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10篇“ 肠道感染“的相关文章
肠道感染
本书共分31章,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等。
骆成榆等编著
关键词:肠道细菌感染
易误诊为炎症性肠病的肠道感染性疾病
2024年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在全球发生率逐年增高,其中约25%在儿童期(<18岁)确诊[1]。儿童IBD常比成人期发病的病变更广泛、更严重[2]。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IBD主要的亚型,在儿童IBD中占59%~73%;而溃疡性结肠炎是另一亚型,约占24%~32%[3],两者的临床表现可能存在较大差异。CD发病率升高可能与临床对IBD的认识提高、内镜检查率和影像学检查率增加,以及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其他免疫抑制所致的结核病的发生有关[4]。
詹学陈玉霞王玉婷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肠道感染性疾病
2019—2022年陕西汉中地区急性肠道感染病毒病原谱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究2019—2022年陕西汉中地区急性肠道感染病毒病原谱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三二○一医院门诊急性肠道感染患者粪便标本,经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A71)、柯萨奇病毒16型(CV-A16)、CV-A10、CV-A6、CV-A2、CV-A4、CV-B3等常见肠道感染病毒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共收集了5 194例粪便样本,病毒核酸阳性标本检出率23.95%,检出率最高为EV-A71 9.82%,其次为CV-A16 4.58%、CV-A6 3.37%。不同年龄组常见肠道感染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0~4岁组最高41.49%。不同性别阳性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A71无季节性,CV-A16、CV-A6检出高峰集中于夏、秋季。106份混合感染,感染率2.04%,其中以EV-A71和CV-A6混合感染最多。结论 2019—2022年汉中地区急性肠道感染病毒病原体为EV-A71、CV-A16、CV-A6,应增强对4岁及以下儿童的急性肠道感染病毒监测。
聂伟杰王维贺礼琴
关键词:急性肠道感染肠道病毒病原谱流行病学特征
紫檀芪调节肠道菌群抗沙门菌肠道感染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沙门菌肠道感染导致严重的畜禽感染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临床上由于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和滥用及其不可避免的易诱导耐药性等因素导致沙门菌耐药性日益严重,耐药谱逐渐加宽,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抗感染策略及药物来防治沙门菌感染。通...
王斓桥
关键词:沙门菌肠道菌群色氨酸肠道感染
益生菌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肠道感染症状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益生菌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肠道感染症状的药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益生菌组合物包含双歧杆菌、乳杆菌、球菌和芽孢杆菌。该益生菌组合物对于治疗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症状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同时剂量低、疗效好,降低了...
尚云龙黄岭闫天文任倩蕾张颖胡义成
关注“肠”健康,警惕肠道感染
2024年
随着季节的更迭,尤其是夏秋季节交替之际,细菌和病毒也进入了活跃期,为肠道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提供了温床。本文全面分析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肠道感染的高发原因,包括气候变化、微生物活跃度的变化及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并通过详细介绍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肠道腺病毒等常见病毒,以及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等常见细菌的特征、感染症状、传播途径,提出了具体可行的预防措施,旨在帮助公众有效预防肠道疾病,提升肠道健康水平。
王静戚丽华
关键词:肠道感染病毒细菌
一种快速检测肠道感染致病菌的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检测肠道感染致病菌的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本发明首次建立了同时检测霍乱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沙门菌四种病原菌的多重荧光LAMP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该方法具备高效、...
王泰华史辛艺
肠道感染类疾病对儿童肠道菌群及生长发育影响分析
2024年
探析治疗肠道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儿童肠道菌群及生长发育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05月~2023年06月饶阳县医院83例Hp感染患儿和100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感染将儿童分为感染组(Hp感染患儿)和对照组(健康儿童)。随访2年后,根据感染组患儿是否根治,分为根治组。其中感染组患儿给予抗Hp感染治疗,根据治疗时取样时间,分为治疗前组,治疗1周组和治疗2周组。记录治疗前感染组与对照组儿童生长发育指标变化,比较随访2年后根治组与对照组儿童生长发育指标变化,观察治疗前组,治疗1周组和治疗2周组肠道菌群在属水平差异性变化。结果:感染组患儿体重、身高、Zn、血红蛋白、Fe、血尿素氮、清蛋白、RBP、SF和IGF-1均低于对照组儿童(P均<0.05);根治组患儿SF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Gemmiger属、罗斯菌属和毛螺菌属丰度均降低,大肠杆菌/志贺菌属、克雷伯菌属、瘤胃球菌属丰度均升高,瘤胃球菌属丰度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均<0.05)。结论:Hp感染后会严重影响儿童肠道菌群健康和生长发育情况,治疗时菌群相对丰度变化,且在根治后,儿童的生长发育逐渐趋于正常。因此,儿童Hp感染后应及时诊断治疗,以防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程芳
关键词:儿童幽门螺杆菌生长发育
消化内科护理中肠道感染患者的护理干预策略研究
2024年
研究消化内科护理中发生肠道感染病人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本院住院病人153例,分为100例对照组和53例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不同程度的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均无明显差别;对照组医院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是病人自身原因,占35.29%,人员流动占17.65%;各期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88.72±4.55)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86.93±4.14),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P=0.011);两组病人满意度的对比显示,治疗组的满意度为98.11%,而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6.00%,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消化科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病人的满意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朱微
关键词:消化内科生活质量
消化不良相关性胃肠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研究
202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消化不良相关性胃肠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96例胃肠道相关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特定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胃肠功能指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效果上均有显著改善。然而,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胃肠功能指标上表现出明显优势,且其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8%。结论 对照组和观察组均能有效改善胃肠道相关性消化不良的症状,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和提高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效果更显著。建议将观察组所采取的治疗方法用于临床,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余明月
关键词:胃肠道感染临床症状生活质量

相关作者

靳艳
作品数:186被引量:23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药物先导化合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多肽 革兰氏阳性菌 肠道感染
叶明亮
作品数:280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肽段 蛋白质组学 糖肽 磷酸化 糖基化
关洪全
作品数:223被引量:909H指数:15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脾虚小鼠 眼针 脾虚证 免疫 中医
韩晓伟
作品数:120被引量:357H指数:10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脾虚小鼠 脾虚证 教学研究 免疫 中医
马莉
作品数:41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肠道感染 鼻胃管喂养 鼻胃管 输注装置 冬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