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5篇“ 苜蓿蚜“的相关文章
- 不同紫花苜蓿对苜蓿蚜的抗性评价及其与营养物质的相关性分析
- 2025年
- 为明确不同品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的抗性差异及其与营养物质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蚜量比值法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抗蚜性进行评价,并测定苜蓿营养物质含量,分析其抗蚜性与营养物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紫花苜蓿间苜蓿蚜的抗性水平差异较大,其中‘阿尔冈金’为抗性品种,蚜量比值为0.49;‘WL363’‘WL525’‘WL343’‘西部之星’及‘中苜1号’为中抗品种,蚜量比值分别为0.68、0.71、0.72、0.73、0.75;‘WL358’和‘雷霆’为高感品种,蚜量比值分别为1.41和1.75,而其余品种均为感性品种;不同品种苜蓿营养物质含量存在差异且苜蓿蚜量比值与其酸性洗涤纤维含量(r=0.544)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钙(r=−0.653)和干物质(r=−0.674)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苜蓿抗蚜性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钙含量及干物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苜蓿蚜的防治及抗蚜苜蓿品种的筛选提供一定理论基础与依据。
- 姜鑫李忠意李舟董瑞古欣瑶
- 关键词:苜蓿苗期蚜虫
- 外源褪黑素对苜蓿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被引量:5
- 2023年
-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采用离体叶片植物介导法,观察了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处理后苜蓿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指标。结果表明:饲喂外源褪黑素对苜蓿蚜的发育历期、体型、繁殖力以及实验种群生命参数均有显著影响,并且褪黑素对苜蓿蚜的影响具有剂量效应。随着外源褪黑素浓度的增加,苜蓿蚜发育历期呈延长趋势,生长发育速度减缓,体型减小;成蚜期和产蚜期逐渐缩短;平均每雌产蚜量和日均产蚜量逐渐减少,卵巢管的胚胎数与对照相比呈减少趋势。在高浓度(50 mg·L^(-1))褪黑素处理下,苜蓿蚜若蚜发育历期最长(11.14 d),成蚜寿命(19.85 d)和产蚜历期(14.71 d)最短;体长(1.48 mm)和后足胫节长度(0.77 mm)最短,体重最轻(0.63 mg);平均每雌产蚜量最低,为66.14头·雌-1;而且每条卵巢管中的胚胎数目显著减少。表明饲喂褪黑素对苜蓿蚜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显著影响。
- 张育霞张廷伟史历袁月刘长仲
- 关键词:苜蓿蚜发育历期体型大小卵巢
- 基于EPG技术分析苜蓿品种对苜蓿蚜的抗性被引量:5
- 2021年
- 为明确6个苜蓿品种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的抗性差异机理,观察苜蓿蚜在不同苜蓿品种植株上的取食选择行为,利用刺吸电位(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判定取食过程中所出现的波形,并筛选适宜参数作为对不同苜蓿品种抗蚜性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苜蓿蚜在取食苜蓿时呈现出Np、Pd、A、B、C、E1、E2和F波共8种波形。苜蓿的抗虫位点主要存在于苜蓿植株的表皮、叶肉和韧皮部,当苜蓿蚜开始取食时,中苜2号的抗虫位点在叶表面,但抗性较弱,第1次刺探的发生时间迟,为16.00 min,E2波的总持续时间长,为26.99 min;赛迪7的抗虫位点集中在叶肉和韧皮部且抗性强,E2波的持续时间短,为5.00 min;金皇后的抗虫位点出现在第1个E2波之后,第1次E2波后的E1波个数为7.78个,即韧皮部的抗性最强。苜蓿蚜在不同苜蓿品种上的取食行为各异,且不同品种的抗虫位点和抗虫机制不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个苜蓿品种对苜蓿蚜的抗性存在差异,其中赛迪7的抗性最强,中苜2号的抗性较弱。
- 于良斌徐林波王予彤王予彤韩海斌韩海斌庞红岩
