿管平滑肌构筑与尿动力学的相互关系。结论输尿管结石崁顿下降困难主要原因可能与输尿管平滑肌的纵行肌和环形肌配布有关。
- 李丽娟张文静张晓伟刘宇琨刘涛红刘学钧
- 关键词:输尿管尿动力学输尿管结石
- 输尿管平滑肌肉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 探讨输尿管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1例输尿管平滑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输尿管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疗方法及预后。结果患者为老年女性,主要表现为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5个月余,CT提示膀胱右后方占位性病变,行根治性右肾、右输尿管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右输尿管平滑肌肉瘤,肿瘤大小为10cm×2cm×1.8cm,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输尿管平滑肌肉瘤临床罕见,为高度恶性间叶源性肿瘤,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确诊需要依据术后病理检查。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效果尚不明确。
- 李佳敖宁乔东波张秀茹
- 关键词:输尿管平滑肌肉瘤病理检查手术
- 输尿管不全梗阻大鼠输尿管平滑肌损伤及肌球蛋白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
- 2018年
- 目的观察大鼠输尿管不全梗阻3周内输尿管形态、平滑肌细胞结构及肌球蛋白表达变化,为临床判断输尿管不全梗阻患者的输尿管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假手术组45只、模型组45只。模型组参照腰大肌隧道包埋法制备右侧输尿管不全梗阻模型,假手术组假手术处理,对照组不予处理。模型组造模1、2、3周,观察各组输尿管及肾脏形态,测量右侧输尿管直径,采用HE染色观察输尿管平滑肌组织细胞结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输尿管平滑肌肌球蛋白表达,采用qRT-PCR法检测输尿管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造模1、2、3周近端输尿管逐渐增粗,肾脏体积逐渐增大、张力逐渐升高;右侧输尿管直径逐渐增加,且均大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均<0.01)。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近端输尿管梗阻时间越长,平滑肌细胞肌层越薄、细胞越少、纤维增生越明显。模型组造模1、2周输尿管平滑肌肌球蛋白表达量及肌球蛋白重链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造模3周均低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均<0.01);造模1、2、3周,模型组平滑肌肌球蛋白表达量及肌球蛋白重链mRNA相对表达量各时间点两两比较P均<0.01。结论输尿管不全梗阻时间越长平滑肌损伤越重;梗阻超过2周将出现输尿管功能不可逆性损伤。
- 安文亚赵泽驹罗逸航辜浩吴宇波
- 关键词:输尿管梗阻平滑肌肌球蛋白
- 神经源性尿路功能障碍大鼠输尿管平滑肌细胞内Ca2+的变化及意义
- 目的 神经源性尿路功能障碍(neurogenic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 NUTD)是指控制排尿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受到各种原因导致的损伤后继而发生的泌尿系统排尿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 陶德赏
- 关键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 神经源性尿路功能障碍大鼠输尿管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与Skca表达研究
- 目的:神经源性尿路功能障碍(neurogenic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NUTD)是指与排尿相关神经系统受到损伤,继而出现的泌尿系功能障碍,其治疗的目的和基本原则是保护尿路兼顾改善下尿路症状...
- 王晓飞
- 关键词:输尿管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动物模型
- 神经源性尿路功能障碍大鼠输尿管平滑肌细胞Ca2+变化的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尿路功能障碍(NUTD)早期输尿管平滑肌细胞(USMC)内Ca2+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4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NUTD组、实验对照组(EC组)和空白对照组(BC组)。其中NUTD组离断第1腰椎并破坏骶段脊髓;EC组仅咬除棘突,未破坏脊髓;BC组未争手术处理。术后1周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观察3组大鼠逼尿肌功能及膀胱输尿管返流发生情况。模型建立后6周,3组大鼠均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采用急性酶法获得USMC。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比较3组细胞内Ca2+浓度差异,并分别用10-8mol/L、10^-7mol/L、10^-6mol/L的BayK8644处理NUTD组细胞,比较其对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结果模型建立6周后,NUTD组大鼠均表现为膀胱逼尿肌无收缩,无逼尿肌过度活动和膀胱输尿管返流。所得细胞免疫荧光证实为USMC。NUTD组USMC内Ca2+荧光强度(FI)(9.80±1.11)显著低于EC组(32.06±3.67)和Bc组(31.44±2.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8mol/L、10^-7mol/L、10^-6mol/L的BayK8044处理NUTD组细胞的FI相对增加值分别是3.80±1.30、10.04±2.15、19.89±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SMC内Ca2+浓度降低可能是神经源性输尿管原发性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钙通道激动剂可对功能受损的USMC内异常Ca2+浓度发挥有效调节作用。
- 王庆伟陶德赏王晓飞王焱刘欣健吕宇涛文建国
- 关键词:BAY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 输尿管平滑肌肉瘤1例报道被引量:2
- 2015年
- 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LMS)是一种由平滑肌细胞或平滑肌分化间质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平滑肌肿瘤好发于平滑肌组织,如子宫肌层、皮肤及皮下和消化道,而发生于泌尿生殖系统(子宫除外)的平滑肌肿瘤较少见,而输尿管平滑肌肉瘤罕见,国内外文献报道均较少。本院2014年3月15日收治1例输尿管平滑肌肉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 韩伟魏利军杨云莉敬国敏
- 关键词:平滑肌肉瘤输尿管肿瘤病例报告
