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1篇“ 胸腔镜外科“的相关文章
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VATS)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胸组和VATS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肺功能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及创伤应激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开胸组比较,VATS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胸引流管留置时间、ICU入住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胸腔闭式引流量更少,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R)、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水平更高,术后第1、3、5、7天VAS评分、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术后第7天P物质(SP)、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神经肽Y(NPY)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出院后随访6个月,无死亡。结论与开胸手术比较,VATS治疗创伤性血气胸更有优势。
黄卫唐秀宏胡成刚田铸邵妍霞苟亚军
关键词:创伤血气胸炎症因子应激
达芬奇机器人与胸腔镜外科治疗后纵隔肿物临床疗效比较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2024年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RATS)与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后纵隔肿物的围手术期疗效,探讨RATS辅助后纵隔肿物外科治疗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同一医疗组行侧胸入路后纵隔肿物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RATS组和VAT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5例患者,RATS组39例,其中男14例、女25例,平均年龄(47.6±13.0)岁,VATS组46例,其中男14例、女32例,平均年龄(45.3±14.7)岁。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RATS组的住院总费用高于VATS组(P<0.001);RATS组术后第1 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低于VATS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3 d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术后第1 d和第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止痛泵使用时间、术后12 h血氧饱和度(未吸氧)、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总胸腔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及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结论运用RATS辅助经侧胸入路行后纵隔肿物切除术安全可行,其近期疗效与侧胸单孔入路VATS相当,值得进一步研究其获益与性价比。
王锋袁宇航王晨晗胡文滕何立杨文文孙硕张敏韩彪
关键词:后纵隔肿瘤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胸腔镜外科手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术后并发症及效果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于丰齐
肺内小结节的术前定位在胸腔镜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2022年
分析为顺利开展胸腔镜外科手术,进行肺内小结节术前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行胸腔镜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样本,对其进行平均等分分组后,对照组使用医用胶混合亚甲蓝进行定位;观察组应用HookWire穿刺针定位肺小结节。对两组定位成功率、并发症、定位时间、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定位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情况良好。结论 医用胶混合亚甲蓝定位以及HookWire穿刺针定位均可帮助胸腔镜外科手术患者完成术前定位工作,但就其综合表现来看,HookWire穿刺针定位能对并发症有一定抑制效果且定位时间较短,建议优先考虑。
吴云龙
关键词:肺内小结节术前定位胸腔镜外科手术
纳布啡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预处理对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后急性痛觉过敏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观察纳布啡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预处理对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VATS)后急性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该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VATS肺叶切除术的Ⅰ期和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纳布啡组(N组)和纳布啡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组(L组),每组24例。麻醉诱导前,L组静脉注射纳布啡+酮咯酸氨丁三醇,N组静脉注射纳布啡,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时使用电子测痛仪(Von Frey)测定前臂内侧及切口周围机械痛阈值,于术后30 min、术后6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估疼痛情况,比较3组患者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累积消耗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6、24和48 h前臂内侧及切口周围机械痛阈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30 min、6 h和24 h的NRS及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累积消耗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和L组术后6、24和48 h的前臂内侧机械痛阈值及切口周围机械痛阈值均高于C组,术后30 min、6 h和24 h的NRS均低于C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累积消耗量少于C组(P<0.05)。L组在术后6、24和48 h的切口周围机械痛阈值高于N组,术后30 min、6 h和24 h的NRS均低于N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累积消耗量少于N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纳布啡预处理,可防治VATS术后发生的急性痛觉过敏,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需求。
李明明白明松刘静王华娟宋满郑孝振
关键词:酮咯酸氨丁三醇痛觉过敏
能谱CT成像对行单孔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评估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能谱CT成像对行单孔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的疗效评估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于北大医疗鲁中医院行单孔VATS的NSCLC患者46例,患者术前术后均行宝石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模式扫描,检测病灶最大面积、最大直径、强化区最大直径、中心和边缘区均值,碘含量均值。分析WHO、RECST、mRECIST及CTm-rec、Im-rec的疗效及1年生存率及整体生存期。结果:经过随访,5年后46例患者中生存26例,生存率为56.52%。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新TNM分期、清除淋巴结总数、N1淋巴结转移率、第10组淋巴结转移与单孔VATSNSCLC患者的预后有关。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TNM为ⅡA期清除淋巴结总数≤6、N1淋巴结转移> 50%、第10组淋巴结转移都是影响单孔VATS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Im-rec标准预测行VATS术NSCLC患者的疗效更为准确,CTm-rec预测肺癌复发更为敏感。能谱CT成像有助于评估单孔VATSNSCLC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其中新TNM分期标准、清除淋巴结总数、N1淋巴结转移率、第10组淋巴结转移与VATS术NSCLC患者的预后有关。
