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08篇“ 肝动脉期“的相关文章
- 光梭径向采集与T1-quick3D序列肝动脉期图像质量的对比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光梭径向采集技术(uCSR)对于肝脏动脉期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行肝脏动态增强扫描者的动脉期图像,其中79例采用uCSR序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63例采用T1三维容积内插值法屏气检查(T1-quick3D)序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由两名医师采用5分法对两组动脉期图像进行评分,评分内容包括动脉期期相准确性、动脉期图像总体质量及图像伪影情况,由两名技师对动脉期图像进行测值并计算信号噪声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两名医师及两名技师对图像质量的各项评价的一致性较好或很好。动脉期期相准确性评分结果显示uCSR组[5(5,5)]优于T1-quick3D组[5(4,5)](P=0.001);总体图像质量评分结果显示uCSR组[4(4,5)]与T1-quick3D组[4(4,5)]一致,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7);图像伪影评分结果显示uCSR组[4(4,5)]图像伪影较T1-quick3D组[5(4,5)]明显(P=0.003);T1-quick3D组的SNR值(285.40±46.430)及CNR值(107.64±34.900)均高于uCSR组的SNR值(205.41±48.147)及CNR值(95.98±34.542)。结论uCSR的图像质量(SNR、CNR及图像伪影)劣于T1-quick3D序列,但uCSR能获得更准确的动脉期图像。
- 邓和平张宇卢予婕董晓蕾王闽杨学刚
- 关键词:动脉期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
- 螺旋CT肝动脉期最佳扫描时像研究的进展被引量:4
- 2020年
- 螺旋CT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是肝内病灶检出和诊断的重要技术。本文研究肝动脉期最佳扫描时相在经验法、阈值触发法、小剂量测试法的研究中呈现出不同的技术方案和参考值。另外,总结分析多种相互关联的因素(与受检者和注射相关)影响肝动脉对比增强的幅度和时机,发现体重、造影剂总量和碘浓度、生理盐水冲洗对增强强度的影响较大,而心输出量、造影剂注射时间、注射速率对增强的时间模式影响较大。肝动脉最佳扫描时相的对比增强技术方案会因受检者和临床成像应用目标的不同而适当调节。通过本文综述,有利于放射科医师和技术人员了解各项技术的优劣势和常用参数以及对比增强影响因素,注意CT扫描和造影剂应用的参数配搭,进而合理调试对比增强技术方案,更充分发挥螺旋CT肝脏对比增强技术的优势,让受检者受益。
- 张皓李琳吕发金
- 关键词:螺旋CT肝动脉期影响因素
- 螺旋CT肝动脉期及三维重建对原发性肝癌供血血管及血供情况的评价被引量:3
- 2017年
- 现阶段对原发性肝癌多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作针对性治疗,但由于原发性肝癌会致肝组织供血情况产生变化,增加了肝癌血供来源的复杂性。而明确肝癌供血动脉程度可对TACE治疗效果、效率形成较直接的影响,这就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供血血管及血供情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
- 袁丙阳贾晓辉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三维重建血供情况
- 用峰值跟踪法行肝动脉期CT增强扫描
- 人体肝脏CT增强扫描技术,是一项常规的肝脏CT检查技术,尤其是近年来,多排CT和高压注射器的临床应用,使CT影像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肝脏CT增强扫描技术提高了肝脏各种疾病诊断正确率和检出率。通常情况下,其中有一小部分病人...
- 王祥林
- 关键词:CT增强扫描
- 文献传递
- CT动态增强扫描时肝动脉期肝实质暂时性强化差别被引量:5
- 2006年
- 项劲驰罗天友
- 关键词:局部血流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肝动脉期与生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研究肝动脉期的时间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心率和血压等一系列生理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找出肝动脉期的规律。方法:对60例胸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获得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心率和血压等生理参数,固定强化时的药物浓度、注射速度和注射剂量。对其中30例固定动脉延迟时间25s,扫描腹腔动脉起始部腹主动脉内的平均CT值,分析CT值变化与各生理因素的相关关系;对另外30例在腹腔动脉起始部腹主动脉内固定CT值120Hu为激发扫描预定值,研究达到此值时的时间与生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固定时间扫描组CT值最小值为70·70Hu,最大值为275·00Hu,平均值为189·69Hu,标准差为46·54Hu。男性平均168·22Hu,女性平均211·17Hu。与CT值变化相关的变量有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动脉期时间相关的变量有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P<0·05),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和身高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肝脏动脉期为(23·25±10·88)s,与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有关,体质量越大,时间就越长。利用时间-体质量公式和时间-体质量指数公式可以求出肝动脉期时间。使用CT的激发扫描功能控制曝光时间能得到更准确的肝动脉期时间。
- 刘雁飞孙树群
- 关键词:年龄因素性别因素
