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5篇“ 肾上腺肿块“的相关文章
8例新生儿肾上腺肿块的诊断与治疗
2018年
新生儿期的肾上腺肿块常因产前B超检查而发现,包括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及肾上腺出血等,其中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和肾上腺出血最为常见,而NB是围产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儿童中是仅次于脑肿瘤的第二大实体肿瘤。它们之间的鉴别常较为困难,且治疗措施不尽相同,甚至存在一定争议.
朱小江汪俊邓永继马耿郭云飞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肾上腺肿块新生儿
CT偶发肾上腺肿块的管理--美国放射学院(ACR)偶发病变委员会白皮书被引量:5
2018年
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偶发病变委员会(Incidental Findings Committee,IFC)针对CT和MRI上偶然发现的肾上腺肿块,提出了新的管理建议。该建议是对美国放射学院杂志(JACR)2010版肾上腺、肾脏、肝脏及胰偶发病变管理白皮书中肾上腺部分的更新。由腹部放射科医师和1位内分泌外科医生组成的肾上腺亚组委员会制定了该方案。该方案结合已发表的文献和专家意见,经过反复推敲最终达成共识。该方案依据患者的特征和图像的特点对偶然发现的肾上腺肿块进行分类。对于每种特定的组合,总结良性或惰性的特征(足以终止随访),并提出后续管理建议。该方案涵盖了很多、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病理及临床情况,旨在通过提供肾上腺偶发肿块的管理意见以提升医疗质量。
William W.Mayo-SmithJulie H.SongGiles L.BolandIsaac R.FrancisGary M.IsraelPeter J.MazzagliaLincoln L.BerlandPari V.Pandharipande张惠茅胡道予江新青刘爱连伍兵
关键词:肾上腺结节偶发瘤
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合并睾丸和肾上腺肿块——病例报告和文献回顾
<正>目的:探讨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合并睾丸和肾上腺肿块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疗方法等。方法:对1例诊断为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合并睾丸和肾上腺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已经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25岁的男性因睾丸肿...
封盛
关键词:肾上腺肿块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病例报告
文献传递
产前诊断肾上腺肿块26例诊疗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回顾近10年间我们诊治的产前B超发现的26例肾上腺肿块患儿临床资料,探讨B超检查发现胎儿肾上腺肿块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003年6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经产前B超发现的新生儿肾上腺肿块26例,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对该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结果肾上腺肿块患儿26例;男16例,女10例;所有病例均进行了肿瘤肉眼完整切除+后腹膜肿大淋巴结清扫手术(其中1例因肿瘤浸润同侧肾脏而行肿瘤及受累肾脏一并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7例,肾上腺血肿5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成熟畸胎瘤和嗜铬细胞瘤各1例。神经母细胞瘤组与非神经母细胞瘤组在肿块大小(P=0.04,P<0.05),B 超肿块内有血流信号(P=0.03,P<0.05)、增强CT肿块内有强化(P=0.01,P<0.05)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巨大儿所占该组比例(体重>4 kg)(P=0.363)、随机尿VMA/Crea 检查(P=0.389)两个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评估肿块大小、肿块内血流信号(B超)和肿块内有强化(增强CT)等即可对神经母细胞瘤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而出生体重和随机尿VMA/Crea在鉴别诊断中意义不大。较大的新生儿肾上腺实质性肿块多数为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等,建议出生后尽早手术,如果手术切除彻底则术后可不必化疗;较小的囊性肿块可能为肾上腺血肿,出生后血肿可变小或者消失。4s期神经母细胞瘤建议进行术后化疗,通常新生儿时期化疗耐受性较差,通常预后不佳。
顾松陈其民褚珺汤静燕潘慈殷敏智张忠德徐敏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
新生儿肾上腺肿块的诊治演变与展望
2013年
随着产前检查的系统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新生儿肾上腺肿块和胎儿肾上腺肿块被发现。病因主要为新生儿肾上腺血肿,也不乏神经母细胞瘤,肺隔离症,畸胎瘤等。影像学上鉴别有一定困难。治疗方式从过去的积极探查,进展至“观察、等待”学说。现介绍国际上对新生儿肾上腺肿块的认识和治疗演变,希望能引起国内小儿外科界的共鸣。
李凯
关键词:肾上腺肿块婴儿
未经治疗的21-羟化酶缺陷症伴巨大肾上腺肿块一例报道被引量:2
2013年
21-羟化酶缺陷症(21-hydroxylase deftciency,21-OHD)是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adrenal hypelplasia.CAH)中最常见的一种,在术经激素替代治疗的CAH患者中.
