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63篇“ 蚀变特征“的相关文章
鄂东北花桥金矿构造特征及成矿规律浅析
2024年
花桥金矿是唯一产于鄂东北梅川岩体南缘外接带的构造岩型金矿,通过分析其构造特征和控矿因素,重新认识其矿化富集规律,可为梅川岩体南缘的找矿预测提供依据。研究表明,花桥金矿的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NE向断裂破碎带为主要控矿构造,至少经历了3期构造—热液叠加改造,中期形成由黄铁绢英岩、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等组成的矿化碎裂岩带,赋存了大小不等的矿体,呈现“大带套小带、小带产矿体”的矿化特征。初步分析认为花桥金矿可能形成于早白垩世,梅川岩体提供了成矿热液、成矿物质及热能,郯庐断裂带及其次级剪切带为导矿构造,矿区浅表层次脆性断裂及其裂隙为容矿构造,赋矿围岩主要为构造岩。建议进一步加强梅川岩体与金多金属矿成矿关系的研究,开展梅川岩体南缘内外接触带深部找矿预测。
邹仲平张剑郭婷
关键词: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右江盆地大际山U-(Mo)矿床围岩特征及微量元素迁移规律——对区域内U、Au成生关系的指示
2024年
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右江盆地,是全球第二大的卡林型Au矿(共伴生有Sb、Hg、Tl异常/矿化)矿集区,有着滇黔桂“金三角”的美誉。值得注意的是,该区除发育Au(-Sb-Hg-Tl)矿床外,还产有大量赋矿岩性和控矿构造相似的U矿床(点),成矿特色鲜明。前人对该区Au矿开展了大量研究,而U矿研究较少,对U、Au的成生关系尚不清楚。基于此,文章选取右江盆地内典型的U矿床——大际山U-(Mo)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岩矿相学研究和地球化学分析,厘定了矿化的围岩为硫化、沥青质化、磷铝锶石化、硅化和伊利石化,揭示了矿化过程中Re、Tl、Mo、U、Cd、Ni、Co、As、Sb、MREE的相对富集。矿物组合及元素迁移规律约束大际山U-(Mo)矿床中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牛蹄塘组,成矿流体应为还原性有机流体与地表-近地表酸性、氧化性流体的混合,矿质沉淀发生在低温、酸性、还原环境中。综合分析认为,右江盆地内U、Au分布特征及矿床成因具有明显差异,二者应是不同成矿事件的产物。
田建吉刘畅吴玉李秋实
关键词:围岩蚀变特征右江盆地
西秦岭李坝造山型金矿床围岩特征:基于高分五号02星(GF-5B)星载高光谱数据信息提取
2024年
造山型金矿床范围广,是研究矿床热液分带的理想对象。由于距离矿体远近的差异,围岩存在不同的热液矿物组合。本文基于高分五号02星(GF-5B)星载高光谱遥感图像开展数据收集和信息提取工作,识别西秦岭李坝超大型造山型金矿床矿物组合。GF-5B高光谱遥感数据及近端光谱测量(Analytical Spectral Devices)结果表明,研究区类型主要有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多硅白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依据野外实地考察、近端光谱测量调查方法验证,基于高光谱遥感提取信息结果较为准确。白云母与绿泥石短波红外光谱偏移通常与成矿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条件有关,例如白云母矿物在2200nm附近的Al-OH组合吸收波长位置受矿石流体控制。本文根据2200nm附近的吸收位点将白云母矿物分为绢云母与多硅白云母矿物,二者模式对比鲜明。多硅白云母通常出现在接近矿体的围岩中,与成矿具有密切联系。绿泥石为远端,指示了成矿流体形成于酸性环境。二者均可作为示踪金矿化的理想光谱指示矿物。本文研究表明,高分02星星载AHSI高光谱数据在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远景区预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潜力。
谭宏婕邱昆峰刘洪成张鹏聪符佳楠王瑞罗建翔师彦明
关键词:造山型金矿床
基于哨兵-2数据的白岗岩型铀矿构造特征研究——以纳米比亚罗辛矿区为例被引量:2
2024年
白岗岩型铀矿是重要的铀矿资源,但针对该类铀矿典型矿床遥感特征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文章以纳米比亚罗辛铀矿区为研究对象,获取了该矿区哨兵-2遥感影像,总结了矿区典型矿物的光谱吸收特征,建立了针对矿区地质体的增强与构造解译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获取的遥感影像进行了大气校正与几何校正,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波段比值等方法,提取了铁染、羟基和碳酸盐化信息。结果表明,罗辛铀矿中碳酸盐化在空间上与卡里毕比组的分布较为一致。通过选取合理的阈值,识别出与铀成矿相关的含大理岩地层。同时,对图像进行增强,并利用建立的构造解译方法,对罗辛铀矿的构造进行了识别。经野外查证,发现遥感识别构造、与野外查证结果一致,说明利用哨兵-2数据可以对白岗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与控矿要素进行识别,进而为铀矿勘查提供参考。
武鼎周觅王俊虎郭帮杰
关键词:蚀变特征
热液型金矿的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
2024年
金矿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热液型金矿床普遍存在。为了了解热液型金矿床成因,本文针对热液型金矿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分析研究了特征以及它们与金矿化的关系。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矿相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发现,热液的主要特征矿物的丰度和类型化,表现为以矽酸盐和黏土矿物为主的发生在岩石的原生矿物上以结核和结壳的形态出现。更巧合的是金的浓度与强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金的富集与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下,热液流体中的金性的羟基酸根通过与硅酸酯矿物发生反应生成硅酸盐和生成金矿化过程。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热液在金矿化过程中的作用,为金矿的勘查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徐亚代长江
关键词:金矿化蚀变特征地球化学
花岗岩特征及其对洞室围岩的影响研究
岩作为一种工程性质差的特殊岩体,严重制约着地下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为此,本文依托龙羊峡大型储能工厂工程,以地下厂房区构造型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基于矿物学、岩石学、岩体力学的基本原理,采用现场调查、室内外测试与试验、数...
