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42 篇“ 读解 “的相关文章
读解 李东垣之“阴火论”2024年 本文基于《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并结合后世医家主要观点探讨李东垣笔下“阴火”产生的机理及治疗。阴火形成的关键为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治疗除了脏腑虚实补泻外,更应重视恢复人体气机的升降浮沉。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book of “Pi Wei Lun” and the “Nei Wai Shang Bian Huo Lun”, combined with the main viewpoints of later medical expert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and treatment of “Yin Fire” as described by Li Dongyuan. The key to the formation of Yin Fire lies in Spleen-Stomach Qi deficiency and failure of clear Yang to ascend. In addition to treating visceral deficiency or excess,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restoring the ascending-descending movement of qi in the human body. 任真 张伟关键词:阴火 脾胃论 内外伤辨惑论 气机升降 读解 与接受:论“浪漫谈”之于周作人《美文》的意义2024年 周作人提倡的“美文”与当时盛行的杂感文并不对立,二者在文体特征上存在着某种隐性的关联,这种关联性与“美文”的内涵密切相关。学界在理解这一内涵时多借助词源考证,而周作人在《美文》中提及的《晨报》的“浪漫谈”栏目同样也可作为考察对象。从文体特征看,“美文”是一种在议论中融合了叙述与抒情成分的、富有个性色彩的文学性论说文,在理解“美文”的内涵时不应将叙事、抒情与议论对立起来。此外,在《美文》发表后,周作人一系列的“美文”均发表在以刊登杂感与批评为主的“杂感”“文艺谈”等栏目之中,且这些“美文”与杂感文在文体特征上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这既代表着时人对“美文”的独特理解,也意味着在接受之余对理论本身的再解读与再发掘。 陈浩天关键词:杂感 聚焦“读解 品尝” 涵养文言素养——以《伯牙鼓琴》教学为例 2024年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了多篇文言文,这些文言文多以小故事的形式出现。这些小故事虽然被编排在不同单元中,但不难发现,它们在教学要求上存在许多共通点,这些共通点包括朗读、背诵、解释文意、体会情感等,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伯牙鼓琴》教学为例,谈一谈教学文言文的策略和方法。一、读对句读,读出层次学生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流畅地朗读文言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能力。 刘洁关键词:伯牙 体会情感 民国名刊《红杂志》发刊词的文学史读解 与评析 2024年 《红杂志》是一份创办并盛行于民国时期的小说专刊,在当时取得了辉煌的文学成绩和不俗的出版业绩,是推动民国小说新浪潮、文学新势力的助动力。该杂志不仅是“鸳鸯蝴蝶派”代表性的文学刊物,而且是面向新兴城市市民的消闲娱乐读物,成为集纳百家睿见之平台、荟萃小说菁华之园地、市民文化消费之前沿。作为“新诞”期刊登载在创刊号显要位置上阐述及表明该刊性质、宗旨、旨趣、志向等的总领性文章,发刊词是编辑同人在读者面前的“文采首秀”和“集体亮相”。通过对《红杂志》“统领式”发刊词的读解 与论析,有助于读者加深对杂志的了解和情感,并能帮助其迅速扩大文化影响。综稽杂志发刊词的视域,它为读者们精心构建起一个人群熙攘鼎沸、人间烟火气浓的世俗文化世界,翔实完整地记录下彼时社会大众丰赡多姿的阅读活动与精神面貌,为当代了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大中城市市民生活的原本风貌和文学创作的真实状态提供了独特的观察视角。 施欣关键词:民国文学 小说杂志 鸳鸯蝴蝶派 “流水宴” 关于广州西关老街坊的多重想象和读解 被引量:1 2024年 文章通过访谈和记录,以综述的方式再现过去10多年间5位国内外研究者在广州西关开展设计、研究和教学的心得,旨在探讨为何以及如何在国际视野中看待西关,并讨论广州老城区、老街坊的使用、复兴和延续。其中,李睿博士和李睿建筑师描述了西关的“水-地”关系,奥山信一教授讨论了中日城市中相似的“混沌”状态,王方戟教授留意到西关城市和建筑尺度背后的生动性,方馥兰教授体会到西关独特的时间和生活层次感。这些不同的视角和阅读方法,展示了“外来者”对广州西关的解读和对遗产都市主义主题的思考。 徐好好物性本体 家宅意象 再活态化——物性批评视域下读解 电视剧《人世间》 2024年 电视剧《人世间》作为2022年同时赢得高收视率与好口碑的现象级作品,当下围绕其展开的批评研究更多是从现实主义、史诗书写等深层意蕴方面,而忽略了将《人世间》作为物,对其物性关系进行考量。