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篇“ 被子植物花粉“的相关文章
被子植物花粉颜色多样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2024年
花粉虽微小似尘埃,其形态特征的肉眼辨识度低,但花粉作为植物遗传信息携带和传播的重要结构,蕴含着被子植物生物多样性成因的关键密码,可为探索“达尔文恼人之谜”提供一个微形态学的视角。花粉形态具有遗传性和高度多样性,一直被用于植物分类、演化、生态、生物地理等方面的研究。然而,已有工作主要聚焦于花粉形状、大小、萌发孔、外壁纹饰和小孢子发生发育等性状,忽略了在整个被子植物范围内对花粉颜色开展系统性研究。本文阐述了花粉颜色形成的化学和遗传物质基础、花粉颜色多样性的生物驱动因子(传粉者偏好、视觉隐匿、二态性选择等)和非生物驱动因子(紫外线、温度、湿度、经纬度等),并介绍了花粉颜色在蜂学、植物组培、食品、园艺学等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目前花粉颜色常见的测量方法。同时,基于近百年已报道的花粉颜色数据,利用Fitch简约法重建了被子植物47科71属花粉颜色的演化式样。最后,结合近年来材料科学、光谱学、人工智能、进化生态学、多组学的发展,对未来开展花粉颜色物理结构基础、人工智能测量、系统性演化分析、颜色形成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张飞飞杨天凤陈莉荣刘冬梅杨柳园杨杜宇鞠鹏陆露
关键词:被子植物生物多样性
被子植物花粉管导向胚珠生长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生殖方式,主要为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并在胚囊中释放精细胞,一个精细胞与卵细胞结合,另一个精细胞与中央细胞结合完成双受精的过程。而花粉管的导向生长则是被子植物双受精过程完成的前提,它能够保证精细胞被准确地运送到植物的雌配子体中。花粉管导向分为孢子体导向与配子体导向两个阶段,在配子体导向中,雌雄配子体的互作可精确定向控制花粉管导向胚珠生长,但是雌雄配子体的具体互作机制仍有待研究。因此本研究主要以拟南芥、玉米等模式植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雌雄配子体在调控花粉管导向胚珠生长过程中的分子机理并做简要总结。
毕泽楷王逸伦李非
关键词:配子体胚珠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花粉管生长机制的细胞学比较
2022年
为了比较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花粉管生长机制,本研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比较了青杄、雪松、烟草和百合花粉管中FM4-64染色的时间变化特性和波动特性、囊泡移动速度、单位时间内细胞壁体积的增加,结果发现:与被子植物烟草和百合花粉管相比,裸子植物青杄和雪松花粉管中FM4-64荧光强度前期增加速度慢,后期降低速度慢,表明裸子植物花粉管的胞吞和胞吐速率明显低于被子植物花粉管。其次,裸子植物中的青杄和雪松花粉管中分别只有28%和34%的囊泡在移动,且多数囊泡移动速度小于被子植物烟草和百合花粉管,揭示了裸子植物花粉管中单位时间内能移动到顶端进行胞吐作用的囊泡的数量要少于被子植物的。然而裸子植物青杄和雪松花粉管单位时间内需要增加的细胞壁体积大于被子植物烟草花粉管。这些结果暗示着来自囊泡的细胞壁前体物质的积累对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花粉管顶端细胞壁的增加的贡献是不同的。
郑茂钟林立叶宏萌华伟平
关键词:花粉管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胞吐胞吞
被子植物花粉管生长及双受精作用的分子机理被引量:3
2019年
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生殖方式,是指卵细胞和极核同时分别与花粉管中释放出来的两个精子融合的过程.从花粉落到柱头被识别开始,到花粉管萌发并极性生长至珠孔,再到精子释放并分别与胚囊中的卵细胞和中央细胞融合,这一系列精巧、有序、复杂的过程需要众多细胞的相互识别和作用.本文概述双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体相互作用的机理,为读者准确理解双受精作用提供资料.
