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篇“ 身心观“的相关文章
身心视域下的阳明心学——评李洪卫著《王阳明身心哲学研究》
2023年
李洪卫新著《王阳明身心哲学研究》,从身心关系入手,对于良知学的意蕴进行了深入阐发,打开了阳明学研究的新视野,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新论点。本书将阳明学置于中西哲学对比的广阔视域中加以比较察,其意义已经超出单纯的阳明学本身,包含着对于现代儒学未来发展的新探索与新推进。
赵法生
关键词:良知身心合一自由意志
《吕氏春秋》的身心
2023年
《吕氏春秋》是一部以道家学说为指导理念,融儒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诸子百家思想精华的治国纲领。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典籍之一,它对现代人了解中国古代养生、保健、卫生等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吕氏春秋》中的治身(养生)本质在于“心法”,其功能是修习心性。首先,“返璞归真”是养生的根本。人只要回心向道,自身就可以达到美好境界。无为之道就是听任天道,无为之义就是修养自身,无为之君就是凡事不亲自去做。
邵天逸
关键词:《吕氏春秋》返璞归真古代养生道家学说身心观
“家”“身”“心” 论王重阳出家对传统身心的重释
2023年
在全真道的内丹心性修炼体系中,王重阳提出一系列具体的修炼方式来实践其丹道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方式是出家。道教的出家思想看似晚于佛教传入,但其实《后汉书·逸民传》中早有关于修道之士隐遁不婚的记载,如矫慎“隐遁山谷,因穴为室”“年七十余,竟不肯娶”。
魏淑贤
关键词:佛教传入全真道身心观出家隐遁后汉书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中的体育身心研究
全民健身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大背景下,通过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体育对于身体和心理二维的促进作用在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中早有提出。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
陈志康
关键词:体育之研究身体心理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身心
2020年
身心关系问题是人类长期探究的重要议题。精神分析学家对身心关系具有诸多独特见解,具体表现为:身体是心理的基础,身体是心理的象征,身体与心理的交织。此三种点不仅反映出不同精神分析学家在方法论、认识论以及本体论上的差异,也蕴含着精神分析不同流派的理论脉络。厘清精神分析视域下的身心,既有助于自然科学心理学与人文科学心理学在精神分析中寻求一种主客交织的研究视角,也可为心理学和其他学科领域研究身心关系问题提供新的切入点。
张磊王礼军郭本禹
关键词:身体心理基础心理象征
儒道身心对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借鉴启发
2019年
失眠主要表现为睡眠质量低、早醒、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第2天醒后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近年来,失眠的非药物治疗越来越得到医学界及社会其他健康产业的关注,其中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为首选的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行为的控制调整,目的是重新建立新的睡眠模式。在整个认知行为治疗中,认知和行为的调整改变一直贯穿其中。失眠患者往往有不合理的信念和认知,过度担忧焦虑,甚至恐惧失望抑郁,因此认知的改变是整个治疗的关键。我国传统儒家道家在身心哲学上有独特的见解,儒家关注人的社会属性,主张养气正心,修身养性;道家注重人的自然属性,追求心气合一,顺势随性。儒道互补的身心对于失眠患者科学认识自我,合理改善睡眠有极大的借鉴启发意义。
杨青春张继敏
关键词:失眠
体育教育学哲学基础探寻:从“现象学”到“具身化”的身心被引量:4
2019年
为探寻体育教育学哲学基础的内涵,以身心为切入点,追溯其在“具身化”哲学形成中的变化,清晰揭示“大脑-身体-环境”三者所构成的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形成过程:胡赛尔身体的“交互主体性”明确了“身身”和“身心”的基本关系;海德格尔动态的“身体化”拓展了身体界限,以“此在”在世构建并规范“大脑-身体-环境”的体系结构;梅洛-庞蒂“身体化”的可逆性表明身体在“大脑-身体-环境”体系中的能动性作用,同时也将以“自为”身体活动为研究主题的体育科学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结合对Sport Pedagogy(体育教育学)和Physical Literacy(身体素养)理论框架的分析,阐释“具身化”哲学对体育教育学和身体素养的启示,并对身体素养的动态发展模型进行初步构建。
王鹏王继艳
关键词:现象学体育教育学身心观
陶行知的身心及其教育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对王阳明知行与杜威经验哲学的继承与改造,陶行知形成了独特的身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主张"在劳力上劳心"的涵融一体的身心关系,强调"行"先"知"后的知行关系,重视经验与实践的身体。陶行知的身心超越了王阳明的知行,继承了杜威的身体的实践维度,对其生活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确立知识产生的新认识论,提倡"教学做合一"的学习,恢复了教育中人的主体性位置。
周娜
关键词:陶行知身心观
中医哲学与佛教医学“身心”刍议被引量:7
2018年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扎根于中国哲学,形成了以气、阴阳、五行为根本的身体,以及身心一体、形神一元的身心关系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中医的病因学说和治疗理论。来自印度的佛教医学随着佛教传入我国,发展成为我国医学体系的一部分,佛教医学对身体的五蕴四大的念、身心疾病的产生原因和以佛法为良药进行疾病治疗的看法,与中医哲学有着相通与不同之处。
熊江宁赵威维
关键词:中医哲学佛教医学身心观
东方身心对日本能剧的审美照——从修行、身体、空间的角度出发被引量:1
2018年
以往,对能剧的理解多局限在古典戏剧理论范畴之内。在西方,以逻辑为起点,语言是解释世界的载体;与西方用言语来解释世界相比,在日本,古典戏剧能是表演者身体的"型"在舞台空间的"场"展现的"心技一体"的表演功夫,成为理解世界的载体。因而能剧不仅作为古典戏剧的一种类型存在,而是通过蕴含于能剧表演中的"技"与"型"同能舞台空间的"场"来阐释思想的舞台艺术。
韩聃
关键词:身心观能剧修行

相关作者

王欢
作品数:29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花剥苔 小儿哮喘 疫病 疫疠 大头瘟
刘毅青
作品数:83被引量:108H指数:5
供职机构: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徐复观 解释学 追体验 形而上学 美学
李铁华
作品数:9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佛教 身心观 脉书 脉经 医药
张艳婉
作品数:10被引量:21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中医 医德教育 义利观 传统中医 伦理
刘颖
作品数:163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
研究主题:体育 案例分析 竞技体育 体育媒体 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