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65篇“ 胃肠道淋巴瘤“的相关文章
- 胃肠道淋巴瘤被引量:12
- 2006年
- 胃肠道含有十分丰富的淋巴组织,其所拥有的淋巴细胞较任何免疫器官都多,这种淋巴组织称为获得性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包括派伊尔士淋巴集结、同有膜内淋巴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就淋巴瘤而言,胃肠道是结外淋巴瘤最常见的原发部位,占结外淋巴瘤的30%~60%,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为多,极少数为霍奇金病。其中绝大部分是MALT来源。
- 欧阳钦易智慧
- 关键词:胃肠道淋巴瘤上皮内淋巴细胞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结外淋巴瘤原发部位霍奇金病
- 内皮活化和应激指数与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 2025年
- 目的:探索内皮活化和应激指数(endothelial activation and stress index,EASIX)与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01月01日至2022年12月30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74例初诊PGIL患者的临床资料,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EASIX的最佳截断值并分组;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以频率和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EASIX分组的PGIL患者的总生存期(OS),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OS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通过ROC曲线确定EASIX的最佳截断值为0.815。治疗前EASIX≤0.815的患者较多存在于Ann Arbor分期I-II期(P=0.005)、IPI评分为低危组及低中危组(P=0.006)的患者中,治疗前EASIX>0.815的患者较多存在于男性(P=0.047)、IPI评分为非低危组(P=0.006)的患者中。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高EASIX组比低EASIX组患者具有更差的OS。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具有A症状(HR=0.495,95%CI:0.260~0.941,P=0.032)、IPI评分高中危组、高危组(HR=3.384,95%CI:1.342~8.533,P=0.01)、EASIX>0.815(HR=2.607,95%CI:1.326~5.124,P=0.005)是影响PGI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前高EASIX是PGIL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可用于临床上判断PGIL患者的预后。
- 刘仪凡赵娟王丽娜席亚明
- 关键词: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预后
-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病理分型及诊治进展
- 2024年
- 胃肠道是淋巴瘤最常见侵犯的结外部位,但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L)却是相对少见的,根据临床亚型的不同,其组织学形态、免疫反应和分子遗传学方面存在着显著异质性,其镜下表现、治疗方法、预后也各有不同。据查阅文献得知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目前尚无标准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未来应完善对PGL临床亚型的分类,探索适宜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预后年限。
- 许逸风邓闻宣李钰尹列芬
- 关键词: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
-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探究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策略,分析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外科治疗的相关因素。材料和方法:采用回...
- 张琦
- 关键词: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预后分析外科治疗
- 血吸虫病合并胃肠道淋巴瘤3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 2024年
-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一种全球流行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血吸虫病合并结直肠癌比较常见,但血吸虫病合并胃肠道淋巴瘤极为罕见。本研究收集3例胃肠道血吸虫合并淋巴瘤病例,着重分析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随访情况,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旨在提高临床与病理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 王晶晶吴嫣石祥黎三艳周先荣张岚张丹丹李文才
- 关键词:血吸虫病淋巴瘤病因病理学
-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效果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13例高度疑似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查,以组织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诊断效能。结果以组织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113例高度疑似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中有60例(53.10%)诊断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其中霍奇金淋巴瘤有5例(8.33%),非霍奇金淋巴瘤55例(91.67%);非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53例(46.90%)。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层螺旋CT单独及联合检查诊断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分别为0.614、0.734、0.929。三种诊断方式的特异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诊断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灵敏度、准确度均较单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高(P<0.05)。ROC曲线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多层螺旋CT单独及联合检查对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AUC分别为0.811(95%CI:0.728~0.894)、0.868(95%CI:0.796~0.941)、0.964(95%CI:0.925~1.000)。结论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可联合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提高预测价值。
- 尹荣军
- 关键词:胃肠道淋巴瘤多层螺旋CT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