李炳超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非小细胞癌预后
Univent支气管封堵器在小儿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Univent支气管封堵器在小儿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单肺通气(OLV)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择期拟施在OLV下行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的患儿50例,年龄9~14岁,按OLV方法随机分为Univent支气管封堵器组(U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每组25例。记录2组患者导管定位时间,肺萎陷优良率,插管和拔管时口腔黏膜损伤、呛咳,术后2 d内患者咽喉痛、声音嘶哑等并发症。记录OLV前(T0)、OLV后30 min(T1)、OLV结束前(T2)、恢复双肺通气后10 min(T3)的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气道压变化情况,并在各时间点抽取动脉血,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乳酸水平。结果导管定位时间U组明显长于D组(P<0.05);插管和拔管时口腔黏膜损伤、呛咳及术后2 d内咽喉痛、声音嘶哑的发生率U组明显低于D组(P<0.05);与T0比较,2组患儿T1和T2时气压峰值、平台压和气道阻力显著升高(P<0.05);与D组比较,U组患儿在T1和T2时气压峰值、平台压和气道阻力显著降低(P<0.05);与T0比较,2组患儿T1和T2时SpO2和PaO2显著下降(P<0.05),PetCO2和PaCO2显著升高(P<0.05),T3恢复至T0水平(P>0.05);与D组比较,U组患儿在T1和T2时SpO2和PaO2显著升高(P<0.05),PetCO2和PaCO2显著降低(P<0.05);2组患儿各时间点乳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nivent支气管封堵器可有效用于小儿电视胸腔镜手术OLV,产生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同的作用,且并发症更少。
周荣胜李成儒宋大为段娜孙博睿董麦娟王强
关键词:支气管封堵器儿童单肺通气
左房脂肪灰度值与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心外膜脂肪灰度值与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8年在阜外医院行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9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女22例,平均年龄(57.8±9.4)岁。左房增强CT计算左房脂肪体积和平均灰度,根据左房脂肪组织的平均灰度将患者分为高、中、低灰度三组。患者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随访终点为窦性心律恢复率。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分析心外膜脂肪增强CT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校正了患者的体重指数、体表面积、性别、左房舒张末期内径后,回归分析显示,左房增强CT脂肪灰度与房颤类型相关(OR=0.30,95%CI 0.12~0.79,P=0.01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左房CT脂肪灰度值可预测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OR=0.92,95%CI 0.85~0.99,P=0.027)。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不同左房脂肪组织灰度值患者术后房颤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左房脂肪增强CT灰度值越低,远期房颤复发率越高。结论左房脂肪增强CT灰度值可以有效预测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
崔闫李浩杰杜娟施野邹亮陈伊张志鹏徐丹青杨立猛侯志辉侯剑峰姚焰郑哲
关键词:心房颤动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心外膜脂肪
局部晚期胸腺肿瘤的全胸腔镜外科治疗——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局部晚期胸腺肿瘤(locally advanced thymic malignancy,LATM)一般是指MasaokaⅢ期及以上、但没有出现远处转移的胸腺肿瘤,是一种相对少见且疑难的疾病,其全胸腔镜下(video-as...
陈立如
关键词:围手术期远期疗效
文献传递
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治疗对纵隔肿瘤患者血浆致痛因子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VATS)治疗纵隔肿瘤(MT)对患者血浆致痛因子水平的影响,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收治的91例MT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8)。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胸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VAT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开胸时间、术中出血量、关胸时间)、致痛因子水平[缓激肽(BK)、脑内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6.52±30.58)min vs.(144.95±32.93)min,P>0.05],但观察组的开胸时间、术中出血量、关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17.54±2.95)min vs.(13.57±3.54)min、(125.63±10.32)ml vs.(87.62±9.53)ml、(20.65±3.75)min vs.(12.59±2.08)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观察组患者的BK、NPY、5-HT、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8.19±0.96)μg/L vs.(10.68±1.34)μg/L、(201.85±20.47)μg/L vs.(249.51±24.62)μg/L、(188.42±18.64)ng/L vs.(225.93±25.69)ng/L、(202.57±21.93)pg/L vs.(253.68±24.68)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17%vs.20.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在有效切除肿瘤的同时,能够显著减轻对患者机体的创伤,且并发症更低,术后较低的致痛因子分泌水平可以缓解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唱宽毛志刚李中来
关键词:纵隔肿瘤并发症

相关作者

单根法
作品数:107被引量:28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脐血 肺癌 胸腔镜 肺肿瘤 MRP基因
李辉
作品数:774被引量:4,214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研究主题:海水浸泡 肺癌 静脉血栓栓塞症 胸外科 肺肿瘤
张辅贤
作品数:95被引量:271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胸腔镜 肺癌 外科手术 脐血 MRP基因
李国庆
作品数:54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胸腔镜 肺癌 外科手术 食管肿瘤 肺肿瘤
曲家骐
作品数:131被引量:729H指数:14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胸腔镜 电视胸腔镜 手术治疗 胸腔镜手术 电视胸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