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64篇“ 财政基础“的相关文章
西方财政基础理论的新进展:国家与个人的视角被引量:2
2024年
本文回顾了西方财政基础理论的最新发展,尝试通过国家与个人两个平行视角进行归纳展开,研究发现:第一,财政思想史的研究将价值判断纳入财政学科范畴逐步成为共识,对经典财政概念形成过程的辨析研究,充分展示了财政学以规范研究为主并借助实证研究的综合学科属性,同时证明国家与个人的综合价值取向对推动财政基础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大量研究集中于财政在国家构建中发挥何种作用:辨析财政能力与国家能力;财政政策效果与国家规模之间的关系;刻画预算如何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活动;政府债务不仅能刺激经济,也是国家信用的重要载体;全球公共物品理论的发展使财政研究超越了国家界限。第三,将人的行为因素(“非理性”元素)纳入财政研究的个体范畴,更好地理解个人纳税遵从和财政幻觉以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姚东旻董鸿儒王思远苏代钰
关键词:财政基础理论
论大国外交财政基础能力
2024年
新时代大国外交与大国财政建设需要将外交目标与财政预算,将大国外交与大国财政有机结合起来,为大国外交战略及其资源分配提供系统和结构方法。大国外交财政能力的实质是以外交需求及其背后的理念为引领,以战略规划指导财政预算,以财政预算践行战略规划,以预算治理执行预算决策,以预算评估优化战略规划。尝试应用外交学、财政学等跨学科方法破除将大国外交与大国财政两个领域人为分割、分离的方法论壁垒,建构认知(cognition)、规划(planning)、预算(budget)、治理(governance)与评估(evaluation)(CPBGE)系统,以明确反映理念、目的、目标、手段、结果之间内在一致的关系与动态平衡的过程。
白云真
关键词:大国外交外交能力
加强财政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推进财政管理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国家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及财政体制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助力。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复杂,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财政问题,传统的财政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加强财政基础工作及基层建设、全面推进基层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我国财政改革的关键。基层财政管理工作需要全方位的财政管理举措,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落实“两基”建设政策要求,深化财政改革效果。
赵郦俪
关键词:财政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财政基础理论创新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财政,以“政”领“财”,以“财”辅“政”,中国财政实践始终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财力支持和制度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供了行动指南,同时也确定了中国财政基础理论创新的根本站位、价值导向和根本立场。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基础理论呈现出“直面实践”“经验借鉴”“交叉融合”的发展逻辑,但仍然存在原创性不足、解释力和预测力较弱、研究的空间范围较窄等问题。因此,亟须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特色财政基础理论:一要增强财政基础理论的原创性,回应时代需求;二要增强财政基础理论的实践性,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三要增强财政基础理论的包容性,充分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
肖鹏王亚琪
关键词:财政基础理论原创性包容性
财政基础理论浅析
2023年
财政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与不断升华,是财政理论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决定着财政理论研究的深度和高度,以及势必影响财政实践的科学性、财政政策的正确性、财政功能作用发挥的可靠性。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实践蓬勃发展,其中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也巫需提炼总结,为此,笔者对财政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以期促使财政基础理论不断得以健康发展。
郭代模李栋
关键词:财政
我国财政基础研究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基础研究是创新之源,顺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强大的基础研究作为支撑。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对...
祁孟郢
关键词:财政投入
从国家分配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论——中国财政基础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政治经济学考察被引量:2
2023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从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角度,可以回溯中国财政基础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分配论”是中国财政主流理论。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出现了两种形态的“公共财政论”:一种是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公共财政论,主张公共财政要以市场失灵为原则,财政职能只限于克服市场失灵;另一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论,主张在克服市场失灵之外,公共财政还承担着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贯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根本职能。在上述两种公共财政论之间,存在持续的争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财政基础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论从此成为主流理论。中国财政基础理论的沿革是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发展的典型案例,其中蕴含着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可资借鉴的一般意义。
孟捷朱宝清
关键词:国家分配论
新时代中国县乡基本公共服务配置的财政基础、空间均衡与实践逻辑被引量:3
2023年
本文初步构建一个基本公共服务形成机制框架,重点阐述供给端的财政制度改革脉络,并采用549万个服务设施点位大数据信息,测算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三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地理空间分布、均等化程度和边际受益归宿。结果显示:第一,新时代以来,县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大幅提高,特别是在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实现翻倍增长;第二,基本公共服务在空间上呈现高集聚特征,但整体上区域差距呈缩小态势,非均衡现象在逐步改善;第三,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事实上践行了财政保障机制设计理念,“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落后和地理区位处于劣势的地区受益更大,基础教育供给表现出更加偏向欠发达地区的包容性。本研究对于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搭建共建共享机制以及推进财政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张楠赵倪可高明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财政基础
强化财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制度逻辑与实施路径——以财政资金“一体化”内部控制为视角被引量:5
2022年
预算约束软化、执行力不强等问题始终存在,成为制约财政管理提质增效以更好服务国家治理的短板,表明当前强化“财政基础设施建设”已是当务之急。结合审计报告和最新政策揭示预算管理“屡审屡犯”问题的制度逻辑及根源,论证预算执行机制建设的关键在于提升财政财务管理能力,阐释财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制度逻辑与涵义,提出通过全过程、一体化的财政内控体系建设贯彻落实预算管理的各项政策法规要求、夯实财政基础设施、赋能财政财务管理成为新发展阶段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可选路径。
杨兴龙
关键词:财政财务管理能力
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基础理论创新——第23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分论坛一观点综述被引量:1
2022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大会精神,2022年11月4日,中国财政学会举办的第23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分论坛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基础理论创新”在北京举行。本次分论坛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重大财政基础理论问题开展研讨。
杨志勇(整理)李成威(整理)蒋震(整理)席鹏辉(整理)胡丽娜(整理)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财政基础理论财政转移支付

相关作者

高培勇
作品数:608被引量:4,181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税收 财政 公共财政 财税体制改革 税收制度
郝煜华
作品数:4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财政基础 政党政治 政党 政府财政
刘守刚
作品数:62被引量:180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财政 财政转型 帝国 立宪主义 曲折
林尚立
作品数:203被引量:3,893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研究主题:中国共产党 中国政治发展 政治发展 人民民主 政党
王春娟
作品数:4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财政收入 财政基础 县治 征管体制 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