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0篇“ 调剖效果“的相关文章
- 基于PSO-SVR的深部调剖效果预测方法
- 2024年
- 深部调剖效果预测是措施决策和方案优化设计的重要内容。因为影响调剖效果的因素多、数据波动大,所以为增加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回归机的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初步确定影响因素,通过全局寻优的方式进一步搜寻最优粒子作为支持向量回归机的运行参数,将测试集的输入向量导入该模型得到分类结果。以某一井组为例,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历史数据符合程度较高,方法切实可行。
- 汪旭颖
- 关键词:深部调剖数值模拟粒子群算法支持向量回归机
- 基于注采参数的地下生泡调剖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针对渤海中深层高温油藏地下生泡调剖技术应用效果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等问题,以某中低渗油藏为研究对象,建立全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开展了生泡体系用量、调剖轮次、注入工艺、调剖后提液幅度、周围水井干扰、调剖时机以及组合调剖技术等因素对地下生泡调剖技术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由单因素分析可知,生泡体系用量大,调剖轮次1次,起泡剂段塞与地下生气段塞“分注”,调剖后受益井不提液,周围水井不降配注,调剖越早(含水60%),则地下生泡体系配合其他封堵体系组合调剖效果较好。2)由正交实验分析可知,起泡剂段塞与地下生气段塞“分注”对调剖效果影响最显著,其次为生泡体系用量(最优值为0.0024 PV)、组合调剖(凝胶+地下泡沫体系)及调剖时机(含水60%);调剖后提液幅度、周围水井降液幅度及调剖轮次对调剖效果影响不显著。3)矿场应用表明,通过增加凝胶+地下泡沫体系组合调剖,或提高体系用量(0.0024 PV)并采用生泡体系与起泡剂“分注”方式,能够提高调剖效果,有效期由第1轮次的3个月延长至13个月,增油由第1轮次的7270 m^(3)增至11000 m^(3)且仍然有效。该研究成果对同类型高温中低渗油田调剖技术的应用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张志军王晓超魏俊石端胜陈增辉华科良
- 关键词:高温油藏调剖效果影响因素油藏数值模拟正交实验设计
- 边水水平井开发油藏调剖效果影响研究
- 2024年
- 渤海Q油田采用水平井开发,边水水侵是导致该油田采收率低的主要原因。通过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边水油藏水平井开发调剖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边水距离的减小,调剖后采收率提高值先升后降,边水距离为550 m时调剖效果最好;2)对于边水水平井开发油藏,调剖时机选择越早,提高采收率值也相应越高,效果越显著;3)边水能量的大小对边水油藏的水平井调剖效果影响较大。随着边水能量的增加,调剖效果逐渐变差。边水能量大于10倍时对调剖效果影响较大。目前渤海Q油田大多数区块的边水能量小于6倍且含水率为52.4%,可以尽快进行调剖调驱的现场实施。该研究成果为边水水平井开发油藏的后续稳油控水决策提供了技术指导。
- 华科良王晓超张志军魏俊
- 关键词:边水物理模拟数值模拟
- 一种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预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预测方法。该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获取目标油藏的地质特征参数及开发动态数据;S200、建立代表油藏特征的概念数值模型,模拟不同油藏静动态参数对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
- 张安刚范子菲赵伦何聪鸽何军
- 基于示踪监测技术的调剖效果评价
- 2024年
- 渤海Z油田D7井组目前处于高含水阶段,对井间矛盾认识不清。为加深对该井组注采连通关系的认识及确定井间水窜通道参数等,在2018年对D7井进行了井间示踪剂监测。结果表明:D7井与D6井间存在水窜通道,水窜通道总体积为40066m^(3)。从2023年4月21日至2023年5月26日对D7井进行调剖作业,调剖作业结束后,D7井组日增油量26.4t,累增油量3779t。为进一步验证调剖作业的效果,尤其是调剖剂对高渗透层的封堵情况,在2023年7月21日再次对D7井进行示踪剂监测。结果表明:D7井与D6井的井间水窜通道的突进速率和体积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说明井间示踪监测技术在认识井间连通情况和解释水窜通道参数方面具有可靠性,可为调剖作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徐文娟解传昕杨洪涛张浩
- 关键词:示踪剂调剖高含水井间监测
- 海上中深层油藏层内生气调剖效果评价及分析
- 2023年
