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2篇“ 超大陆裂解“的相关文章
苏鲁造山带新沂地区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成因及对Rodinia超大裂解的响应
2024年
新沂地区花岗片麻岩位于苏鲁造山带的西缘。本文通过新沂地区花岗片麻岩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其成因与构造环境,以揭示Rodinia超大裂解事件在该地区的反响。研究认为:研究区花岗片麻岩属准铝质-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具有高SiO_(2)、富碱、贫CaO、低Al_(2)O_(3)质量分数的特征,以及右倾海鸥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富集Rb、Zr、Hf等元素,严重亏损Sr、Eu、Nb、Ta等元素,形成年龄为746.0~742.5 Ma。新沂地区花岗片麻岩是来自下地壳物质为主、少量幔源物质的部分熔融,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以钾长石和斜长石为主的分离结晶,而后经过超高压变质作用最终形成。研究区花岗片麻岩形成于新元古代后碰撞伸展环境,是Rodinia超大裂解事件在苏鲁造山带新沂地区的最初响应。
张琪周琦忠孙超施建斌王博侯琪罗跃冯学知王国强
关键词:苏鲁造山带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岩石成因RODINIA超大陆裂解
古—中元古代哥伦比亚超大裂解的动力学过程及效应
2024年
超大的聚合与裂解是板块构造运动的自我表达形式,其聚合过程伴随有全球性俯冲、碰撞造山活动,而裂解过程则发育大规模基性岩浆事件。哥伦比亚超大是地球地质历史时期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超大,其主体于2.1~1.8Ga完成聚合,并于1.3 Ga最终裂解。相较于其他年轻的超大,哥伦比亚超大的古地理重建模型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限制了对其裂解动力学过程及效应的认识。本文以全球古—中元古代基性岩浆事件对比为主线,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及全球岩浆岩地球化学数据,提出古—中元古代多期地幔柱活动主导了哥伦比亚超大的不彻底裂解,影响了当时大地壳的化学成分和地形高度。高度分异的大地壳与低地形导致由壳物质风化剥蚀进入海洋的营养物质的通量大大降低,进而限制了海洋生物的初级生产力,最终阻碍了哥伦比亚超大至罗迪尼亚超大过渡时期的生命演化进程。
卢桂梅
关键词:地幔柱
一种模拟热膨胀引起超大裂解的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热膨胀引起超大裂解的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岩石力学领域,包括养护装置、膨胀装置和若干试验仪器,所述养护装置内用于试验体的配比、养护和反应区域,所述膨胀装置为发热膨胀的反应场所,所述养护装置包括养护...
包春燕马万里黄颜
大别山宿松变质带~1.38 Ga花岗质岩浆作用的厘定及其对Columbia超大裂解的启示
2024年
宿松变质带位于大别碰撞造山带的南部,是一个相对低级变质的构造岩石单元,然而,却具有复杂的岩石组成和成因,并发育了被构造肢解、破碎的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的变质岩石地层单位及相关的变质火成岩,为研究前寒武纪超大的聚合与裂解在研究区的响应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对象和靶区。但是,研究区乃至扬子北缘都缺乏中元古代的火成岩。本文通过对宿松变质带北浴地区花岗片麻岩的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首次发现研究区存在中元古代的花岗质岩石,其形成时代为~1.38Ga。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高的Zr饱和温度(875℃)表明,该类岩石的原岩属于板内A型花岗岩,形成于大裂解构造环境,是Columbia超大裂解在研究区的岩石学响应。结合已查明的~2.0Ga岩浆作用及相关盆地沉积,证明扬子北缘宿松变质带中原“宿松群”的部分岩石属于Columbia超大的一部分。
杨阳刘贻灿李远
关键词:花岗岩
扬子板块西南缘古元古代双峰式岩浆事件:Columbia超大裂解的序幕?
