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59篇“ 胃淋巴瘤“的相关文章
- 让狡猾的胃淋巴瘤现出原形
- 2024年
- 胃癌大家都比较熟悉,这类患者也相对较早出现消瘦、食欲不振、中上腹隐痛或大便发黑等症状,这些症状会让人感到不舒服,所以很多人会及时去看医生。但是,胃部还有另一种恶性肿瘤,叫做“胃原发性淋巴瘤”,早中期症状很轻微,有时候甚至感觉不到,如果不够注意,就可能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 金玉明
- 关键词:胃淋巴瘤恶性肿瘤胃原发性淋巴瘤食欲不振大便
- 超声内镜在胃淋巴瘤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 2024年
-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lymphoma,NHL)可起源于B细胞、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其前体,位居发达国家肿瘤相关死亡率男性第9位和女性第7位,发病年龄55~60岁,男女之比为1.7∶1[1]。NHL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周期长,易致患者病情延误[2]。超过20%NHL患者胃肠道受累,在胃肠道淋巴瘤中,胃是最易受累器官(占60%~70%),其次是小肠(20%~35%)和结直肠(5%~10%)[3],但胃肠道淋巴瘤多为继发,原发性病例仅占胃部恶性肿瘤的1%~4%[4]。
- 刘晓波徐文童强
- 关键词:MALT淋巴瘤超声内镜EUS-FNA
- 高龄胃体部原发性胃淋巴瘤急性穿孔一例
- 2024年
- 病人,女性,80岁。因突发上腹部疼痛5天,于2023年7月5日入院。病人5天前进食后突发上腹部疼痛,呈刀割样疼痛,迅速蔓延至全腹部,并逐渐加重,伴呃逆,无呕吐、呕血、黑便等。行输液治疗后症状无缓解。4年前诊断为胃体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未行特殊治疗。体格检查:全腹压痛,上腹部为甚,伴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2次/分。2023年7月5日腹部CT检查提示:膈下见游离气体,腹盆腔内脂肪间隙模糊,密度增高,腹盆腔积液,考虑腹腔空腔脏器穿孔可能(图1)。
- 韩尚志刘钧汉徐其银
- 关键词:高龄原发性胃淋巴瘤穿孔
- 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影像鉴别诊断研究进展
- 2024年
- 胃癌(Gastric Cancer,GC)与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Cancer,PGL)在临床上有相似的临床表现而难以鉴别,传统超声在鉴别胃癌和胃淋巴瘤时主要依赖于病变局部形态学改变和肿瘤侵犯深度的判定。然而,由于受操作者的手法和经验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临床鉴别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成为难点,随着影像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的发展,鉴别两种疾病逐渐成为可能。本文针对两种疾病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蒋珊
- 关键词:胃癌原发性胃淋巴瘤X线CTMRI
-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3年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42)与死亡组(n=38),比较两组病理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3年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生存组与死亡组临床表现、病变类型、病变部位、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组与死亡组性别、年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Lugano分期、病理分型、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治疗方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病理分型为T细胞源性、治疗方案为单纯手术、Lugano分期为ⅡE~Ⅳ期、IPI评分≥3分、LDH水平升高是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3年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高、病理分型为T细胞源性、单纯手术、Lugano分期增加、IPI评分增加、LDH水平升高均会影响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3年生存率,需准确评估存在上述危险因素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方案,必要时可通过手术联合化疗治疗,以保证治疗准确性,延长患者生存期。
- 张园园李宏涛甘红军
- 关键词: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多层螺旋CT在鉴别诊断胃淋巴瘤和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强化程度在胃淋巴瘤与进展期胃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活检证实的39例胃淋巴瘤和39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胃淋巴瘤和进展期胃癌CT影像特征、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强化程度及其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与进展期胃癌比较,胃淋巴瘤胃壁增厚≥2 cm多见(64.1%vs 33.3%,P=0.007),溃疡较少(23.1%vs 74.4%,P<0.001),胃黏膜浸润少见(23.08%vs 69.23%,P<0.001),病灶密度较均匀(79.49%vs 28.21%,P<0.001),CT强化均匀更常见(82.05%vs 15.38%,P<0.001)。与进展期胃癌比较,胃淋巴瘤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均较低(P<0.05)。动脉期强化程度对胃淋巴瘤和进展期胃癌鉴别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19,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66.2%,准确率为77.3%。门静脉期强化程度鉴别诊断的AUC为0.670,敏感度为61.5%,特异度为74.4%,准确率为68.0%。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强化程度联合鉴别诊断的AUC为0.800,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69.2%,准确率为80.8%;动脉期强化程度的AUC显著大于门静脉期强化程度(P<0.05),动脉期+门静脉期强化程度的AUC显著大于两者单独诊断时的AUC(P<0.05)。结论:胃淋巴瘤与进展期胃癌的CT影像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对鉴别这两种疾病有一定价值,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强化程度联合能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
- 周爱明冯友红
- 关键词:胃淋巴瘤进展期胃癌多层螺旋CT