蒋毅弘孙首悦刘彦玲顾卫琼陈宇红王卫庆
关键词:21-羟化酶缺陷症激素替代治疗肾上腺肿块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
肾上腺肿块病变的运动规律及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探讨肾上腺肿块病变的运动规律、幅度大小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时确定计划靶区(PTV)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38例转移肾上腺肿瘤病人采用B超下穿刺的方法将1~2个金标植入肾上腺肿瘤瘤体内,并在模拟定位机下对金标的运动幅度进行测量,得出其在病人身体左右(x轴)、前后(y轴)、头脚(z轴)方向的移动幅度,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采用t检验对(左、右肾上腺病灶在)z轴方向上的运动幅度进行比较.结果 38例病人肾上腺内的金标在x轴方向的移动距离为0.1~0.4 cm[(0.27±0.07) cm],y轴方向为0.1~0.5 cm[(0.31±0.11) cm],z轴方向为0.5~1.2 cm[(0.87±0.21) cm].z轴方向上病灶的运动幅度可能仅受到病灶位置的影响(P=0.002),其余方向未显示运动幅度受年龄、身高、体质量、病灶位置、大小的影响.比较z轴上不同病灶位置的运动幅度,左、右肾上腺病灶分别为(0.99±0.22) cm和(0.79±0.16) cm,右肾上腺病灶的运动幅度较左肾上腺病灶小(t=4.08,P=0.000).结论 肾上腺肿块病变的移动受呼吸运动影响,在z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最大,在确定PTV安全边界时应主要考虑其在z轴方向的移动.同时右肾上腺因肝脏的限制,其运动幅度较左肾上腺的要小.
王境生李丰彤董洋庄洪卿宋勇春袁智勇
关键词:肾上腺金标射波刀影响因素
新生儿肾上腺肿块的鉴别诊断及治疗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 分析我院28例新生儿肾上腺肿块的临床资料,探讨新生儿肾上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28例新生儿肾上腺肿块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28例新生儿肾上腺肿块的患儿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2h至24 d,中位年龄3.5d.右侧23例,左侧肾上腺病变5例,产前B超检查发现肿块7例,占所有病例的25.0%.临床表现以黄疸、窒息、阴囊血肿及腹部包块为主.肾上腺出血22例,肿瘤患儿6例,包括成熟性畸胎瘤1例;神经母细胞瘤5例.肾上腺肿块B超及增强CT均可表现为囊性或实质性肿块,但肿瘤与出血病例相比,B超检查肿块内有血流信号(P=0.02)、增强CT后肿块内有强化(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VMA出血患儿均正常,肿瘤患儿部分升高(3例).所有出血患儿均保守治疗,失访3例,其余随访1~6个月后血肿消失.5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中,Ⅰ期2例,Ⅲ期1例,Ⅳs期2例,所有患儿完整切除肿瘤,除1例Ⅳs和Ⅲ期患儿化疗外,其余患儿仅单纯手术.除1例Ⅳs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带瘤存活外,其余肿瘤患儿均无瘤存活.结论 新生儿肾上腺肿块的诊断主要依靠产前产后B超、临床表现、尿VMA检测、CT等手段,并且CT和B超检查更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对于鉴别困难的肾上腺肿块可随访观察1个月,并不影响肿瘤患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姚伟李凯肖现民陈莲
关键词:新生儿肾上腺肿块
双层螺旋CT对肾上腺肿块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0年
陈海燕黄文光杜仲林王涛王金洪
关键词:肾上腺肿块
肾上腺肿块3.0T单体素<'1>H MRS的初步研究
目的: 应用3.OT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R spectroscopy,1H MRS)前瞻性研究肾上腺瘤与非瘤的代谢物成分特征,并初步探讨3.0T单体素1H MRS与化学位移成像(chem...
高玮
关键词: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化学位移成像肾上腺肿瘤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褚珺
作品数:48被引量:115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儿童 术后复发 诊治 肾上腺肿块 新生儿
陈其民
作品数:158被引量:44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儿童 神经母细胞瘤 手术治疗 手术 新生儿
顾松
作品数:98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儿童 神经母细胞瘤 婴幼儿 新生儿 医用硅胶
张忠德
作品数:197被引量:67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研究主题:儿童 临床病理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 小儿 神经母细胞瘤
邱森县
作品数:21被引量:6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影像诊断 影像学诊断 少见肿瘤 咀嚼肌 三维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