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5 篇“ 胸腔内血容量指数 “的相关文章
胸腔 内 血 容量 指数 目标导向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患者的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研究胸腔 内 血 容量 指数 (ITBVI)目标导向治疗对冠状动脉(冠脉)搭桥术后低心排血 量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淄博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行不停跳行心脏外科手术的21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ITBVI目标导向治疗组〔105例,以ITBVI、全心舒张期末容积指数 (GEDVI)、血 管外肺水指数 (EVLWI)等为目标导向行容量 管理并应用正性肌力药物〕与经验治疗组(106例,以心率、动脉血 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导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应用主动脉内 球囊反搏(IABP)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例数与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点液体出入量差值、临床治疗指标〔平均动脉压(MAP)、血 乳酸(Lac)、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 分数(LVEF)〕、氧代谢指标〔氧合指数 (PiO_(2)/FiO_(2))、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以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结果ITBVI目标导向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经验治疗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经验治疗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h):25.2±9.3比33.5±12.3,ICU住院时间(d):3.6±1.5比5.5±1.8,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4.8%(5/105)比8.5%(9/106),均P<0.05〕;两组使用IABP和CRRT的例数与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TBVI目标导向组术后1 d、2 d液体出入量差值均明显低于经验治疗组〔术后1 d(mL):689.3±138.5比1479.6±415.7,术后2 d(mL):419.2±239.5比994.7±326.4,均P<0.05〕,术后3 d液体出入量差值与经验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L:187.4±71.2比213.6±85.9,P>0.05)。ITBVI目标导向组治疗3 d后PiO_(2)/FiO_(2)明显高于经验治疗组〔mmHg(1 mmHg≈0.133 kPa):229.8±27.5比189.3±32.7,P<0.05〕,Lac、NT-proBNP、Pcv-aCO 王守君 翟萍 张汝敏 马爽 宋玮玮 王琳关键词:胸腔内血容量指数 血管外肺水 冠状动脉搭桥术 低心排血量 每搏输出量变异度和胸腔 内 血 容量 指数 预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 反应性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比较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和胸腔 内 血 容量 指数 (ITBVI)预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 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液体复苏前后心排指数 变化率(ΔCI)分为有反应组(32例,ΔCI≥15%)和无反应组(28例,ΔCI<15%)。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后SVV、CVP、心率(heart rate, HR)、CI、MAP、ITBVI等血 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水平,分析液体复苏前SVV、ITBVI与ΔCI的相关性关系,并对SVV、ITBVI预测容量 反应性予以ROC分析。结果有反应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期间液体总量与无反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反应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心率明显快于无反应组(P<0.05),SVV、CI、ITBVI均明显低于无反应组(P<0.05),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BVI与ΔCI呈负相关性关系(r=-0.447,P=0.032),SVV与ΔCI呈正相关性关系(r=0.771,P=0.007),SVV与ΔCI的相关性比ITBVI与ΔCI的相关性更明显;SVV、ITBVI预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 反应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VV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及P值均好于ITBVI。结论 SVV和ITBVI在容量 反应性预测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但SVV与ITBVI比较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适宜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 反应性预测。 沈祖波 汪荣 熊新发关键词:每搏输出量变异度 胸腔内血容量指数 机械通气 感染性休克 容量反应性 早期目标指导治疗达标后不同胸腔 内 血 容量 指数 指导液体管理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达标后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技术(PiCCO)测定的胸腔 内 血 容量 指数 (ITBVI)指导下采取不同液体管理方式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6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符合纳入标准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5例,按EGDT方案复苏,同时在入科后6 h内 开始PiCCO监测,达标后随机分为液体限制组和液体非限制组,并采集病例相关数据。动态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入科后不同时段液体出入量、胸腔 内 血 容量 指数 (ITBVI)、心输出量指数 (CI)、血 管外肺水指数 (EVLWI)、肺血 管通透性指数 (PVPI)、血 清B型钠尿肽(BNP)等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等。结果入科后24 h、48 h、72 h、96 h、120 h,两组间液体入量、每日液体平衡量(入量-出量)、ITBVI、EVLWI、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PV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非限制组的EVLWI与ITBVI、EVLWI与BNP均成正相关(P<0.05)。液体限制组使用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均少于液体非限制组(P<0.05)。