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20篇“ 脾破裂术“的相关文章
- 可吸引冲洗电凝棒在创伤性脾破裂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可吸引冲洗电凝棒在创伤性脾破裂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31例采用可吸引冲洗电凝棒治疗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术中出血100~1200(551±90)ml,手术时间60~210(113±36)min,术后腹腔引流总量120~650(367±66)ml。行脾破裂电凝止血5例,脾破裂全脾切除25例,合并胰体横断伤行保脾手术1例。患者随访1~6个月,无脾梗死、脾脏感染及门静脉血栓发生。结论:在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术及脾切除术中,可吸引冲洗电凝棒在针对脾脏裂伤及后腹膜的电凝止血治疗中使用便捷、有效,可降低术中及术后出血的风险,安全可行。
- 黄子明刘磊葛恒发
- 关键词:脾破裂脾切除术电凝术保脾术
- 肝脾破裂术患者应用自体血回输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肝脾破裂术患者应用自体血回输对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深圳市观澜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脾破裂患者78例,按失血量的多少将其均分为3组(n=26)。给予不同剂量的自体血回输,分别于术前、术后1、24、48 h进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 h时,A组PLT较术前明显降低,但未低于正常范围;相比于术前,B、C组Hb、Hct、PLT及FIB较术前均降低,C组术后1、24 h时,PT、APTT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输血应用于肝脾破裂术中能够及时补充红细胞,提高手术成功率,一定范围内的输血对凝血功能影响不大,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 刘建斌
- 关键词:肝破裂脾破裂自体血回输凝血功能
- 肝脾破裂术中自体血液回输31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对肝脾破裂术中运用自体血液回输治疗的临床价值予以评价。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09年10月-2013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肝脾破裂术的患者共31例,治疗中采用了M9W-3000P型血液回收机,将患者伤口流出的血液通过回收机进行回收处理后行回输治疗,且在血液回收的过程中在吸管内将血液与抗凝药剂混合,防止血液凝集。结果:每例患者回输血液400~4100ml,平均1100ml。其中2例患者经治疗无效死亡,其原因均为由于失血过多且时间较长造成大脑、肾脏等多个器官供氧不足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其余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全身感染、凝血异常及血红蛋白尿等现象。手术后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较手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凝血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达到了正常的范围,但纤维蛋白原的数值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患者伤口血液经过专门器具处理后再进行回输治疗,其能显著提高肝脾破裂手术的临床效果,且对患者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等指标拥有较大幅度的改善作用,故此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 梁超承米纪锁黄宇腾
- 关键词:肝脾破裂血常规检查
- 多种保脾措施在外伤性脾破裂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对于基层医院多种保脾措施在外伤性脾破裂中的选择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至2011年间施行保脾法治疗脾破裂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保脾治疗后40例均痊愈出院。其中行腹腔镜下保脾术5例,脾动脉阻断加脾修补术11例,脾动脉主干结扎18例,行脾叶、段动脉结扎加脾部分切除术6例。2例术后再次出血,其中1例终行脾切除术。28例术后随访1~5年,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基层医院开展多种保脾措施在外伤性脾破裂的前景较好,但术前务必向家属说明保脾的局限和可能再次手术,征得同意和充分理解。另外对医院医疗设备和术者要求要慎重且要严格把握。
- 陈国栋周志权吴金荣杜丽
- 关键词:脾动脉结扎脾修补脾部分切除
- 创伤性脾破裂术45例治疗体会
- 2011年
- 创伤性脾破裂在腹部外伤中十分常见,如果处理不当,易造成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我院在2003年元月-2009年12月共收治脾破裂45例,其中延迟性脾破裂8例。应用脾切除自体脾片移植治疗外伤性脾破裂24例,选择性行脾修补术13例,非手术治疗8例,现报道如下。
- 梅龙俊荣一方
- 关键词:创伤性脾破裂脾破裂术延迟性脾破裂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非手术治疗
- 肝脾破裂术中自体血液回输32例临床分析
- 2011年
- 目的:评价肝脾破裂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临床价值,为自体血液回输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9W-3000P3000P型血液回收机对32例肝脾破裂患者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并在术前、术后进行血常规、凝血三项检测。结果:本组平均每例患者回输血液1 150 ml,死亡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回输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均有了明显改善[(3.82±0.85)×1012/L vs(3.53±0.71)×1012/L;(112.93±24.12)g/L vs(106.86±21.38)g/L;(218.57±108.6)×109/L vs(192.35±80.34)×109/L](P=0.025、0.012、0.036)。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前与术后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2),均达到了正常水平。本组术后纤维蛋白原(FIB)平均值[(3.41±1.53)g/L]高于术前[(2.54±1.64)g/L](P=0.021)。结论:自体输血是血液保护的主要组成部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又可减少输注异体血造成的经济负担与不良反应,且对患者的血常规与凝血指标有很大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 张文彦张宇飞张明昌
- 关键词:肝脾破裂自体血回输血常规
- 外伤性脾破裂术中护理配合体会
- 2010年
- 朱爱华
- 关键词:脾破裂休克出血性外科手术护理
- 自体血不同方法回收在外伤性脾破裂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液回收机回输自体血的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外科70例外伤性脾破裂致腹腔内出血患者,术中血液回收、洗涤并回输,观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第2d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每例平均回输自体浓缩红细胞(561.41±220.11)ml,90%患者(63/70)术中、术后不再输库存血;术后血液检测凝血功能等均接近正常;无一例发生输血反应。结论抢救外伤性脾破裂等致腹腔内大出血,术中使用自动血液回收机能迅速进行自体血回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节约血源。
- 汪义松张图强
- 关键词:自体血回输血液回收机外伤性脾破裂
- 自体血回输在外伤性脾破裂术21例中的应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在外伤性脾破裂术中的应用。方法:21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术中使用自体血液回输。记录回输血液量及并发症。结果:术中血液回输共计12600ml,平均每人600ml。2例出现发热反应,1例发生慢性溶血反应,经治疗均痊愈。未发现血液回输引起的过敏反应、输血后紫癜、细菌污染反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等。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安全、有效,节约费用,而且不会发生异体输血可能带来的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并可缓解边远地区血源不足的困难。
- 陈东春
- 关键词:自体血液回输外伤性脾破裂
- 术中自体血回收在外伤性脾破裂术中的应用(附47例报告)被引量:2
- 2008年
- 沈贵虎曹忠孝刘艳梅
-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
相关作者
- 王国梁

- 作品数:14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外伤性脾破裂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部恶性肿瘤 腹部 恶性肿瘤
- 翁伟芬

- 作品数:16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小儿 洗胃法 一次性吸痰管 风险管理
- 张燕

- 作品数:34被引量:145H指数:7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
- 研究主题:多糖 ICU患者 白及多糖 分子量 白及
- 涂柳果

-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胰岛素瘤 放射性碘治疗 合并伤 甲状腺功能检查 回输自体血
- 张国华

- 作品数:9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铰接 端部 围合 装载 吊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