- 3.0T MR全肝动脉期多时相增强扫描技术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全肝动脉期多时相三维动态增强MR扫描对肝脏动、门脉系统的显示情况及其在肝脏早期强化小病灶诊断中的初步应用。方法10例有肝脏动脉期强化小病灶(直径3cm以下)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使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动脉期多时相(4期)扫描作为全肝多期三维动态增强扫描的一部分,于一次屏气下完成。绘制主动脉、门静脉及肝实性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采用三维最大强度投影(MIP)重建肝动脉及门静脉,记录肝动脉的显示情况并分析病灶的强化特点。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了可用于诊断的高质量图像,共发现22个动脉期强化的小病灶。采用MIP重建,4例清晰显示肝固有动脉的3级分支,4例显示4级分支,2例显示5级分支,并能显示伴行的门静脉及早期强化的小病灶。不同类型的病灶强化特点不同。结论全肝动脉期多时相三维动态增强MR扫描可同时进行肝实质动态增强MRI和MR肝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肝脏早期强化小病灶的动态强化过程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 王化王霄英蒋学祥
-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 螺旋CT肝动脉期肝癌强化形态及血供与介入栓塞治疗后碘油聚集形态及量的关系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肝动脉期原发性肝癌强化形态及血供与经肝动脉插管栓塞治疗后碘油聚集形态及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对32例螺旋CT肝动脉期原发性肝癌强化形态及血供表现与其栓塞治疗后肿瘤内碘油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肝癌栓塞治疗后肿瘤内碘油分布分为5种类型:均匀致密型(11例)、不均匀致密型(7例)、稀疏型(5例)、缺损型(3例)及混合型(3例)。肝动脉期肝癌肿瘤组织明显强化、或多量强化肿瘤血管影,栓塞后肿瘤内碘油多为均匀致密型或不均匀致密型。肝动脉期肝癌肿瘤组织无或轻度强化、或少量、稀散、僵硬强化肿瘤血管,栓塞后肿瘤内碘油分多为稀疏型、缺损型或混合型。肝动脉期肿瘤内多血供明显强化区,碘油聚集量多。无或轻度强化少血供区,碘油聚集量多较少或无碘油聚集。结论螺旋CT肝动期原发性肝癌强化血管形态及血供对预测其碘油栓塞治疗术后聚集形态及聚集量有重要价值。
- 谭理连李扬彬韩铭钧李树欣江金带李志铭梁彤杰周少萍
- 关键词:肝癌肝动脉期螺旋CT
- 肝脏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时肝动脉期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的研究被引量:33
- 2003年
- 目的 研究肝脏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时肝动脉期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 (transienthepaticabnormalenhancement,THAE)的表现特征 ,探讨其产生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1999年 1月至2 0 0 1年 9月 92 6例患者因各种原因接受了肝脏或上腹部螺旋CT扫描。CT扫描常规先作全肝或上腹部螺旋CT平扫 ;注射对比剂开始后 2 5~ 3 0s行肝动脉期扫描 ,65~ 70s行门静脉期扫描 ;对部分病例还行病灶局部延迟扫描 ,延迟时间为 3、5及 10~ 15min。肝动脉期共检出 82例 (男 72例 ,女 10例 ;年龄 2 6~ 78岁 )具有THAE ,着重对其在平扫和增强各期图像上的表现、与肝内或肝外病灶的关系以及门静脉系统情况做详细观察和记录。结果 82例 (8 9% )共有 12 2处肝动脉期THAE ,其中 110处(90 2 % )平扫未显示THAE区域密度异常 ,12处 (9 8% )呈稍低密度 ;所有 12 2处THAE在肝动脉期都为均匀的高密度影 ;在门静脉期 ,10 9处 (89 3 % )转为等密度而不能分辨 ,余 13处 (10 7% )为均匀稍高密度影 (其中 10处作了延迟扫描 ,均转为等密度 )。 83处 (68 0 % )THAE呈边缘光滑的楔形或扇形 ,2 9处呈不规则形 (2 3 8% ) ,余为其他形状。THAE紧贴肝内肿瘤或其他病灶的有 46处 (3 7 7% ) ,邻近肝外肿瘤或其他病灶 2 0处 (16 4% ) ,余 5 6处
- 罗天友史斌李咏梅吕发金袁书伟严敏吴景全
- 关键词:肝脏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肝动脉期肝疾病
- 肝动脉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的技术探讨被引量:1
- 2002年
- 韩凯滨
- 关键词:肝动脉期延迟时间HPP
相关作者
- 江金带

- 作品数:88被引量:468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螺旋CT X线计算机 CT 血管造影术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
- 李扬彬

- 作品数:169被引量:794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东莞东华医院
- 研究主题:螺旋CT X线计算机 CT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 谭理连

- 作品数:244被引量:1,190H指数:16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CT 螺旋CT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 李树欣

- 作品数:116被引量:617H指数:13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螺旋CT X线计算机 CT 血管造影术 16层螺旋CT
- 罗天友

- 作品数:370被引量:2,315H指数:21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多发性硬化 X线计算机 CT