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93 篇“ 螺旋CT灌注成像 “的相关文章
64排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参数、血清TPX2水平与肺癌患者病理特征及术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64排螺旋 CT 灌注 成像 (CT perfusion imaging,CT P)参数、血清(Targeting protein for Xenopus kinesin-like protein 2,TPX2)水平与肺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7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77例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不同病理特征及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CT P参数及血清TPX2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入院时参数血容积(Blood volume,BV)、血流量(Blood flow,BF)、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MB)及血清TPX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 cm的肿瘤患者参数BF、PMB及血清TPX2水平均显著高于<3 cm肿瘤患者,鳞癌患者参数BF水平显著高于腺癌患者、腺癌患者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患者,肺癌患者参数BF、BV及血清TPX2水平随分化程度的加重显著升高,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Ⅱ期患者参数BF、BV、PMB及血清TPX2水平均显著高于Ⅰ期患者(P<0.05)。预后不良患者入院时CT P参数BF、BV、PMB及血清TPX2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参数BF、PEI及血清TPX2均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参数BF与病理类型呈正相关,参数BF、BV及血清TPX2均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参数BF、BV、PEI及血清TPX2均于TNM分期及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CT P参数及血清TPX2水平与肺癌患者病理特征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预后情况。 徐先岚关键词: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 TPX2 肺癌 病理特征 预后 多层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CT 参数分析 2024年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 CT 灌注 成像 (CT P)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CT 参数。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1月—2024年2月就诊的120例乳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乳腺癌,n=39)和良性组(n=81)。所有患者均接受CT P扫描,对比良恶性组的CT P参数,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 P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对比差异较小(P>0.05);恶性组灌注 值(PF)、强化峰值(PEI)、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S)均高于良性组(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可知CT P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2.31%、95.06%、94.17%,其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57。结论:CT P应用于乳腺癌早期筛查及诊断中效能较高,可准确鉴别乳腺结节性质,为临床疾病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房龙祥关键词:乳腺癌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乳腺结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技术在鉴别肝癌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2024年 目的:探讨螺旋 CT 灌注 成像 技术在鉴别诊断肝癌、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9例肝癌、肝硬化患者,均行螺旋 CT 灌注 成像 检查,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统计螺旋 CT 灌注 成像 检出肝癌、肝硬化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89例患者经病理检出39例肝癌,50例肝硬化;螺旋 CT 灌注 成像 检出38例肝癌,51例肝硬化,误诊1例,漏诊2例。螺旋 CT 灌注 成像 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94.87%(37/39)、特异度为98.00%(49/50)、准确率为96.63%(86/89)、阳性预测值为97.37%(37/38)、阴性预测值为96.08%(49/51);Kappa检验显示,螺旋 CT 灌注 成像 鉴别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极高,Kappa值=0.931;肝癌组肝动脉灌注 量(HAP)、肝血流量(BF)、肝血容积(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高于肝硬化组,平均通过时间(MTT)短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在肝癌、肝硬化鉴别诊断中价值高,便于早期明确具体疾病,以开展针对性治疗,更好改善患者预后。 张金彩 隋汝德 张妹关键词:肝癌 肝硬化 多层螺旋 CT 灌注 成像 与增强磁共振成像 在早期肝癌诊断中应用效能对比 202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MSCT )灌注 成像 与增强磁共振成像 (DCE-MRI)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86例疑似肝癌患者,均行MSCT 灌注 成像 、DCE-MRI检查,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肝癌检出率及诊断效能,并以Kappa检验验证不同方法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86例疑似患者金标准确诊45例,其中MSCT 灌注 成像 检出44例,阳性率为97.78%(44/45);DCE-MRI检出40例,阳性率为88.89%(40/45);MSCT 灌注 成像 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高于DCE-MRI(P<0.05);Kappa检验显示,MSCT 灌注 成像 诊断与金标准的Kappa值为0.930,一致性极高;DCE-MRI诊断与金标准的Kappa值为0.745,一致性尚可。结论:MSCT 灌注 成像 在早期肝癌诊断中价值更高,可降低漏诊、误诊风险,实现早期精准治疗。 