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5篇“ 转复房颤“的相关文章
β-受体阻滞剂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发1例被引量:1
2023年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早期发是指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内出现持续时间>30 s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早期发并不一定意味着手术的失败。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发药物,文献[1-2]报道多使用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而应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发国内却鲜有报道。本文为1例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发患者,应用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配合抗焦虑助眠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钟熠刘晓桥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房颤射频消融术早期复发
伊布利特房颤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2023年
目的 观察新一代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伊布利特阵发性房颤的效果、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3年3月本科室治疗的6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10min一次性静脉注射伊布利特1mg,观察率、时间、严重不良反应。结果 伊布利特对阵发性房颤成功55例,成功率80.8%,平均时间26.7min,最快律时间为3min,最长律时间138min。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1例非持续性单型性室速,4h内自行消失。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持续性单型性室速、阿斯综合征1例,电律终止;发生非持续性单型性室速1例,4h内自行终止。未发生尖端扭性室速,未发生严重心动过缓、加重、低血压,无死亡病例。结论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伊布利特律快速、有效、安全;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急救完备的情况下,可谨慎使用。
王贵方樊梅叶佳辉
关键词:伊布利特阵发性房颤尖端扭转性室速
初始能量双相电房颤进展
2021年
律是目前无创性非药物房颤节律的方法之一。目前,双相直流电律是房颤律治疗的常用方式,但其对房颤律的初始能量选择尚无明确定义。本文对房颤双相电律的初始能量选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房颤提供理论支持。
张露江李菊香
关键词:房颤
老年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胺碘酮房颤成功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胺碘酮房颤动(房颤)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70例持续性房颤的老年快速房颤患者,根据血清Hcy水平分为A组(37例, Hcy水平偏高)和B组(33例, Hcy水平正常)。两组均给予胺碘酮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律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 B组律时间、QT间期、房颤成功率分别为(30.15±5.04)min、(0.54±0.06)s、78.8%,均优于A组的(47.53±6.20)min、(0.42±0.07)s、4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老年房颤患者Hcy水平升高直接影响律效果,控制Hcy水平是提高老年房颤患者胺碘酮房颤成功率的关键。
丁栗韩英芦珊裴丽峰向东贤盛英杰林芳王冲薛叶张琳李寒雪
关键词:心房颤动老年同型半胱氨酸胺碘酮转复房颤
静注伊布利特房颤射频消融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静注伊布利特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仍为房颤者,给予静注伊布利特,为窦律为成功;失败者中仍为房颤者给予电除颤,为房扑、房速者给予相应消融。观察开始给药30 min中内伊布利特率及4 h不良反应。结果 (1)伊布利特房颤消融术后仍为房颤者的率为81%。(2)伊布利特注射后30min的QTc间期(0.48±0.07)s明显长于用药前的QTc间期(0.41±0.18)s,P<0.01;术前EF(55.20±3.88)%,术后测EF(54.17±4.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静脉注射伊布利特针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仍为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刘静静昃峰李学斌苑翠珍段江波
关键词:伊布利特射频消融术转复率
伊布利特房颤引发Tdp 1例被引量:2
2017年
患者女,66岁,一月前气短、乏力伴咳嗽,两天前心电图检查示:心房颤动,V2、V3导联R波递增不良。口服胺碘酮0.2g,3次/d,入院时心率72bpm,血压126/80mm Hg,房颤律,未闻及明显心脏杂音。既往高血压40年,曾因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植入支架7枚,
朱慧云宋焕秋李学斌
关键词:房颤TDP伊布利特
伊布利特房颤对跨壁极异质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分析
2016年
目的分析伊布利特房颤动(房颤)对跨壁极异质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68例房颤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胺碘酮组与伊布利特组,每组34例。胺碘酮组患者实施胺碘酮治疗,伊布利特组患者实施伊布利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房颤成功率,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用药之前、用药后4 h内的QT间期和Tpeak-end/QT间期比值变化。结果 34例伊布利特组患者中有21例患者成功,成功率为61.8%,34例胺碘酮组患者中有12例患者成功,成功率为35.3%,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组患者用药后2 h内QT间期与用药前比较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组患者用药后30 min内Tpeak-end/QT间期比值与用药前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患者用药后的QT间期与用药前比较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患者用药后的Tpeak-end/QT间期比值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房颤患者临床治疗中,伊布利特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胺碘酮,并能够对患者QT间期、Tpeak-end/QT间期比值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任慧鹏
关键词:伊布利特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
伊布利特房颤中对跨壁极异质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房颤过程中伊布利特的使用对跨壁负极异质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8月房颤病人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伊布利特组和胺碘酮组,各44例。分析两组成功率、用药后QT间期变化以及Tpeak-Tend/QT间期变化。结果伊布利特组成功率(61.4%)明显高于胺碘酮组(38.6%,P<0.05);两组用药后QT间期均明显延长(P<0.05),用药2 h后,伊布利特组QT周期恢正常,胺碘酮持续时间长于4 h,胺碘酮组用药前后Tpeak-Tend/QT比值未出现明显变化,伊布利特组用药后Tpeak-Tend/QT间期比值明显提高(P<0.05),用药1 h后恢到正常水平。结论采用伊布利特能够提高房颤成功率,但是会有所增加跨壁负极异质性,增加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丁娟张连城韩君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转复房颤伊布利特
伊布利特房颤中对跨壁极异质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分析
2016年
目的分析并探讨伊布利特在房颤的过程中对患者跨壁极异质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发病在48 h^7 d之间的58例房颤患者,将其分为胺碘酮组与伊布利特组,其中胺碘酮组患者共18例,伊布利特组患者共40例,将两组患者的房颤成功率进行对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用药之前以及用药后的4 h内QT间期与Tpeak-end/QT间期比值的变化。结果胺碘酮组患者房颤的成功率为38.9%,伊布利特组患者的房颤的成功率为62.5%,两组患者的房颤成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组患者用药前QT间期比值为(377±126)ms,用药后0.5 h比值为(468±97)ms,伊布利特组患者用药之后与用药之前相比,QT间期有了显著的延长,Tpeak-end/QT间期比值也有所增大(P<0.05),用药1、2 h后患者的QT间期(428±144)、(392±186)ms与Tpeak-end/QT间期(0.19±0.11)、(0.18±0.06)均又恢到用药前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患者用药后的QT间期比用药前有了显著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4 h内Tpeak-end/QT间期比值(0.18±0.09)与用药前(0.19±0.10)相比均无显著性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胺碘酮相比而言,伊布利特对于房颤患者的成功率较高,然而伊布利特患者在用药之后跨壁极异质性有了一定的增加,增加了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但在1 h内可以恢正常。
陈青远王新宇李征常尚张勇唐小霞
关键词:伊布利特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
伊布利特联合普罗帕酮房颤、房扑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伊布利特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1994年1月~2015年4月期间,在PubMed、CNKI、EMbase、万方数据库、VIP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等发...
宋长军
关键词:伊布利特普罗帕酮心房扑动心脏复律

相关作者

丁文惠
作品数:194被引量:1,111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心肌梗塞 尾加压素 心力衰竭 预后 急性心肌梗塞
董晓
作品数:10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尾加压素 MAPK/ERK 外膜成纤维细胞 伊布利特 META分析
李学斌
作品数:343被引量:1,523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起搏器 射频消融 心电图
李红旗
作品数:23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 伊布利特
蒋巧兰
作品数:27被引量:133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护理 心导管室 冠状动脉造影术 抢救配合 心室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