结论利用略低于正常的ITBVI指导EGDT达标后限制性液体管理,可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肺功能,减少肺水产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孟东亮 孙雪东 应利君关键词:脓毒性休克 液体管理 胸腔内血容量指数 B型钠尿肽 应用每搏输出量变异率和胸腔 内 血 容量 指数 评估保留自主呼吸的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 反应性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的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 反应性评估中,每搏输出量变异率(SVV)和胸腔 内 血 容量 指数 (ITBVI)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 CCO)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收集患者的液体复苏数据。所有患者液体复苏前后均进行经肺热稀释测量,并记录心排指数 (CI)、ITBVI、SVV、中心静脉压(CVP)等参数。根据液体复苏前后CI增加率是否达到15%或以上分为有反应组17例,无反应组12例。对SVV、ITBVI、CVP和CI变化率(ΔCI)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为SVV、ITBVI、CVP建立判断容量 反应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比较曲线下面积。结果有反应组患者液体复苏前CI、ITBVI比无反应组低(P<0.05),而两组间S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复苏前ITBVI与ΔCI有显著相关(r=-0.593,P<0.001),而SVV、CVP与ΔCI之间无显著相关(r=0.037,P=0.847;r=0.198,P=0.302)。SVV、ITBVI、CV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P=0.207)、0.865(P=0.001)、0.463(P=0.565)。ITBVI为784 m L/m2时,预测容量 反应性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70.6%。结论在保留自主呼吸的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中,ITBVI可以作为比SVV更好的容量 反应性预测指标。 徐永昊 何为群 徐远达 桑岭 农凌波 刘晓青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胸腔内血容量指数 容量反应性 血 管外肺水指数 与肺血 管通透性指数 及胸腔 内 血 容量 指数 对烧伤后肺水肿鉴别诊断的意义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评价血 管外肺水指数 (EVLWI)、肺血 管通透性指数 (PVPI)、胸腔 内 血 容量 指数 (ITBVI)对严重烧伤后肺水肿类型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2011年12月-2014年9月,笔者单位烧伤科ICU收治38例接受机械通气及脉搏轮廓心排血 量监测、伤后1周内 并发肺水肿的严重烧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根据肺水肿类型分为肺损伤型组17例和静水压型组21例,比较2组患者EVLWI、PVPI、ITBVI、氧合指数 、肺损伤评分,分析前4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前3个指标与肺水肿类型的相关性。对数据行t检验、X2检验、Mann—WhitneyU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及准确性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方法]。结果肺损伤型组患者EVLWI与静水压型组相近。分别为(12.9±3.1)、(12.1±32.1)mL/kg,U=159.5,P〉0.05。肺损伤型组患者PVPI为2.6±0.5、肺损伤评分为(2.1±0.6)分,明显高于静水压型组的1.4±0.3、(1.0±0.6)分,u值分别为4.5、36.5,P值均小于0.01。肺损伤型组患者ITBVI、氧合指数 分别为(911±197)mL/m2、(136±69)mmHg(1mmHg=0.133kPa),低于静水压型组的(1305±168)mL/m2、(2124-60)mmHg,U值分别为21.5、70.5,P值均小于0.01。肺损伤型组患者EVLWI与PVPI、ITBVI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3、0.807,P〈0.05或P〈0.01);氧合指数 与EVLWI、PVPI均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4、-0.817,P值均小于0.01)。静水压型组患者EVLWI与ITBVI呈明显正相关(r=0.751,P〈0.01),与PVPI无明显相关性(r=-0.275,P〉0.05);氧合指数 与EVLWI、PVPI均无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197、0.062,P值均大于0.05)。PVPI值对烧伤后肺水肿类型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987(95%置信区间为0.962—1.013,P〈0.01),PVPI最佳阈值为1.9时,其敏感度为94.1% 李磊 盛嘉隽 王光毅 吕开阳 秦晶 刘功成 马兵 肖仕初 朱世辉关键词:烧伤 肺水肿 血管外肺水 肺血管通透性 胸腔 内 血 容量 指数 和血 管外肺水在创伤性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胸腔 内 血 容量 指数 (ITBVI)及血 管外肺水(EVLW)在指导创伤性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探寻ARDS患者的最佳液体管理策略.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创伤性ARDS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管理组和开放性液体管理组.记录SOFA评分、氧合指数 以及7d和28 d生存率为主要终点,以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为次要终点进行评价.结果 限制性液体管理组患者在治疗后36 h较开放性液体管理组SOFA评分明显降低,P=0.037,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氧合指数 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0.232,P=0.000;两组患者氧合指数 组内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创伤性ARDS患者,联合应用ITBVI和EVLW为液体管理目标,精准地进行限制性液体管理能明显改善氧合指数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宋志 赵秀 侯明晓 金红旭 赵文静 高燕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创伤 血管外肺水 胸腔 内 血 容量 指数 及中心静脉血 氧饱和度在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胸腔 内 血 容量 指数 (ITBVI)及中心静脉血 氧饱和度(ScvO2)在指导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意义,为创伤性休克的早期临床诊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为前瞻性观察研究,对已诊断创伤性休克的患者进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不符合传统休克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记录血 液生化指标及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数、ICU住院时间数及7d、28d的病死率,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48h后肌酐下降更为明显;治疗后24h实验组较对照组SOFA评分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d病死率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著降低(P<0.05)。