- 江西省某三甲儿童专科医院胃肠道淋巴瘤的超声诊断效能及其超声特点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江西省某三甲儿童专科医院胃肠道淋巴瘤的超声诊断效能及其超声特点。方法 通过医院HIS系统及科研平台查询病历资料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42例疑似胃肠道淋巴瘤患儿,所有患儿均行超声检查、CT及手术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儿童胃肠道淋巴瘤分别在超声及CT诊断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采用Kappa分析超声及CT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并分析其超声特点及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及CT诊断淋巴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4.07%vs.66.67%、73.33%vs.80.00%、73.81%vs.71.43%)。超声及CT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0.45 vs.0.43),均为中等一致性。在纳入的病例中,共有20例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淋巴瘤,超声特点为低回声包块、多发低回声包块、回声不均、血流信号丰富、边界清楚。B超与CT联合诊断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Kappa分别为81.48%、86.67%、83.33%及0.65。结论 超声检查对儿童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效能类似于CT,可为该类疾病初筛的有效方法之一,其超声特点大多数为腹腔多发的低回声包块,多存在回声不均、血流丰富及边界清楚的特点,两者联合可提高诊断的效能。
- 袁玲凤熊俊鹏袁蔡晖迟克强徐灵均
- 关键词:儿童淋巴瘤超声
-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疗进展
- 2023年
-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发生率远低于累及胃肠道的继发性淋巴瘤。PGIL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B细胞淋巴瘤,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边缘区淋巴瘤,而T细胞来源的PGIL相对少见。PGIL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胃肠道穿孔、梗阻、出血等并发症风险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目前针对PGIL的治疗数据和随机对照试验仍然有限,缺乏最佳治疗方案,尤其是T细胞来源的PGIL预后极差,是现阶段治疗的难点。PGIL的传统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及其与放疗、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靶向及免疫治疗也在近年有了长足发展,为PGIL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 汪羚利杨萍景红梅
- 关键词: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预后
- 原发胃肠道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原发胃肠道淋巴瘤是少见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多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漏诊及误诊.合理利用影像学检查手段,有利于胃肠道淋巴瘤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和疗效评估.文章旨在围绕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胃肠道淋巴瘤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每种影像学检查手段都有优势,但也有其局限性.超声、CT、MRI、PET-CT都可以用于淋巴瘤的诊疗,多种检查方法的联合分析有助于提高原发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准确率.
- 胡雪濛孙秀华
- 关键词:胃肠道淋巴瘤超声CT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 艾滋病合并胃肠道淋巴瘤10例临床特征分析
- 2023年
- 目的了解艾滋病合并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10例艾滋病合并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胃肠镜检查、病理结果、治疗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例艾滋病合并胃肠道淋巴瘤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6.8±16.3)岁。8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病变范围累及胃(7例)、结肠(2例)及直肠(1例),多部位活检病理证实10例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例、伯基特淋巴瘤1例及浆母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见为纳差、腹胀、体重下降。胃淋巴瘤可同时累及多部位,最常见发病部位为胃体、胃窦,胃镜下表现为多个结节样隆起伴溃疡,胃内黏膜多处充血肿胀、糜烂。肠道淋巴瘤2例,发生在升结肠,受累管壁弥漫性充血、肿胀,局灶不规则溃疡。直肠1例,为巨大新生物,向肛门突出,表面糜烂,触之易出血,肠腔变窄。10例淋巴瘤患者根据Ann Arbor改良分期,确诊时Ⅱ期1例,Ⅲ期4例,Ⅳ期5例。接受化疗的7例因各种原因均未完成治疗,其中1例(病例9)虽只化疗了4个周期,但截至随访时患者疾病稳定,未进展;3例未接受化疗,其中1例失访,另外2例在确诊淋巴瘤后1个月内死亡。结论艾滋病合并胃肠道淋巴瘤好发于男性,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常小于200个/μL,以胃内高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为常见,临床分期为较晚期。胃肠镜对艾滋病合并胃肠道淋巴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规范化疗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可提高艾滋病合并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
- 钱娟冉伟陈龙袁婧
- 关键词:艾滋病非霍奇金淋巴瘤胃镜肠镜
相关作者
- 朱虹

- 作品数:168被引量:784H指数:15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PET/CT PET/CT显像 脱氧葡萄糖 18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 杨桂芬

- 作品数:47被引量:199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研究主题:FMRI研究 工作记忆 功能磁共振成像 精神分裂症 磁共振成像
- 倪醒之

- 作品数:58被引量:33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研究主题:预后 胃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肝肺综合征 免疫组织化学
- 张国平

- 作品数:43被引量:6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荧光原位杂交 白血病 预后 P53基因 细胞遗传学
- 李瑶

- 作品数:165被引量:678H指数:1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基因芯片 基因 基因表达谱 前列腺癌 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