黄紫筠
关键词:双受精雌雄配子体花粉管助细胞
被子植物花粉与柱头间信息传递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受精作用在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受精能否顺利实现取决于花粉与柱头问的信息传递。目前花粉与柱头间信息传递研究多集中在信息传递识别蛋白分析以及利用信息传递机理克服自交以及杂交的不亲和性等方面。本文综述被子植物花粉与柱头间的信息传递研究进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
苏云凤岳中辉
关键词:受精作用信息传递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花粉和雌蕊互作的分子基础被引量:8
2014年
被子植物花粉自落到柱头上开始,花粉和雌蕊组织即发生一系列的相互识别作用,这个过程包括花粉与柱头互作、花粉管极性生长和引导、精细胞在胚囊中释放和完成双受精。近年来,已相继发现并且克隆了花粉与柱头互作以及花粉管生长和引导相关的基因。本文对花粉粘附、水合、萌发以及花粉管生长和引导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花粉粘附的糖蛋白互作、花粉水合的脂类调控途径以及花粉管极性生长的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等小分子引导机制,以期为被子植物的繁殖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李晶金樑邓志刚杨龙王文斌王晓娟
关键词:被子植物水合花粉管
被子植物花粉管的生长方向被引量:3
2013年
被子植物通过花粉管实现精细胞的传递,因此花粉管生长的方向决定了精细胞传递的成功。根据花粉管的生长路径介绍了目前利用模式植物进行花粉管导向研究的结果,着重讨论了参与花粉管导向的一系列信号分子和相关基因。
刘宁
关键词:孢子体配子体
江苏白垩系及其被子植物花粉和演化
作者经近30年的潜心生产、研究、资料积累,建立了白垩系自下而上的系统有序的20组孢粉组合带和1组丹尼斯孢粉组合带。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江苏地区白垩纪被子植物花粉的演化阶段和演化纪律,论证、补充和完善了江苏地区白垩系各组段的...
周山富
海拉尔盆地早期被子植物花粉演化阶段研究
伊敏组一段、二段、三段中下部和三段上部的被子植物花粉化石的百分含量分别为0-1.3%、0.56-2.13%、1.94-5.5%和20.4-21.6%,呈现处上逐渐升高的趋势(表1)。海拉尔盆地无疑问的被子植物花粉化石分布...
薛云飞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
文献传递
中国早白垩世中、晚期被子植物花粉的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4
2004年
在系统研究中国早白垩世中、晚期被子植物花粉产出时代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中国早白垩世中、晚期的被子植物花粉具有地区分布广、东西部差别大;化石时代分布完整的剖面少;属种类型与化石数量由少增多,递增迅速;个体小、萌发器官多样,三沟粉占主要位置;经历了两个演化阶段;南北分区明显等规律。中国陆相白垩系极其发育,被子植物花粉产地点多面广,因此开展中国早期被子植物花粉的研究,对全球被子植物花粉起源与演化的研究提供地区性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理论价值;在生产实践中,利用早期被子植物花粉演化规律的研究成果,可以解决地层的细分和全球地层时代的精确对比,以及古植被古气候演变等信息,因此也具有实践上的重要意义。
万传彪赵传本乔秀云吕茜张国斌张莉茹
关键词:早白垩世被子植物花粉地质意义

相关作者

宋之琛
作品数:24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第三纪 孢粉 早白垩世 花粉 孢粉记录
王鑫甫
作品数:10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早白垩世 孢粉 孢粉植物群 被子植物花粉 被子植物
万传彪
作品数:96被引量:743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孢粉组合 早白垩世 海拉尔盆地 松辽盆地 藻类
乔秀云
作品数:55被引量:269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早白垩世 孢粉组合 松辽盆地 孢粉 沟鞭藻
李建国
作品数:65被引量:30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孢粉 孢粉学 孢粉组合 地层学 孢粉植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