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8篇“ 股骨下端“的相关文章
股骨下端骨折治疗中交锁髓内钉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在股骨下端骨折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92例股骨下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组实施交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效果、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6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101.23±3.06)min、下床活动时间(6.75±1.02)d、骨折愈合时间(5.99±1.06)个月均短于对照组的(132.27±3.75)min、(10.23±3.12)d、(7.89±1.36)个月,术中出血量(234.86±3.35)ml少于对照组的(401.14±2.35)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5/46),低于对照组的28.26%(13/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204,P=0.0355<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在股骨下端骨折治疗中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下床活动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与并发症的发生。
敖阳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股骨下端骨折
交锁髓内钉应用于股骨下端骨折治疗的效果研究
2021年
评定交锁髓内钉实施在股骨下端骨折患者对应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状况。方法:这次文章将2018年03月--2020年06月本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64例股骨下端骨折患者用作指标方面详细评估,在构建组别后分别归入32例,所用分组方式凭借随机数字表方法,试验组选取交锁髓内钉手术方案,参照组选取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案,统计完成手术操作所消耗时长、手术过程中失血总量、手术之后可下床走动所消耗时长、骨折得以愈合所消耗时长、骨折愈合情况优良所占有百分比值、手术之后并发症所占有百分比值、对手术情况满意所占有百分比值。结果:试验组完成手术操作所消耗时长、手术过程中失血总量、手术之后可下床走动所消耗时长、骨折得以愈合所消耗时长比较参照组详细统计数值指标降低(P<0.05);试验组骨折愈合情况优良所占有百分比值比较参照组详细统计数值指标提高(P<0.05);试验组手术之后并发症所占有百分比值比较参照组详细统计数值指标降低(P<0.05);试验组对手术情况满意所占有百分比值比较参照组详细统计数值指标提高(P<0.05)。结论:在股骨下端骨折患者对应治疗过程中提供交锁髓内钉手术方案具备较好手术治疗效果。
李孔城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股骨下端骨折并发症
绞链式与非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比较绞链式与非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治疗方式将95例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接受非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Neer评分优良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异化骨位、感染、坏死及脱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提高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降低术后感染、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
唐司亚田明波李凯龙
关键词:临床疗效
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MRI诊断——2019年读片窗(7)
2019年
1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60岁,右侧股骨下端疼痛半年余,外院CT示右侧股骨内侧髁见囊性混杂低密度灶。体检:右侧膝关节周围皮肤未见红肿及发热表现,皮肤感觉正常,肌张力未见异常。
李小虎张鑫钱银锋余永强刘斌
关键词:股骨骨巨细胞瘤核磁共振成像
股骨下端骨折合并髌骨外侧脱位1例病例报告被引量:2
2017年
文献报道称急性髌骨脱位首诊漏诊误诊率达50%-75%。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可以找到大量单一髌骨脱位或者合并股骨髁软骨骨折的病例,但股骨干骨折合并髌骨脱位的报道非常少见,仅WajidMA等报道1例13岁男孩股骨干骨折伴同侧髌骨脱位,一期同时治疗未漏诊。本例患者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短期内发生急性髌骨脱位,行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屈曲畸形明显改善,现总结报道如下。
闫亮吴萌万浪李忠浩李忠浩
关键词:创伤髌骨脱位股骨干骨折漏诊
股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加长螺钉治疗股骨下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加长螺钉治疗股骨下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在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股骨下端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接受股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加长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术后随访全部骨性愈合,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286.55±18.74)ml,低于对照组的(416.45±19.3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8,P<0.01);骨折愈合时间(138.56±18.06)d,优于对照组的(185.24±28.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4,P<0.01)。观察组术后24 h和48 h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5.68±1.24)分与(3.56±0.85)分,低于对照组的(6.96±1.13)分与(4.96±1.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P<0.05)。结论股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加长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下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杨涛兰颖华常国荣岑智聪高健建
关键词:股骨下端骨折内固定
股骨下端骨肉瘤临床路径释义
2017年
【主编述评】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好发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骨肉瘤虽然发病率低,但由于其好发于青少年,恶性程度高,肿瘤不仅危害患者的肢体,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肿瘤肺转移会危及生命。规范化治疗不仅能提高患者的保肢率,也将骨肉瘤的治愈率提高到了60%以上,因此应高度重视骨肉瘤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本"路径"通过循证医学建立医师共识,将股骨下端骨肉瘤的诊断、治疗方案、药物选择等进行规范,
鱼锋
关键词:股骨下端肺转移假体肿瘤学保肢治疗
股骨下端骨折治疗中交锁髓内钉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股骨下端骨折治疗中交锁髓内钉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下端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5例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股骨下端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概率,缩短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谢希惠陈成夏国栋
关键词:股骨下端骨折交锁髓内钉加压钢板内固定
股骨下端骨折治疗中交锁髓内钉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股骨下端骨折患者时使用交锁髓内钉的效果。方法:收集股骨下端骨折患者共105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2例对照组和53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加压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接受交锁髓内钉的治疗方法,将两组患者的愈合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愈合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股骨下端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交锁髓内钉的治疗方式能够获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康复更加迅速,值得推广应用。
王连净
关键词:股骨下端骨折交锁髓内钉
79例股骨下端创伤合并慢性骨髓炎患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股骨下端创伤合并慢性骨髓炎患者经不同手术术式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探讨最佳外科治疗方案。方法选择绍兴市中医院收治的79例股骨下端创伤合并慢性骨髓炎患者,分别经清创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手术治疗(34例,为填充手术组),或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封闭引流的手术治疗(45例,为封闭引流手术组)。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和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2组术后6个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80,P=0.075);填充手术组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封闭引流手术组为64.71%;2组在治疗后6个月总有效率(χ^2=8.08,P=0.004)、菌培养阳性率(χ^2=17.46,P=0.00)、平均住院时间(t=14.1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75)。持续随访1.5年,结果填充手术组中9例(20.0%)经皮瓣转移术治疗以覆盖皮损区,封闭引流手术组中为16例(47.05%)。2组如上经皮瓣转移术治疗的患者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42,P=0.001)。结论VSD敷料联合万古霉素链珠植入封闭引流术是对慢性骨髓炎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边俊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外科治疗

相关作者

易敏
作品数:334被引量:211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研究 韧带 肱骨近端骨折 汶川地震 地震
项舟
作品数:635被引量:1,159H指数:1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研究 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韧带 导航
岑石强
作品数:501被引量:635H指数:1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研究 韧带 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导航
黄富国
作品数:856被引量:2,427H指数:2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研究 生物力学 骨折 韧带 肘关节
钟刚
作品数:387被引量:359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研究 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韧带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