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6篇“ 脾梗死“的相关文章
-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确诊急性Q热伴脾梗死1例
- 2025年
- 该文介绍被蜂类昆虫叮咬,诊断为急性Q热伴脾梗死1例患者诊治过程。该患者首发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伴脾梗死、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下降等,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无缓解,其早期诊断存在一定困难。该文作者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了明确诊断,保证了其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疗程2周,随访未复发,提醒临床医师重视发热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必要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
- 邹丽饶先林
- 关键词:Q热脾梗死高通量测序
- 5例医源性脾梗死的病例报告及临床分析
- 2024年
- 脾梗死的常见原因包括凝血异常、心血管系统栓子脱落、医源性原因等[1-5]。医源性脾梗死指血管介入手术以及其他医疗操作过程中栓塞材料(如明胶海绵颗粒)或血栓异位栓塞脾动脉及其分支而引起的脾梗死。本文报告5例医源性脾梗死病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讨论医源性脾栓塞的防治经验。报告如下。
- 赵宝魁王恒伟
- 关键词:脾梗死医源性脾栓塞病例报告
- 误诊为脾梗死的肝脾T细胞淋巴瘤一例
- 2024年
- 患者男,49岁,4个月前出现左上腹痛伴乏力、头晕、盗汗,外院超声及CT检查均考虑脾梗死,遂一直采取随诊观察。2 d前上述症状加重伴发热就诊于本院。查体: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12 cm可触及。实验室检查示血小板106×109/L。脾脏超声及增强CT检查提示:巨脾,脾内见多发楔形低密度影,指向脾门,增强后未见强化,考虑脾梗死(图1)。完善相关检查后无手术禁忌证,行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大体描述:脾大,切面呈弥漫牛肉样,细腻质软(图2)。病理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伴多灶脾梗死,WHO分类:肝脾T细胞淋巴瘤(hepatosplenic T?cell lymphoma,HSTCL)。镜下:病变广泛累及红髓,白髓明显减少或消失.
- 朱丽闫旭王玥武波
- 关键词:脾梗死脾脏切除术随诊观察巨脾脾门
- 彩超诊断急性胰腺炎继发完全性脾梗死1例
- 2024年
-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3岁,因上腹疼痛3小时于2023年2月19日就诊于急诊科。患者于3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部疼痛,为持续性绞痛,伴背部放射痛,伴恶心、呕吐,疼痛时大汗淋漓,疼痛与活动无关,弯腰屈膝位稍有缓解,无畏寒、发热,无胸闷、气促,无呕血、黑便。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5℃,血压160/90 mmHg,急性痛苦面容,中上腹及左上腹压痛明显,局部反跳痛,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
- 贺倩倩谭宏宋进花
- 关键词:超声脾梗死急性胰腺炎
- 妊娠合并慢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继发脾梗死破裂1例
- 2024年
- 1病例简介患者,女,29岁,G4P1,因“停经16+2周,上腹痛伴发热4d,加重1d”于2023年5月16日收入院。患者于2023年5月11日出现上腹部持续性隐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黄色胃内容物。于当地医院行腹部彩超提示:门静脉主干及肝内分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管腔内絮状回声填充,考虑“门静脉血栓形成”,予抗凝、补液、抗炎后腹痛无好转,转上级医院。
- 许树秀黎静
- 关键词:门静脉血栓形成脾梗死妊娠期
- 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术后并发脾梗死1例
- 2024年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严重的并发症,约占肝硬化患者死亡总数的1/5~1/3^([1])。虽然胃静脉曲张的出血发生率低于食管静脉曲张,但严重程度高,再出血的病死率可高达20%左右^([2])。内镜治疗仍然是预防和治疗静脉曲张出血的主要方法,氰基丙烯酸酯注射液自1987年首次引入以来,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出血性胃静脉曲张。
- 李云郭改莉徐超
- 关键词:内镜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脾梗死
- 利伐沙班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左心室血栓后并发脾梗死1例
- 2023年
-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1岁,因“咳痰1周,气促5 d”于2021年1月18日入院。患者1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色黏痰,5 d前出现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尿少及食欲减退,无发热,遂入院治疗。2个月前曾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前降支中段闭塞,回旋支中段及右冠状动脉近端和远端狭窄50%~60%,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当时患者拒绝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有“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3年。
