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3篇“ 舆论学“的相关文章
舆论
(美)李普曼(Lippmann
关键词:舆论
新时代中国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议题及思路——第七届中国舆论论坛综述
2024年
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为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疆域版图,引领研究者们探索未知领域,更带来了全新的研究范式与理论贡献,推动着舆论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在此背景下,舆论研究亟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提升我国在国际舆论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2023年12月16日,第七届中国舆论论坛在重庆大新闻院召开,来自国内近30所高校的者与业界专家齐聚一堂,旨在总结和推动中国舆论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索和创新。本届论坛关注舆论的自主体系建设与本土理论创新,智能传播、数字化生活与公共舆论,国际传播与公共舆论,新时代的舆论引导与社会治理等研究,形成跨科、跨平台、不同方法的多元议题,为舆论研究与本土知识体系建构提供了未来发展路径。
金恒江黄贺铂郭小安
关键词:本土化舆论引导
中国特色舆论知识体系的三个基本向度——以刘建明教授舆论研究成果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针对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科体系转型升级的时代需求,国务院位委员会将舆论与新闻、传播并列为二级科。本文以刘建明教授的舆论研究成果为例,揭示中国特色舆论知识体系的结构特点与时代特色。以解放思想为内生动力的概念体系、以尊重民意为底层逻辑的框架体系、以和谐社会为本质追求的价值体系,构成中国特色舆论知识体系的三个基本向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守正创新,在中国特色舆论的三个基本向度上继续探索并发扬光大,成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科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纪忠慧
关键词:舆论学尊重民意和谐社会
新时代中国的舆论研究与社会发展:方向、路径与未来——第六届中国舆论论坛综述
2023年
随着社会变迁与媒介发展,当前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舆论的研究也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新发展。2022年12月11日,第六届中国舆论论坛顺利举办,来自中国多所新闻传播院的院长、资深教授和专家者齐聚一堂,面对当下的舆论研究与社会发展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思想碰撞。本届论坛呈现跨科、多元化、国际化、创新性特征,涌现出众多出色的舆论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新时代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陈琦王立波
关键词:舆论学舆情应对社会治理
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教改革的守正与创新--以舆论课程为例被引量:3
2023年
当前,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当守正创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功能,践行新文科理念,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夯实生人文底蕴,增强生实践技能。文章以舆论课程为例,分析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挑战,阐述舆论课程思政教改革思路,从课程设计、教方法、教模式及考核方式方面探索舆论课程思政教改革实施路径:优化课程设计,强化课程思政价值引领;改进教方法,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对接与融合;创新教模式,充分体现生的主体地位;完善考核方式,强化任务驱动和过程管理;最终,引导生坚定“四个自信”,培养生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促使生提高实践技能,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闻传播人才。
康丽雯林子涵
关键词:新闻教育舆论学
新编21世纪新闻传播系列教材 传播系列 舆论教程 第2版
舆论教程》(第2版)致力于互联网条件下舆论理论体系的建构,主要从舆论的定义、历史演进、本体、主体、客体、生成与传播、传播周期及阶段、数量与质量、测量方法等方面入手分析,并对目前互联网语境下舆论新的测量方法做了总结...
李彪作
价值重思与范式审视:社会变革视野下的中国舆论研究——第五届中国舆论论坛综述
2022年
我国当前处在深化改革、扩大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舆论生态日趋复杂,以互联网舆论为主要代表的社会舆论发展变化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重大影响。由此,舆论研究应势而动,创新发展。2021年9月25日,第五届中国舆论论坛顺利召开,本届论坛聚焦“舆论引导与社会治理”主题,50余位者就科建设、历史谱系、突发事件、舆情风险等多项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思想碰撞。本届论坛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术成果,使得其跨科、创新性、实践性、多元化等特性凸显,从而为社会治理和舆论引导提供有益思路和指导作用。
于鹏亮何鹏飞
关键词:舆论生态舆论引导舆论学
基于青岛东流亭社区的乡贤文化研究——一种舆论视角
乡贤治村曾是乡村社会稳定自治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背景下,乡贤文化转而成为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资源。无论是传统乡贤还是新乡贤,反映乡村社会舆论的声誉名望是不可或缺的,乡贤之“贤”便是乡村社会对这一群体的舆论认可。乡贤行为与乡...
唐芳
新时代中国舆论知识体系的反思与重构被引量:5
2022年
新时代的舆论呈现出新特征、新结构、新趋势,对传统的舆论知识体系产生了颠覆性影响。虽然国内舆论在研究议题、方法与视域上关涉概念梳理、模型建立、舆情引导策略等,但总体上呈现"为末、术为主、策为上"特征,忽略了对舆论的抽象层次的理论建构。新媒介技术的出现为舆论知识体系的转型与重构带来了新的契机,它要求研究者平衡舆论治理"道"与"术"的关系,重新阐释舆论的诸多概念与命题,进行元理论的建构和研究范式的革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符合中国独特语境的本土化研究,促进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的勾连与互动,以构建中国特色舆论概念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和方法体系。
郭小安
关键词:舆论学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元理论本土化
新媒体舆论
全书共分六编,对新媒体舆论的内涵及特征、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生态、新媒体舆论的生成与传播、新媒体舆论的演化、新媒体舆论的效应、新媒体舆论的监督边界、新媒体舆论的分析和引导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各部分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在...
杨逐原作

相关作者

王颖吉
作品数:54被引量:141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舆论学 徐宝璜 马克思主义 威廉·詹姆斯 《新闻学》
刘建明
作品数:295被引量:1,003H指数:14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新闻 新闻学 媒体 舆论 新闻报道
陈力丹
作品数:1,194被引量:6,055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传媒 新闻 新闻传播业 新闻传播学 记者
刘毅
作品数:14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外国语大学
研究主题:舆论学 网络舆情 预警 指标体系 CITESPACE
王有希
作品数:9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电视台
研究主题:歌会 中国红歌会 体育馆 舆论影响力 舆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