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40篇“ 负压吸引技术“的相关文章
负压吸引技术在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中的应用
2025年
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是临床处理上尿路结石的主要微创内镜手术之一,但仍存在结石清除率低、术中肾盂内压高、术后感染风险高等临床痛点。自负压吸引技术运用于FURL以来,其可通过术中主动吸出结石粉末及灌注液,显著提高了术中即刻结石清除率,有效降低肾盂内压、增加术野清晰度,进一步提高了手术效率和安全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负压吸引技术已经由最开始的单纯负压吸引进展至“灌注-测压-负压”一体化的智能控压系统。现负压吸引技术虽已广泛应用于FURL手术中,但在设备设计及操作应用等方面仍有优化空间。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重点介绍负压吸引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技术进展及操作经验。
吴文起唐一鸣徐鹏吴荣佩
关键词:负压吸引技术上尿路结石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创伤治疗中护理满意度及效果观察
2024年
为了探究临床护理创伤患者过程中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的观察目标自院中创伤患者中筛取,时间:2020.11-2023.11,共计收录70例。共设两组,每35例可认为是一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结合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进行护理。结果 以对照组作为参照,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临床指标情况更佳、护理总有效率更高,且患者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差异大(P<0.05)。结论 将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应用于创伤患者护理过程中,能够完善常规护理模式,在降低并发症的同时,能够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
崔慧琴薛莲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创伤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对骨科创面感染患者炎性因子、康复指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临床上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骨科创面感染对患者炎性因子、康复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连江县总医院(连江县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骨科创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进行彻底的清创处理后使用常规外科换药治疗,观察组在进行常规的清创处理后,采用VSD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换药次数、感染控制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hs-CRP、IL-6、ESR分别为(3.11±1.01)mg/mL、(75.54±12.36)pg/mL、(13.56±4.63)mm/h,低于对照组的(6.21±1.26)mg/mL、(95.58±16.59)pg/mL、(19.54±3.98)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41、6.126、6.195,P均<0.05)。观察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感染控制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VSD技术能有效减轻骨科创面感染患者的炎症反应,促进其康复进程,提高机体防御能力,有利于创面愈合。
李德宾吴良城余盛栋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炎性因子
对比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与常规换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效果观察
2024年
分析常规换药治疗、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这两种治疗方法,对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疗效。方法 从2022年6月~2023年8月期间因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前来就诊的患者中选取62例作为对比研究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对象的分组,研究组(n=31例),对患者施加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对照组(n=31例),对患者施加常规换药治疗。以创面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作为本文对比研究的观察指标。结果 总有效率为研究组更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研究组比较低(P<0.05);研究组10d以内、11~18d创面恢复占比更高(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换药,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治疗有效性更加显著,而且有利于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在感染创面恢复的效果也更佳,因此,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的疗效较好。
王平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常规换药骨科创伤
渐进性功能训练联合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对四肢开放创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渐进性功能训练联合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对四肢开放创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永春县医院收治的60例四肢开放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训练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训练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渐进性功能训练方法。对比两组肢体运动功能、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58.58±4.26)分、(29.87±3.7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2.76±3.87)分、(24.74±3.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39,5.649;P均<0.05)。干预后,两组疼痛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渐进性功能训练联合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能加速四肢开放创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有效减轻疼痛,并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黄少斌李小银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
反取皮植皮联合VSD负压吸引技术修复大面积剥脱伤临床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反取皮植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修复大面积剥脱伤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74例大面积剥脱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8)与试验组(n=36)。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清创处理,常规组患者使用反取皮植皮术联合常规加压包扎。试验组患者使用反取皮植皮联合VSD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围术期指标、恢复指标、实验室指标[整合素CR3(CD11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44%高于常规组患者76.32%(P<0.05);试验组患者换药次数少于常规组,换药期间NR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7 d CD11b、ICAM-1水平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皮下血肿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18.42%(P<0.05);试验组患者感染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0.53%(P<0.05)。结论反取皮植皮联合VSD技术修复大面积剥脱伤临床效果良好,可减少手术耗时,避免术后频繁换药,减轻患者换药疼痛感,加速患者康复并降低并发症率。
李强艾小顺海恒林
关键词:封闭负压引流并发症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4年
分析临床中在应对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时,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效果和作用。方法 为达到研究目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中挑选出40例进行研究分析,把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保证每个组别中的人数相等并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经过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观察组患者其在各项观察指标的对比中都占据着明显的优势,且该组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也明显更低(P<0.05)。结论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对于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治疗中有着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对于患者而言痛苦小、恢复快,值得推广。
朱天贤帕哈尔丁·买买提
负压吸引技术在外科延迟愈合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2024年
研究负压吸引技术在外科延迟愈合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2例外科延迟愈合伤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新鲜肉芽增生时间,肉芽组织填充创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换药费用,疼痛与睡眠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新鲜肉芽增生时间,肉芽组织填充创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费用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护理后评分均值为2.19±0.91分,对照组为4.90±1.28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质量护理后评分均值为6.55±0.64分,对照组为11.42±1.56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显效率为 80.65%,对照组显效率为64.52%,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对于延迟愈合的外科伤口,采用负压吸引技术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可以减少换药费用,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疼痛感,加快伤口愈合,显效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杨洁
关键词:负压吸引技术护理效果伤口愈合
负压吸引技术对藏毛窦术后愈合的影响
2024年
骶尾部藏毛窦是发生在骶尾部臀沟间的局部软组织感染,是一种和臀沟中毛发密切相关的获得性疾病。目前,其公认的发病机制为:臀沟中脱落的毛发损伤并穿透皮肤,造成异物反应并最终形成中线小凹,在某些情况下形成继发感染。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合并感染或窦道形成。传统治疗以手术切开彻底清除感染组织且暴露创面,但易反复发作,愈合时间长,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陆涛侯亚妮倪康娜刘泽涛
关键词:藏毛窦负压引流
负压吸引技术对慢性创面修复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2024年
讨论负压吸引技术对慢性创面修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所需研究对象:2023年5月-2024年6月本院收治48例慢性创面修复患者,在随机配比法下将研究对象划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患者数均为24例。对照组创面处理方法为:常规清创措施,研究组创面处理方法为:负压吸引技术。对以上二组治疗效果、恢复时间、疼痛程度、并发症率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的95.83%明显大于对照组的的75%,P<0.05。住院及创面愈合恢复时间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后1d、治疗后3d、治疗后7d为时间节点VAS疼痛程度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时间节点VAS疼痛程度均为研究组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皮肤坏死、皮下血肿、创面感染并发症总机率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的4.17%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5%,P<0.05。结论 负压吸引技术对慢性创面修复治疗效果的影响十分积极,其不仅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与恢复速率,并能及早减轻疼痛不适感,减少不良并发症,可见,该治疗技术产生临床价值十分卓越。
卢欣长
关键词:慢性创面负压吸引

相关作者

李绪松
作品数:53被引量:14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 骨科感染 创面修复 缺损性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
郑臣校
作品数:86被引量:35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 骨科感染 创面修复 缺损性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
柴家科
作品数:1,039被引量:3,817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烧伤 脓毒症 烧伤后 烫伤 骨骼肌
汪春阳
作品数:75被引量:29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下肢 穿支 显微外科 外科皮瓣
罗维维
作品数:11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缺损性 骨科感染 创面修复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 白细胞介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