- 苏文思冯光球陈娟管频
- 关键词:利伐沙班缺血性心脏病脾梗死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及下动脉栓塞合并急性脾梗死1例被引量:2
- 2023年
- 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AMI)疾病起病突然、病情危重且变化迅速,其中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EAMI)往往继发于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疾病血栓形成。早期诊断及干预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但临床上早期诊断困难,肠管坏死多见,治疗缺乏统一标准,预后极差。本文分析报道急性肠系膜上动脉及下动脉栓塞合并急性脾梗死,后经急诊静脉溶栓、介入取栓及导管内溶栓、抗凝等综合治愈出院1例,为EAMI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山雪华
-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静脉溶栓介入治疗抗凝
- 腹腔干血栓合并肝脾梗死超声表现1例
- 2022年
- 患儿男,10个月。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病变包绕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及其分支血管(图1),于我院行肿瘤切除术。术后首日丙氨酸转氨酶2519 U/L、天冬氨酸转氨酶7254.9 U/L。超声检查:肝尾叶(Ⅰ段)、左外叶(Ⅱ、Ⅲ段)、部分左内叶(Ⅳ段)边缘实质回声不均匀减低(图2),脾实质呈"网格样"回声减低(图3),胆囊壁水肿增厚,胆囊腔内无明显胆泥沉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肝脾门均未测及动脉样血流信号(图3,4),进一步探测腹腔干分叉处,肝总动脉始段1.0 cm、脾动脉起始段1.1 cm腔内条状稍低回声充填(图5),相应节段血管腔内血流充盈缺损(图6),另探测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充盈良好,门静脉主干血流通畅,流速约28 cm/s(图4)。考虑:腹腔干分叉处肝总动脉及脾动脉起始段血栓形成,肝脏部分、脾脏梗死。术后多次复查超声:肝尾叶(Ⅰ段)、部分左外叶(Ⅱ、Ⅲ段)逐渐坏死液化,左外叶(Ⅱ、Ⅲ段)坏死液化区内多发条索分隔结构(图7),术后1个月行肝坏死液化区穿刺引流,肝左内叶(Ⅳ段)边缘回声减低逐渐恢复、无坏死液化,病程中未出现胆汁淤积、胆瘘等胆道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肝脾门测及动脉血流(图8),肝尾叶(Ⅰ段)、左外叶(Ⅱ、Ⅲ段)坏死液化缩小(图9),脾脏缩小,无明显液化坏死(图10)。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SHERLLM2022019)。
- 冯蔚王峥嵘马亚
-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充盈缺损脾梗死丙氨酸转氨酶
- 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发脾梗死及反复腹腔感染1例报告被引量:8
- 2022年
-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1岁,于2021年9月17日因“间断呕血黑便4年余,再发1 d”入院。患者4年余前出现呕血黑便,于本院就诊,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大伴脾功能亢进,腹水”,内镜检查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并有活动性渗血(图1a),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后出血停止,并予恩替卡韦口服抗病毒治疗。
- 马佳丽何玲玲蒋煜魏红山李坪
- 关键词:食管和胃静脉曲张脾梗死腹腔内感染
相关作者
- 黄波

- 作品数:117被引量:319H指数:10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神经肽P物质 高氧暴露 肺泡上皮细胞 早产大鼠 高氧
- 求伟玲

- 作品数:14被引量:85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随访研究 沉着症 含铁 黄色
- 周辽军

- 作品数:30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医院
- 研究主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甲硫氨酸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素 同型半胱氨酸
- 陈景开

- 作品数:88被引量:274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医院
- 研究主题:同型半胱氨酸 冠心病 肺损伤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内毒素
- 徐燕

- 作品数:5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101医院
- 研究主题:脾梗死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 X线计算机 肺疾病 活组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