- MSCT动态增强扫描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鉴别进展期胃癌和胃淋巴瘤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扫描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鉴别进展期胃癌和胃淋巴瘤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23年3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收治的21例胃淋巴瘤(胃淋巴瘤组)及87例进展期胃癌(胃癌组)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先行CT平扫,再行MSCT动态增强扫描,并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胃黏膜状况、胃壁受累范围、胃腔狭窄程度、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情况,以及平扫CT值和增强三期扫描的CT值,包括动脉期和门脉期的强化净增值,对比其强化程度、均匀度;对比两组患者的CEA、CA19-9、CA125水平。通过ROC曲线分析CT强化净增值和CT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胃癌和胃淋巴瘤的诊断效能。结果胃癌组出现黏膜白线征例数显著高于胃淋巴瘤组,胃癌组出现黏膜掀起征、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例数显著少于胃淋巴瘤组,胃癌组胃壁侵犯范围<50%、胃腔僵硬及狭窄例数显著高于胃淋巴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患者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CT值及动脉期、门脉期强化净增值显著高于胃淋巴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扫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强化程度和强化均匀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胃癌组与胃淋巴瘤组患者的CEA水平,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19-9、CA125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动脉期强化净增值、门脉期强化净增值、动脉期与门脉期强化净增值联合及CT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胃癌和胃淋巴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0.799、0.874、0.938,敏感度分别为0.837、0.816、0.885、0.943。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及血清CEA水平在鉴别进展期胃癌和胃淋巴瘤中具有一定价值。
- 冯浩叶黛西吉盛超
- 关键词:胃癌胃淋巴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断难点及治疗进展
- 2023年
- 原发性胃淋巴瘤(PGL)是除胃癌外最常见的胃恶性肿瘤,大多无特异临床症状,所以通常不能被准确诊断,易出现误诊和漏诊。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有望成为其潜在治疗方式。了解其诊断过程中存在的难点是准确诊断的保障,也是后续精准治疗的基础。
- 代娣刘玉琴
- 关键词:原发性胃淋巴瘤误诊免疫治疗
- 经腹超声在胃淋巴瘤非手术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 目的:探讨经腹胃充盈超声(gastric contrast ultrasound,GCU)和经腹双重造影超声(doubl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DCEUS)在胃淋巴瘤非手术治疗疗效评...
- 文紫薇
- 关键词:胃淋巴瘤非手术治疗疗效评估
- ^(18)F-FDG PET/CT在常见原发性胃淋巴瘤组织病理学分型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常见原发性胃淋巴瘤(PG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组织病理学分型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2年3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83例PG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 其中男性39例、女性44例, 年龄范围为13~78岁, 中位年龄为56(48, 66)岁。根据组织病理学类型将患者分为DLBCL (46例)和MALT淋巴瘤(37例), 比较2种类型PGL患者的临床特征[性别、年龄、Lugano分期、B症状、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国际预后指数(IPI)、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简称Ki-67)水平]、影像特征(胃壁厚度、胃壁增厚类型、病变部位、胃壁形态、胃外浸润)、代谢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病灶糖酵解总量(TLG)、肿瘤代谢体积(MTV)]间的差异。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 Q3)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代谢参数和胃壁厚度对鉴别DLBCL与MALT淋巴瘤的价值, 对各代谢参数判断疾病进展的最佳临界值进行分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组间差异评估采用Log-rank法, 对可能影响无进展生存(PFS)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DLBCL较MALT淋巴瘤更易发生胃周浸润、胃腔肿块、胃窦受累、多部位受累和胃壁弥漫性增厚, 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8.7%对21.6%、21.7%对2.7%、71.7%对35.1%、54.3%对32.4%、43.5%对27.0%, χ^(2)= 3.99~11.56, 均P<0.05);DLBCL患者的胃壁厚度、TLG、SUVmax显著高于MALT淋巴瘤患者[20.5(13.0, 32.3)mm对12.0(10.0, 16.5)mm、603.2(138.8, 1 971.0)g对69.9(22.3, 208.3)g、23.4±11.5对6.6±3.9], 差异均有统计学
- 鲁心宇王云华马晓伟安荣臣虢红辉董楚宁向馨尹璇
- 关键词: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淋巴瘤
相关作者
- 李娴

- 作品数:10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康复治疗学系
- 研究主题:胃淋巴瘤 X线计算机 淋巴瘤 CT表现 胃癌
- 刘立志

- 作品数:103被引量:505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研究主题:鼻咽癌 鼻咽肿瘤 磁共振成像 MRI X线计算机
- 范卫君

- 作品数:229被引量:1,459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研究主题:CT导向 射频消融 肝肿瘤 原发性肝癌 射频消融治疗
- 吕衍春

- 作品数:59被引量:492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淋巴瘤 胃淋巴瘤 腮腺肿瘤
- 沈静娴

- 作品数:41被引量:283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CT表现 螺旋CT 体层摄影术 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