20世纪中期以来,海德格尔从现象学转向了“物”的研究。文艺审美也不再仅仅是“人性的表征”而是“物性的体现”。本文从物性本体论出发,将《人世间》作为实体物梳理其具体生成过程,选取全剧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周家家宅,并从“人世间”元素的活态性特征发现其超越时空的文化价值,试图将电视剧《人世间》通过物性批评视域下的读解 ,与庄子所期待的“与物为春”相连。同时,本文也意在对当下文艺审美批评中对传统的物性思想智慧强调不够,对文艺中物性与人性的平衡互动把握不准等局限性做出一些反思。 张雍“心”之性质、类型与特点——中国哲学的读解 与赋义 2024年 中国哲学对于“心”之性质、“心”之类型、“心”之特点等都进行过广泛且深入的讨论。关于“心”之性质,中国哲学中主要表现为三种指认,即善之心、恶之心、兼善恶之心;关于“心”之类型,中国哲学中主要表现为四种界定,即认知心、情绪心、思维心和意志心;关于“心”之特点,中国哲学主要论及了无形无臭、无影无踪、变幻莫测、虚明可鉴等四种表现。这些判断展示了中国哲学对于“心”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哲学关于“心”的讨论,透显了中国哲学的精神:“心”之善的判断,是为了弘扬良善,“心”之恶的判断,是为了清除邪恶,从而表现出伦理关怀;其对“心”类型的界定,则表现出对“心”的本质与特性的求解及其水平,从而折射出科学探索精神;其对“心”特点的解释,不仅为“心”去恶趋善指明了方向,而且显示了“心”的人民性价值取向,因为“心”的圆融无碍意味着升华、富裕百姓生命而与民心贯通。 李承贵关键词:中国哲学 “可爱”神话的读解 与祛蔽——基于罗兰·巴特的神话修辞术 2024年 罗兰·巴特的神话修辞术旨在利用结构主义符号学方法探讨日常现象背后的意识形态。从神话修辞术视角来看,“可爱”作为当代社会言说儿童的方式,含蓄意指儿童“幼小、引发怀旧情感和孩子气”的特质,与现代儿童观的兴起不无关联。其具体成因包括:现代家庭对儿童局限的情感化接纳、大众传媒的娱乐化言说以及现代教育学的标准化定名。“可爱”神话存在压抑儿童发展能动性、成人童年价值理性和本土儿童教育理念的风险。通过践行参与式教育、规范隐性教育、发展本土教育,创设儿童自我建构的空间、管制童年资本化的生产理路、推动传统儿童教育理念与可爱文化优势互补是破解“可爱”神话的可能路径。 袭祥荣 杜传坤关键词:可爱 儿童 神话 香草美人 视域融合——三首古诗词艺术歌曲之“情旨”的可能读解 2024年 本文通过对《关雎》《越人歌》及《山之高》三首古诗词艺术歌曲风格及共性特征的音乐形态学分析,探讨其在音乐意象生成及诠释向度上与中国古典文学香草美人传统之间所可能的关联。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并无对此三首音乐作品作“正确释义”的雄心,而是在诠释学视域融合的视角下为三首艺术歌曲提供一种可能的解读向度,以此与各位分享彼此的“视界”。当文学文本与音乐相融,三首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呈现出了一种超越文学文本“内容本事”的“文化向度”,如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提示:我们所体会到的,总是比对象化的认识“更多、更深”,为艺术作品的诠释开放出更多的可能性。 马丽懿清关键词:香草美人 视域融合 情歌 《世说新语·政事》“陈仲弓为太丘长”条读解 2024年 从陈氏家族在法律儒家化进程中作用的角度,剖析陈寔任职太丘长期间舍盗治民的举动是法律儒家化在个体官员断案中的显现,而后世陈氏子孙在法律儒家化进程中也作出了巨大贡献。陈寔断案一事,注者刘孝标已经有所判断,认为“后汉时贾彪有此事,不闻寔也”,余嘉锡则认为陈寔和贾彪都有此事,而临川王刘义庆最终选择陈寔。究其原因,在于这桩轶事符合陈太丘忠诚孝子的形象,并且与《世说新语》的择录标准有关,更离不开陈氏家族的强大。陈氏家族从“单微”发展而来,前后四代均赫赫有名,尤其是陈寔-陈纪-陈群-陈泰一支,但陈泰因高贵乡公之死与司马氏集团产生嫌隙,加上此后家族人才不济,颍川陈氏家族发展的大好形势就此中断,最终流为一般士族。 吴彩玉关键词:《世说新语》
相关作者
袁庆丰 作品数:108 被引量:243 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 研究主题:左翼电影 新市民电影 旧市民电影 国防电影 读解 胡小春 作品数:38 被引量:12 H指数:1 供职机构:大连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商务日语 能力考试 商务 辅导 BJT 王文惠 作品数:54 被引量:213 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简·爱》 读解 简·爱 大学英语 夏洛蒂·勃朗特 顾海良 作品数:388 被引量:2,677 H指数:2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高校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经济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王伟凯 作品数:115 被引量:276 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明代 读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哲学性 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