2024年
在Columbia超大的聚合和裂解过程中,扬子板块西南缘扮演着重要角色,前人认为Columbia超大在古元古代末期—中元古代中期裂解,对于其最初裂解在扬子板块西南缘的响应时间存在~1.85 Ga及~1.75 Ga两种认识(Liu Kang et al.,2019;刘军平等,2020)。扬子板块西南缘广泛分布的古元古代1.77~1.65 Ga板内镁铁质岩浆活动代表着超大裂解的高峰,而古元古代双峰式岩浆作用则相对罕见。
张宏辉张耀堂郑洪福李金旺袁永盛李锁明王万能赵见波余杨忠
关键词:A型花岗岩
超大裂解与中国大规模成锰作用的耦合关系探讨被引量:1
2023年
中国沉积型菱锰矿赋存时代跨度大,分布广泛。成矿时代集中于中元古代蓟县纪,新元古代南华纪、震旦纪,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沉积型菱锰矿分布于伸展背景下的裂谷型盆地区,包括华北中元古代燕辽坳拉槽,华南南华纪—奥陶纪南华裂谷、南华纪扬子北部内裂谷、震旦纪—寒武纪扬子北部大边缘裂谷、晚古生代—三叠纪右江盆地和湘桂拗拉槽、扬子西部(水城—遵义)内裂陷槽和扬子西北缘裂陷槽。菱锰矿的锰质主要来源于地球深部热液,沉积于弱氧化—弱还原的较深水的浅裂谷环境。裂谷型盆地形成于哥伦比亚超大、罗迪尼亚超大、冈瓦纳大裂解期。沉积型菱锰矿的发育与超大裂解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
杜远生余文超周琦郭华靳松刘志臣黄恒刘海王萍齐靓徐源许灵通王宇航王翰文
关键词:超大陆裂解
北山北带新元古代A型花岗岩:Rodinia超大裂解早期的地质响应
2022年
北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带内存在多个前寒武纪微块,对这些前寒武纪微块的正确认识,是造山带构造格架划分及构造演化过程研究的关键。本文选取北山北带明水地块小孤梁片麻状正长花岗岩进了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小孤梁片麻状正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784±2.7Ma,揭示北山北带存在新元古代基底岩石;全岩样品具有高SiO_(2)(72.22%~74.06%)、富碱(7.50%~8.33%)、高Zr+Y+Nb+Ce含量(567.6×10^(-6)~644.7×10^(-6))和10000×Ga/Al值(2.71~2.81),低Al_(2)O_(3)(12.39%~12.95%)、MgO(0.40%~0.54%)、CaO(0.91%~1.38%)的特征;微量元素富集Rb、K、Th、U,亏损Sr、Nb、Ta、P、Ti;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锆饱和温度计算小孤梁片麻状正长花岗岩的结晶温度为824~859℃;以上这些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A型花岗岩一致。锆石ε_(Hf)(t)值介于-19.55~-13.81之间,均为负值,单阶段模式年龄(t_(DM1))为1.56~1.33Ga,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2.02~1.65Ga,表明其岩浆源区可能为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其为A1型花岗岩,属于大裂谷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小孤梁片麻状正长花岗岩可能是北山地区最早响应Rodinia超大裂解的花岗岩浆记录。
卜涛卜涛王国强董增产董增产
关键词:A型花岗岩岩石成因构造环境RODINIA超大陆
赞比亚东北部陇都地区首次发现中元古代辉长岩:哥伦比亚超大裂解在班韦乌卢地块的响应被引量:2
2022年
赞比亚东北部陇都地区位于班韦乌卢地块中东部,区内首次发现中元古代基性岩浆侵入事件,对于了解班韦乌卢地块中元古代构造演化历史及哥伦比亚超大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研究区的辉长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LA-MC-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锆石中17粒具有他形板柱状,内部结构呈条带状、面状等特征,Th/U值较高(0.13~1.58),显示基性岩浆锆石属性,^(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44±17 Ma,代表了辉长岩的侵位结晶年龄,即中元古代。辉长岩主量元素SiO_(2)含量介于49.99%~50.18%之间,MgO含量(2.69%~2.78%)和Mg^(#)值(24.88~25.70)较低,TFeO(14.47%~14.62%)和TiO_(2)含量(2.68%~2.76%)较高,属于高钛板内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_(N)=8.53~9.57),具弱的负Eu异常(0.82~0.86),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Pb等相对富集、Sr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等相对亏损,具有大溢流玄武岩(CFB)亲缘性;锆石Hf同位素结果显示,辉长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中元古代早期亏损地幔源区,形成于板内伸展拉张环境,结合全球构造演化历史,认为班韦乌卢地块应是古—中元古代哥伦比亚超大的组成部分,研究区中元古代辉长岩的形成可能与哥伦比亚超大裂解有关。
古阿雷任军平王杰左立波孙宏伟许康康陈靖EZEKIAH ChikambweEVARISTO Kasumba
一种模拟热膨胀引起超大裂解的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热膨胀引起超大裂解的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岩石力学领域,包括养护装置、膨胀装置和若干试验仪器,所述养护装置内用于试验体的配比、养护和反应区域,所述膨胀装置为发热膨胀的反应场所,所述养护装置包括养护...