程飞关键词:肝癌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增强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参数对肺癌患者化疗近期疗效评估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灌注 成像 (MSCT )参数对肺癌患者化疗近期疗效评估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的84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化疗前、后行MSCT 扫描,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标准分为化疗有效组(n=60)和无效组(n=24),比较两组化疗前、后MSCT 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肺癌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化疗前,两组MSCT 参数BF、BV、MTT、PS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有效组BF、BV、PS水平均低于化疗前和同期无效组,而MTT水平高于化疗前和同期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化疗前、后BF、BV、MTT、P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SCT 参数BF、BV、MTT和PS对肺癌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的预测AUC(95%CI)分别为0.842(0.744~0.941)、0.912(0.832~0.993)、0.848(0.758~0.938)和0.833(0.724~0.942),灵敏度为83.3%、83.3%、79.2%和75.0%,特异度为73.3%、88.0%、76.7%和81.7%。结论:多层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参数BF、BV、MTT、PS对肺癌患者化疗近期疗效均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苏日娜关键词:肺癌 多层螺旋CT成像 近期疗效 多层螺旋 CT 灌注 成像 与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 结合肿瘤标记物鉴别肺癌的应用价值 2024年 探讨多层螺旋 CT (MSCT )灌注 成像 与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 (DWI)结合肿瘤标记物鉴别不同类型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不同肺癌类型,将107例肺癌患者分为肺腺癌(n=35)、肺鳞癌(n=30)和小细胞癌(n=42),另取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40例作为研究对照对象。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层螺旋 CT (MSCT )灌注 影像技术,分别测定血流(BF)、血容量(BV)、 达峰值时间 (TTP)、血管通透性(PS)等指标。用多b值DWI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EA、SCCA和NSE表达水平。对比相关指标在不同类型受检者中差异,并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肺癌的应用价值。比较单项指标与五项联合指标的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癌阳性检出率。结果 与正常人群比较,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癌患者BF、 BV和PS均升高(均P<0.05),血清CEA、SCCA、NSE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多b值ADC值降低(均P<0.05)。与肺腺癌相比,肺鳞癌、 SCLC组的 CEA值明显低于肺腺癌(P<0.05);肺腺癌及 SCLC组 SCCA明显低于肺鳞癌(P<0.05);与小细胞癌比较,肺腺癌和肺鳞癌患者血清NSE降低(均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BF、 BV、PS、CEA、SCCA、NSE以及多b值ADC值对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均P<0.05)。采用血清 CEA单独检测,肺腺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肺鳞癌、 SCLC (P<0 0 5);采用 SCCA单独检测,肺鳞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肺腺癌、 SCLC (P<0.05);NSE单独检测时, SCL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肺腺癌、肺鳞癌(P<0.05)。应用五项联合指标,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癌阳性检出率均高于任何单项指标(均P<0.05)。结论 应用MSCT 灌注 成像 与多b值DWI结合肿瘤标志物可鉴别不同类型肺癌,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阳金华关键词:肿瘤标记物 肺癌 病理类型 血清GDF15、sB7-H1联合多层螺旋 CT 灌注 成像 技术对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可溶性B7-H1(sB7-H1)联合多层螺旋 CT (MSCT )灌注 成像 技术对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96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转移组(41例)和未转移组(55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96例胃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Spearman法分析患者血清GDF15、sB7-H1表达水平与MSCT 参数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DF15、sB7-H1及MSCT 参数对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MSCT 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血清GDF15、sB7-H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未转移组(P<0.05);血清GDF15、sB7-H1表达水平与病变区血容量(BV)和出血流量(BF)均呈负相关,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呈正相关(P<0.05);转移组肿瘤≥2 cm、浸润深度为黏膜下层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肿瘤大小、浸润深度、GDF15及sB7-H1为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GDF15、sB7-H1及MSCT 单独诊断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7、0.804、0.740、0.855、0.580及0.655,血清GDF15、sB7-H1联合MSCT 检测的AUC为0.965,联合检测优于血清GDF15、sB7-H1及MSCT 各自单独检测(Z联合-GDF15=2.788、Z联合-sB7-H1=3.888、Z联合-BV=4.837、Z联合-MTT=3.255、Z联合-BF=6.281、Z联合-PS=5.529,P均<0.05)。