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6篇“ 膨肺吸痰“的相关文章
- 人工膨肺吸痰联合体位引流技术在气管切开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 探讨人工膨肺吸痰联合体位引流技术在气管切开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苏州瑞盛康复医院收治的62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排痰及气道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人工膨肺吸痰联合体位引流技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首次排痰量多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排痰总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均高于治疗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工膨肺吸痰联合体位引流技术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肺康复中可有效提高排痰量,改善肺部感染,提高氧合能力,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 吴明明孙悦新张程张宁宁龙青燕
- 关键词:体位引流气管切开排痰肺康复
- ICU开胸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膨肺吸痰效果
- 2023年
- 本研究对象为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简称ICU)收治开胸手术患者,分析此类患者机械通气膨肺吸痰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心脏外科ICU开胸手术,共计153例,心脏外科ICU收治我院,时间为2021年1月10日~2022年12月30日,研究对象入院后,将患者随机(方法—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DZ组—方法,常规,纳入病例数76例;膨肺PF组—方法,常规+膨肺吸痰,纳入病例数77例,观察效果。结果 (1)血气指标及心率情况:护理后,DZ组(VS)PF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对(t值3.057,P<0.05)、血氧分压(PaO2)比对(t值12.765,P<0.05)、血氧饱和度比对(t值5.292,P<0.05)、心率比对(t值13.593,P<0.05),后者PaO2、血氧饱和度更高,后者PaCO2、心率更低。(2)并发症及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情况:护理后,DZ组(VS)PF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值0.221,P>0.05),无差异;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值6.939,P<0.05),后者更低,有显著差异。(3)术后康复情况:DZ组(VS)PF组,机械通气时间比对(t值13.331,P<0.05)、住院耗时比对(t值29.576,P<0.05),后者更短,有显著差异。结论 机械通气(ICU开胸手术后)患者护理方案选择,可增加膨肺吸痰护理,改善患者血氧情况,稳定心率,预防并发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可推广。
- 田金丽
- 关键词:开胸手术膨肺吸痰
- 护理干预对膨肺吸痰联合穴位注射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成年患者肺不张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将护理干预对膨肺吸痰联合穴位注射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成年患者肺不张的影响加以分析。方法: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气管切开术的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病例数为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将常规护理措施应用在对照组切开术后成年患者护理中,研究组应用常规护理+膨肺吸痰联合穴位注射的综合护理与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呼吸功能、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呼吸功能指标,数据对比差异并不明显(P>0.05),对比两组护理后呼吸功能指标,研究组患者潮气量、气道压力、SPO_(2)、P(O_(2))、P(CO_(2))指标的改善情况比对照组的更为显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6.67%)相比对照组的(80.00%)更高,并发症发生率(3.33%)比对照组的(23.33%)低,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术后成年患者应用综合护理以及膨肺吸痰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耿利萍
- 关键词:膨肺吸痰护理干预气管切开术肺不张
- 密闭浅层呼吸机膨肺吸痰对心脏术后病人吸痰效果、呼吸循环状态及气道损伤风险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研究密闭浅层呼吸机膨肺吸痰对心脏术后病人的吸痰效果及其对呼吸循环状态及气道损伤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7月—2022年8月心脏术后病人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膨肺吸痰,观察组给予密闭浅层呼吸机膨肺吸痰,比较两组病人吸痰效果、呼吸循环状态和气道损伤风险。结果:两组病人24 h内吸痰次数、痰鸣音改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观察组病人心率(HR)、呼吸频率(R)、潮气量(VT)、平均气道压(P_(mea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密闭浅层呼吸机膨肺吸痰对心脏术后病人效果确切,能够维持呼吸循环状态稳定,降低气道损伤风险。
- 王欢欢王莹陈艳丽李贝贝于海丽高杰
- 关键词:膨肺吸痰气道损伤
- 密闭浅层呼吸机膨肺吸痰法在心脏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密闭浅层呼吸机膨肺吸痰法在心脏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旨在为心脏术后患者吸痰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0年2-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心脏术后患者22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10例给予传统膨肺吸痰,观察组111例给予密闭浅层呼吸机膨肺吸痰。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吸痰后的心率恢复时间、末梢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及痰鸣音改善评分。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1.93±5.83) h,观察组为(9.92±3.61) 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3,P<0.05);观察组心脏术后患者吸痰结束后的心率恢复时间、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707、4.591,均P<0.05);对照组患者痰鸣音改善评分为(2.69±0.55)分,观察组为(2.86±0.3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1,P<0.05)。结论 与常规人工膨肺吸痰比较,密闭浅层呼吸机膨肺吸痰法可缩短成人心脏术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改善术后患者的痰鸣音情况,推荐密闭浅层呼吸机膨肺吸痰作为此类患者气管内吸痰的优选方法。
- 朱纪荣刘丹丹葛建军
- 关键词:吸痰
- 定时震动排痰联合膨肺吸痰法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机械辅助通气相关肺部感染的影响
- 2022年