结论:通过监测ITBVI及ScvO2能早期发现创伤性休克时机体容量 及组织灌注不足状态,从而早期进行液体复苏,降低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死率。 宋志 赵秀 侯明晓 高燕关键词:胸腔内血容量指数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病死率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 浆NT-proBNP水平与胸腔 内 血 容量 指数 的相关性 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评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 浆NT-proBNP水平与胸腔 内 血 容量 指数 (ITBVI)的相关性,根据血 浆NT-proBNP水平初步判断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 流动力学状态,以指导液体治疗。方法选取NYHA分级≥Ⅲ级或Killip分级≥Ⅱ级急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在行PICCO监测后1、24、48 h测定患者的ITBVI、NT-proBNP水平和中心静脉压(CVP),计算ITBVI和NT-proBNP、CVP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 NT-proBNP水平随着ITBVI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r=0.701,P<0.05);NT-proBNP水平越高,每搏量指数 (SVI)越低,呈负相关(r=-0.405,P<0.05);CVP与NT-proBNP、ITBVI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82,P>0.05;r=0.054,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浓度越高,心脏泵血 功能越差,心脏容量 超负荷的风险越大;CVP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容量 负荷评估准确性差,不适合单独作为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容量 负荷状态的参考指标。 邓梦华 马明远 陈次滨 江浩波 张云海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 胸腔内血容量指数 NT-PROBNP 中心静脉压 胸腔 内 血 容量 指数 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探讨胸腔 内 血 容量 指数 (ITBVI)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3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两组。ITBVI组17例患者接受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 量(PiCCO)监测,以ITBVI作为液体管理的指导指标;对照组16例患者以中心静脉压(CVP)作为液体管理的指导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d和3d时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血 管活性药物评分,以及补液72h内 两组患者的液体管理数据。结果①ITBVⅠ组3d时APACHEⅡ、SOFA和血 管活性药物评分(分)均较1d时显著下降(21.3±6.2比25.4±7.2,6.1±3.4比9.0±3.5,5.0(0,8.0)比20.0(8.0,35.0),均P〈0.01];而对照组则均无显著变化。②虽然ITBVⅠ组48~72h液体出量(ml)大于对照组(2421±868比1721±934,P=0.039),但ITBVI组与对照组0~72h的液体出入量和平衡量(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量:9918±137比10529±1331,出量:6035±1739比5827±2897,平衡量:3882±1889比4703±2813,均P〉0.05)。③在快速补液试验中,ITBVⅠ组与对照组患者除0~6h胶体液入量[ml:250(125,500)比250(69,25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时段液体入量(ml)ITBVⅠ组均比对照组高[0~6h晶体液:250(150,250)比125(105,125),6~72h晶体液:125(125,250)比100(56,125),0~72h晶体液:250(125,250)比125(75,125),6~72h胶体液:125(106,250)比75(50,125),0~72h胶体液:200(125,250)比100(50,125),均P〈0.013。结论与以CVP指导相比,用ITBVⅠ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显示,3d时患者病情较1d改善,这种改善可能得益于对血 容量 状态的准确判断和适当的快速补液 徐永昊 刘晓青 何为群 徐远达 陈思蓓 农凌波 黄红川 黎毅敏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中心静脉压 胸腔内血容量指数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 浆NT-proBNP水平与胸腔 内 血 容量 指数 /(ITBVI/)相关性研究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 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为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
容量 负荷过重为诱发心力衰竭及导致心力衰... 邓梦华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 胸腔内血容量指数 NT-PROBNP 中心静脉压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秦英智 作品数:130 被引量:1,745 H指数:21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机械通气 血流动力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压力支持通气 脱机 何为群 作品数:121 被引量:835 H指数:16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机械通气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机械牵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徐永昊 作品数:52 被引量:292 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感染性休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集束治疗 徐远达 作品数:110 被引量:490 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 机械通气 邓梦华 作品数:60 被引量:323 H指数:9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凝血功能 脓毒症 心肺复苏 针刺 血必净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