- 芍药甘草加金钱草汤对新西兰兔离体输尿管平滑肌张力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评估不同配比的芍药甘草加金钱草汤对离体新西兰兔输尿管平滑肌张力的影响。方法:设立空白对照组,观察芍药、甘草构成分别为6∶1、3∶1、1∶1及金钱草、芍药甘草构成比分别为1∶1、2∶1、3∶1水煎液,观察其对新西兰兔离体输尿管平滑肌舒张期最大张力的影响,并与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药阿托品组及尼莫地平组比较。结果:1∶1芍药甘草组即可显著降低输尿管平滑肌张力;增加芍药甘草比未见输尿管平滑肌张力进一步下降;随金钱草与芍药甘草构成比的增加,输尿管平滑肌的张力逐渐提高,但对输尿管平滑肌张力的影响较弱。结论:芍药甘草比例为1∶1时,即可有效降低输尿管平滑肌的张力。金钱草可增加输尿管张力,但用量不宜过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利尿排石有关。
- 单海涛徐乐李俊葵何伟成莫志贤
- 关键词:芍药甘草汤金钱草输尿管平滑肌
- TGF-β_1对人输尿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及α-SM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对人输尿管平滑肌细胞(USM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正常的输尿管平滑肌细胞分为4组:1对照组;2TGF-β_1组(10μg/L TGF-β_1处理);3TGF-β_1拮抗剂组(30μmol/L SB-431542处理);4TGF-β_1+TGF-β_1拮抗剂组(10μg/L TGF-β_1+30μmol/L SB-431542处理)。MTT法检测各组输尿管平滑肌细胞在处理0、24、48、72h的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输尿管平滑肌细胞处理24h、48h时的迁移能力;各组细胞处理48h后分别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变化。结果MTT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GF-β_1处理24h后USMCs增殖率增加(P<0.05),处理48h、72h后增殖最明显(P<0.01),拮抗剂组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P<0.05或P<0.01),TGF-β_1联合SB-431542共同处理细胞后其增殖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细胞划痕实验显示TGF-β_1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细胞迁移距离明显增加(P<0.01),拮抗剂组24h和48h细胞迁移距离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小(P<0.01),TGF-β_1联合拮抗剂处理组迁移距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TGF-β_1处理组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均P<0.01),TGF-β_1拮抗剂则明显下调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TGF-β_1能够明显上调输尿管平滑肌细胞中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能增强细胞增殖和迁移的生物活性,拮抗TGF-β_1信号路径可明显对α-SMA的表达及细胞增殖和迁移产生抑制效应。
- 徐桂彬余涵陈丽罗亚楠马猛王林杰何永忠彭晔李逊朱晓琴
- 关键词:Α-平滑肌肌动蛋白迁移
- 神经源性尿路功能障碍大鼠输尿管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和SKca表达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大鼠神经源性尿路功能障碍(neurogenic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NUTD)输尿管平滑肌细胞(ureteral smooth muscle cells,USMC)超微结构改变及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small-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K^+channels,SKca)表达变化。方法选取45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NUTD组、实验对照组(EC组)和空白对照组(BC组)。其中NUTD组给予破坏S,~。脊髓节段,术后1周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证实存在逼尿肌无收缩但无膀胱输尿管发生反流;EC组仅咬除棘突,未破坏脊髓;术后1周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证实无明显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模型建立后6周三组大鼠均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输尿管功能和形态学及USMC超微结构观察,并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USMC SKca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建立后6周NUTD组大鼠膀胱均表现为无逼尿肌过度活动、膀胱逼尿肌无收缩。30min内NUTD组产生尿量为(0.90±0.17)ml,EC组为(0.86±0.18)ml,BC组为(0.94±0.15)ml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NUTD组输尿管蠕动频率(16.23±2.35)次/5min显著低于EC组(21.80±1.97)次/5min和BC组(20.47±2.48)次/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NUTD组USMC中SKca2和SKca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mRNA表达相对于BC组平均分别上调4.15和4.5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镜下可见NUTD组USMC排列散乱,线粒体体积增大水肿、数量增多,线粒体嵴增粗、髓样变,部分细胞可见线粒体内膜和嵴膜的大量破坏。结论USMC超微结构改变和SKca表达水平上调可能是输尿管原发性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
- 王庆伟王晓飞夏明亮任川川郭战李真珍谢佳丰文建国
- 关键词:钾通道尿动力学输尿管
相关作者
- 茹峰

- 作品数:24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 平滑肌 输尿管 输尿管梗阻 前列腺肿瘤
- 刘涛

- 作品数:66被引量:15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肾癌 肾癌细胞 肾上腺 蛋白激酶C 肾肿瘤
- 王东文

- 作品数:545被引量:1,430H指数:17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膀胱肿瘤 后腹腔镜 前列腺癌 尿动力学 逼尿肌
- 尹楠

- 作品数:13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 膀胱肿瘤 整块切除术 细胞内钙离子 前列腺电切
- 侯岩松

- 作品数:23被引量:83H指数:4
-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输尿管镜 腹腔镜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 膀胱结石 前列腺增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