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7篇“ 脉冲星观测“的相关文章
21CMA脉冲星观测系统的延迟标定
脉冲星搜寻一直是射电天文领域的重要课题。综合孔径阵列望远镜由于多波束,高灵敏度以及宽视场等特性使得其在脉冲星搜寻上有着特殊优势。由中国等多国合作建设的平方公里阵列(Square Kilometer Array,SKA)预...
梁嘉一
关键词:射电天文学合成孔径脉冲星
中国脉冲星观测研究的发展历程
2023年
我国从1990年开始进行脉冲星观测实验。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追赶和超越,持续发展了30多年。从1990年1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发展到2016年世界最大口径的“中国天眼”,观测能力从微不足道发展到雄踞世界第一。1967年发现脉冲星轰动世界。发现者之一的休伊什获得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随后脉冲星观测研究成为国际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当时我国天文界无人问津,直到1976年才有关于脉冲星的研究论文发表,而脉冲星观测研究一直处于空白状态。
吴鑫基
关键词:脉冲星观测射电望远镜FAST
基于脉冲星观测的原子时波动检验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脉冲星时(pulsar time,PT)具有较高的长期稳定性,其与原子时(atomic time,AT)的建立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过程.因此,脉冲星时可作为原子时波动的一种独立检验方式.本文结合真实钟差数据,展示了基于脉冲星时的原子时波动检验结果.首先,给出了Parkes脉冲星计时阵(Parkes pulsar timing array,PPTA)发布数据中四颗毫秒脉冲星的计时结果.为进行原子时波动的检验,利用四颗脉冲星的计时模型参数,仿真生成以地球时(terrestrial time,TT)(BIPM19)为参考的脉冲到达时间(pulse times of arrival,TOAs)数据,然后将参考时由TT(BIPM19)改为TT(TAI).基于此,分别采用经典加权平均算法与维纳(Wiener)滤波算法提取了原子时相对于脉冲星时的波动.将两种方法得到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Wiener滤波算法对原子时波动的提取效果优于加权平均算法.本文在Wiener滤波算法提取钟差信号的基础上加入了小波阈值去噪算法以扣除高频噪声,去噪后PT更接近于TT(BIPM19),进一步提高了PT对AT波动的检测能力.对于TOA测量精度为100 ns的情况,PT与TT(BIPM19)的差值大致保持在40 ns以内.本文是在给定TOA测量精度的前提下研究进一步提高PT精度的方法,对下一步PT更加有效的守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韩孟纳童明雷
关键词:脉冲星时原子时钟差
毫秒脉冲星观测反演台站原子钟行为研究
2023年
氢原子钟作为高精度时间和频率系统的核心部件,在射电天文观测、高精度时间计量、空间导航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尽管氢原子钟具有极高的短期稳定性,但是其长期稳定度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毫秒脉冲星因其超乎寻常的长期稳定自转频率特性被誉为“挂在天上的钟”,在时间保持、深空导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基于上海天马望远镜毫秒脉冲星计时观测资料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成功反演出台站氢原子钟的历史行为,包括时钟跳跃、换钟等。通过分段拟合其计时残差中偏离白噪声的长期趋势成功获得氢原子钟速。综合考虑上述历史行为后获得了基于该毫秒脉冲星的时钟改正文件,将其用于天马望远镜其他多颗毫秒脉冲星计时分析并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王啸威闫振沈志强沈志强吴亚军王玲玲黄志鹏吴亚军
关键词:毫秒脉冲星脉冲星计时氢原子钟
XPNAV-1和NICER对Crab脉冲星观测数据的比较分析
2023年
通过对比NICER(Neutron Star Interior Composition Explorer)和XPNAV-1(X-ray Pulsar Navigation-1)关于Crab脉冲星同一时段(108天)观测数据的计时处理结果,发现在周期跃变发生前的时段(95天),NICER数据的拟合前计时残差的RMS(root mean square)为5.77μs,远优于XPNAV-1数据的拟合前计时残差的RMS 51.56μs,体现了NICER在有效面积、探测效率、数据采集等方面的优势,给未来我国的X射线脉冲星探测器研制提供了发展方向;而在周期跃变发生后的时段(13天),发现XPNAV-1数据的拟合前计时残差的RMS为55.87μs,而NICER数据的拟合前计时残差的RMS为167.27μs,周期跃变对NICER的影响更大,说明在处理周期跃变发生后时段的NICER数据时,由于NICER的观测精度非常高,需要更频繁地更新Crab历。最后分别得到了两个探测器整段数据的计时残差。XPNAV-1数据的拟合前计时残差的RMS为55.94μs,而NICER数据的拟合前计时残差的RMS为64.34μs,这说明NICER数据受周期跃变影响更为明显,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
