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9篇“ 膈肌起搏“的相关文章
- 便携式体外膈肌起搏器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体外膈肌起搏器,属于膈肌起搏器领域。其结构包括:在膈肌起搏器主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在底板上开设有若干固定孔,在底板上固定连接有旋转台,横臂的一侧与旋转台相连接,在横臂的另一侧设置有转盘,在转...
- 李强
- 一种植入式膈肌起搏器及其控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入式膈肌起搏器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器、体表电极和光电极;控制器包括单片机、人机交互模块、光电极驱动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恒流刺激模块;其中,单片机分别与人机交互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恒流刺激模块电性连接...
- 杨明亮李建军顾小玉石岩任帅
- 一种膈肌起搏器与神经调节器联动的呼吸辅助系统
- 本发明涉及医疗装置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膈肌起搏器与神经调节器联动的呼吸辅助系统,包括:呼吸功能障碍程度检测模块检测出患者的当前呼吸功能障碍程度;极限改善程度评估模块评估出膈肌起搏器对患者的当前呼吸功能障碍程度的极限...
- 黄晓蔚彭柳玲宋祥锐
- 汉防己甲素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肺尘埃沉着病的临床效果
- 2025年
-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与体外膈肌起搏(EDP)联合治疗肺尘埃沉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韶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男性肺尘埃沉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汉防己甲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汉防己甲素联合ED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肺功能、血气指标,以及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肺部啰音积分、咳痰积分、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以及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部啰音积分、咳痰积分、PaCO_(2)均低于本组治疗前,FEV_(1)、FVC、FEV_(1)/FVC、PaO_(2),以及6MWT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肺部啰音积分、咳痰积分、PaCO_(2)均低于对照组,FEV_(1)、FVC、FEV_(1)/FVC、PaO_(2),以及6MW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尘埃沉着病患者采用汉防己甲素与EDP联合治疗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
- 李畅孔繁逍戴连英
- 关键词:肺尘埃沉着病汉防己甲素体外膈肌起搏肺功能血气指标
- 体外膈肌起搏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观察
- 2025年
- 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EDP)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仙居县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杭州医学院附属仙居医院收治的80例重度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常规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EDP+rhGH治疗,两组均治疗2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膈肌功能、营养状况、肺功能指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23、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水平,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膈肌功能指标膈肌最大呼气压(MIP)、深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膈肌移动度(DE)水平均高于常规组[(45.36±7.04)cmH_(2)O(1 cmH_(2)O=0.098 kPa)比(42.28±6.43)cmH_(2)O、(0.32±0.12)cm比(0.27±0.06)cm、(3.40±1.02)cm比(1.85±0.6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营养状况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总蛋白(TP)水平均高于常规组[(34.62±5.13)g/L比(31.75±4.93)g/L、(2.21±0.46)g/L比(2.00±0.42)g/L、(63.80±8.25)g/L比(60.24±6.9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FEV_(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均高于常规组[(60.17±6.30)%比(57.25±6.24)%、(61.30±7.04)%比(57.12±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IL-6、IL-23、KL-6水平均低于常规组[(23.13±4.26)ng/L比(26.60±4.75)ng/L、(20.84±6.16)μg/L比(25.00±5.89)μg/L、(375.10±45.18)kU/L比(400.25±46.27)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均短于常规组[(150.46±10.24)h比(189.67±15.43)h、(7.00±2.03)d比(9.84±2.7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1周内拔管率高于常规组,28 d病死率低于常规组[90.00%(36/40)比72.50%(29/40)、5.00%(2/40
- 朱永吉沈岳松朱慧青
- 关键词:体外膈肌起搏重组人生长激素
- 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126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实施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膈肌起搏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临床症状[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膈肌活动度(DE)、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FEV_(1)/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量(IC)/肺总量(TLC)]水平和生命质量[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训练后,两组mMRC、CAT评分均低于训练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E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E大于训练前,且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EV_(1)%、FEV_(1)/FVC、IC/TLC水平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呼吸训练应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可减轻临床症状,增大DE,改善肺功能,提高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单纯呼吸训练。
