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05篇“ 蛋白分子“的相关文章
- 黑木耳多糖与乳清分离蛋白分子间作用力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黑木耳多糖与乳清分离蛋白分子间的作用力。方法本研究利用化学键解离剂处理黑木耳多糖-乳清分离蛋白复合物,通过可见光吸收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技术检测其浊度及二级、三级结构变化,分析维系该复合物的主要作用力,并利用离子交换色谱进行单糖组成成分分析,结合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其结合位点。结果浊度结果表明,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是维持复合物稳定的主要作用力;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检测发现,尿素、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添加改变了复合物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再次证明复合物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黑木耳多糖的单糖成分主要为甘露糖;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甘露糖主要通过氢键与乳清分离蛋白的组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色氨酸等氨基酸残基结合。结论本研究揭示了黑木耳多糖通过氢键及疏水相互作用与乳清分离蛋白结合,并预测结合位点在组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色氨酸等氨基酸残基处,研究结果为黑木耳多糖-乳清分离蛋白复合物在酸性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郭馨泽苏阳李秀凉
- 关键词:黑木耳多糖乳清分离蛋白分子间作用力分子对接
- 用于小分子化合物、靶蛋白检测的多功能蛋白分子开关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小分子化合物、靶向蛋白检测的多功能蛋白分子开关,所述分子开关为融合蛋白,选自NanoSwitch‑Lys、NanoSwitch‑Lys‑11、NanoSwitch‑Lys‑I、NanoSwitch‑Lys...
- 胡雪李海英胡接力聂神有张佳唯黄爱龙
- 一种甲胎蛋白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属于免疫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甲胎蛋白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首先在金电极表面修饰β‑巯基乙胺和金纳米颗粒,然后以甲胎蛋白C端表位肽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在金电极表面通过电聚合法制...
- 邵慧凯刘振平童荣生
- 一种用于前列腺癌蛋白分子分型的标志物蛋白组合及其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技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前列腺癌蛋白分子分型的标志物蛋白组合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标志物蛋白组合包括脂质代谢蛋白组合、糖代谢蛋白组合和免疫代谢蛋白组合中的三种、两种或一种;所述脂质代谢蛋白组合包括...
- 王宗任陈凌武龙玲莉欧伟张馨心雷家豪阮晓晴林任宣
- 提高蚕丝力学机械性能的水生生物蛋白分子及其应用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蚕丝力学机械性能的水生生物蛋白分子及其应用方法。本方法采用单个或者多个藤壶黏性蛋白基因构建外源基因载体,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藤壶黏性蛋白序列整合到家蚕基因组内,最终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复合丝性能优异的新...
- 钟伯雄
- 基于计算结构生物学的蛋白分子动态二硫键的引入方法及装置
- 本申请涉及基于计算结构生物学的蛋白分子动态二硫键的引入方法及装置。该引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蛋白分子的第一晶体结构,按照第一预设条件从第一晶体结构的氨基酸残基中筛选出可突变为半胱氨酸的潜在位点;对目标蛋白分子的第一晶体结构...
- 易吉辉李铎许春莲
- 一种用于痕量蛋白分子精准检测的电化学传感方法
- 本发明涉及疾病标志物快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痕量蛋白分子精准检测的电化学传感方法。本发明基于磁性分子印迹和电信号转换策略,构建了一种能用于痕量蛋白分子灵敏检测的安培型电化学传感方法,首先,该方法通过磁性分子印迹...
- 李天保张宝金韦霜霜孙丽丽王进义
-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炎和血管翳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作为近年来新发现的抑制性免疫检查点, 可以在包括T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在内的多种免疫细胞表面表达。Tim-3在建立免疫耐受, 维持免疫稳态中起重要作用, 其作用减低会导致RA发病。有研究表明, Tim-3在RA发生及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作用。
- 王方琳孙铀
-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病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高尔基体蛋白73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100例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35例肝硬化(LC)、18例肝细胞癌(HCC),分别纳入CHB组、LC组、HCC组,另选取本院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CHB组又分为轻度CHB组(16例)、中度CHB组(19例)和重度CHB组(12例),LC组又分为代偿期LC组(15例)和失代偿期LC组(20例),HCC组又分为甲胎蛋白(AFP)阴性HCC组(8例)和AFP阳性HCC组(10例)。比较CHB组、LC组、HCC组和对照组TIM-3、GP73、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CHB亚组、LC亚组和HCC亚组患者TIM-3、GP73水平;分析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TIM-3和GP73与ALT、AST、白蛋白及TBil的相关性。结果:四组TIM-3、GP73、ALT、AST、白蛋白和TBi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HB组、LC组和HCC组TIM-3、GP73、ALT、AST及T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LC组和HCC组TIM-3、GP73、ALT、AST及TBil水平均高于CHB组,白蛋白水平均低于CHB组(P<0.05);HCC组TIM-3、GP73、ALT、AST及TBil水平均高于LC组,白蛋白水平低于LC组(P<0.05)。轻度CHB组、中度CHB组、重度CHB组TIM-3和GP7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度CHB组、重度CHB组TIM-3和GP73水平均高于轻度CHB组(P<0.05);重度CHB组TIM-3和GP73水平均高于中度CHB组(P<0.05)。失代偿期LC组TIM-3、GP73水平均高于代偿期LC组(P<0.05)。AFP阳性HCC组TIM-3、GP73水平均高于AFP阴性HCC组(P<0.05)。CHB组、LC组、HCC组患者TIM-3、GP73与ALT、AST、TBil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血清TIM-3、GP73水平明显升高,CHB、LC、HCC不同疾病�
- 张亚宾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细胞癌高尔基体蛋白73
- 主动脉夹层的蛋白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2024年
-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导致死亡最常见的疾病,病情危急,进展快。主要发病因素包括细胞组学因素及临床疾病因素,但导致其致病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由于对主动脉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了解,越来越多的研究更倾向于对主动脉夹层的分子机制展开。主动脉壁中层细胞外基质蛋白构成的异常,细胞外基质的破坏,打破了主动脉壁的平衡机制,导致主动脉生理性变化,进而引起主动脉夹层的形成。了解主动脉夹层形成的蛋白分子机制,以达到通过人为干预的手段影响主动脉夹层的形成及进展。本综述主要阐述主动脉夹层的蛋白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梁媛俞文波熊健宪刘子由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分子机制蛋白质细胞外基质
相关作者
- 曹雪涛

- 作品数:942被引量:2,852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肿瘤 树突状细胞 基因治疗 基因疗法 蛋白分子
- 李楠

- 作品数:143被引量:40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医学部
- 研究主题:蛋白分子 多核苷酸 门静脉癌栓 人骨髓基质细胞 原发性肝癌
- 章卫平

- 作品数:423被引量:1,233H指数:15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白血病 基因治疗 基因疗法 IL-2 白细胞介素2
- 万涛

- 作品数:87被引量:193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树突状细胞 蛋白分子 多核苷酸 免疫治疗 结直肠癌
- 陈涛涌

- 作品数:70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蛋白分子 天然免疫 E3泛素连接酶 人树突状细胞 D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