- 关键词:苜蓿蚜苜蓿品种取食行为抗性
- 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诱导及其寄生苜蓿蚜僵蚜的低温贮藏被引量:3
- 2020年
- 为明确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人工诱导滞育的最佳条件,于室内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和光周期处理对该蜂滞育诱导的影响,并通过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滞育率来确定滞育僵蚜的最佳贮藏时间。结果显示:25℃下培养茶足柄瘤蚜茧蜂120 h达高龄幼虫时,对其进行滞育诱导,此时该蜂滞育率最高;表明高龄幼虫期是其感受滞育信号的敏感时期,蛹是该蜂的滞育虫态。在温度为8~16℃、光照时间为8~14 h的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光照时间的缩短,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率呈增加趋势,其中在8℃、光周期8 L∶16 D条件下其滞育率最高,为73.58%;当温度为16℃时,光照时间处于8~14 h范围内,该蜂不能进入滞育状态。在8℃下持续诱导30、40 d,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率分别为72.38%和67.54%。在4℃下将滞育僵蚜贮藏90 d,与非滞育僵蚜相比,滞育僵蚜的羽化率和子代蜂的寄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冷藏120 d,滞育僵蚜的羽化率仍能达到69.64%。表明茶足柄瘤蚜茧蜂属低温短日照滞育型昆虫,最佳滞育诱导条件为25℃培育120 h后,转入8℃、8 L∶16 D环境中连续诱导30 d;滞育僵蚜在4℃下可储存90~120 d。
- 刘敏刘爱萍韩海斌孙程鹏黄海广陈国泽
- 关键词:滞育诱导低温贮藏
- 5种杀虫剂对苜蓿斑蚜和苜蓿蚜室内毒力测定被引量:2
- 2019年
- 用浸渍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氧乐果、蚜虱净、绿百事、阿克泰、阿维菌素对苜蓿斑蚜和苜蓿蚜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苜蓿斑蚜对阿维菌素最为敏感,LC_(50)为0.0658μg/ml,其毒力最大,对氧乐果的LC_(50)μg/ml苜蓿蚜也对阿维菌素最为敏感,LC_(50)为0.2417μg/ml,其毒力最大,对阿克泰表现出较高的抗性,LC_(50)为1327.13μg/ml。5种杀虫剂对苜蓿斑蚜的毒力顺序为:阿维菌素>阿克泰>蚜虱净>绿百事>氧乐果;对苜蓿蚜的毒力顺序为:阿维菌素>蚜虱净>绿百事>氧乐果>阿克泰。研究还发现,对阿维菌素表现均敏感的苜蓿斑蚜和苜蓿蚜对其它药剂敏感性差异较大,说明不同的种群对同一药剂的敏感性不完全相同。
- 金伟文
- 关键词:杀虫剂毒力测定苜蓿斑蚜苜蓿蚜
- 一种以蚕豆苗与苜蓿蚜为储蓄载体的蚜虫生物防治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蚕豆苗与苜蓿蚜为储蓄载体繁殖蚜茧蜂的蚜虫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豆苗繁殖:将蚕豆种子杀菌灭虫后用栽培基质繁殖蚕豆苗;(B)苜蓿蚜繁殖:采集苜蓿蚜,将种蚜接入到子叶初展的蚕豆苗上培养扩繁;(C)...
- 陈若霞孙梅梅谌江华柴伟纲姚红燕
- 文献传递
- 新烟碱杀虫剂环氧虫啶对苜蓿蚜的毒力及其在苜蓿蚜和水稻中的降解转化被引量:1
- 2019年
- 为明确顺硝烯新烟碱杀虫剂环氧虫啶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毒力及其在苜蓿蚜体内和水稻中的降解转化趋势,采用带虫浸液法测定环氧虫啶及其降解产物NTN23692对苜蓿蚜的毒力,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研究苜蓿蚜体内不同酶对环氧虫啶降解转化的影响以及环氧虫啶在水稻中降解转化为NTN23692的情况。结果表明:环氧虫啶及其降解产物NTN32692对苜蓿蚜的LC_(50)分别为3.45 mg/L和0.79 mg/L,NTN32692的毒力明显高于环氧虫啶。与对照组相比,在添加酶抑制剂的条件下,苜蓿蚜谷胱甘肽S-转移酶孵育液中环氧虫啶和NTN32692的浓度均显著降低,羧酸酯酶和细胞色素P450酶孵育液中环氧虫啶和NTN32692的浓度变化不显著。用不同浓度环氧虫啶处理水稻24 h后,叶片中环氧虫啶和NTN32692的累积量随着浓度提高均显著增加;在水稻中的残留动态表明,培养7 d后,叶片中环氧虫啶和NTN32692的浓度皆显著降低,降幅分别达到67.33%和89.42%。
