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8篇“ 肢体肌力“的相关文章
一种肢体肌力检测训练仪
本发明涉及肌肉训练仪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肢体肌力检测训练仪,包括支撑底座,支撑底座的顶部一端安装有肌肉收缩训练支架,支撑底座的顶面中部安装有呈倒置U字型的肢体移动训练台,肌肉收缩训练支架的顶部安装有肌肉收缩训练底座,肢体...
韩燕周明周婷婷
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偏瘫肢体肌力、运动功能的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肢体肌力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医院针灸科、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医整合康复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中医整合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康法、易筋经联合推拿治疗,共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肌力[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肌张力[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MAS)]、肢体运动功能[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最低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等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治疗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步履不稳、气短乏力等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的显效率(51.1%,23/45)和有效率(95.5%,43/4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4.4%(11/45)和82.2%(37/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MT、FAM、SS-QOL评分及PSV、EDV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AS、NIHSS评分及RI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增强患者肢体肌力,降低肌张力,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
邢学良邢学良曲阳周海纯孔莹
关键词:针康法易筋经肢体肌力肢体运动功能
混合现实技术对脑膜瘤手术切除率及肢体肌力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究混合现实(MR)技术对脑膜瘤手术的肿瘤切除率及患者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94例脑膜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采用微创切除手术治疗)与MR组(47例,采用微创切除手术联合MR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肿瘤切除率、肢体肌力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炎症指标水平。结果 MR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少于对照组(P<0.05),肿瘤切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MR组患者术后IL-6、TNF-α、VEGF及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髋关节与膝关节的前屈肌力、后伸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切除手术联合MR治疗脑膜瘤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肿瘤切除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肢体肌力
王基想杨帮国吴文香王天明刘容
关键词:脑膜瘤肿瘤切除肢体肌力
基于肢体肌力及TcPO_(2)构建ICU病人压力性损伤预测模型
2024年
目的:采用肢体肌力及经皮氧分压(TcPO_(2))联合临床资料构建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压力性损伤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2023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429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按照7∶3比例将病人分为训练集(n=299)与测试集(n=130)。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病人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并借助随机森林算法构建随机森林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训练集299例病人中71例发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3.7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Braden评分、TcPO_(2)、肢体肌力、机械通气、使用血管活性药是ICU病人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随机森林模型中预测因子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TcPO_(2)、APACHE-Ⅱ评分、肌体肌力、Braden评分、机械通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合并糖尿病。测试集中,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1,灵敏度为84.5%,特异度为81.4%;随机森林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灵敏度为88.5%,特异度为84.2%。结论:ICU病人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为TcPO_(2)、APACHE-Ⅱ评分、肢体肌力、Braden评分、机械通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合并糖尿病,且随机森林模型对ICU病人压力性损伤风险的预测性能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
王雅萍王晨李莉蒋叶伟张耀文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肢体肌力经皮氧分压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肌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肢体肌力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髋关节与膝关节前屈、后伸肌力高于对照组,髋关节与膝关节前屈、后伸肌张力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LE)、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评分及髋关节与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增强肌力,促进肢体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恢复,值得推广。
张彩艳杨翠花刘艳
关键词:低频脉冲电刺激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肌力
一种肢体肌力测定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肢体肌力测定装置,包括外关节骨架,其具有一端互相转动连接的近端臂和远端臂;传动滑块,滑动设置在近端臂上;传动杆,其连接近端臂与传动滑块,近端臂和传动滑块均与传动杆转动连接,传动杆随近端臂与远端臂的夹角变化...
鲍芳
一种肢体肌力智能化辅助增强装置
本发明涉及肢体外骨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肢体肌力智能化辅助增强装置,包括背部支撑板和腰部支撑板,腰部支撑板滑动穿设在背部支撑板的下端,背部支撑板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有中央控制器,横杆调节组件固定连接在背部支撑板的上侧外表面...
王铖李想唐佩福崔翔张巍张里程张立宁
基于肢体肌力状况联合临床资料构建的预测模型在脑卒中急性期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肢体肌力状况联合临床资料构建预测模型在脑卒中急性期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7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7∶3随机将其分为建模组488例和验证组209例,并分析2组资料有无差异。建模组中以患者急性期是否发生DVT划分为DVT组、非DVT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脑卒中急性期发生DVT的影响因素,利用R软件获得以列线图表达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采用Bootstrap法(自抽样法)评价模型的校准度;采用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建模组与验证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组488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住院期间内,有77例发生DVT(DVT组),发生率为15.78%(77/48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Padua评分、D-二聚体、肢体肌力均是脑卒中急性期DVT的影响因素(P<0.05)。建模组发生DVT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90(95%CI:0.866~0.923),验证组发生DVT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I:0.781~0.911),表明模型的区分度良好;Bootstrap法验证发现建模组和验证组的偏差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12、0.015,表明预测模型的校准度高。决策曲线中的阀概率值设定为33%,建模组与验证组的临床净获益分别为62%和64%,表明预测模型具有临床有效性。结论基于肢体肌力状况、年龄、有无糖尿病和血脂异常、Padua评分、D-二聚体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脑卒中急性期发生DVT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沈晓芳金瑾张兰杨玲莉徐吉
关键词:脑卒中急性期肢体肌力深静脉血栓
手足十二穴捻转平补泻手法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肌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手足十二穴捻转平补泻手法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2例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rTMS,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手足十二穴捻转平补泻手法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效果。记录两组中医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对比两组上下肢体肌力及运动、平衡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上肢肌力分级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上肢肌力分级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上肢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下肢肌力分级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下肢肌力分级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下肢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MA评分、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FMA评分、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足十二穴捻转平补泻手法结合rTMS治疗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可增强疗效,改善其肢体肌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恢复。
曹慧黄志东梁丽朱冬燕翟佳佳曹月姣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肌力
一种肢体肌力智能化辅助增强装置
本发明涉及肢体外骨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肢体肌力智能化辅助增强装置,包括背部支撑板和腰部支撑板,腰部支撑板滑动穿设在背部支撑板的下端,背部支撑板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有中央控制器,横杆调节组件固定连接在背部支撑板的上侧外表面...
王铖李想唐佩福崔翔张巍张里程张立宁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周明
作品数:14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无锡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训练仪 肌肉训练 肌肉收缩 肌肉 肢体肌力
韩燕
作品数:12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无锡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训练仪 肌肉训练 肌肉收缩 肌肉 肢体肌力
张强
作品数:122被引量:372H指数:10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后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 脑出血
解新荣
作品数:22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
研究主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D-二聚体 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血流改变 事件相关电位
邓丽萍
作品数:54被引量:103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足 糖尿病 包皮 鞋帮 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