包春燕马万里黄颜
文献传递
吉林省张广才岭塔东岩群年代学:Rodinia超大裂解的响应被引量:2
2021年
塔东岩群是一套高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岩系,被认为是"松嫩-张广才岭地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一部分,但其形成时代一直没有定论。采用锆石U-Pb(LA-MC-ICP-MS)测试方法,对塔东岩群朱敦店岩组黑云二长片麻岩进行年代学研究;105次测试中104个有效测点年龄介于239~2690 Ma之间。年龄频谱图显示众多年龄组:2690~2679 Ma(n=2)、2509~2304 Ma(n=8)、2287~2173 Ma(n=5)、1924~1836 Ma(n=4)、1428~1352 Ma(n=2)、1171~1017 Ma(n=3)、997~929 Ma(n=12)、922~822 Ma(n=40)、812~793 Ma(n=14)、745~738 Ma(n=2)、279~239 Ma(n=8);其中早前寒武纪锆石占~18%、格林威尔造山期锆石占~53%、Rodinia超大裂解期锆石占~14%。锆石年龄谐和图反映前寒武纪锆石都有不同程度的Pb丢失,以1428~239 Ma、2690~1836 Ma两个年龄区段分别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前者不一致线下交点为476±84 Ma,后者不一致线下交点1711±210Ma,可能反映两次重要构造热事件。年龄为晚古生代者,尽管锆石Th/U比值普遍大于0.1,显示为岩浆锆石特点,但其复杂的CL图像特征,包括云雾状、流动状、楔状、冷杉叶状环带,并具有规则的外形,表明为后期热事件改造的结果。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区域地质建造特征,认为塔东岩群主体形成于新元古代晚期,可能是对Rodinia超大裂解的响应;经历了~516 Ma、~476 Ma、~426 Ma构造改造事件,可能为早古生代末的构造杂岩,于~260 Ma又遭受后期强烈热事件的影响;大量早前寒武纪碎屑锆石的存在支持"松嫩-张广才岭地块"古老基底存在的认识。
付俊彧孙巍杨帆那福超葛锦涛钟辉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RODINIA超大陆裂解

相关作者

李怀坤
作品数:160被引量:3,111H指数:4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锆石 新元古代 A-MC-ICP-MS 地质意义 LA-MC-ICPMS
周红英
作品数:151被引量:2,099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U-PB U-PB同位素定年 A-MC-ICP-MS U-PB定年 原位
郑永飞
作品数:469被引量:6,531H指数:3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氧同位素 锆石 榴辉岩 超高压变质 地球化学
杜远生
作品数:262被引量:3,052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铝土矿 泥盆纪 地质意义 物源分析 晚古生代
任光明
作品数:57被引量:543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锆石U-PB年代学 地质意义 锆石U-PB定年 扬子陆块 古元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