- 张宇航蒋冬梅
- 关键词:体外膈肌起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生命质量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 2025年
- 脑卒中是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发病急为临床特征的脑血管意外,常见并发症以吞咽障碍为主[1]。体外膈肌起搏是具有改善通气功能,辅助排痰、增加气体吸入量等作用的呼吸机训练方式对患者肢体运动、平衡、吞咽、呼吸功能恢复均有积极作用[2]。重复经颅磁刺激的工作原理为采用电流对患者咽部肌肉进行刺激,推动吞咽功能恢复,为新型大脑皮层调控手段[3]。基于此,本次研究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联合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与体外膈肌起搏治疗,以期发挥协同增效作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童宝兵许巧云朱铁峰应燕增陈晓肖洪旭波
-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体外膈肌起搏吞咽障碍肢体运动常见并发症排痰
- 电针背俞穴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对脑卒中气管切开病人肺康复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电针背俞穴联合体外膈肌起搏(EDP)在脑卒中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衡水市人民医院脑卒中气管切开病人20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EDP治疗,观察组予以EDP+电针背俞穴治疗,比较两组咳嗽反射评分(GFC)、血气分析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膈肌厚度、移动度、呼吸功能[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拔管成功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GFC评分较对照组低[(1.71±0.52)分比(2.09±0.51)分],MIP[(82.61±13.03)cmH_(2)O比(69.02±12.35)cmH_(2)O]、MEP[(112.37±17.49)cmH_(2)O比(102.85±16.82)cmH_(2)O]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PaO_(2)[(91.65±9.51)mmHg比(80.37±9.16)mmHg]水平及膈肌厚度[(16.31±2.37)mm比(14.74±2.24)mm]、移动度[(2.44±0.29)mm比(2.20±0.31)mm]较对照组高,PaCO_(2)水平[(42.14±4.03)mmHg比(46.95±4.17)mmHg]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IgG、IgA、IgM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4.00%较对照组12.00%低,拔管成功率69.00%较对照组41.00%高(P<0.05)。结论电针背俞穴联合EDP可促进脑卒中气管切开病人肺康复,改善病人呼吸功能及免疫功能,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拔管成功率。
- 陈秋菊刘悦田玉晴
- 关键词:气管切开电针背俞穴体外膈肌起搏
-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肌功能与肺功能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肌功能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就诊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康复科60例稳定期COPD患者,根据组间基线一般资料匹配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及吸氧等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EDP联合肺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肺康复治疗。所有患者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_(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膈肌活动度(DE)、用力呼吸时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增厚分数(DTF)、6分钟步行距离(6MWD)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FVC、FEV_(1)、FEV_(1)/FVC%、DTee、DTei和DE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中,FEV_(1)%pred、6MWD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两组DTF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P联合肺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膈肌功能与肺功能。
- 王姗姗张梓楠魏颖俊周静静高冰洋屈妍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外膈肌起搏器肺康复
- 体外膈肌起搏器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体外膈肌起搏器,包括起搏器本体,所述起搏器本体上安装有电极片,所述电极片上固定设置有导线,电极片通过导线与起搏器本体进行连接,且电极片固定设置在连接承台的下端,所述连接承台的一端两侧对称...
- 叶慧敏尤梦奇叶燕林广勇钟燕昌吴湘琼陈梦亚
相关作者
- 史继学

- 作品数:283被引量:201H指数:7
-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并发 百草枯 急性百草枯中毒 呼吸肌麻痹
- 邢孝民

- 作品数:21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针刺 体外膈肌起搏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呼吸肌麻痹 救治
- 王一轩

- 作品数:11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研究主题:金属屋面 呼吸肌 控制器 辅助装置 阀体
- 石岩

- 作品数:215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研究主题:气动系统 呼吸机 痰液 金属屋面 节能
- 许未晴

- 作品数:120被引量:94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等温压缩 等温 气动 膨胀机 储存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