- 吴嘉瑶梅倩倩吴勇超程家高李忠须志平
- 关键词:苜蓿蚜水稻降解转化
- 种植茼蒿对蚕豆苜蓿蚜的田间控制作用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不同生育期和不同种植方式的茼蒿对蚕豆蚜虫的诱集作用,为利用茼蒿控制蚕豆蚜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蚕豆田四周种植不同生育期(幼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和不同行数(1行、2行)的茼蒿,观察不同处理的蚕豆田有蚜株率和蚜害等级,各处理设在互不干扰的小区内进行。【结果】蚕豆四周种植不同生育期茼蒿后,蚕豆上有蚜株率和蚜害等级比例存在显著差异,且与茼蒿的生育期有明显的相关性,各处理有蚜株率从低到高分别为茼蒿开花期(28.33%)<现蕾期(41.67%)<幼苗期(55.00%),并均显著低于对照(63.33%);种植不同生育期茼蒿后,各处理蚕豆蚜害等级也不同,5级蚜害在种植开花期茼蒿处理后仅为5.00%,现蕾期为23.33%,幼苗期为33.33%,对照蚕豆上蚜害最高,达40.00%。分别种植1行(33.33%)和2行(23.33%)茼蒿后,最高有蚜株率均显著低于对照(66.67%),低蚜害等级比例明显增高,高蚜害比例明显下降,且种植2行的效果更佳。【结论】开花期的茼蒿对蚕豆蚜虫诱集作用最强,种植2行开花期茼蒿可以有效降低蚕豆蚜虫为害。在蚕豆生产上,种植茼蒿可以作为蚕豆蚜虫生态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 张海波周福才周福才张芳邬亚红韩杜斌
- 关键词:蚕豆茼蒿蚜虫
- 姜黄根提取物对苜蓿蚜成蚜有杀虫活性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明确姜黄Curcuma longa根乙醇提取物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成蚜的生物活性和活性成分,并鉴定活性成分的结构,为利用姜黄根提取物研制新型植物源杀虫剂防治苜蓿蚜奠定基础。【方法】运用植物化学手段和生物活性跟踪方法,采用萃取、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层析,并结合薄层层析检测方法从姜黄根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对苜蓿蚜成蚜具有杀虫活性的化合物,并采用核磁共振和质谱对其进行结构鉴定。通过浸渍法测定姜黄根提取物对苜蓿蚜无翅成蚜的触杀活性,通过点滴法测定活性成分对苜蓿蚜无翅成蚜的触杀活性。【结果】姜黄根95%乙醇提取物对苜蓿蚜无翅成蚜具有触杀活性,处理后24 h的LC_(50)值为3 226.27 mg/L。从姜黄根中分离得到的活性化合物为芳姜黄酮,该物质对苜蓿蚜无翅成蚜表现出较好的触杀活性,处理后24 h的LC_(50)值为706.10 mg/L。【结论】姜黄根95%乙醇提取物对苜蓿蚜成蚜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芳姜黄酮是主要的活性物质。
- 张敏刘佳傅伟杰代光辉
- 关键词:苜蓿蚜杀虫活性
- 苜蓿蚜扩繁装置
- 一种苜蓿蚜扩繁装置,包括扩繁架及设置于扩繁架外侧的网罩,扩繁架包括架体、设置于架体不同高度上的多层升降支撑板、设置于升降支撑板底面的植物补光灯、用于调节升降支撑板高度的升降驱动调节机构及设置于升降支撑板上端的育苗盘,升降...
- 孙程鹏刘爱萍李钢铁韩海斌姜珊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刘爱萍

- 作品数:226被引量:500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 研究主题:草地螟 天敌昆虫 天敌 滞育 茧蜂
- 孙程鹏

- 作品数:13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 研究主题:茧蜂 瘤蚜 苜蓿蚜 滞育 滞育诱导
- 徐林波

- 作品数:189被引量:537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 研究主题:草地螟 滞育 天敌昆虫 亚洲小车蝗 茧蜂
- 须志平

- 作品数:93被引量:103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农药学 光学异构体 顺反异构体 杀虫活性 化合物
- 黄海广

- 作品数:131被引量:254H指数:9
- 供职机构: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纱网 浑善达克沙地 流动沙丘 流动沙地 茧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