- 定时震动排痰联合膨肺吸痰法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机械辅助通气相关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机械辅助通气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定时震动排痰联合膨肺吸痰法,按照每6h执行一次,对照组采取每日常规翻身拍背和吸痰,观察2组患者的排痰情况、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及肺部感染率。结果 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的痰液粘稠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每次吸痰较对照组彻底,吸痰次数少,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及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定时震动排痰联合膨肺吸痰法能够有效清理患者肺深部痰液,降低肺不张的风险,减少患者机械辅助通气的时间和肺部感染的风险。
- 田双洲彭松仁范颖
-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机械辅助通气肺部感染
- 膨肺吸痰法对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动脉血气水平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对室间隔缺损(VSD)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患儿动脉血气水平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05-2020-10行手术治疗的85例VSD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术后吸痰方法分为开放组(42例)和膨肺组(43例)。比较吸痰前后2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痰液喷溅发生率。结果吸痰前2组患儿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以及血氧饱和度(SaO_(2))、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2 min时,膨肺组患儿的SaO_(2)、PaO_(2)水平均高于开放组,PaCO_(2)、HR、SBP、DBP水平均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膨肺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痰液喷溅率均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膨肺吸痰法能有效改善VSD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并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痰液喷溅发生风险。
- 金星李秋菊亢婵婵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膨肺吸痰法动脉血气
- 膨肺吸痰联合穴位注射对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成年患者肺不张的护理观察被引量:20
- 2021年
-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联合穴位注射对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成年患者肺不张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气管切开术后的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膨肺吸痰联合穴位注射为主的综合治疗和护理。随访观察1个月,记录两组患者胸部X片、肺CT、血气分析、肺不张、呼吸功能参数、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肺功能检查中潮气量、气道压力、SPO 2、P(O 2)、P(CO 2)等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突出,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方面,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3.3%)显著高于观察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观察组整体显效率(76.7%)显著高于对照组(5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气管切开术的成年患者采用膨肺吸痰联合穴位注射的疗法,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有效预防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对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 杨湘英徐月花徐月花石焱
-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膨肺吸痰穴位注射肺不张
- 膨肺吸痰联合胸肺物理治疗在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联合应用膨肺吸痰与胸肺物理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方便择取2019年11月—2020年9月该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43例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予以患者常规气道管理,一般方法吸痰;实验组22例,在对照组气道管理基础上加用胸肺物理治疗,采用膨肺吸痰。比较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统计两组基本治疗指标与肺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干预后氧合指数(286.3±32.8)mmHg,气道阻力(4.8±1.1)cmH2O/(mL·s),肺顺应性(80.4±7.6)mL/cmH2O,机械通气时间(92.7±16.1)h,ICU收住时间(6.5±1.7)d,平均吸痰次数(31.5±14.2)次,肺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4.55%,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8、3.656、3.004、7.237、4.601、2.362,χ^(2)=3.892,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联合应用膨肺吸痰与胸肺物理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低氧状况,促进肺复张,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对预防机械通气相关肺部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 徐小莉蒋珊珊
-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膨肺吸痰
- 振动式排痰联合膨肺吸痰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振动式排痰联合膨肺吸痰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医院ICU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吸痰管吸痰,观察组采用振动式排痰联合膨肺吸痰,比较两组的排痰效果、氧合指数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排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氧合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振动式排痰联合膨肺吸痰能够有效改善肺部功能,促进患者肺部血氧交换,提高治疗效果。
- 刘于先何洪文曾飞凤
- 关键词:膨肺吸痰机械通气预后
相关作者
- 刘静兰

- 作品数:115被引量:365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 研究主题:ICU 护理 META分析 膨肺吸痰 机械通气
- 刘琼

- 作品数:64被引量:23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 研究主题:护理 ICU 膨肺吸痰 机械通气 META分析
- 刘敏

- 作品数:272被引量:477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
- 研究主题:磁敏感 MEMS加速度计 单轴 磁矩 护理
- 许雪芬

- 作品数:19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机械通气患者 膨肺吸痰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 化气 护理管理
- 向清华

- 作品数:15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 研究主题:护理 膨肺吸痰 危重病人 机械通气 吸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