结论血清GDF15和sB7-H1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二者联合MSCT 对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苑乐添 王艺霖 沈子剑 闫呈新关键词:生长分化因子15 多层螺旋CT 淋巴结转移 多层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在肝硬化患者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2024年 本研究旨在评估多层螺旋 CT 灌注 成像 技术在肝硬化诊断评估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在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从我院治疗的肝硬化病患中,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64名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为了对比分析,同步抽取了64名同一时间段在我院进行常规健康检查的人员,作为对照组。每位参与研究的病患都接受了多层次螺旋 CT 灌注 成像 检查,此项检查主要关注了被测体的主动脉、肝部不同区域、脾以及门脉系统等关键部位。完成影像采集后,研究人员对所获得的CT 灌注 数据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比较,这包括各种级别肝纤维化病人的CT 灌注 指标。结果 在进行对比分析时,患有肝硬化的个体在肝动脉灌注 量(HAP)、肝总血流体积(TBV)、平均循环时间(MTT)以及肝动脉血流指数(HPI)的测定值上,均显著超过了健康对照组。而在门脉灌注 参数(PVP)和整体肝脏灌注 总量(TLP)的对比中,数据揭示了肝硬化病人群的数值显著下降,与健康未患肝病的参照群体形成了鲜明对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针对这64名参与研究的肝硬化患者,本研究根据Child-Pugh分级系统对受试者进行了分类,将他们划分为A级(21例)、B级(30例)以及C级(13例)。针对这些不同级别的患者群体,我们对肝动脉灌注 量(HAP)、门静脉灌注 量(PVP)、肝动脉灌注 指数(HPI)和总肝灌注 量(TLP)的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HAP、PVP、HPI和TLP指标上,不同Child-Pugh分级的患者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然而,在肝总血流量(TBV)和肝动脉灌注 指数(HPI)的比较中,差异并不显著。结论 多层螺旋 CT 灌注 成像 能够有效地评估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形态以及相关的功能参数,了解肝硬化的程度,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帮助。 金小煜关键词:肝硬化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增强磁共振与多层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增强磁共振与多层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51例早期肝癌患者,均实施增强磁共振、多层螺旋 CT 灌注 成像 检查,比较两种方法临床诊断准确率以及对不同部位病灶分布检出情况。结果:多层螺旋 CT 灌注 成像 诊断肝癌准确率96.08%高于增强磁共振检查的8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 CT 灌注 成像 检查肝左叶、肝右叶、两叶交界处等不同部位的病灶检出率均高于增强磁共振检查,但差异不显著(P>0.05),多层螺旋 CT 灌注 成像 检查不同部位的病灶总检出率高于增强磁共振检查(P<0.05)。结论:在早期肝癌诊断期间,与增强磁共振相比较,多层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可以及时获取早期肝癌病灶的信号变化,并进一步明确肝左叶、肝右叶和两叶交界处的病灶分布情况,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和病灶检出率,为随后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陈一飞 王美林关键词:增强磁共振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早期肝癌 诊断准确率 128层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及miR-21、miR-222鉴别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及miR-21、miR-222鉴别甲状腺结节的效果。方法选择已证实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16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甲状腺良性结节110例,甲状腺恶性结节59例,均行128层螺旋 CT 灌注 成像 ,比较两组128层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参数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miR-21、miR-222水平,分析128层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参数及miR-21、miR-222水平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结果良性组BF明显高于恶性组(P<0.05),PS、MTT、miR-21、miR-222明显低于恶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BF、PS、MTT、miR-21、miR-222、联合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5、0.767、0.824、0.784、0.736、0.985,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32.22ml/100g·min、36.125ml/100g·min、10.775s、1.415、3.690、30.1116,约登指数分别为0.508、0.436、0.532、0.508、0.492、0.915,在最佳临界值点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BF为76.3%、74.5%,PS为88.1%、55.5%,MTT为93.2%、60.0%,miR-21为50.8%、100.0%,miR-222为49.2%、100.0%,联合为91.5%、100.0%。结论128层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参数联合miR-21、miR-222,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冉勇 杨德胜 刘旭 张兰 韦娜关键词:128层螺旋CT 灌注成像 MIR-21 MIR-222 甲状腺结节
相关作者
孙灿辉 作品数:115 被引量:648 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克罗恩病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CT 李子平 作品数:285 被引量:2,164 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CT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克罗恩病 孟悛非 作品数:339 被引量:2,697 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CT MRI X线计算机 骨肿瘤 许达生 作品数:98 被引量:1,103 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CT 螺旋CT CT诊断 肝细胞癌 CT表现 杨旭峰 作品数:66 被引量:449 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CT灌注成像 肝脏 对比剂 CT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