王帅
关键词:花岗岩蚀变特征地下洞室
甘肃流沙沟金矿床围岩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被引量:2
2023年
流沙沟金矿床位于甘肃省南东部的李子园金多金属矿田内。通过岩矿鉴定和矿物短波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流沙沟金矿床围岩类型、含量及特征,围岩主要包括硅化、黄铁绢英岩化、黏土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定量探讨了围岩与金成矿之间的关系,认为金矿化强度与绢云母、绿泥石、蒙脱石等矿物含量呈正相关性,且与较短的绢云母Al-OH波长和较高的伊利石光谱成熟度关系密切,可作为有效找矿标志。
望开磊缪广屈海浪刘文江白会良张羿生韩彪
关键词:围岩蚀变蚀变矿物找矿标志
东天山帕尔岗塔格西斑岩铜矿高光谱遥感特征及其对找矿的指示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帕尔岗塔格西斑岩型铜矿位于东天山古生代造山带小热泉子石炭纪岛弧带,带内已发现有土屋、延东、延西等一系列斑岩型铜矿,成矿潜力巨大,该矿床的发现实现了成矿带的北西向延伸,意义重大。目前勘查工作限于矿区西北部,找矿勘查有待进一步探究,且针对该矿床的高光谱遥感研究未有报道。鉴于此,本文基于ZY1-02D高光谱数据,采用“人机交互式”思维指导下的基于纯净像元指数(PPI)算法的端元波谱提取技术,从矿物角度对矿区及其外围进行信息提取工作。提取结果显示三种矿物由内向外呈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的顺序分带,再现了矿区地质填图工作中的分带特征,并在矿区外围发现了一处受断裂控制的分带区,成矿特征明显。野外调研和样品岩相学分析证明提取结果真实有效,本次研究可为矿床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王聪聪陈川李云鹏王智纯高一航高玲玲李顺达
关键词:蚀变特征高光谱遥感蚀变信息提取东天山
不同植被覆盖区无人机遥感影像矿化特征识别被引量:3
2023年
为了提升不同植被覆盖区矿化特征的识别效果,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植被覆盖区无人机遥感影像矿化特征识别技术。通过几何纠正与辐射纠正预处理无人机遥感影像;利用混合像元分解法提取预处理后遥感影像内的干扰端元,去掉干扰端元后,重建遥感图像光谱,降低植被覆盖度对矿化特征识别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光谱重建后遥感图像内的矿化特征分量,完成矿化特征识别。实验证明该方法可有效提取干扰端元,重建的遥感图像光谱相关系数在0.91~1.00之间,ERGAD值在0~2.7之间,重建质量较佳。同时该方法可精准识别不同植被覆盖度时的矿化特征,提升矿化特征的识别效果。
姚宏岗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混合像元分解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地区直罗组后生特征研究
2023年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地区直罗组后生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彬长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存在早期紫红色氧化和晚期灰白色、灰绿色还原褪色两种类型。早期氧化的主要矿物为微粒状褐铁矿和褐铁矿集合体,而晚期灰白色、灰绿色褪色还原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绿泥石以及部分残留未完全氧化的炭屑。研究区直罗组在垂向上分带明显,在垂向上铀矿化主要受灰绿色褪色砂体与原生灰色砂体的过渡部位控制,铀矿物主要为铀石,常分布于炭屑中且与黄铁矿伴(共)生;平面上,铀矿化产于氧化—还原过渡带内。
冯博王晓鹏武正乾王凯聂利刘凯鹏周伟
关键词:直罗组蚀变特征铀矿化

相关作者

徐晓春
作品数:210被引量:1,249H指数:20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成矿作用 岩浆岩 狮子山矿田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特征
刘建楠
作品数:43被引量:610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东昆仑 矽卡岩 多金属矿区 虎头崖 矿物学特征
缪宇
作品数:7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研究主题:矿化蚀变 矿化 金成矿 蚀变特征 金
吕古贤
作品数:524被引量:1,485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矿田 构造物理化学 成矿规律 金矿床 构造岩相
唐菊兴
作品数:594被引量:3,119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铜多金属矿床 铜金矿床 冈底斯 斑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