王浙宇韩孟纳童明雷
关键词:脉冲星计时
利用GECAM卫Crab脉冲星观测数据的定轨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怀柔一号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GECAM)卫是中国探测引力波暴(GWBs)、快速射电暴(FRBs)和伽马射线暴(GRBs)等暴发现象高能电磁对应体的空间天文卫。得益于使用硅光电倍增器代替传统器件的创新设计,GECAM在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0.1μs)、绝对时间精度(~3μs)和很广视场的同时大幅减轻了重量。利用GECAM卫的Crab观测数据,基于轨道动力学模型和脉冲星脉冲轮廓显著性分析的定轨算法(SEPO)开展了单脉冲星的定轨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实现对GECAM卫B卫的轨道进行定轨,利用40天的在轨观测数据可得定轨精度(99.7%置信度)如下:轨道半长轴精度为5.85 m,偏心率精度为0.000121,轨道倾角精度为0.0131°,升交点赤经精度为0.165°,近地点幅角精度为0.216°,平近地点角精度为0.217°。试验证明了用作伽马暴监视的微小卫也可进行脉冲星定轨,为中国未来脉冲星空间定轨和导航提供了新的思路。
韩大炜郑世界庹攸隶葛明玉宋黎明李新乔文向阳熊少林
关键词:X射线轨道动力学
用于脉冲星观测的四通道超宽带数字后端系统设计
任寅飞
航天器处X射线脉冲星观测信号模拟方法
2022年
航天器处X射线脉冲星观测信号模拟对脉冲星信号处理方法及导航方案的验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航天器处光子到达时间与相位之间的关系,可显著提高脉冲星信号模拟算法的效率.目前建立的航天器处光子到达时间与相位之间关系模型并未考虑接收信号频率变化,模拟精度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建立了考虑频率一、二阶导数时的光子到达时间与相位关系模型,并基于该模型给出航天器处观测信号模拟方法,提高了脉冲星观测信号模拟算法精度.仿真实验证明,相比于迭代法或实时计算航天器处光子到达速率函数的方法,利用推导的光子到达时间与相位关系模型,仿真速度最高可提高3个数量级,保证了信号模拟算法的高效率;且相比于未考虑频率变化的情况,由包含频率一、二阶导数的模型得到的Pearson相关系数最高可提高350.0%,显著提高了计算精度.
苏剑宇方海燕包为民孙海峰赵良
基于FAST脉冲星观测脉冲星钟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AST脉冲星观测脉冲星钟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含脉冲星测时模块、时频驾驭模块与授时模块;其中,所述脉冲星测时模块基于脉冲星数据处理程序获得脉冲星自由时间;所述时频驾驭模块利用脉冲星自由时间与本地原...
卢吉光姜鹏殷家宁
用于脉冲星观测的超宽带数字后端系统设计
脉冲星观测是射电天文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于脉冲星的研究有助于天体演化学、天体物理学与物理学、时间计量等领域的发展。脉冲星数字后端系统是用于脉冲星观测的终端设备,脉冲星信号具有幅度微弱、周期短、在际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
杨鹏勇
关键词:脉冲星超宽带

相关作者

吴鑫基
作品数:47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
研究主题:脉冲星 射电望远镜 脉冲星观测 天文学 口径
康连生
作品数:63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太原风华信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废品率 镜面切削 偏光片 脉冲星 瓷片
王娜
作品数:164被引量:28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射电望远镜 脉冲星 天线 反射面天线 反射面
童明雷
作品数:47被引量:4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研究主题:脉冲星 原子钟 脉冲星计时 脉冲星时 CRAB
张晋
作品数:23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天文台
研究主题:脉冲星 射电望远镜 天文仪器 乌鲁木齐 脉冲星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