- 渤海中深层储层普遍具有中低渗透率、高温的油藏特点,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注入压力较高、纵向吸水剖面严重不均、部分注采井间水窜明显以及传统凝胶类、颗粒类调剖体系适应性差等问题。为了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在渤海中深层油藏K油田开展了层内生气调剖技术应用试验。对已实施井组开展调剖效果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层内生CO_(2)和层内生N2调剖体系均对中深层油藏的渗透率、温度有很好的适应性,也取得较好的解堵降压与降水增油效果,分析认为体系生气反应速度、注入方式及应用轮次等对调剖效果影响较大,并指出下步改善方向,为类似油田调剖技术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 王晓超魏俊张海波张志军罗珊王艳霞
- 关键词:高温影响因素
- 姬塬油田吴433区块化堵调剖效果的评价
- 2022年
- 吴433区块隶属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境内的一个油藏区块,属于三叠系油藏,该油藏属于典型“三低油藏”即低压、低渗、低丰度。油藏纵向和平面非均质性严重,渗透率级差大加之该区块超前注水,目前该区块见水井逐年增多,给该区的原油生产带来诸多问题。其见水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裂缝性见水,现场表现为暴性水淹,在短时间内油井见水,且含水多在80%以上;二是孔隙性见水,现场表现为液量变化较小,含水逐步上升,最多至90%以上,无论上述哪种见水形势,均给原油生产任务带来影响。本文主要对2015年该区实施的15口深部调剖井进行分析,总结出实施作业的各个不同化堵体系的优劣性,探讨出适宜该区域的合理施工参数,为今后化堵调剖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
- 牛晨辉张勋杨宣
- 关键词:深部调剖
- 井网连通性对三元复合驱调剖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针对三元复合驱低效、无效循环日趋严重的问题,以大庆油田二类油层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7组“1注4采”平板岩心模拟实验,研究井网连通性对调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调剖措施可有效控制优势通道的窜流,一向、两向、三向连通、优势通道高渗层(角井1)调剖后的分流量比调剖前分别下降了69.9%、60.2%、33.2%、71.1%;优势通道模型最终采出程度65.82%,调剖阶段提高了23.54%,为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调剖方案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与理论依据。
- 丁汝杰张世东张丽梅张丽梅李萍祝传增
-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二类油层调剖
- 一种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预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预测方法。该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获取目标油藏的地质特征参数及开发动态数据;S200、建立代表油藏特征的概念数值模型,模拟不同油藏静动态参数对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
- 张安刚范子菲赵伦何聪鸽何军
- 海上油田多轮次自生CO_(2)泡沫调剖效果评价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自生CO_(2)泡沫体系在多轮次调剖中增油效果逐渐减弱,亟需分析该体系的效果递减规律。方法结合渤海油田的纵向非均质储层特征,利用大尺寸可视化平板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模型,研究了多轮次自生CO_(2)泡沫调剖的规律,尝试了延长体系的反应时间以增加其作用距离。结果水驱仅能波及纵向非均质模型下部的高渗层,未启动上部的低渗层;自生CO_(2)泡沫调剖体系可进入高渗层形成封堵,启动低渗层,第一轮调剖提高采收率值超过10%,但是随着调剖轮次的增加,体系未能进入储层更深的位置,提高采收率值不断降低,至第4轮调剖时不足1%;高渗层的剩余油在两翼部位富集,低渗层的剩余油分布均匀。结论自生CO_(2)泡沫体系的作用距离有限,调剖轮次增加却未能作用于更深储层,延长反应时间以增加其作用距离,多轮次调剖的效果更好,采收率总提高值为3.66%。
- 冯轩郑玉飞覃庆波鞠野李翔
- 关键词:纵向非均质数值模拟海上油田
相关作者
- 卢祥国

- 作品数:459被引量:2,321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物理模拟 渗流特性 聚合物凝胶 驱油效果 人造岩心
- 冯其红

- 作品数:305被引量:1,337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研究主题:油藏 油气田开发 数值模拟 页岩 水驱油藏
- 岳湘安

- 作品数:355被引量:2,349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多孔介质 提高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 流变性 采收率
- 王业飞

- 作品数:259被引量:1,795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聚合物驱 提高采收率 冻胶 采收率 表面活性剂
- 张安刚

- 作品数:19被引量:7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研究主题:油气界面 气顶油藏 凝析气藏 气顶 油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