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4篇“ 角色嬗变“的相关文章
文化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嬗变
2024年
数字技术的大范围普及与应用,使当前的媒介生态环境发生巨大改变,各种节目类型充斥着现代人的生活,传统媒体面临转型压力。其中,文化类电视节目也迎来了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文化节目进入大众视野,并取得了理想的播出效果。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传播主体,角色身份、职责、功能等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变化。基于此,全面探析文化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嬗变,能够为此类节目的蓬勃发展提供助力。
郭晓红
关键词:文化节目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
电视文化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嬗变被引量:1
2024年
主持人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档节目的成败。文化类节目作为电视节目的主要类型,其具有娱乐、文化等多重属性,在时代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节目受众的意识观念、兴趣偏好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受众对文化类节目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中就包括了对主持人这一角色的要求。本文立足于受众审美能力的视角,围绕电视文化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嬗变过程展开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杨涛
关键词:审美主持人角色嬗变
回归以来澳门特区政府参与横琴开发的三重角色嬗变
2024年
中国澳门特区政府参与横琴开发是澳门地区特色“一国两制”实践的有机组成,其过程与澳门回归史、“一国两制”下的横琴开发史同频共振,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的变化,其承载的角色也发生相应转型。现有研究多聚焦于横琴开发的特定阶段,鲜少对中国澳门特区政府参与横琴开发的角色嬗变加以历史审视。事实上,回归以来中国澳门特区政府与中央政府、广东省政府、珠海市政府结成了横琴开发共同体,并在“一国两制”下由浅入深地参与横琴开发。立足横向府际合作治理的理论视域,并根据不同时期参与横琴开发的广度、深度、力度和跨度等参与特质的差异,可识别出中国澳门特区政府参与横琴开发的三重角色,即:协商人、协作者和协同方角色。在澳门回归25周年之际,对中国澳门特区政府参与横琴开发的历史过程与角色嬗变进行比较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价值。
杨爱平黄天
关键词:一国两制角色嬗变
场景理论视角下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嬗变与能力重构
2024年
基于场景理论,探讨新媒体时代下节目主持人角色嬗变和能力重构。首先,分析媒介场景的变迁对主持人角色的影响,包括物理场景、社会场景和心理场景的转变。随后,探讨新场景下节目主持人角色的具体变化,包括在物理场景下的话语角色、社会场景下的责任角色和心理场景下的传播角色。接着,分析节目主持人在场景五力下的能力重构,以期为主持人的能力提升和角色转型提供参考。
苏东方
关键词:主持人角色嬗变
媒介融合背景下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嬗变与能力重构
2024年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特征与功能定位正经历着显著的转型和变革,这些转型和变化反映了记者型主持人在新时代背景下对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义和适应,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提高节目的质量和影响力。本文分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嬗变,阐述了面临的挑战,并提炼出记者型主持人角色转型的具体路径与能力重构的关键要素。旨在帮助记者型主持人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快速变化和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
张晨
关键词:媒介融合记者型主持人角色嬗变
二战后美国学区督导参与教育改革的角色嬗变
2024年
二战后美国的基础教育一直处于变革之中,美国学区督导在每一次教育改革中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其角色也随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处于变化中。二战后美国先后经历了六次教育改革,学区督导在这些改革中分别扮演着应用社会科学家、民主型领导者、交流沟通者、关系管理者、文化建设者等多个角色。美国学区督导参与教育改革的角色嬗变呈现出如下特点:学区督导角色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承担的职责越来越多;学区督导角色与公共教育权力分配方式相对一致;专业性和政治性之间的张力促进了学区督导角色嬗变
阎亚军曹海艳
关键词:教育改革角色
由协同走向共同:“大思政课”视阈下高职辅导员的角色嬗变被引量:1
2024年
从“大思政课”视阈出发,立足职业院校本位,探讨高职辅导员在新背景下的角色变迁。以教学协同角色为出发点,阐明传统辅导员角色的职能与任务以及传统角色在满足新时代思政课需求方面的限制,进而从政策缺失、观念淡薄、角色模糊、素养薄弱四个维度分析了高等职业院校的辅导员在当代思政课程实践中的现状。作为“大思政课”的建设者、实施者、评价者,高职辅导员在新时代应该共同把关,加强顶层设计;共同推进转变传统观念;共同教学,强化身份认同;共同建设,提升专业素养,促进辅导员与思政教研组同向同行,更好地适应“大思政课”建设实践的需求,使“善用‘大思政课’”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显化于物。
李守杰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
网络主播参与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角色嬗变——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
2024年
信息传播模式的彻底变革和社交媒体平台的流量主播构建了公共政策的社会监督新秩序。既有研究探讨了网络舆论对政策议程和政策传播的影响,缺乏对政策过程的其他阶段的关注,忽略了网络舆论对于政府行为或政策执行过程产生的重要影响。文章以多源流框架和协同治理为理论基础,着眼于网络主播参与“鬼秤”事件市场监管过程的角色变化,发现网络主播通过制造话题策略,引起公共部门的注意,用新的社会互动方式促使问题源流、政治源流与政策源流深度耦合,促进了公共政策“执行之窗”的开启。网络主播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经历了“调查者—解读者—合伙人”的角色变化,“鬼秤”事件中政策从象征性执行向实质性执行转化。结合数媒时代背景,文章拓展了多源流框架在政策执行研究中的应用,也为市场监管协同治理提供了经验参考。
付仁可
关键词:协同治理
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嬗变与素质提升研究——基于“把关人”理论下
2024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群体呈现出数字原住民的特点,主流媒体的公信力逐渐下降,网络新媒体的急速发展使得传播主体出现多元化。这三大变化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从线下到线上相结合,方式从堵到疏,教育主体从中介者到传播者都发生了改变。面对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从“把关人”理论出发,研究和分析高校辅导员在信息时代所担任的传播“把关人”角色的新变化。主要从接收者、把关者和传播者三个角度,剖析辅导员在这三方面的角色如何从过去的传统模式向网络环境下的新模式转变,并提出辅导员应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积极适应“把关人”角色的新要求,在新环境下更好地发挥教育引导作用,从而推进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
刘诗捷王珠强叶苗苗
关键词: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
媒介融合视角下传统媒体主持人角色嬗变研究--以河南电视台主持人韩佳为例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带来的是媒介接触行为与媒介使用方式的深度变革。新媒体在网络时代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各式各样的表达方式与拍摄手段不断出现在观众面前。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媒体想要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势必要与新...
师亚丽
关键词:媒介融合主持人角色嬗变

相关作者

张玉川
作品数:47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研究主题:新闻报道 报纸 角色嬗变 中国电视 《成都商报》
林林
作品数:22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研究主题:新闻报道 角色嬗变 伊拉克战争报道 凤凰卫视 视频
党晓虹
作品数:31被引量:138H指数:7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研究主题:明清时期 国家政权 乡规民约 明清 影响因素
左彦鹏
作品数:36被引量:198H指数:6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 办学特色 普通教育
郝晋伟
作品数:18被引量:176H指数:7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研究主题:城镇化 城镇化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 可持续利用 村镇体系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